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战争的筹划尤其需要更加优质的统计数据,从而了解单个行业的产量以及它们使用何种材料。
韦斯利·米切尔(Wesley Mitchell)表示:“只有那些亲身参与过为战争所进行的经济动员的人才会认识到,对20年间的国民收入进行评估并用多种方法进行分类,在各方面都极大地帮助了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取得胜利。”
理查德·斯通(Richard Stone)和詹姆斯·米德(James Meade),研究出了第一套现代意义上的国民经济账户和经济核算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斯通的理论开始在GDP的定义、测量的协调和标准化方面,产生了特别大的影响。
科林·克拉克(Colin Clark)。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克拉克按季度而不是按年度计算了国民收入和支出
1940年,杰出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小册子《如何为战争付账》(How to Pay for the War),他在这本小书中发展并超越了科林·克拉克的方法。
关于乘数的争论尤为激烈,因为额外的政府开支或减税措施(一种“财政刺激”)能否促进GDP的增长取决于它的规模。如果乘数大于1,那么激励措施将会刺激增长
GDP可以通过3种方法进行衡量,它们大体上相互等同。你可以累计所有的经济产出,可以加总所有的经济支出,或者可以计算收入总额。
将企业采购的软件算作一种投资,而不是之前的中间产品购买。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定义国民收入的难点恰恰就在于,一旦定义形成,它们就将说明:哪怕基于战争需要的政府开支会扩大所有经济领域的产出,但是只要可用于消费的私人产出减少,经济就会萎缩。
研究显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GDP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必须通过“技术进步”来“解释”,也就是说,通过这个理论中没有做出经济解释的那部分来解释。
GDP和其他经济变量都具有特定的、难以伪造的统计指纹。假如这些数列是随机获得的,那么每个数列其首位数是1的概率并不是1/9,9以内其他数字出现在数列首位的概率也不是1/9。真正随机获取的数据,数列首位数字是1的概率是9的概率的6倍多,是3的概率的2倍多。这种指纹模式被称为本福特定律(Benford’s Law)。
GDP是一个虚构的实体,这个概念的起源只能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
马歇尔作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抛弃了亚当·斯密划分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学说。他坚定地指出:“财富既包括物质性财富,也包括精神的或非物质性财富。”
如何解释它,既取决于当时的智识氛围,也取决于彼时政治及军事方面的需求,因此定义总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如果人们认为,政府当局提供和组织的国防、司法、卫生等公共服务无非是全体消费者某种代理举措而已,它的收入和支出应被合并计入消费项目下,那么事情就会变得很方便。
等到那些战时经济学家们研究出现代GDP概念时,政府在经济中的地位已经今非昔比。过去的国民收入概念会剔除国防开支,这将会使人产生一种错误印象,即战争将会导致私人消费支出的巨大牺牲。
现代化转型的一个方面就是,政府所扮演的角色由国民收入消耗者转向国民收入的创造者。
计量概念的变化使得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GDP统计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之间产生了彼此巩固、相互增强的协同效应。
一种替代性的解决方法是按生产要素成本来估算GDP。这种方法会在市场成交价之上,扣除增值税或销售税,同时加上导致价格下降的政府补贴,从而得出一个支付价格。“要素成本调节”是两种GDP总量之间的差距所在。
人们对技术的选择,甚至能够完全改变经济发展的整体面貌。
计入这种劳务的价值(见本书第6章的论述)可能会使GDP的估算值增加50%,大大超过政府服务对GDP的贡献规模。
最近的研究证实,购买力平价法低估了不同国家生活水平的差异。
购买力平价被广泛用于衡量和比较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和经济运行情况,构成了几乎所有着眼于各国如何成长的经济研究的基础。它们也决定了各国政府及国际机构的政策选择。
直到20世纪80年代,索洛的经济增长模型依然是基本的主流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经济总产出的增长取决于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增长,这包括土地、原材料、劳动力和资本。除此之外,它还与未经解释的剩余或残留有关,这些剩余或残留被称作“技术进步”。
通过赤字财政来使失业率降至自然失业率以下,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极力主张对发达国家使用另一种方法来替代GDP的人,在涉及发展中国家的时候,对于衡量收入和贫困的关注超过了其他任何对象。
如果缺乏可用以比较的私营企业,或者市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性市场,那么评估其价值的唯一的替代性方案就是,用支付给提供这些服务的公共部门雇员的工资来衡量。
对GDP所做的任何一种形式的修补,都是在试图将它转变成一种迥异于设计初衷的东西。
丰富性的确可以被视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贫穷就意味着选择的稀少,而脱贫对应的就是可能性的增多。
《城乡收入差距分析及其治理》内容简介:中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贫富差距过大是目前中国社会存在的主要不和谐因素之一。中国区域总
Thetsunamiofcheapcreditthatrolledacrosstheplanetbetween2002and2008wasmorethanasi...
苏联经济思想史-从列宁 斯大林 到戈尔巴乔夫 本书特色 《苏联经济思想史(从列宁斯大林到戈尔巴乔夫)》由向祖文著,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文本解...
《向北方》内容简介:1948年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发布“五一口号”,得到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的热烈响应。当时,由于国民党当局的迫害
财税法疏议 本书特色 财税法的生长与繁荣,乃经济、社会发展使然。财税法之伸展,已触及到法律调整的诸多领域,并带来了相关法学领域里的新问题,由此亦会推动相关法学学...
作品目录上册前言第一章 早年生涯第二章 初露峥嵘第三章 外交“双簧”第四章 好风凭借力第五章 送“高帽”的学问第六章 夤缘权门
《如何有效管理每一分钱》内容简介:每个月总是会莫名其妙地多花很多钱?想要记账却苦于无法坚持?其实家庭的资金流动也是遵循会计
《出纳业务真账实训》内容简介:全书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出纳入门手册,讲述了出纳工作的概况,包括出纳岗位的职责、工作内容
房地产法精要与依据指引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14章,内容包括:房地产管理基本制度、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住房制度改革、房地产开发经营、城市房屋拆迁、房屋工程建设...
《微营销:手机里的营销帝国》内容简介:本书抓住时下最热的微博、微信,从微营销的步骤和微营销的要点出发,用最简单最直观的方式
《“陆学艺学术讲座”辑录(一)》内容简介:由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和“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举办的“陆学艺学术讲座”,邀
《国企改革十大难题》内容简介:本书紧紧围绕国企改革十大难题,进行较为系统的阐述分析,突出释疑解惑的针对性和破解方案的实用性
以大数据和机器智能为基础的谷歌时代(信息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令人敬畏的时代。但它即将终结。《后谷歌时代》一书的作者乔治•吉尔德是一位颇具远见卓识的智者。他在技术和...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精读》内容简介:《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精读》收录了林微因一生的经典作品。全书分为文学、建筑
访与思-中国人成熟吗 本书特色 中国发展之快有目共睹,但心灵的虚无和迷茫却让人吃惊。当财富日益丰厚,中国人幸福感的提升却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在这片土地上,人...
《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与纳税实务》内容简介:《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与纳税实务》依据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收法律法规编制
《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内容简介:本书创造性地提出了“基本经济区”概念,指出无论是哪一集团控制了经济繁荣、交通便利的“基
金融业的本质要求是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优化社会资金配置,不断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提高渗透率,并最大限度地为经济社会提供便
《体育格斗素描技法》内容简介:本书主要介绍漫画中各种武术漫画形象、动作姿态、打斗特效等绘制技法,讲解细致,通俗易懂、案例精
《我们内心的冲突(黑金典藏版)》内容简介:本书是卡伦·霍妮理论成熟时期的代表作。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我们做了很多违背本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