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散文集/名家经典文集》收录了周作人《苦雨》《乌篷船》《喝茶》《山中杂信》等七十余篇散文精品,根据其内容和写作风格分为四个专辑。他写故乡的野菜,写喝茶、鸟声、乌篷船、北平的春天,也写中秋的月亮、梅兰竹菊,确乎很需要一些闲适的心才能注意到的事物,他都一一写下来,他平和、淡泊、娓娓说来、毫不浮燥凌厉,读来令人心生闲适。周作人一生在创作上的主要成就是散文小品的创作,飘逸洒脱的文章笔势、平和恬淡的抒情特色、庄谐杂出的幽默趣味、舒徐自在的语言表达,让他的作品风格独树一帜,成为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
阅读周作人细腻而平和散文文笔,窥见一个复杂而脆弱的心灵。周作人的散文,平淡如水、自然如风,展现出平和、空灵的人生境界,是中国散文史上的一座高峰。鲁迅晚年向斯诺夫人推荐周作人,认为他是中国*伟大的散文家。《周作人散文集》根据教育部编写的全新教材选编,精选了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篇目,是给喜欢阅读、写作、思维的青少年打造的经典读本。
《周作人散文集/名家经典文集》:前回徐志摩先生在平民中学讲“吃茶”——并不是胡适之先生所说的“吃讲茶”——我没有工夫去听,又可惜没有见到他精心结构的讲稿,但我推想他是在讲日本的“茶道”(英文译作Teaism),而且一定说得很好。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是日本之“象征的文化”里的一种代表艺术。关于这一件事,徐先生一定已有透彻巧妙的解说,不必再来多嘴,我现在所想说的,只是我个人的很平常的喝茶罢了。喝茶以绿茶为正宗。红茶已经没有什么意味,何况又加糖——与牛奶。葛辛(Goorge Gissing)的《草堂随笔》(Private Papers of Henry Ryecroft)确是很有趣味的书,但冬之卷里说及饮茶,以为英国家庭里下午的红茶与黄油面包是一日中*大的乐事,支那饮茶已历千百年,未必能领略此种乐趣与实益的万分之一,则我殊不以为然。红茶带“土斯”未始不可吃,但这只是当饭,在肚饥时食之而已;我的所谓喝茶,却是在喝清茶,在赏鉴其色与香与味,意未必在止渴,自然更不在果腹了。中国古昔曾吃过煎茶及抹茶,现在所用的都是泡茶,冈仓觉三在《茶之书》(Book of Tea,1919)里很巧妙的称之日“自然主义的茶”,所以我们所重的即在这自然之妙味。中国人上茶馆去,左一碗右一碗的喝了半天,好像是刚从沙漠里回来的样子,颇合于我的喝茶的意思(听说闽粤有所谓吃工夫茶者自然也有道理),只可惜近来太是洋场化,失了本意,其结果成为饭馆子之流,只在乡村间还保存一点古风。唯是屋宇器具简陋万分,或者但可称为颇有喝茶之意,而未可许为已得喝茶之道也。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正亦断不可少,中国喝茶时多吃瓜子,我觉得不很适宜,喝茶时可吃的东西应当是轻淡的“茶食”。中国的茶食却变了“满汉饽饽”,其性质与“阿阿兜”相差无几,不是喝茶时所吃的东西了。日本的点心虽是豆米的成品,但那优雅的形色,朴素的味道,很合于茶食的资格,如各色的“羊羹”(据上田恭辅氏考据,说是出于中国唐时的羊肝饼),尤有特殊的风味。江南茶馆中有一种“干丝”,用豆腐干切成细丝,加姜丝酱油,重汤炖热,上浇麻油,出以供客,其利益为“堂倌”所独有。豆腐干中本有一种“茶干”,今变而为丝,亦颇与茶相宜。在南京时常食此品,据云有某寺方丈所制为*,虽也曾尝试,却已忘记,所记得者乃只是下关的江天阁而已。学生们的习惯,平常“干丝”既出,大抵不即食,等到麻油再加,开水重换之后,始行举箸,*为合式,因为一到即罄,次碗继至.不遑应酬,否则麻油三浇,旋即撤去,怒形于色,未免使客不欢而散。茶意都消了。吾乡昌安门外有一处地方,名三脚桥(实在并无三脚,乃是三出.园以一桥而跨三叉的河上也),其地有豆腐店日周德和者,制茶干*有名。寻常的豆腐干方约寸半,厚三分,值钱二文,周德和的价值相同,小而且薄,几及一半,黝黑坚实,如紫檀片。我家距三脚桥有步行两小时的路程,故殊不易得,但能吃到油炸者而已。每天有人挑担设炉镬,沿街叫卖,其词日:“辣酱辣,麻油炸,红酱搽,辣酱拓:周德和格五香油炸豆腐干。”其制法如上所述,以竹丝插其末端,每枚值三文。豆腐干大小如周德和,而甚柔软,大约系常品,唯经过这样烹调,虽然不是茶食之一,却也不失为一种好豆食——豆腐的确也是极好的佳妙的食品,可以有种种的变化,唯在西洋不会被领解,正如茶一般。日本用茶淘饭,名日“茶渍”,以腌菜及“泽庵”(即福建的黄土萝卜,日本泽庵法师始传此法,盖从中国传去)等为佐,很有清淡而甘香的风味。中国人未尝不这样吃,唯其原因,非由穷困即为节省,殆少有故意往清茶淡饭中寻其固有之味者,此所以为可惜也。……
周作人(1885—1967),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原名櫆寿(后改为奎绶),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岂明,号知堂、药堂等。历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东方文学系主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任、客座教授。新文化运动中是《新青年》的重要同人作者,并曾任“新潮社”主任编辑。“五四运动”之后,与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与鲁迅、林语堂、孙伏园等创办《语丝》周刊,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
告语人民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国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的多年活动和思想的结晶。作为美国耶鲁大学的高才生,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晏先生在中国致力平民教育与乡村建...
