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散文集/名家经典文集》收录了周作人《苦雨》《乌篷船》《喝茶》《山中杂信》等七十余篇散文精品,根据其内容和写作风格分为四个专辑。他写故乡的野菜,写喝茶、鸟声、乌篷船、北平的春天,也写中秋的月亮、梅兰竹菊,确乎很需要一些闲适的心才能注意到的事物,他都一一写下来,他平和、淡泊、娓娓说来、毫不浮燥凌厉,读来令人心生闲适。周作人一生在创作上的主要成就是散文小品的创作,飘逸洒脱的文章笔势、平和恬淡的抒情特色、庄谐杂出的幽默趣味、舒徐自在的语言表达,让他的作品风格独树一帜,成为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
阅读周作人细腻而平和散文文笔,窥见一个复杂而脆弱的心灵。周作人的散文,平淡如水、自然如风,展现出平和、空灵的人生境界,是中国散文史上的一座高峰。鲁迅晚年向斯诺夫人推荐周作人,认为他是中国*伟大的散文家。《周作人散文集》根据教育部编写的全新教材选编,精选了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篇目,是给喜欢阅读、写作、思维的青少年打造的经典读本。
《周作人散文集/名家经典文集》:前回徐志摩先生在平民中学讲“吃茶”——并不是胡适之先生所说的“吃讲茶”——我没有工夫去听,又可惜没有见到他精心结构的讲稿,但我推想他是在讲日本的“茶道”(英文译作Teaism),而且一定说得很好。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是日本之“象征的文化”里的一种代表艺术。关于这一件事,徐先生一定已有透彻巧妙的解说,不必再来多嘴,我现在所想说的,只是我个人的很平常的喝茶罢了。喝茶以绿茶为正宗。红茶已经没有什么意味,何况又加糖——与牛奶。葛辛(Goorge Gissing)的《草堂随笔》(Private Papers of Henry Ryecroft)确是很有趣味的书,但冬之卷里说及饮茶,以为英国家庭里下午的红茶与黄油面包是一日中*大的乐事,支那饮茶已历千百年,未必能领略此种乐趣与实益的万分之一,则我殊不以为然。红茶带“土斯”未始不可吃,但这只是当饭,在肚饥时食之而已;我的所谓喝茶,却是在喝清茶,在赏鉴其色与香与味,意未必在止渴,自然更不在果腹了。中国古昔曾吃过煎茶及抹茶,现在所用的都是泡茶,冈仓觉三在《茶之书》(Book of Tea,1919)里很巧妙的称之日“自然主义的茶”,所以我们所重的即在这自然之妙味。中国人上茶馆去,左一碗右一碗的喝了半天,好像是刚从沙漠里回来的样子,颇合于我的喝茶的意思(听说闽粤有所谓吃工夫茶者自然也有道理),只可惜近来太是洋场化,失了本意,其结果成为饭馆子之流,只在乡村间还保存一点古风。唯是屋宇器具简陋万分,或者但可称为颇有喝茶之意,而未可许为已得喝茶之道也。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正亦断不可少,中国喝茶时多吃瓜子,我觉得不很适宜,喝茶时可吃的东西应当是轻淡的“茶食”。中国的茶食却变了“满汉饽饽”,其性质与“阿阿兜”相差无几,不是喝茶时所吃的东西了。日本的点心虽是豆米的成品,但那优雅的形色,朴素的味道,很合于茶食的资格,如各色的“羊羹”(据上田恭辅氏考据,说是出于中国唐时的羊肝饼),尤有特殊的风味。江南茶馆中有一种“干丝”,用豆腐干切成细丝,加姜丝酱油,重汤炖热,上浇麻油,出以供客,其利益为“堂倌”所独有。豆腐干中本有一种“茶干”,今变而为丝,亦颇与茶相宜。在南京时常食此品,据云有某寺方丈所制为*,虽也曾尝试,却已忘记,所记得者乃只是下关的江天阁而已。学生们的习惯,平常“干丝”既出,大抵不即食,等到麻油再加,开水重换之后,始行举箸,*为合式,因为一到即罄,次碗继至.不遑应酬,否则麻油三浇,旋即撤去,怒形于色,未免使客不欢而散。茶意都消了。吾乡昌安门外有一处地方,名三脚桥(实在并无三脚,乃是三出.园以一桥而跨三叉的河上也),其地有豆腐店日周德和者,制茶干*有名。寻常的豆腐干方约寸半,厚三分,值钱二文,周德和的价值相同,小而且薄,几及一半,黝黑坚实,如紫檀片。我家距三脚桥有步行两小时的路程,故殊不易得,但能吃到油炸者而已。每天有人挑担设炉镬,沿街叫卖,其词日:“辣酱辣,麻油炸,红酱搽,辣酱拓:周德和格五香油炸豆腐干。”其制法如上所述,以竹丝插其末端,每枚值三文。豆腐干大小如周德和,而甚柔软,大约系常品,唯经过这样烹调,虽然不是茶食之一,却也不失为一种好豆食——豆腐的确也是极好的佳妙的食品,可以有种种的变化,唯在西洋不会被领解,正如茶一般。日本用茶淘饭,名日“茶渍”,以腌菜及“泽庵”(即福建的黄土萝卜,日本泽庵法师始传此法,盖从中国传去)等为佐,很有清淡而甘香的风味。中国人未尝不这样吃,唯其原因,非由穷困即为节省,殆少有故意往清茶淡饭中寻其固有之味者,此所以为可惜也。……
周作人(1885—1967),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原名櫆寿(后改为奎绶),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岂明,号知堂、药堂等。历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东方文学系主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任、客座教授。新文化运动中是《新青年》的重要同人作者,并曾任“新潮社”主任编辑。“五四运动”之后,与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与鲁迅、林语堂、孙伏园等创办《语丝》周刊,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
斯人记 本书特色 张恨水著的《斯人记》是一部长篇小说,是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张恨水卷之一。所谓朋友,所谓朋友之朋友,不是大夫阶级,却是士的阶级。中国立国的精神...
