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海宗作为民国时期西南联大的历史教授,其历史学的造诣完全无愧于大师的身份,属于不为大众熟悉的隐藏的大师。★中国处于复兴的大潮流中,军事实力也在不断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前人对于中国兵制的思考与探索无疑是有益的财富。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是雷海宗先生的多篇学术论文的合刊,是雷海宗先生的代表作。在《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这本书中,雷海宗先生全面论述了他对于中国兵制和中国文化的研究成果,是一部全面了解中国兵制和“兵”的文化——也就是“武德”的历史的读本。传统的研究兵制的著作有很多,但雷海宗先生将西方社会科学的分析方法引入到研究之中,全面分析了中国文化的兵的精神,也即武德的历史及其丧失的根源,并由此出发,探讨了整个中国文化许多值得注意的特点,敏锐的预见了中国军队的复兴,令人耳目一新。此外,《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这本书还收录了《君子与伪君子——一个史的观察》《雅乐与新声》《海军与海权》等文章,全面体现了雷海宗先生作为一代史学大家“通中外,贯古今,兼宏微,融史哲”的特点,对我们全面了解中外历史特点也具有丰富的教育和启发意义。
《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所谓“止戈为武”,历来被奉行为中华文化的“武德”而流传后世。以暴易暴,不能称之为“武”;只有阻止暴乱,恢复和平,才能称得上“武”。但是,做得到“止戈为武”的,往往是将领,而不是真刀真枪在战场上拼杀的“兵”。在史书上,即使是对本国的百姓,能做到“秋毫无犯”的军队也是凤毛麟角,以至于史书要大书特书;而随意抢劫百姓财物,焚毁房屋,践踏农田乃至强抢民女的记载则是屡见不鲜。而百姓对于“兵”的印象也极差,以至于出现了“好汉不当兵”的说法,而各种文学作品中百姓更是与“兵”站在了对立面。结果,百姓不愿当兵,不能当兵,许多事情都要消极地等待外部环境(自然环境和人事环境)的变化。这种消极的文化,雷海宗先生称之为“无兵的文化”。秦以前,各诸侯国的百姓尚能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而拿起武器进行战斗(虽然范围仅限于“国人”等贵族阶层);秦以后,百姓则是“自扫门前雪”,至于保家卫国,那是“兵”的事情。如果“兵”战败了,溃逃了,甚至投降了,百姓也只能扶老携幼逃走,或是消极地盼望灾祸可以不降临在自己的头上。这种“无兵的文化”,虽然使中华民族多次在面对入侵时败北,但由于周边民族文化水平较低,即使他们进入中原,终究也会在中华文明强大的影响力之下逐渐被同化;而这正是中华文明没有像古埃及、古巴比伦等文明那样断绝的原因。可是到了十九世纪,当强大的工业文明以军舰大炮打开我们的国门后,中华文明的影响力不再奏效,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如果再不及时抵抗,等着我们的,就将是真正的亡国灭种。于是,在各种观念的交织下,中华民族开始反思自己,反思这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缺陷到底在何处。面对疯狂残暴的敌人,人们终于开始抛弃“自扫门前雪”的观念,主动拿起武器,开始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战斗。此时,在中华大地上,“兵”与“民”才重新站成为一体,军事教育、征兵制才开始逐步建立起来。家族利益在先,国家利益在后,甚至因家族利益抛弃国家利益的所谓“忠孝”,也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所代替。如今,我们已经建立起完善的义务兵役制,“兵”也从百姓的敌人变成了人民子弟兵,无数的适龄青年纷纷踊跃参军,准备在国家需要的时刻拿起武器保家卫国;而各种救灾抢险、支援建设的场合,更是少不了人民解放军的身影。中国正处在民族复兴的大潮之中,而作为复兴的基本的保障,中国的“兵”应该如何发展,如何才能让中国的“兵”真正为中国的盛衰而奋斗,是每个人都应思考的话题。作为民国时期的史学大家,雷海宗先生以他独特的思路,剖析数千年来的整个中国历史,并从中找出这种“无兵的文化”形成的根本原因。作为推动民族复兴的主体,阅读本书,不仅可以令一般读者了解雷海宗先生的学术思想,也可以令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兵制和中国的历史。
雷海宗(1902~1962),字伯伦。河北省永清县人。192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公费留学美国,在芝加哥大学攻读历史和哲学。1924年入该校研究院历史学研究所,192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返国。曾任南京中央大学史学系教授,系主任,金陵女子大学历史系教授和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1931年任武汉大学史学系和哲学教育系合聘教授。1932年后任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教授,曾任历史系主任和文学院代理院长。1952年任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直至逝世。雷海宗毕生从事历史教学和研究工作。在三十多年执教过程中,讲授中国通史、中国上古史、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化史、西洋通史、世界上古史、世界中古史、世界近代史、外国史学史、外国文化史、基督教史等多种课程。编著有《中国通史》、《中国通史选读》、《西洋通史》、《西洋通史选读》(30年代前期)、《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商务印书馆1940年出版)、《世界上古史交流讲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审定)等。另有《历史的形态与例证》、《中外的春秋时代》、《上古中晚期亚欧大草原的游牧世界与土著世界》等史学论文多篇。
六韬三略-图文版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集合多部著名古代兵书的经典著作。《六韬》通过周文王、武王与吕望对话的形式,论述治国、治军和指导战争的理论、原则,是一部具有...