白居易诗 本书特色 《民国国学文库》丛书原名《学生国学文库》,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王云五主编《万有文库》之子系,为突显其时代印记现易名为《民国国学文库...
《傅雷家信精选》内容简介:精选100封傅雷夫妇感人家书,还包含两人生前绝笔。忠实还原了傅雷一家从1954年至1966年期间的生活经历及
野马的爱情 本书特色 《野马的爱情》——《南方周末》高级记者南香红的特稿,每篇都是好故事。每天,新闻很多,但人世间这样的新闻不多,这样讲故事的人更少。...
螺旋楼梯 本书特色 “螺旋楼梯”作为一人重要场景及关键意象,自小说问世以来,就成为悬念小说的代名词,时至念是,西方著名的侦探小说书店,总要在当中置放一具黑色铸铁...
傅雷散文集 本书特色 本书是傅雷的散文精选集,收录傅雷各时期散文代表作。傅雷不仅以译作、家书见知于世,更有许多散文名篇值得传世。有《梦中》《回忆的一幕》《读剧随...
湘夫人的情诗 本书特色 《湘夫人的情诗》是湘夫人写给她情人的诗歌,全书108首情诗,生动地保留着湘夫人恋爱中的脉搏与体温,坦荡自如,真挚纯朴,热情奔放,美丽动人...
在美国的新一代中国移民 本书特色 留学、打工、移民,跻身美国中产阶层,这是留学与移民美国的启蒙书。坚守与放弃、抗争与顺受、成就与堕落,篇篇精彩,处处动人,这是留...
《走近费曼丛书:物理定律的本性》内容简介:本书是根据费曼教授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所作的梅森哲讲座系列整理而成。物理学家是从直接
武汉印象近记 本书特色 武昌是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在1927年的北伐战争中武汉一度是革命要地,抗战时期武汉曾是抗战中心,这些历史的大事,使武汉更成为历史名城,因...
从紫禁城到楼兰-斯文赫定最后一次沙漠探险 本书特色 《从紫禁城到楼兰:斯文·赫定*后一次沙漠探险》:发生于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的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的活...
《猎人笔记》内容简介:《猎人笔记》中揭露了农奴主的残暴,农奴的悲惨生活,作者还因此被放逐。随着屠格涅夫充满优美笔调的叙述,
思想录(论宗教和其他主题的思想) 本书特色 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以他所特有的那种揭示矛盾的方法(即所谓“帕斯卡尔方法”),从两极观念(他本人就是近代极限观念的...
英国经典散文 本书特色 央国的散文随笔渊源于法国,它的样式和名称得之于蒙田。一五九七年,蒙田作古五年之后,培根把自己的**部文集取名为《随笔集》。时隔六载,伊丽...
丰子恺散文-散文名家典藏-劳者自歌 本书特色 《丰子恺散文(劳者自歌名家散文典藏)》由丰子 恺所著,《丰子恺散文(劳者自歌名家散文典藏)》属 “名家散文...
春闺怨 本书特色 《春闺怨/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冯玉奇》为其通俗小说的代表作品。冯玉奇的作品在民国年间风行市面,畅销一时,因当时言情小说颇受非议,地位不高,多...
记忆与印象 本书特色 《记忆与印象》一书并不厚,只有十来万字,但书中有许多精彩的人生故事,作者通过对这些人物命运的讲述传达出他对生命意义的深刻体验与独到感受。这...
《中国经济史论丛(2016年第1期/总第4期)》内容简介:《中国经济史论丛》是刊发中国经济史学者研究成果的集刊,发表经济史理论与方
《深度学习:主流框架和编程实战》内容简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机器学习已经在算法、理论和应用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功,在产业界与
扬子江上的美国人(从上海经华中到缅甸的旅行记录) 内容简介 简介威廉·埃德加·盖洛是20世纪初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他曾四次到中国长途旅行,对中国的长江、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