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近代文学与中国

韩国近代文学与中国

作者:李海英金在湧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

出版年:2017年9月

ISBN:9787313171566

所属分类:诗歌文集

书刊介绍

《韩国近代文学与中国》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13篇文章,对近代朝鲜半岛文人在中国移民、经商、留学和参加抗日战争历程中新撰写的游记、散文、诗词和小说等作品予以介绍和评析,透视朝鲜人民与中国人民及其抗日战争唇齿相依的紧密关系,揭示日本侵略者所谓“东亚共荣”“五族协和”的虚伪本质。本书适合相关专业人士阅读。
主编:李海英,金在湧

作品目录

内容提要
序言
第一部分
韩国近代作家与中国
金史良和中国
一、金史良和东亚
二、1936年,帝都东京—朝鲜的金史良与台湾的吴坤煌
三、1939年,魔都北京—武汉三镇沦陷后的东亚
四、1944年上海—日本的败亡和新东亚
五、1945年5月,太行山—东亚的联合
六、中国与反帝国主义之国际主义
金史良《乡愁》里的三种乡愁
一、绪论
二、质疑“思想”和“人格”的乡愁——伽倻和玉相烈的乡愁
三、发现“文化”的乡愁——李弦的乡愁
四、与郑飞石《氛围气》中的乡愁比较
参考文献
李泰俊与《伟大的新中国》
一、《伟大的新中国》所处的位置
二、共同的敌人美帝及中国革命的终结——“抗美援朝”
三、朝鲜革命家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及作为回报的“抗美援朝”
四、以苏联为首的人民民主战线及共同的正义之战——“抗美援朝”
五、执着于主体性的民族主义者李泰俊及其内心世界
六、结论
参考文献
李陆史·例外状态·诗
一、李陆史“赤裸生命”的现状与地位
二、歌颂“一颗星”的流浪者之路
三、失乡或脱乡,以及对“杀害”的回避
四、“赤裸生命”的回归,“超人”诗的到来
五、过晚发行的《陆史诗集》(1946)的价值和意义
春园与中国现代文学之关联考察
一、比较文学视阈下的中韩现代文学
二、春园与中国的因缘
三、考察春园与中国现代文学关系的意义
中国体验与朱耀燮的文学世界
一、绪论
二、上海生活与精神世界
三、上海时期的文学创作
四、辅仁大学教授朱耀燮的北京生活
五、北京时期的文学创作
六、结论
参考文献
韩雪野的中国认识
——以小说《大陆》与中国游记为中心
一、绪论
二、伪满洲国的中国人
三、“大陆”的中国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金台俊与延安行
一、绪论
二、人民战线与民主主义——解放前后政治实践的连续性
三、朝鲜语文(学)的封印与东亚语言实践——解放前后语言经历的不连续性
四、文学的位置与难题——理性与感性,知识(分子)与民众
五、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韩国近代文学,中国与东亚
转译的原始主义
——论20世纪30年代东亚中的赛珍珠
一、前言
二、《大地》的三种韩译模式
三、农民小说或转译的原始主义
四、结语
参考文献
20世纪前半期张赫宙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传播
一、绪论
二、20世纪20~40年代韩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情况
三、张赫宙作品的译介情况及文学地位
四、结论
参考文献
金山,在东亚的革命性实践及“问题指向性证言叙事”
一、引言
二、实现革命家“自我更新”的死亡和爱
三、跨越世界困境的“阿里郎”口头演绎想象力
四、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在金山的革命性实践上的逆投影
五、结论——金山“们”想象新亚洲的革命性实践
参考文献
崔南善的满洲体验与《千山游记》
一、绪论
二、崔南善满洲时期的写作
三、《天山游记》中的满洲话语
四、结论:想象的跨界
“文丛”同人的朝鲜人再现
一、引言
二、柳龙光和《华文大阪每日》
三、梅娘作品中的朝鲜人再现
四、吴郎与《新满洲》
五、吴瑛作品中的朝鲜人再现
六、结尾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