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的逻辑

有毒的逻辑

作者:[美] 罗伯特 J.古拉(Robert J. Gula)

出版社:机械工业

出版年:2017年6月

评分:6.8

ISBN:9787111569541

所属分类:心理健康

书刊介绍

《有毒的逻辑》内容简介

21世纪,每个人都要懂点逻辑学,如果说思维能力是人区别于其他生物的决胜要素,那么逻辑思维就是个人能力差异的分水岭,逻辑谬误领域代表作,不可不看的批判性思维百科全书,短短200页,足足阐述170余种语言逻辑谬误,无心之过却又稀松平常,本书可供读者作为自查和预防手册。
《有毒的逻辑:为何有说服力的话反而不可信》这本书是逻辑谬误的代表作,可以当作一本自查和预防手册,告诉我们无心之过却又稀松平常的语言误区,并且教给我们如何预防这些错误。短短的200页中,作者分门别类,足足阐述了170余种语言逻辑谬误,是一本不可不看的百科全书。
【美】罗伯特 J.古拉(Robert J.Gula,1941-1989) 先后毕业于科尔比学院和哈佛大学,毕业后在格罗顿学校教逻辑学。在他短暂的一生中,独著或合著了超过60本书,其中最受欢迎和影响力最大的即本书。本书为语言逻辑领域最著名的代表作,首版于1979年,后多次改版,一直经久不衰。

作品目录

推荐序
第1章:日常用语的骗局
第2章:感性的语言
第3章:感性的语言:宣传鼓动
第4章:感性的语言:暗示
第5章:逻辑谬误
第6章:与主题无关
第7章:分散注意力
第8章:歧义和不正确推理
第9章:混淆和不正确推理
第10章:因果关系的混淆
第11章:过度简单化
第12章:错误的比较和对比
第13章:逃避
第14章:深入剖析辩论
第15章:深入剖析语义学
第16章:深入剖析三段论
第17章:结语
参考文献
补遗

热门书摘

诉诸怜悯。

诉诸恭维

诉诸潮流

第一,任何人无权践踏我们的情感天平。第二,除非能给出充足的理由支持我们应该有罪恶感的推测,否则此种推测无足轻重。第三,就算我们有罪恶感,也没有任何理由去做宣传所鼓吹的事情,因为仍然无法保证我们的捐赠会带来任何明显的好处。

诉诸希望。

诉诸地位。

诉诸群众

与诉诸怜悯紧密相连的是诉诸罪恶感。

①大多数人宁愿觉得事情简单而不复杂;②希望自己的偏见得到证实;③想要体验其他人无法企及的“归属感”;④需要为自己的挫败精确指定背黑锅的假想敌。

诉诸真诚

不断重复

诉诸怜悯的一个变式就是恳求特殊待遇。

污名辱骂

诉诸恐惧则试图恐吓我们,让我们做出特定的行为或者接受特定的信念。

随波逐流

当你听到一个形容词或者副词的时候,不要自动将它所隐含的道德评判作为事实来接受。不要轻易接受形容词或副词所隐含的评价,除非它们有完好的理由相伴。

过度简单化

刻板印象剥夺一个人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将其简化为一种品质。

光芒万丈的泛泛而谈。

大数字

第二种与主题无关的类型可以称为互相推诿。它至少有两种变式:你也一样(tu quoque)论证和反质疑。

你无法证明某事并非意味着你的主张就是错误的。错误在你,而非你的主张。

诉诸怜悯是一种惯用的修辞手段。

永远记得找出什么是底线,或者探明隐藏的事项。感觉很重要,但人不能只依赖感觉行事。行动必须要有理性。正是由于理性的含糊不清,感性诉求才变得危险。

证据只支持特定的问题,而不是一些相关的问题。

(1)倾向于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物。(2)倾向于将自身的偏爱或经验投射于现实生活。(3)倾向于对特殊事件进行普遍化概括。(4)倾向于身临其境地分析事件并且让自身情感超越客观理性。(5)不能作为很好的聆听者。人们会有选择地听,并且常常只听自己想听的内容。(6)拥有对所观察到的事物进行合理化(文饰)的冲动。(7)常常无法从无关紧要的事物中提取相关、重要的事物。(8)很容易从正在处理的特定事情上转移注意力。(9)通常不愿意彻底地探索主题的盘根错节,倾向于过度简单化。(10)一般都以貌取人。人们观察事物时,曲解自己的观察,然后做出可怕的误判。(11)总是不知所谓,尤爱泛泛而谈。说话之前很少审慎思考,却让情感、偏见、成见、好恶、希望和挫折代替审慎思考。(12)很少坚持一贯的行为准则。人们很少仔细检查证据然后得出结论。相反,人们更倾向于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想相信什么就相信什么,然后找出能够支持自己行动或信念的证据。人们的思考具有选择性:在评估现实情况时,热衷于寻找支持自己所支持事物的理由,同样热衷于忽视或者漠视不支持他们所支持事物的理由。(13)人们往往不会将内心的本意宣之于口,而说出的话通常别有深意。

人类的天性倾向于主观而非客观,而且未经训练的大脑更容易选择阻力最小的道路。阻力最小的道路就是几乎从不运用理性思考。

还有诉诸关爱和它的小兄弟——诉诸信任。

自信

代言

平民百姓

宣传鼓动仅仅是一种说服手段。

直言不讳、直接回应并牢牢扣住主题并不困难,但它确实要求我们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要求我们对问题进行思考而不是拍脑袋下结论,要求我们不害怕表明立场并坚持自己,要求我们远离摇摆不定和所讨论主题下的偏见,要求我们倾听其他人的说法,要求我们像尊重问题的字面意思一样尊重它隐含的意义。

他的舌头能滴甘露,越是坏事,越能说出好的道理来;而再成熟完善的忠告,经他鼓吹便趋向复杂和支离破碎:因为他思想卑鄙。临做恶时孜孜不倦,及行善时怯懦怠惰。但他的甜言蜜语却如此悦耳。——弥尔顿(Milton),《失乐园》,第二卷(Paradise Lost,II)

正是由于理性的含糊不清,感性诉求才变得危险。

人们喜欢支持胜利者,而自信的姿态使人看起来像个胜利者。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