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

陛下

作者:[德] 托马斯·曼

出版社:上海译文

出版年:2017年10月

ISBN:9787532773770

所属分类:世界名著

书刊介绍

《陛下》内容简介

《陛下》是托马斯·曼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自从1909年首版后,虽然在读者中广受欢迎,小说销量很高,1909年一年间就再版10次,仅九年间就重印六十次,50年代改编的电影更是成为当时票房最高的电影之一,多年来却一直受到评论界和学术界的冷落乃至诟病,以赫尔曼·黑塞为代表的许多知名评论家都认为此书不过是通俗文学。直到近年来,这本小书的文学意义和对作者一生著作的重要意义才逐渐被发掘出来,《陛下》终于在德语学术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小说的故事情节很简单,甚至看似通俗:主人公克劳斯·海因里希是上个世纪之交德意志一个小公国的亲王,因其兄长——大公阿尔布莱希特二世身体孱弱且对执政毫无兴趣,被任命为执政亲王,可使用“陛下”这一称谓。单纯善良的克劳斯·海因里希喜欢这一职责,即代替大公出席各种活动,但是有时会感到隐隐约约的孤独和空虚,直到他遇见并爱上了伊玛·斯波尔曼,一个美国百万富翁的女儿。在追求伊玛并不断被她拒绝的过程中,克劳斯·海因里希认识到了自己的本质:一个不懂得真正的生活和感情、活在虚构的“表象世界”里的空心人,而且自己的职责和工作并没有实际意义。于是他开始改变自己,学会体察别人的感情,而且开始学习经济学,希望能为国家做些实际的事。他的改变也让伊玛改变了对他的态度。故事的结尾,两人订婚,伊玛的父亲同意出钱为这个小公国解决财政危机。
暮年的托马斯·曼称《陛下》为他转向民主思想的转折点。虽然这部小说中还没有出现现代意义上真正的民主,却还是在探索君主在现代国家中的意义。但是国君可以听到民众的声音,人民的希望和选择可以对统治者的决策产生影响。国君代表并且引导人民,人民反过来影响并帮助君主决策,这种浪漫派的政治观可谓是民主的雏形。
托马斯·曼(Thomas Mann,1875-1955),20世纪德国文坛最耀眼的巨星,192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其作品具有广泛的世界影响。1894年发表处女作《堕落》。1901年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问世,奠定他在文坛的地位。此后发表《特里斯坦》(1903)、《托尼奥·克勒格尔》(1903)和《威尼斯之死》(1912)等。1924年因表长篇小说《魔山》闻名全球。1930年发表中篇《马奥与魔术师》。1939年发长篇《约瑟夫和他的兄弟们》的前三部及《绿蒂在魏玛》等。1947年长篇小说《浮士德博士》问世。1955年8月12日,在80寿辰后,托马斯•曼结束了他“史诗性的,而非戏剧性的生命”。

作品目录

中文版导读
序幕
抑制
国家
鞋匠辛奈尔克
宇博拜因博士
阿尔布莱希特二世
高贵的天职
伊玛
圆满
玫瑰

热门书摘

克劳斯·海因里希在父母之间享受着一路荣光,他望向四周:他们经过涂满阿拉贝斯克花饰的空旷,穿过所有迎宾厅堂已然腐朽的堂皇,连给它们添加神采的照明灯都没有。明媚的日光欢快又冷酷地照出它们的衰败。今天这个日子,巨大的吊灯上撤去了遮盖,用布料包着的灯臂上密密麻麻地凝立着熄灭的蜡烛;可是灯上的小棱晶这儿缺一块那儿缺一块,顶端的水晶链也断了,这样的吊灯给人感觉像是遭了虫蛀或者缺了牙。御用家具在墙边单调地陈列开来,组成臂展很长、幅度很大的弧形,花绸缎套子的颜色似乎暗淡了,底座上的金漆也脱落了;墙上的烛台两两护着高大的镜子,镜面上是大片大片的斑驳的暗影,打成褶皱铺泄下去的窗帘上有些地方褪了色,折着的地方都发白了,阳光从星星点点的蛀孔中钻进来。墙上的毯面镀金或镀银的镶框有好几处松动了,从墙壁上翘起来,一派年久失修的惨象,唉,甚至在懿室中的银厅里(厅中央是那张带着树桩形桌腿的珍珠母小桌),天花板上都缺了整块的银片,现在顶上能看见露出的一大片白石膏,那可是大公常常用来举行盛大的召见仪式的地方……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