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拉·布吕代

多拉·布吕代

作者:[法]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出版社:人民文学

出版年:2017年1月

ISBN:9787020118205

所属分类:青春文学

书刊介绍

《多拉·布吕代》内容简介

1988年,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在1941年新年前夕的《巴黎晚报》上,看到一则寻人启事:“寻失踪少女多拉·布吕代,十五岁,一米五五,鹅蛋脸,灰栗色眼睛,身着红色外套,酒红色套头衫,藏青色半身裙和帽子,栗色运动鞋。”登报寻找多拉的是她的父母。这个犹太少女在那个冬天离开天主教寄宿学校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莫迪亚诺锲而不舍地搜寻着关于多拉的一切资料。她为何要在纳粹统治最严酷的时候,逃离庇护她的学校?另一份提到多拉的正式材料是一份一九四二年九月从巴黎被送到奥斯维辛的犹太人名单。莫迪亚诺渐渐发现,更多无名者、更多故事和历史,也消失在了那个动荡年代。而多拉·布吕代的故事,也让他想到自己并不平静的少年时代。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法国当代著名作家,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迪亚诺1945年生于巴黎郊外布洛涅-比扬古地区,父亲是犹太金融企业家,母亲是比利时演员。1968年莫迪亚诺在伽利玛出版社出版处女作《星形广场》一举成名。1972年的《环城大道》获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1978年的《暗店街》获得龚古尔奖。1996年,莫迪亚诺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奖。他还分别于2010年和2012年获得法兰西学院奇诺·德尔·杜卡基金会世界奖和奥地利欧洲文学奖这两项终身成就奖。莫迪亚诺的小说常常通过寻找、调查、回忆和探索,将视野转回到从前的岁月,描写“消逝”的过去;也善于运用象征手法,通过某一形象表现出深远的含义。自1968年至今,莫迪亚诺已经出版近三十部小说,在三十多个国家出版。

作品目录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热门书摘

我一直不知道她第一次离家出走的冬天的那几个月和之后春天她再次逃走的几个星期是怎么过的,藏在哪里,有谁陪着她。那是她的秘密。一个可怜的、宝贵的秘密,所有刽子手、法令、所谓的占领当局、拘留所、兵营、集中营、历史、时间——所有玷污你毁灭你的一切——都不能从她那里偷走的秘密。

人们以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会留下过往的蛛丝马迹。深深浅浅、凹凸可见的印记。对埃尔内斯特和塞西尔·布吕代以及多拉而言,我认为是些凹进去的印记。每次我来到一个他们居住过的地方,我都有一种缺席和空虚的印象。

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曾经呼吁过几次,它们就像灯塔的信号,可惜,我怀疑它们不能照亮黑夜。但我还是心存希望。

他们都是些几乎没有留下痕迹的过客。默默无名。他们在巴黎的某些街头、某些郊区显得毫不起眼,我也是偶然发现他们曾经在那里居住。人们对他们的认知概括起来常常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住址。地点的精确和他们不为人所知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空白,这群默默无闻、寂寂无声的人。

我记得当我沿着拉里布瓦歇尔医院的围墙走,穿过底下的铁路线的时候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好像自己走进了巴黎最阴暗的地方。而那只是色彩绚丽的克里希大街和地铁拱桥下阴暗、走不到头的黑墙造成的反差罢了……

在我的记忆中,夏贝尔区今天给我的印象就是一条条消逝的线,因为靠近火车北站的铁路线,在我头顶呼啸而过的地铁轰隆轰隆的声音……谁都不会在这附近久留。那儿有十字路口,四通八达,每个人都奔着自己的方向离去。

和很多前人一样,我相信宿命,有时候也相信小说家有通灵的天赋——“天赋”一词并不确切,因为它暗示了一种天才。不,这是作家这个职业磨炼出来的: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在一些细节上倾注心血——几乎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不能迷失线索,不能放任自己懒散——这种紧张,这种脑力训练久而久之或许会对“过去或将来发生的事件”有一种灵光一闪的直觉,就像拉鲁斯词典里“通灵人”的词条里所写的一样。

这是书上唯一一个地方,我在无意识中,在时间和空间上靠近了她。

我对自己一九六〇年一月的离家出走印象非常深刻——难得有这么刻骨铭心的往事。那是一种一下子切断一切联系的轻飘飘的醉意:把别人强加给你的纪律一下子都抛到九霄云外,寄宿学校、老师、同学。从此以后,你和这些人都毫不相干;跟不爱你、根本指望不上给你任何帮助的父母也一刀两断;一种强烈的反抗和孤独的感觉,让你忘了呼吸,处于失重状态。或许这是我一生中少有的几次感觉自己真正在做自己,在走自己的路。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