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永佃制度研究(全二册)

中国永佃制度研究(全二册)

作者:刘克祥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年:2017年5月

ISBN:9787520103046

所属分类:休闲旅游

书刊介绍

《中国永佃制度研究(全二册)》内容简介

本书作为首部研究中国永佃制度的大型专著,采用经济学与历史学相结合的方法,从纵的方面,就其发生、发展和演变、衰亡的全过程,勾画出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从横的方面,就其形成途径和不同类型、流行分布和地域特点,永佃权的权利习惯和性质,永佃制下的主佃关系和地租剥削,租权、佃权的市场买卖和地权债权化,以及永佃制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等,作一断面解剖和综合分析。
刘克祥,男,1938年7月生,湖南省娄底市人。1957年入武汉大学历史系本科学习,1962年毕业,同年考上该校中国近代经济史专业研究生,师从彭雨新教授,1965年毕业。1968年分配至哲学社会科学部(今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1985年提升为副研究员,1990年提升为研究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曾任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室副主任,系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

作品目录

导言
第一章:永佃制发生、发展的历史条件

商品经济发展,佃农独立经营要求的增强

土地兼并、人口增加、佃农租地困难的加剧

佃农反抗斗争的加强和封建依附关系的松弛
第二章:永佃制的发生、发展及兴衰历程

永佃制的起源和早期形态

清代前期永佃制的全面形成、加速发展和转趋分解
(一)永佃制的全面形成和加速发展
(二)永佃制的分解和衰减

太平天国后永佃制的再次兴起和衰微
(一)永佃制的再次兴起和部分恢复
(二)永佃制的普遍分解和迅速衰退

民国时期永佃制的延续及没落
(一)永佃制的延续、变化及其特点
(二)永佃制的加速衰微和终结
第三章:永佃制的地区分布及各地的习惯形态

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

长江中上游和黄河中下游地区

台湾、西北、内蒙、东北等农业新垦区
第四章:永佃制的形成途径

垦荒取得永佃权
(一)农业新垦区的垦荒永佃
(二)农业老垦区的垦荒永佃

佃农价买永佃权
(一)价买荒地荒山垦殖权
(二)价买熟田熟地永佃权

押租的功能及其变异和押租永佃的产生
(一)押租的功能及其变异
(二)某些地区押租永佃的产生

佃农长期耕作、修补农田与永佃权

自耕农舍弃地权或“卖田留耕”永佃
(一)明代和清代前期“卖田留耕”永佃的产生
(二)近代时期“卖田留耕”永佃的畸形发展及其习惯

佃农反抗斗争与永佃权
第五章:永佃制及其衍生形态下的主佃关系和地租剥削

永佃制下的主佃关系

永佃制下的地租剥削
(一)地租形态、征租方式及其变化
(二)高价低租与地租剥削
(三)永佃制地租的一般水平及其发展趋势

永佃制衍生形态下的主佃关系和地租剥削
(一)佃权的转租、典卖和永佃制的衍生形态
(二)衍生形态下的土地收益分割和佃农地租负担
第六章:永佃农的佃权处置权和佃权、租权的市场买卖

各地永佃农的佃权处置权及其差异

佃权的买卖习惯和市场价格
(一)佃权的顶退、典卖及其习惯
(二)佃权的市场价格
(三)佃权的买卖、流转与永佃制的存亡

租权买卖习惯及其演变与市场价格
(一)租权买卖的一般情况和买卖习惯
(二)租权买卖的演变和地权债权化
(三)租权的市场价格
第七章:永佃制度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

对传统封建租佃制度的冲击与依归

佃农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的改善及不平衡性与多样性

对农业生产发展的促进作用

永佃制对农业资本主义因素产生的促进与制约
(一)永佃制与经济作物种植及农业商品性生产
(二)永佃农与雇佣劳动的使用和雇工经营
(三)永佃农农业商品生产和雇工经营的历史小结
主要征引文献
后记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