小王子的领悟

小王子的领悟

作者:周保松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年:2017年10月

评分:9.0

ISBN:9787542660855

所属分类:诗歌文集

书刊介绍

《小王子的领悟》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文学的哲学札记,是一个书迷与读者的阅读分享,也是周保松写给五岁女儿的成长礼物。
全书共十五章,周保松用他的哲思和童心,每章以小王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所面临的不同的困境与际遇为切入点,结合当下的社会现实,对驯服、梦想、生命、责任提出新的思考与解读,思索生活的意义与美好,也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在文学经典中思考哲学意义,在写作中与读者分享阅读体验,在领悟之后继续认真感受生活,更加坚定前行。
周保松,七十年代生于内地农村,八十年代移居香港,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并取得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哲学博士,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副教授。喜欢文学,关心教育,研究政治哲学。著作包括《在乎》《政治的道德》(2015年获“香港书奖”)《自由人的平等政治》《走进生命的学问》《相遇》《政治哲学对话录》等。曾获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模范教学奖及通识教育模范教学奖。微博:@周保松

作品目录

前言
第一章:梦想可以飞多远
第二章:大人的童心
第三章:初恋的脆弱
第四章:小王子的领悟
第五章:如果你是五千朵玫瑰的其中一朵
第六章:因为麦子的颜色
第七章:狐狸的心事
第八章:爱的责任
第九章:玫瑰的自主
第十章:钱,为什么买不到朋友
第十一章:孤独的现代人
第十二章:选择
第十三章:驯服的,就是政治的
第十四章:理解之难及理解之必要
第十五章:归零之前
代结语
因为读者的领悟
附录
阅读的月色
背景文献

热门书摘

不管怎样,去爱就会容易令人受伤。爱上任何事物,你很难不会因此心乱如麻,甚至为之心碎。如果你想确保自己分毫无损,唯一方法就是不去爱任何人,甚至爱动物也不行。

人既是主体,也是客体。自我驯服的意思,就是我们将自己的生命视为需要用心善待和建立联系的对象。通过感受自己的身体,聆听自己的内心,爱惜自己的人格,我们慢慢学习认识自己和爱护自己。

小王子的了不起,是他见尽人生百态,仍然能够保存童心:不市侩、不世故、不算计,率性、善良、好奇,乐于信任人也敢于去驯服人,并对天地万物有一份温柔的感受和温厚的感情。

游戏中的佼佼者,由于很少出现“认同”危机,也就不会察觉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失去什么;游戏中的失败者,由于甚少能够跳出游戏之外去反思规则本身的合理性,于是往往终日自卑自怜自怨,并习惯性地将一切不幸归咎于自己。

小王子没有逃离社会或拒绝社会,而是勇敢地走向社会(告别他的小星球,进入社会认识不同的人),并在明白社会世态后,依然保存童心,依然认真地活着,依然愿意真诚地建立各种驯服关系。

重要的是,你找到你真正在乎的人(这里让我们先假定驯服的对象是人),然后用心去发展你们的关系。要建立这样的关系,你要用心,要愿意投入时间去关心和聆听对方,了解对方的需要;你要找到彼此相处最恰当的方式,同时也要承担起照顾对方的责任,以及愿意承受因爱而来的眼泪。

这是人的存在根本的两难。你一旦活在社会,就得受社会化所限;你的自由意识愈强,往往便愈痛苦。

人生在世,不仅需要面包,还需要一些东西来肯定自己活着的意义。

如果所有美好终必逝去,如果爱到最后终须受伤,委身于爱,意义何在?

一段稳定的关系,不仅需要激情,还需要聆听,需要理解,更需要体谅和分担。

驯服是个相互选择、相互接纳和相互投入的过程,体现了一种相互性(mutuality)。

在选择中,我们学会理性比较,学会价值判断,学会认识自己,学会负起责任,也学会彼此驯服。所以,个体如果没有选择的机会,恐怕也就永远不能成长。

时间虽然重要,但单靠时间却无法达致“感同身受”(feeling into)的共鸣。为什么?因为一个人要走进另一个人的世界去明白对方,往往需要有非常接近的价值体系和共同历史。

当一切无可言说,我们要学会沉默。

驯服,不仅是一种领悟,更是一种践行:只有将整个生命投入到你要驯服的对象,关心她、爱护她、聆听她、尊重她,你才有可能得到信任和爱,才有可能找到活着的意义和价值。

在乎,是善待自己、关心世界的起点。

创作是什么?试想想,这个世界本来没有这样一幅画,但因为我,它遂存在。它的存在,灌注了我的技艺、思想、情感和想象力。当我将眼中所见、脑里所思、心内所感用笔画下来时,我是在自由地表达自己。这个自由表达的过程,让我得到难以言喻的满足。这份满足本身,就已经是最好的回报。

讽刺的是:你愈成功,便愈容易失去自己,因为既有的规则会将你的个性和初心磨掉。

小王子要离开,是因为他和玫瑰虽然都爱对方,但却相处得很不好,以致彼此误解,互相折磨。对玫瑰来说,她很在乎小王子,很渴望得到小王子的爱护,但却不懂得如何表达,于是愈爱,便愈怕失去;愈怕失去,便愈容易在小王子面前自卑。

