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经济背景与实践探究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经济背景与实践探究

作者:李学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年:2017年8月

ISBN:9787520109567

所属分类:世界名著

书刊介绍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经济背景与实践探究》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传统经济向工业经济转移的一般规律,围绕世界工业化进程的理论演变及经验教训,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现实依据,较为全面、系统地对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提出了简要的理论建议和实践途径,进而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实践步骤。全书根据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利用较新的数学工具,对所得出的理论模型或经验结论进行了较为严密的推导和严格的实证检验,力图达到理论可靠、方法可信、通俗简明、便于操作的效果。
李学清,1954年生,中共党员,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和现代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评论》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级社会科学基金以及其他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已出版《新区域经济时空观的原理及应用》《科学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与希尔伯特空间》等著作,获省、部、厅级社科研究奖多项。

作品目录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前言
第一章:从英国工业化到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理论路径和发展逻辑
第一节
从城市化到新型城镇化: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不能回避的历史选择
第二节
英国工业化过程中的城市化进程与亚当·斯密的重要思想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与发展经济学的认识特点及误区
第四节
内生增长理论与经济转型期国家的改革实践
第五节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现实条件和理论需求
延展阅读
第二章:人类的“历史倾向性”与经济增长曲线
第一节
经济增长的数学表示和社会分工条件下的劳动人口集聚
第二节
人类“历史倾向性”实现、产品价格和数量的市场认可及人类财富总量增加(经济增长)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工业化过程中的产业集聚,它的区域在哪里
第四节
经济学界关于科学技术进步推进经济增长最低标准的问题讨论
第五节
关于经济增长速度中科学技术含量水平的测定方法问题
延展阅读
第三章:新型城镇化——区域经济的空间构造与经济收敛的一般机理
第一节
中国新型城镇化区域的经济空间构造及测量
第二节
从简便的区域经济市场化程度判断,看现代经济学方法的适应性
第三节
市场化程度差距与农民工流动的心理效应
延展阅读
第四章:市场化程度的不同区域与新型城镇化推进的不同方法
第一节
市场化程度的中、高水平区域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经济均衡收敛
第二节
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区域应怎样推进新型城镇化
第三节
市场化程度较低区域的政府作用于市场的限度判定
第五章:新型城镇化与政府作用于市场所导致的产业集聚一般形式
第一节
经济的转型和增长及人们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探索
第二节
政府作用市场经济的空间集聚条件和不及时撤出的经济结局
第三节
实证检验
第六章:货币的市场传导机理和金融传导因子的具体形式
第一节
“市场利率效应因子”,货币供给对经济波动的冲击范围和影响范围
第二节
货币市场的ΔiΓ·Δx=Δiω形式——ΔiR·ΔM=-Δiω*
第三节
在总产出扩张压力下市场利率传递的实证经验检验
延展阅读
第七章: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基本经济环境与传统计量分析
第一节
中国目前宏观经济趋势的总体分析
第二节
货币政策和房地产指数约束下的中国新型城镇化环境状况
第三节
中国的股票市场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作用与影响
第四节
市场经济的综合因素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
第八章: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和环境安全的理论探讨与实践
第一节
关于虚、实体经济的定义和它们的边界范围讨论
第二节
虚拟经济的适当扩张、实体经济发展和壮大的动力
第三节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金融环境、理论实践的基本研究与一般方法
第九章:经济均衡边界上不同经济体的资金比率理论与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第一节
经济现实中利率下滑曲线与柯西级数收敛问题的“对接口”
第二节
理想经济增长的LG曲线及其实证检验
第三节
在中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能够拥纳多少个现代经济实体
第四节
在超越经济发展规模的均衡状态边界上
第十章: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政策环境及其实施路径
第一节
新型城镇化中的股市波动与虚、实体经济的空间变化
第二节
新型城镇化中的农业合作社及其公司化的市场运行
第三节
现代公司市场运行的实证检验
第四节
公司型的农业合作社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变及其新型城镇化实现
延展阅读
参考文献
中文部分
译文部分
英文部分
后记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