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入作者的《试论中国古代史学史分期问题》、《〈越绝书〉是一部地方史》、《袁康、吴平是历史人物吗?》等多篇研究历史学家(或方志学家)、史学著作和史学发展的文章。
本书是关于研究“史家史籍史学”的研究专著,具体包括了:《唐前五代史和五代史志》、《试论中国古代史学史分期问题》、《要给学案体以应有的历史地位》、《阅读古籍应当注意选择版本》、《章学诚与浙东史学》、《明代大史学家王世贞》等文章。
仓修良1933年3月出生于江苏省泗阳县。1958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学院本科。一直任教于杭州大学历史系。1998年国务院决定杭州大学、浙江大学等四校合并后,现为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社会兼职: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地考志协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中国谱牒学会理事、浙江方志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兼职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史等研究所兼职教授、宁波大学兼职教授、温州师范学院兼职教授等。主要代表作有《中国古代吏学史简编》、《章学诚和(文史通义)》、《方志学通论》、《章学诚评传》(两种);古籍整理:《爝火录》(合作)、《文史通义新编》;主编:<中国史学名著评介》(三卷)、《史记辞典》、《汉书辞典》等。另发表史学史、方志学、谱牒学、历史文献学诸方面论文近二百篇。
大逃港 本书特色 党报资深记者陈秉安历时22年震撼引爆“逃港风潮”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真实再现惊心动魄的大逃港历史。“大逃港...
为臣之道-读史长智慧 内容简介 为臣之道,体现了人类生存的智慧,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臣字,在甲骨文字形象一只竖立的眼睛形,表示俯首屈从之意。一直指侍奉皇上的...
局道:一日百战的群臣关系 本书特色 赏赐笼络:爵以驭其贵,禄以驭其富。“赏”,从来都是君上控制臣下*为有效的手段。楚汉相争中,刘邦在力量对比上远不是项羽的对手,...
《官僚机构:政府机构的作为及其原因》作者詹姆斯Q·威尔逊是美国当代著名政治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在《官僚机构:政府机构
★平易近人的通史类著作。丹麦著名历史学家戴维•格雷斯重新梳理世界历史的逻辑,寻求西方变动不居的身份认同,破除对“西方”及其
现代卷-山东通史-上.下册 内容简介 《山东地方史文库》历经三年多努力,终于正式付梓,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根据考古发现,距今四五...
同治沅州府志-全二册 内容简介 沅州,因沅水而得名。作為州級、府級行政區域,湖南歷史上曾經有五個沅州。 一是南朝時期的沅州。南朝陳太建七年(五七互改...
《美洲人从哪里来》内容简介:著名人类学家珍妮弗·拉夫讲述了一个鲜为人知,又神秘莫测的奇妙故事: 人类如何迁徙到美洲。《美洲人
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老北京皇城写真全图-(全二册) 本书特色 1921年,喜仁龙得到民国总统特许,考察了民国政府驻地中南海、北京的城墙与城门,并在溥仪的陪同下,...
《希区柯克精选集1》内容简介:《希区柯克精选集1:你是第8个》内容简介::灰暗的楼梯间,一只白色手套扶着楼梯慢慢步上。脚步声越来
南北史演义:珍藏版 本书特色 这是蔡东藩著作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系列书之一。《南北史演义》叙述了南北朝一百七十年间由分裂到对峙统一的史实,观点平实,内容丰富,...
宋代契约法律制度研究 本书特色 中国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推进了契约关系的发 展,契约关系成为一种*普遍*重要的社会关系。契 约的广泛运用,又推进了契约种类的增多...
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上) 本书特色 王立群巅峰之作,做人之道、成功之法、从政之术、为官之要,读《史记》悟人生。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王立群读《...
一本书读懂意大利历史 本书特色 本书简明扼要地勾勒出了一幅较为完整的意大利历史画卷,让广大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意大利这个古老文明国家悠久的历史和风土人情,让读...
《铁路与中国转型》内容简介:作为现代性的一种象征,铁路自清末以来一直在中国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本书透
中国古代史-精装索引版 本书特色 中国社会地快速发展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中国的历史始终是一个整体在往前发展,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脉络是什么?为什么中国没有被历史的...
灭绝的年代:纳粹德国与犹太人1938-1945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纳粹屠犹事件被认为是人类屠杀史上一个十分独特的事件,在人类历史上...
中国古代气象史稿 本书特色 本书为《中国专门史文库》系列之一,为中国古代气象通史类著作。本书从各方面叙述了人与气象关系的历史,从史前人类到氏族社会,再到秦汉时代...
近代“一田两主”习惯转型研究:以徽州六县为中心 内容简介 本书就明清沿至新中国成立前的农村土地所有制上独特的“一田两主”现象, 以徽州六县为研究切入点, 对不同...
本书由一系列有密切关联而又独立成篇的论文组成。论文通过结合心态史、文化史和制度史等诸多取径来重新观察唐后期到五代的政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