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问题(第三辑)

设计问题(第三辑)

作者:[美] 布鲁斯·布朗[美] 理查德·布坎南[美] 卡尔·迪桑沃[美] 丹尼斯·当丹[美] 维克多·马格林 主编

出版社:清华大学

出版年:2017年10月

ISBN:9787302464907

所属分类:教辅教材

书刊介绍

《设计问题(第三辑)》内容简介

《设计问题》(Design Issues)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出版社授权翻译。Design Issues是国际设计研究领域的著名学术刊物,主要刊载设计的历史、理论和批评方面的研究论文和案例,在设计领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本书选译自该杂志2014年的重要文章,主要内容涉及设计与创新以及具身知识的培养、维持和应用,可以作为研究生教辅读物和业界参考读物,对于深化中国设计教育和提升设计实践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辛向阳,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卡耐基梅隆大学设计哲学博士。具有跨机械、建筑、平面设计、油画、交互设计以及艺术史多个学科的教育和工作背景,研究方向包括设计哲学、交互与体验设计、服务设计和组织创新。获2013年中国工业设计十佳教育工作者、2014光华龙腾中国设计贡献奖银质奖章、2015国际交互设计协会交互设计未来之声等称号。曾任香港理工大学交互设计硕士课程主任,兼任DesignIssues编委、教育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世界绿色设计组织学术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
主持国际学术会议10余次,在国内外主题演讲近百场,应邀作为包括GMark,IXDA(国际交互设计协会)、红星奖、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大奖等多个国内外设计大赛评委。合作过的伙伴包括美国国家邮政局、宝洁总部、PhilipsDesign、长虹、腾讯、美的、华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香港博爱医院等。

作品目录

译者简介
内容简介
译者序
一、设计鲜为人知的一面:匠艺的关联性
The
Hidden
Side
of
Design:
The
Relevance
of
Artisanship
1.设计之谜不再成谜
2.乔凡尼·萨基工作室“不为人知”的故事
3.新的设计认识论
4.不是例外
5.意大利设计与工匠关系的演变
6.不只限于意大利:当代经济中的设计和匠艺
7.后续研究
二、不同叙事框架下的设计策略
Design
Strategies
in
Different
Narrative
Frames
1.引言
2.理论背景
3.作为设计框架的企业叙事
4.不同叙事框架中的设计
5.案例研究:BMW-i探索型叙事中的设计
6.结论
三、设计与企业文化
Design
and
the
Cultures
of
Enterprises
1.引言
2.设计和组织变革
3.一个不同的观点:设计是组织变革的隐性原动力
4.案例研究讨论
5.结论
四、创事:社会创新与设计
Making
Things
Happen:
Social
Innovation
and
Design
1.社会创新与设计
2.自上而下:社会创新由战略设计驱动
3.自下而上:社会创新由地方社区驱动
4.混合型: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
5.结论:一大批设计活动
五、移情设计研究进展如何?
What
Happened
to
Empathic
Design?
1.引言
2.移情设计作为研究计划
3.设计中的情感及体验诠释
4.协同设计:网络和组织实践中的移情
5.现实急转弯:设计想象中的移情
6.移情设计研究进展如何?
六、渐进性创新与激进性创新:设计研究与技术及意义变革
Incremental
and
Radical
Innovation:
Design
Research
vs.
Technology
and
Meaning
Change
1.研究背景
2.设计研究分类
3.两种类型的创新:渐进性创新与激进性创新
4.技术与意义驱动的创新
5.以人为中心的设计
6.渐进性创新和激进性创新的关系
7.设计研究四边形
8.设计研究能够带来激进性产品创新吗?
七、阿波罗的可视化:人机关系的图形化探索
Visual
Apollo:
A
Graphical
Exploration
of
Computer-Human
Relationships
1.引言
2.方法
3.阿波罗11号登陆可视化
4.结论
八、研究及设计在学界和业界中的定位问题
Positioning
Research
and
Design
in
Academia
and
Practice:
A
Contribution
to
a
Continuing
Debate
1.引言
2.基于设计的研究的多种不同阐释
3.研究与设计:两个对立的概念
4.从对立面到连续体
5.通过设计探究可能性
6.设计作为部分方法论
7.讨论:探索连续体
8.结论
致谢
九、转型模式:创造和谐幸福的交互产品设计
Modes
of
Transitions:
Deigning
Interactive
Products
for
Harmony
and
Well-being
1.引言
2.问题:转型危及人的幸福给设计师造成严峻的挑战
3.假设:转型模式框架导致维持幸福的设计干预
4.转型模式:理解阶段
5.转型模式:构思及提炼阶段
6.转型模式:评估阶段
7.结论:面向幸福的转型
十、灵感与构思:数字时代的手绘
Inspiration
and
Ideation:
Drawing
in
a
Digital
Age
1.引言
2.长期研究
3.监测变化
4.设计前的准备:寻找灵感
5.构思:通过手绘进行思考
6.讨论和分析
7.结论
十一、苹果派空间关系学:厨房工作三角区中的爱德华·T.霍尔
Apple
Pie
Proxemics:
Edward
T.
Hall
in
the
Kitchen
Work
Triangle
1.引言
2.克里斯廷·弗雷德里克的厨房
3.霍尔的空间关系学
4.空间关系的新研究
5.研究外推法
6.方法论评价
7.弗雷德里克厨房中的空间关系学
8.结论
十二、乐器设计:通过基于实践的研究盘活理论
Designing
a
Musical
Instrument:
Enlivening
Theory
Through
Practice-Based
Research
1.引言
2.到哪里找质量?
3.交互的质量
4.交互和身份的共决机制
5.叙事身份
6.设计研究过程、交互及叙事身份
7.Arcontinuo:创新在电子乐器中的实际应用
8.结论
致谢
十三、土耳其创新设计最新动态:身份诉求
Recent
Turkish
Design
Innovations:
A
Quest
for
Identity
1.引言
2.早期阶段:1955—1970、3.起步阶段:1970—1985、4.崛起阶段:1985—1995、5.起飞阶段:1995—2005、6.巩固阶段:2005年及以后
7.身份诉求
8.文化和传统作为灵感的源泉
9.设计创新
10.结论
十四、新媒体和设计学中的声音
Sound
in
New
Media
and
Design
Studies
1.引言
2.创意产业及其潜能
3.在设计课程体系中设置声音研究的依据
4.声音设计教育体验概述
5.声音研究的实践成果
6.结论
致谢
后记

