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银行公会研究(1918—1936)

天津银行公会研究(1918—1936)

作者:张百顺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年:2017年6月

ISBN:9787520109468

所属分类:教辅教材

书刊介绍

《天津银行公会研究(1918—1936)》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探讨了天津银行公会诞生的社会与行业历史背景,其日常决策、财务管理和经费分担制度演进的过程,以及在便利会员营业、维护市场秩序、沟通银行与政府方面的业务活动;考察天津银行公会的外部联系情况,通过对政府借贷市场、检查准备金案和维持直隶省钞案等历史事实的考察,深入分析了天津银行公会与政府和其他商人组织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天津银行公会在稳定金融市场、构建市场运行基础和塑造金融制度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张百顺,男,1985年生,河南淮阳人。2011年6月毕业于兰州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硕士学位,专业为政治经济学;2015年6月,毕业丁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专业为经济史。研究领域为货币金融理论、近代中国金融史等。现任山西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经济系主任。在《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城市史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过数篇论文。

作品目录

序言一
序言二
内容提要
导论
上篇
第一章:天津银行公会诞生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社会转型背景
第二节
行业发展背景
第三节
天津银行公会的创设及其主要会员
第二章:天津银行公会制度的制度演进
第一节
日常决策制度
第二节
财务管理制度
第三节
经费分担制度
第四节
制度演进的内在逻辑
第三章:天津银行公会的业务活动
第一节
便利会员营业
第二节
维护市场秩序
第三节
沟通银行与政府
下篇
第四章:天津银行公会与政府借贷市场
第一节
直隶省地方政府信用与政府借贷市场
第二节
商人组织在解决政府承诺问题中的作用
第三节
直隶省地方政府借贷市场中的银行公会
第五章:天津银行公会与金融制度塑造:检查准备金案
第一节
弱政府背景下的政策执行
第二节
检查准备金案的经过
第三节
天津银行公会行为的内在机理
第六章:天津银行公会与货币信用维护:维持直隶省钞案
第一节
20世纪20年代直隶省银行挤兑风潮
第二节
政府与商人组织共同维持省钞
第三节
维持省钞失败的原因
结语
附录Ⅰ
天津银行公会存在与发展的内在逻辑探析(1918-1936)

天津银行公会历史沿革

制度需求:天津银行公会存在与发展的历史背景

制度供给:“成本—收益”的衡量与“搭便车”问题

结语与讨论
附录Ⅱ
A
中华民国财政部颁《银行公会章程》
B
中华民国财政部颁《银行公会章程》
C
天津银行公会试办简章:D
天津银行公会办事细则
E
天津银行公会董事会简章:F
会计庶务员办事细则
G
天津银行公会章程
H
天津市银行业同业公会章程
I
天津银行公会会计组织法
J
天津银行公会各种报表
K
天津市银行业同业公会俱乐部章程
L
天津市银行业同业公会俱乐部办事细则
M
天津市银行业钱业同业公会合组公库简章:N
维持省钞基金委员会合同草约
O
维持省钞基金委员会章程
P
津埠各行商担保流通省钞公约
参考文献

未刊档案

史料集、日记、档案汇编

学术著作、学位论文

期刊论文、报纸文章:后记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