诗欢文爱 内容简介 巴金和上海天地一诗魂一世文章未尽才——哭诗人王昌耀怀江庸老人帘卷西风——与痖 闲话读陈沂同志七十年如一日父教哥哥与女儿的一次对话儿女情长樱花...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专科阶段 目录 宋代部分 村行 王禹 (3)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王禹 (5)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张 先(9) 渔家傲(秋思) 范...
一篇读罢头飞雪 本书特色 “海豚文存”是海豚出版社继“海豚书馆”之后推出的系列丛书,“文存”不做细致的划分,内容比较杂,不那么经院,不那么学术,追求新鲜感、冲击...
《当明天成为昨天——“我家”冷暖二十年》内容简介:《我爱我家》可以说是中国电视喜剧的绝对巅峰,可望其项背的,没有。它是中国
纪伯伦作品精选-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插图本 本书特色 纪伯伦在诗歌、散文、小说的创作上不落窠臼,开一代文坛新风。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的散文诗创作...
家藏四库系列-人间词话(插图本) 本书特色 经典就是那些能够影响一个民族文化和民族气质的历史典籍。“家藏四库”丛书兼及大众收藏与通俗阅读,这种形式可以使中国历史...
书与回忆:周越然书话集 内容简介 周越然先生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藏书家、编译家、散文家,从他的作品看,他的书话在古今同类散文小品中,具有承前启后的独特个性。无论是书...
包法利夫人 本书特色 《包法利夫人(全译本)(精)》是法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福楼拜所著。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受过贵族化教育的农家女爱玛的故事。她瞧不起当乡镇...
《悼念集(英汉双语)》内容简介:童年并不幸福的丁尼生进入剑桥大学后可谓度过了人生中最快乐的几年,而这快乐大部分来自他结交了
老舍作品-精华本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了老舍*具代表性的数十篇作品,包括小说《月牙儿》《热包子》《微神》《柳家大院》等、散文《趵突泉的欣赏》《想北平》等,将他不同...
《何裕民精准饮食抗癌智慧:生了胰腺癌怎么吃》内容简介:我们参考了国内外的权威研究资料,主要着眼于胰腺癌患者如何合理地“吃”
现代主义文学作品选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现代主义诗歌、现代主义小说、现代主义戏剧三部分。所选作品均为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作品前附有作家作品简介。现代主义文...
我的心贵于这个城市 本书特色 本书的主题是:寻找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故事。这是一部以当下大城市里年轻人的生活为主题的散文合集,收入包括李娟、张佳玮、纳兰妙殊、李修...
《谢宣城集校注》主要内容: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齐梁时期,呈现出了新的面貌:内容是,继前人已辟的蹊径又有所拓展。在表现形式上
宋诗三百首注评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研究“宋诗三百首”注评专册,本书在选诗时,尽量注目于大家名家,所选诗则尽可能照顾名篇及*能代表该作家风格的作品,进行简单的注...
《祖先Ⅳ》内容简介:这是一部更适合中国人阅读的《世界简史》。作者安森垚是“知乎大神”、日本京都工业大学在读研究生。在本书中
21世纪年度报告文学选:2006报告文学 本书特色 五彩缤纷的生活,为报告文学作家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写作素材和主题,而普通读者对国际国内热点焦点难点疑点问题的极...
你有多强大.就有多温柔-精装纪念版 本书特色 纸质书畅销过10万册,电子书下载超50万次,全新修订,完美纪念!《你有多强大,就有多温柔》精装纪念版是一本真正给女...
《路转溪桥,忽见》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文学随笔集,作者郭璐璐是一位长年旅居海外的挪威籍华人。“风景在路上”展现了作者多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