热门书摘

与此同时,尽管引发创造力的种种方法已是众人皆知,但是激进性创新并未出现过一些成功的方法。我们在本文中提出,激进性创新是由两大可能性驱动的:开发新的使能技术,或者对象的意义变革。需要注意的是,按照我们的定义,只有当一项技术能够以可靠的经济的形式获得或使用时,该技术才是使能技术。有时候技术开发后很快就能达到这一阶段。其中的两个例子就是贝尔的电话和爱迪生的留声机,两者都在发明后几个月就进入了商业化生产。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从创意的首次演示到它十分强大且价格低廉能够充当开发的平台,可能需要数十年的时间。

最佳的设计明确承认,形式和材料是分不开的——材料承载着形式。绝对不是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虚拟,创建任意的形式,然后把这种形式呈现为某种特定的材料,标注一下,并说“这是木材”,等等。因为当一个物体的材料、材料工艺和形式完全一致的时候,该物体就会在很多层面产生非常真实的共鸣。人们以非常特殊的方式承认该物体的真实性。

英语中的设计(design)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拉丁语的de + signare,其含义是制作,用符号对它进行区分,赋予它意义,指定它相对于其他的事物、所有人、用户或神的关系。在此本义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说:设计就是理解(事物)。设计:谨慎合理地塑造和创造我们的生存环境,其塑造和创造方式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并赋予我们的生活以意义。

如果从中心体的中点开始测量,也会给气泡图带来严重的扭曲。这个方法很容易画出来,但它肯定不能代表霍尔的研究结果。他自己的图没有指定起点,他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字的;如果说另一个人在“18英寸开外”,仅仅是描述体表之间的距离——而非假设的内部中点之间的距离。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区域是由人的肉体界定的。因为受试者“H”并没有动脚,所以轻推距离代表不超过他手臂的长度。高矮胖瘦不同的人可能会设置出不同的周界——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把轻推直径理解为詹姆斯·J.吉普森(James J. Gibson)意义上的“功能可见性”

这一问题是由小说的主人公费德鲁斯(Phaedrus)提出来的,主人公对它苦思冥想,让好奇的心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费德鲁斯决心超越严格意义上的物理,对质量形成充分的认识,他的推理路线把他直接带入了我们可以称之为质量的现象学。质量是存在于客体的属性之中还是存在于主体的心里?

“质量不只是主体与客体碰撞的结果。主体和客体的存在本身是从质量事件中推断出来的。质量事件是主体和客体的成因,而主体和客体却被错误地推定为质量的成因。”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