第一重领悟,是狐狸开始明白,在世间,你爱人,别人不一定爱你。

所谓“如其所是”,是不自欺不欺人不抱怨不嫉妒,意识到所爱的人是独立完整的个体,因此也能像你那样,可以自由选择所爱的对象。

驯服和责任,并非本质上各不相干的两样东西。相反,责任伴随驯服而来,并内在于驯服的关系。只要你用心去爱,用心去和你爱的对象建立联系,你就自然生出相应的责任,因而也就愿意接受责任的约束。

如果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长期得不到重要他者的理解,就会很容易变得孤僻、自卑和失去自尊,因而无从肯定生活的价值。

因为一个人要走进另一个人的世界去明白对方,往往需要有非常接近的价值体系和共同历史。

一本书伟不伟大,和一本书能否在某个阶段进入你的世界并因而点亮你的人生,往往是两回事,而后者才是阅读的乐趣所在。

天上的白云飘过山峦,云影虽不能久留,交会的美好却能长驻心间,直到永远。

它有三个特点。第一,它是在特定的关系里面产生;第二,只有用心投入,才有机会感受得到,站在外面的人,很可能完全无感;第三,它只对身在关系中的人才有效。

这里的伤,非指恶意之伤、敌对之伤,而是指情感的失落带给个体无尽的遗憾。这种伤害最具体的感受,就是当对方离去时,你会觉得生命中最美好最柔软的那部分也给拿走了,遂感到生命不再完整,遂被无尽的虚空占领。

在真正的友谊里,人们期待的,是彼此交流诚恳相待,是互相砥砺共同进步,而不是一场永远以自我为中心的游戏。

人生哲学最根本的问题于我遂是:如何活好余生。所谓向死而活,就是朝向归零,好好生活。

所谓向死而活,就是朝向归零,好好生活。

出路在我们能够学会好好了解自己,认清生命的本质,继而知道什么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价值,并懂得在生活中活出这些价值。

我也知道,一如爱,人愈在乎,便愈容易受伤。许多人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为了不受伤,宁愿不在乎。因为不在乎,所有事情遂无可无不可,遂变得轻飘飘无重量。

从那天起,我领悟到,诚实地聆听自己的内心,踏实地过自己想过的生活,真实地活出属于自己生命的那道风景,是我之所求。

我们千万不要小看个体在生活中点滴的努力对世界可能产生的影响,因为我们怎样生活,世界就会成为怎样——无论这种转变看似多么微小。

客观而言,没有驯服过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

当这些目标成为他们真心认同的志业时,也就意味着目标背后承载的价值,已走进他们的生命,并与他们建立起难以分割的联系,并在最深的意义上,成为界定自我和安顿生命的基础。

你爱他,便需尊重他是独立的主体,同时尊重他的选择。

我们生活在文化之中,很容易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某种男性应该怎样和女性理当如何的角色定型,并用这种定型来理解自身和评断别人,然后共同加强和巩固这种看性别的方式,再套用到每个特定的男人和女人身上。

性别定型不是某个人的主观喜好,而是社会通过各种复杂运作,例如制度设置、学校教育和大众传播,逐渐形成的某种想象,然后通过这种想象产生出来的某种集体规范。而规范带来的约束力,往往不是通过强制,而是利用各种精妙的潜移默化,令个体在生活中,自然地、不加抗拒地,甚至不加反思地接受和迎合这种性别观的要求。

要有真正的友谊,就必须放弃商品逻辑,花时间了解你在乎的人,并用心驯服对方。

一个社会道德反思的广度和深度,一个文化对美好生活和理想政治的想象力,会直接影响活在其中的个体的思想和行动。

迷恋权力,渴望支配别人,并通过支配来肯定自己,是深潜于人心的欲望。

难以理解,却要尊重甚至关心,是很困难的事,是需要学习的事。

在这种情况下,面对他人的痛苦,最重要的,也许不是强说或强求自己一定能理解,而是承认自己的无力,然后默默站在亲人和朋友的旁边,让他们知道,无论怎么样,我们在一起,我们共同面对。也许,这也是一种理解。

我甚至觉得,驯服,从根本处言,是一种存活的基本态度。这种态度,不计算不虚伪不委曲,一言以蔽之,一点也不“大人”,而是一种力求回到事物本真状态的努力:在爱中见爱,在友谊中见友谊,在志业中见志业。

爱,就本质而言,是偶然的任意的不确定的,因此谁也无法保证,你爱人,别人就一定爱你。

首先,责任是个道德概念。当小王子充分意识到他的责任时,即意味着他已成长为完整的道德主体:能够自主地做出道德判断和道德行动,同时愿意承担这些判断和行动带来的后果。在此意义上,他是一个能对自己对他人负责任的人。

因为他们虚弱。他们心知肚明,人只要有了自由,人就会成长,就会独立,就不再会无条件地服从所谓的“权威”。

一个人与一本书的相遇,需要情感和知识的准备,也需要机缘。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一样,因此也就没有一张所谓人人适用的书单,要求所有人必须跟着读。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