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天下

家国天下

作者:许纪霖

出版社:上海人民

出版年:2017年2月

ISBN:9787208141964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家国天下》内容简介

清末民初,也就是中国的现代转型发生之初,中国在“认同”问题上,产生了共同体和个人两个层面的危机,分别表现为政治秩序危机和精神秩序危机。
一百年来,中国知识界对“中国”的想象并非铁板一块,它随着运动、思潮在变化,它在欧风美雨的家族天下之间摇摆挣扎,国家机器本身,也在不断调整,以获求统治的正当性,而知识分子和国家机器对于“中国”的理解,也左右着我们普通人对国家、对个人的认同。
《家国天下》的意图,就是在思想史中,探寻中国近现代国家认同所受到的冲击和和转变。作者从传统的“天下观念”遭受现代性冲击入手,讨论了儒家、晚清立宪派与革命派、晚清的地方认同和个人认同、五四的“世界主义”、文明与富强之间的竞争、民族主义等等中国近现代思想革命中的尝试。最终,作者设计出“新天下主义”的认同模式,用来解决国家认同这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历史系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华东师范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现代中国与世界联合研究中心中方主任,兼任上海市社联常委、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与知识分子的研究以及上海城市文化研究,近著有:《中国知识分子十论》《启蒙的自我瓦解》(合著)、《大时代中的知识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公共交往》、(合著)、《启蒙如何起死回生》《当代中国的启蒙与反启蒙》等。《中国知识分子十论》一书2005年获得首届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

作品目录

导论
家国天下与自我认同
上编
从古代“中国”到现代国家认同
第一章:多元脉络中的“中国”
一、天下与夷夏
二、没有国族认同,只有王朝认同
三、边疆民族帝国的治理智慧
四、天下体系与列国体制
第二章:作为国族的中华民族
一、族群、民族与国族
二、汉民族认同不等同于中华民族认同
三、近代“国族”的重新发现
第三章:现代中国的天下与夷夏之变异
一、古代中国的天下主义与夷夏之辨
二、夷夏之辨向种族论的蜕变
三、文明论:逆向的天下主义
第四章:近代民族主义思潮中的国家认同
一、民族国家的两种共同体
二、晚清的民族主义建构
三、自由主义内部的分野
四、国民/国家一体化的民族主义
第五章:两种国家认同:共和爱国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
一、“去民族性”的民族主义
二、什么是民族国家的文化本位?
三、民族文化本位的民族主义
四、政治认同,抑或文化认同?
中编
现代中国的国家建构
第六章:民国初年的国家建构:权力还是权威?
一、新国家的未来根基:晚清革命派与立宪派的分歧
二、一场由新政诱发的革命
三、民初以权力为重心的国家建构
四、民初为何立宪失败?
第七章:“魏玛时期”的国家建构与代表性危机
一、如何实现公意?
二、私意无法聚合为公意?
三、国家能够代表公意?
四、人民直接呈现公意?
第八章:国家建构的基础:富强还是文明?
一、文明主义与国家主义之间的紧张
二、国本与国性问题的提出
三、五四时代的文明自觉
第九章:国家富强背后的进化论
一、从礼的秩序到力的秩序
二、力本论中的竞争与强权
三、浮士德精神与能者生存
四、五四时代之大转变
第十章:国家建构的正当性来源
一、正当性的三种历史类型
二、从天德正当性到历史正当性
三、从公共善到个人的自由与权利
四、从公理、良知到公意
五、正当性基础:民主抑或立宪?
第十一章:新儒家的治国方案
一、新儒家思潮的浮现与内部分野
二、历史上的士大夫与君主共治
三、一种残缺的礼治型宪政
下编
个人、地方与天下认同
第十二章:现代中国的个人认同
一、古代中国个人的思想传统
二、五四时期的个人主义
三、大我与小我
四、大我是如何解体的?
第十三章:国家建构中的地方认同
一、历史上的地方、国家与士大夫
二、晚清的朝廷与地方士绅
三、辛亥之后,中央完败于地方
四、乱世之中的“土豪”与“游士”
第十四章:五四:世界主义情怀的爱国运动
一、晚清的“世界的国家”
二、民初的“世界主义的国家”
三、五四时期国家认同背后的世界主义理想
第十五章:新天下主义与中国的内外秩序
一、“天下主义”的普世性价值
二、去中心、去等级化的新普遍性
三、天下的内部秩序:多元一体的国家治理
四、天下的外部秩序:超越民族国家主权观念
五、东亚命运共同体如何可能
参考文献
后记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