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经典与国学教育研究

传统经典与国学教育研究

作者:冷卫国 主编

出版社:清华大学

出版年:2017年11月

ISBN:9787302485971

所属分类:诗歌文集

书刊介绍

《传统经典与国学教育研究》内容简介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国内的传统文化普及以及研究工作等,都面临新的局面。
本书汇集若干篇有关传统经典研读与国学教育普及的论文,其中既有对传统经典的文本分析,也有对推动国学教育的实践思考,二者密切关联,相得益彰,表达了对国学研究和国学教育的关切,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当下的现实需求。

作品目录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的再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是传承道统的中国文化
一、传统的本义
二、传统与道统之传
三、忠恕均平仁惠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群经总义文献的源流与演变
一、群经总义的滥觞——先秦至西初
二、群经总义专著的诞生与流衍——东汉魏晋南北朝
三、群经总义的流衍与发展——隋唐
四、群经总义的成熟与定型——宋元
五、群经总义的丰富与繁荣——明清
六、余论
《诗经》中作为动词的“王”及其所属诗句的解读
一、“王”的动词含义与古人以“往”释“王”
二、“王室如燬”与“王于出征”
三、“王于兴师”与“为王前驱”
四、“王事靡盬”与“王事多艰”
五、结语
论《楚辞·远游》文本的组成
一、《远游》“重曰”以下当为扬雄《广骚》
二、《远游》(上)之“理辞”出于《淮南子》
三、“《楚辞》定本出自淮南”及《远游》创作时间
四、《大人赋》受到《远游》(上)以及《淮南子》的影响
五、淮南王《远游》与扬雄《广骚》是怎样缀合在一起的
宋玉赋“阳城”与“下蔡”地望的田野调查与研究
一、阳城的田野调查与研究
二、下蔡的田野调查与研究
邹衍“大九州”学说的生成思路及动机考论
一、“大九州”学说的生成思路
二、“大九州”学说的动机推论
余论:如何看待“大九州”学说的学术史地位
战国至汉代齐地黄老之学的发展与传播
一、关于黄老学起源的齐楚之争
二、稷下学宫与齐地官方的黄老之学
三、战国晚期至汉初齐地民间黄老之学的上升
四、两汉时期黄老之学在全国的发展与传播
出土文献与汉代儒道学说传播
一、西汉墓出土文献的学派考察
二、汉王朝主流文化规约与儒道传播
三、儒道学说传播的驱动力
郭象对《庄子》中孔子形象的再塑造——兼论“寄言”与“出意”的间距性




文本细读与中国古典诗歌的阐释问题——以白居易、李商隐的两首诗歌为例
一、“花时同醉破春愁”与“春来无计破春愁”
——关于白居易《同李十一醉忆元九》首句的异文问题
二、“柳”缘何写作“杨”
——释李商隐《隋宫》的“垂杨”
三、结论
唐河北道不置折冲府问题新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诸家争议
二、已有研究成果中的问题辨析
三、贞观十年河北道“不置府”原因之蠡测
四、贞观十年河北道不增置折冲府原因之解释
五、结论
试论宋代重史博学之风对咏史诗的影响
一、宋代重史博学之风的形成
二、重史博学之风与咏史诗的广博取向
三、重史博学之风与咏史诗的偏细猎异取向
四、重史博学之风与与咏史诗崇尚识见、议论取向
家族史料的文献学意义——以山东临朐马氏家族为例
一、所见几种家族史料
二、家族史料的文献价值
常用字义考释与国学经典阅读(五则)
一、《左传》“风马牛”
二、《老子》“当其无有”
三、《论语》“文质彬彬”
四、《孟子》“不忍”
五、《孟子》“穷独达兼”
加强国学教育,提高学生国学素质
一、何谓国学?主要有哪些经典,我们应该熟悉或研读哪些经典?
二、如何研读国学经典?
三、国学的特点
四、国学的历史作用与现实价值
五、贵在坚持刻苦研读
元典阅读与国学教育——文化传播学院“元典”教学的理念及实践
一、什么是“元典”
二、当今教育体制下,“元典”教育的缺失
三、“元典”教学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元典”教学的具体对策
诗教传统及其相关经典的意义
一、传统诗教的演化及其经典文本
二、《诗经》之教的传统仍是古代诗教的主流
三、当代诗教的价值及相关经典的选择
《诗经·关雎》的婚恋观及其当代意义
IP剧:传统思想文化传播的现代载体——以电视剧《琅琊榜》为例
一、片头与故事开端的“庄周梦蝶”意韵
二、梅长苏与“藐姑射神人”的关联
三、作为方外之友的人物群体
四、《琅琊榜》展示的道家胜境
五、“虚而委蛇”的情节设置
后记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