毛泽东文集一九五九年二月~一九七五年七月第八卷 目录 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至今未变,个别结论可以改变(一九五九年二月十四日)非注入当前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反对...
中共名人在广东 内容简介 《中共名人在广东》收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80位中共名人在广东工作、战斗、生活的故事共87篇,约60多万字。全书分三个部分...
奚原九十选 目录 自序**部分三十年代救亡运动与新文艺活动文选“救国必须读书、读书便是救国论”法西斯蒂与电影《金时计》之话人事合一一九三六年至一九三七年的京沪、...
《故宫的古物之美》内容简介:国家宝藏的前世今生,故宫艺术的典藏读本 了不起的中国古物,说不尽的华夏历史,再现一段文明的营造之
国际政治科学-(总第十五期)(2008/3) 本书特色 杨少华 弱者何以能胜?刘江永 《管子》国家间政治思想初探朴柄久 《礼记》的和谐世界思想张清敏 国际政治心...
全书共18册208章,正文6502页,附图785幅,全书结构依历史朝代顺序,上起黄帝下到清朝,前后共四千六百作年。对每一朝代,先是综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0年1023日) 内容简介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23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
周恩来答问录 本书特色《周恩来答问录》收录了周恩来在1936—1971年当中接受中外记者采访以及记者招待会上的谈话、答问、散发的声明等文献资料64篇。本书收录的...
团购: 65式军服/军衔制纪实 内容简介 《难忘的红领章:65式军服的激情岁月》65式军服简洁、朴素、实用,被认为是*具中国特色的一款军服,红帽徽、红领章是65...
坐待天明 本书特色 章诒和与吴稼祥联袂推荐!1、看法学家中的散文家如何用法学发声!2、向死而生,历尽劫数的生命之悟;教你如何守住这个世界,为身体招魂,让思想发声...
人事考录辅导教材系列-‘选聘优秀大学毕业生担任村干部及三支一扶考试复习指南 内容简介 本套教材定位于大学生村干部和“三支一扶”考试实际,以“服务考生、服务考试”...
当代政治理论 本书特色 《当代政治理论》是西方政治思想史领域*著名的入门书之一,全书选取了人权、自由主义的权利与正义、功利主义、需求、自由与利益、权利与国家、正...
视觉二战影像志丛书8-猎杀希特勒-镜头里的希特勒总部争夺战 本书特色 战争狂人希特勒在自己的超人哲学里,规划着自己的人生路线图。他说,“我来到世界不是为了使人们...
邓小平口才 本书特色 邓小平在他特殊的人生舞台上,接触过各种各样的人物。他的交谈对象既有并肩战友,也有竞争对手,还有亲朋故友,更有平民百姓。在与他们...
当代中国社会稳定问题报告 节选 本研究以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借鉴国际上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分析框架,通过大量公开、详实的统计数...
《独霸中东》内容简介:从无人机到卫星,从导弹防御系统到网络战,以色列在将新技术应用于现代战场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独霸中
势道 目录 天时篇**章时势使然/3各司其职的历史人物/3唯一的百家争鸣/5如果家有两顷地/7两个成都才子的不同遭遇/9前忠后乱司马懿/12第二章改朝换代/16...
革命者 内容简介 《革命者》是一部献给革命先烈的正气歌,一部高扬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精神,为民族和国家构筑前进灵魂、注入精神动力的报告文学精品。全书聚焦在中华人民共...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俄罗斯:俄罗斯不可说的秘密 本书特色 从斯大林、赫鲁晓夫……到梅德志杰夫,他们或者强人换强弓,或者计掌天下权,或者刚柔并济,或者以守为攻,唱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