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S:新一代工业智能

CPS:新一代工业智能

作者:[美] 李杰(Jay Lee)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

出版年:2017年4月

ISBN:9787313167699

所属分类:科普读物

书刊介绍

《CPS:新一代工业智能》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首本系统介绍CPS理论和应用的图书,为中国工业迈向智能时代带来新思维和新路径,可作为产学研各个领域学习及发展CPS技术的参考资料。同时,本书也适合对制造领域感兴趣的大众读者阅读,并能为广大读者带来创造性的启发。
李杰(Jay Lee),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特聘讲座教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智能维护系统研究中心(IMS)主任,上海交通大学特聘讲座教授,长江学者和中组部千人计划专家,自2000年起领导全球工业大数据分析与智能维护系统技术研发;2013年,担任美国白宫信息物理系统与美国挑战项目顾问;2016年起,担任美国麦肯锡(McKinsey Company)全球顾问。

作品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前言
第1章:现代工业的挑战与机遇
1.1、现代工业遇到了什么挑战
1.2、生产系统组织关系的价值瓶颈
1.3、CPS如何满足新工业革命的要求
第2章:CPS的技术本质与内涵
2.1、从电影《天空之眼》了解CPS
2.2、CPS的发展历程
2.3、CPS的广义内涵与狭义内涵
2.4、CPS的实体空间与赛博空间
2.5、CPS面向工业智能化的技术特性
第3章:CPS的技术体系与工业智能实现
3.1、CPS的5C技术体系架构
3.2、从人的智慧方式理解CPS
3.3、CPS用以满足工业智能的可成长性
3.4、工业智能的CPS实现:“人的智慧”VS“物的智慧”
第4章:CPS的应用体系与智能体(agent)实现
4.1、CPS的应用体系
4.2、层级化CPS的应用
4.3、CPS的3个基本单元:智能控制单元、智能管理单元与认知环境
4.4、CPS的基础应用条件
第5章:CPS的应用实践案例
5.1、CPS的智能控制单元应用:丰田公司智能控制案例
5.2、CPS的智能管理单元应用:轴承智能管理
5.3、CPS的智能管理应用:智慧风场
5.4、CPS的智能体系应用:中船集团业态融合CPS体系实践
第6章:CPS为中国产业升级带来的机会空间
6.1、中国、美国和德国的产业优势与转型路径
6.2、CPS在中国的挑战与应用机会
6.3、CPS为中国工业带来的启示与改变
6.4、结语
本书作者关于CPS的其他参考文章:参考文献

热门书摘

CPS对中国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过去三十年快速成长的历程中,中国工业引进了许多国外先进产业和装备,也在一些产业领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高铁、风电、光伏、航空航天等;但是在一些核心零部件及装备上依然存在缺口,对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瓶颈,这背后的深层原因是制造知识的缺失。如果CPS能够利用大量的制造和运维数据促进知识的产生和传承,就可以帮助中国制造加快缩短核心技术的步伐。

比如,航空公司购买飞机发动机是为了作为生产要素为旅客提供航旅服务,那么这个发动机的价值取决于其服役过程中的使用成本、单位时间内服务的旅客数量,以及为旅客带来的飞行感受。同时,发动机也有消费价值,每一次飞行对其功能的使用都意味着它剩余使用次数的下降,这些对其有限的功能性消费就是它的消费价值。一个产品的消费价值受到它自身生产成本的制约,用户的价值取决于这个成本与其功能性价值之间的差异,因此是可见的且有限的空间。而生产要素价值则取决于产品使用过程中为用户创造价值的能力,只要使用该产品的活动存在,这部分价值就可以不断被挖掘出来。仍然以发动机为例,美国GE公司和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飞机发动机的销售价格其实远远低于它的成本,但是从后服务市场的服务中所获得的利润却相当可观,以至于两者都推出了出售“飞行能力”的模式,主动去承担成本的风险,以便分享在使用过程中创造的价值。由此可见,在讨论产品价格时所称的生产要素价格乃指生产要素的服务价格,而非生产要素本身的价格。要素本身与要素的服务是不同的。生产要素的服务是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的功能,也就是对生产的贡献。经济学上有时候就用生产服务(productive services)一词代替生产要素使用,以强调厂商所购买的不是生产要素本身,而是其在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贡献。

现在,我们距离通用计算还有最后一道屏障,即这些计算还必须依附在一个移动设备和APP上,未来可能只需要一个统一资源定位符(URL)我们就可以通过无处不在的交互接口访问所有的信息和计算资源了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