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与社会(第十八辑)

新媒体与社会(第十八辑)

作者:谢耘耕陈虹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年:2017年7月

ISBN:9787520110884

所属分类:艺术理论

书刊介绍

《新媒体与社会(第十八辑)》内容简介

本辑“专题策划”聚焦“新媒体语境下的多元参与与社会治理”,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影响政府进行政策回应的要素、中产阶层在网络社会中的群像演变特征及其对舆情治理的影响、“高考”议题在媒体报道中的话语建构等;“学术沙龙”重点关注媒介研究指标体系的建构与测量,聚焦于对媒介使用行为及其影响机制的量化研究。“个案研究”重点关注国际网络空间建构与国家形象传播,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给传统文化形态带来的全新表征与影响。
谢耘耕,男,文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2002-2004年于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从事科研工作,2007-2009年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后从事科研工作。曾先后在湖北人民广播电台、上海东方卫视工作,有二十年的新闻采编和媒体经营管理经验。研究领域:传媒经济与管理、新闻理论与实务、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代表作有《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新媒体与社会》《传媒资本运营》《从新兴文体到文学大国--中国二十世纪报告文学流变史论》等。先后有三十多篇新闻作品和论文获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上海新闻奖、湖北新闻奖、上海新闻论文奖等奖项。1996年10月,被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记协、共青团湖北省委授予“湖北省十佳青年记者”称号,并被共青团湖北省委授予“湖北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2004年11月,被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授予全国“十佳百优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称号。
陈虹,女,华东师范大学教学委员会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兼任教育部戏剧与影视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研究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新闻史学会公共关系分会常务理事,《新媒体与社会》、《舆论学研究》辑刊主编,中国电视艺术家学会节目主持人委员会执行理事、上海专家组成员,上海市演讲与口语传播研究会常务理事、学术部主任,人民网新媒体智库顾问,华东师范大学——密苏里新闻学院全球战略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曾任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2007)、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2013)。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10),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公共舆论与战略传播、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出版著作和译著多部,主编《新媒体与社会》(CSSCI来源辑刊)和《舆论学研究》辑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等。曾获得全国金话筒奖银奖(1999)、全国百佳节目主持人(1999)、上海市促进就业先进个人(2005)、华东师范大学杰出新人奖(2014)、亚洲舆论学会最佳论文奖(2015)、明德教育基金会明德教师奖(2016)等奖项。

作品目录

卷首语
观点荟萃
专题策划
稳定政治与传播机遇:新媒体环境中的政策回应变量分析
中产阶层在网络公共事件中的集体发声研究
从融合到陌路:“高考移民”与“异地高考”媒介话语建构的比较
抗霾NGO的动员框架建构分析
新媒体传播中环境风险的话语权争议、权力运作和治理路径
学术沙龙
基于熵理论建构的融媒体指标体系建构与评测
移动媒介素养测量研究:理论流变与量表开发
2003-2014年社会舆论关注的重大司法案件基本特征和传播效果研究
网民心理视角下公共危机信息传播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
互联网使用对在校大学生麻醉功能的影响研究
社交媒体上的自我表露与隐私悖论的消解
个案研究
《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纽约时代广场传播效果研究
传播人类学视角下的中国区域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论虚拟现实技术环境下广告形态的变迁
虚拟现实技术与长白山文化区域形象传播
“R+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元化”传播研究
他山之石
道德相对主义泛滥下建构跨国网络伦理思考
《新媒体与社会》辑刊征稿启事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