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物

珍物

作者:《生活》月刊

出版社:上海译文

出版年:2017年3月

ISBN:9787532772537

所属分类:诗歌文集

书刊介绍

《珍物》内容简介

艺术家徐冰的珍物是他初到纽约时在公交车上偶然收到的邻座盲人送他的一本盲文书;音乐家谭盾用了二十多年的指挥棒,原来是他第一次与马友友、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使用的指挥棒;编舞家林怀民提供的是他母亲手抄的《心经》;作家金宇澄家中挂着的史密斯船钟,笼罩着早已“隐退”的钟表厂回忆……小说家金宇澄、导演贾樟柯、作曲家谭盾、舞蹈家林怀民、杨丽萍,艺术家徐冰、王澍,摄影家阮义忠、吕楠,学者阮仪三、陈燮君、钱理群……他们都以一件珍贵之物为契机,回望生命中那些细水长流或惊心动魄的时刻。
《生活》是现代传媒旗下的高端杂志,以艺术视觉创意和制作精良闻名,探索生活美学和生命哲学,在文艺界和传媒圈享有盛名。

作品目录


辑一
唤醒:时空隐语
钟繇字帖
《三顾茅庐图》黄杨笔筒
ROBERT
MAPPLETHORPE
原作
七张油画小照片
贵州蜡染布
光绪年间武夷岩茶
《心经》线装本
汉瓦
苔藓
羊头瓦当
垃圾
《阳羡砂壶图考》
清纪晓岚题字紫檀笔筒
《天空》
米与藕
《摄影一百年》
行李箱

《鼎》
辑二
印刻:光阴迭变
海螺石
蠡壳窗
史密斯船钟
民国手抄《华严经》之序册
《金刚经》
《浮士德》
菩提树叶
禅定佛
释迦牟尼佛铜像
十方鞋
菩提子
《圣经》
手稿与审稿记录
玻璃字画
故乡的酒
《拼贴城市》复印件
三影堂模型
片刻黑暗
风花雪月
辑三
传承:家的秘密
父亲的讲义
母亲手抄《心经》
柏种佛珠
父亲手记
母亲的照片
父亲的墨斗
锥子
姥姥的缝纫机
姐姐手织毛衣
座钟
传家之宝
家庭相册
保温杯和牛仔布袋
家乡的泥土
海燕牌收音机
家庭合影
旧影
《送别》歌词
爹打鬼子时候的刀
辑四
追寻:光耀生命
八十年代的诗与信
陶罐
《我与你》
罗伯特·弗兰克摄影集
大学时期的读书笔记
PELIKAN牌墨水

友人的画
三幅老照片
齐如山书札
手刻本《共产党宣言》
盲文书
火柴盒
访问学者证
《鲁迅全集》
贡布里希的书信
旧电脑打字机
《中国人口发展史》
雪茄
辑五
灵犀:人生旅伴
一九六二年的吉他
指挥棒
单锋剑
《看见·黑陶茶盘壹号》
旧琵琶
《七碗茶歌》青花瓷笔筒
敦煌唐乐舞图卷
胡子
丝绦穗子
泥器赛特
干版正片
煤油灯
揉茶木锅
新天鹅堡的木雕
端盘子的小兔子
肥肉
孤岛碟片
豆·粟·芽
草台班的灯
「花儿」
古琴
菜篮子
瓷砧板
人物索引
后记
文艺景象
珍物故事

热门书摘

如果你走在正确的路上,渐渐地,你会发现没有别的路。

?他说,我曾祖母说,‘我把身体给你,灵魂留下来。’我当场就愣在那里了,不只是感动,而且是被打了一棒。”

我买下了这个笔筒,不知是帮了那位老人,还是给老人、给纪家造成了永远的痛。

我认真地想,等我更老了,我的珍物会是身上的老人斑。那是时间专属给我的,平凡却无价的岁月的勋章!!

唐人有法,法度,但有个问题,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最直观的或者最原初的浑然一体的认识,唐人显然是不具备的。因为到唐代的时候,这些事情已经开始分工,开始专业化,这件事开始一件一件地被拆开,由拆开之后才有道理,由拆开之后才有法度的产生,开始变得有规矩、清楚、明朗。最原初的那种浑然一体的带有一点点神性的东西,在唐人那儿是没有的。唐人有庙堂气,但没有自然的神性。这就是通过练习这些书法得到的感受。

我只要是不看书,或者没有做设计,写字就是用来填空的。所以经常,我中间一会儿做设计,一会儿休息个二十分钟,纸一摊开,就写。每个工作室的纸墨笔都是摆在案头的。跟喝茶一样,一会儿要喝一口茶,过一会儿要写一会儿字。今天写不到古人的水平,是因为写得不够。“熟能生巧”,就是你要想达到那种自然的自由的状态,要烂熟于心,有法如无法,坐忘的前提是,你把这件事做到烂熟于心之后,你才能到那个境界。

“熟能生巧”,就是你要想达到那种自然的自由的状态,要烂熟于心,有法如无法,坐忘的前提是,你把这件事做到烂熟于心之后,你才能到那个境界。

中国的艺术特别好玩儿,既要想又不能想。你得写的时候,不能多想。可是你又必须同时很清醒地意识到你在写。就像一个人分裂成两个,你在写的时候另外一个你站在旁边看着你。

由这件事上,你可以看到王老对艺术与文物有多么大的热情。他对自己的每件收藏,都作了身世、来历的考证,更不用说他那影响深远的明式家具研究,是他与妻子袁荃猷女士多年来寻觅、修复与探索一件一件古家具所得来的成果。王老对于文物的热情与用功让我无比的敬佩,这种人格特质,现在多数收藏家身上几乎已经找不到了。

一个人书读多了,你会干些什么呢?你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写。一个人见过顶级的收藏就未必能做成同样的事。大师林语堂好像说过:“男人不能没有癖。”静下来的时候,他在那里持久地发呆,问自己:作为一个男人,吃的有了,喝的也有了,多出来的钱,能干些啥呢?人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爱好,为什么偏要费时费力地玩摄影收藏呢?

一个真正好的摄影家,他的心一定是个流浪者。真正有天赋的摄影家更多的时候是在消遣中创造出杰作的。

喝茶,要喝出茶汤里头没有的滋味。只要是茶,一定有其优点跟缺点,如同人一样,喝茶的人必须懂得去欣赏茶的优点,包容茶的缺点,完全就像人跟人之间的相处。

“如果没有那些(信以及整个箱子)东西,我父亲这个普通人,没什么能证明他活过。”

收藏意义上的名贵于我不重要,我看重的是其形态、意蕴是否透露出优雅的品质,是否承载特殊的意义或趣味。

实际上,中国美院在西湖边获得的就是湖山的情怀,进而是诗性的情怀。

今天纯粹的文人没有了,但大学教授是新文人,他们的艺海生涯有几个特点,一是民学立场,源自民间,源自底层。

“所有的知识都是一个漏网。打捞起有用的东西,漏掉更多的东西。

“在一些人看来好像我回的是别人的故乡,其实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故乡’的意义并不仅仅是指代一个地域性的概念,而是能让人产生归属感,有心灵认同感,这就是故乡。就像对于我们这一代的很多人来说,八十年代就是故乡。”

当下。文化的革命必然导致生活的革命。

《印度记》就是赞美了印度生活的品位。人们日复一日地热爱着某事某物,成为一种生活的专业。

我遇到过擦了一生皮鞋的大师、做了一辈子裁缝的大师、在歌舞团以外跳了一辈子舞的大师,他的年迈真是美,跳舞的时候基本上不迈开步子,只是原地抖动,就像一棵树在春天开花。

就做学问而言,多读书不一定能有成就,但不读书绝对不会有任何成就。当然,如果有一个好的读书方法,成功的概率就更高一些。另外,读书固然是要从中获得知识,但更应该从中获得智慧,培养一种好的思维方法。

一种好的(或者说科学的)思维方法,其重要性,几乎到了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地步。

现在回想起来,写歌创作对当时二十出头想尽办法避免回家送瓦斯的我来说,其实更像是在进行一种仪式。在体力劳动强度极大的工作之后,一把琴与一支笔让我不再是瓦斯行的工人。琴与笔是我在创作的这个仪式中启动另一个灵魂,经营另一个身份,通往另一个世界的法器。这支笔对于我。就好比超人得装上最后一个神奇特殊的零件之后才可以大显神通一样。因为怕弄丢了。如今我已经极少带着它出门。极少人亲眼见过,那就拍几张照片给你看看吧。

一九七三年的这张画是我的珍物,而我和郑振信正是前面提到的:人与人的相遇是星辰彼此照耀,辉映天空。从中国现代艺术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这张画是产生于“文革”中并被保留下来的最早的个人主义绘画,它不但对我和郑振信有意义,对艺术和历史来讲也是有深刻意义的。它证明了生命的顽强和其无法被压制的真实性,再高压的政治环境也不能长久地扭曲人性的正常追求。

在主人的关爱下见其风情,这木锅,因用而美。

孤岛碟片在精神音乐的意义上恰如这个“止”,人的一生不仅要知行,还要知止。

“中医是一门生命科学,它结合了医学、哲学等多门学科,是开启中国文化源流的一把钥匙,它的背后蕴藏了一种生活方式。”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