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历史:从马基雅维利到马克思(1955-1972年高等师范学校讲义阿尔都塞著作集)/精神译丛》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路易·阿尔都塞在巴黎高师哲学史课程的讲义,讲授了从马基雅维利、霍布斯、18世纪法国哲学与政治、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直到马克思的现代思想历程。阿尔都塞把“在哲学中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艰巨事业落实于对理论文本进行精彩、深邃而细腻的解读之中,致力于通过“极端的思考”,在思想史上发掘与汇聚一条“唯物主义的潜流”,揭示马克思理论革命的历史渊源。《政治与历史:从马基雅维利到马克思(1955-1972年高等师范学校讲义阿尔都塞著作集)/精神译丛》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哲学史讲义,而是一份卓绝的理论工作的珍贵记录,同时展示了与阿尔都塞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症状阅读”方法的多种多样的实践,为人们深入研读理论文本、思考理论的实践可能性树立了具有丰富的启示意义的典范。
★当然,这种把哲学看作斗争——并且归根到底,看作理论中的阶级斗争——的观念,意味着对哲学与政治之间传统关系的颠倒。所以,我才要致力于研究政治哲学家和“普通的”哲学家,从马基雅维利,经过霍布斯、斯宾诺莎、洛克、孟德斯鸠、卢梭和康德,直到黑格尔。我主张必须要摆脱哲学和政治之间的可疑的区分:这种区分把政治人物看成是低等人,也就是说,看成是不懂哲学的人或业余的哲学家;而同时它也在暗示,我们只能一味地在哲学家清清楚楚谈论政治的那些文本里去发现他们的政治立场。一方面,我的看法是,每一个政治思想家,就算他像马基雅维利一样几乎不谈什么哲学,仍然都可以在强调的意义上被看作是哲学家;另一方面我认为,每一个哲学家,就算他像笛卡儿一样几乎不谈什么政治,仍然都可以在强调的意义上被看作是政治思想家,因为哲学家的政治(也就是说,使哲学成其为哲学的政治)跟哲学作者们的政治观念完全是两码事。因为,如果哲学归根到底是理论层面上的阶级斗争,那么构成哲学的政治(像支撑着政治思想家思想的哲学一样)就不能被等同于政治斗争中这样那样的一段插曲,甚至也不能等同于其作者的政治倾向。构成哲学的政治针对着并萦绕着一个完全不同的问题:统治阶级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问题,即不是组织、巩固和捍卫这个领导权,便是同这个领导权进行斗争的问题。……假使我可以这么说的话,我是在对一些公认的观念提出质疑的同时,一点一点地发现了某种东西,类似于我后来所说的“新的哲学实践”的东西……无论如何,这造成了一个结果,就是它后来的确提供给我一条特殊的途径,去接近马克思。——阿尔都塞
《政治与历史:从马基雅维利到马克思(1955-1972年高等师范学校讲义阿尔都塞著作集)/精神译丛》:正是这**种意识的获得激发了爱尔维修一整套的改革,这些改革并不是他首创的,它们在洛克那里已经存在,在卢梭那里同样也已经存在。比如,废除以拉丁语为基础的教育:教授儿童学习民族语言,对他们进行科学和技术教育,还对他们进行有关各种物体的自然教育。也就是说,通过对固体的操作来教授物理学,通过对液体的操作来教授力学,等等。也就是说,把他们置于各种环境中,以使自然自己来向他们教授它固有的规律:从词语走向事物。然而,更重要的是,在对教育的这种矛盾的起源的意识方面,爱尔维修走得稍远一点(而卢梭正好也走到了这一步)。爱尔维修声称,人们不仅在家庭中,而且同样也在学校中,教给儿童一整套事实上与世界的运行相矛盾的行为规范。人们教给儿童一些道德规范,但一到他们长大成人,那曾教给他那些道德规范的同一个神父又在这时候教给他们一些完全是犬儒主义的规范,这些规范是用于让他们到世界上去获取成功的,这个世界可能是政治的世界,社会的世界或者经济的世界。而这样一来就[出现]①了一个根本性的矛盾,一方面是教给儿童的道德,由儿童的父母和学校的老师教给他们的那些规范,另一方面是支配着那个世界(显然这个世界是社会世界)的必然性的内在法则。从这里,我们通向了第二种意识的获得,即不仅意识到教育学方法的矛盾,而且还意识到支配着这**个矛盾的根本性矛盾。如果我们停留在作为教育学(pedagogie)的教育(education)层面上,同时如果我们把爱尔维修的思想与卢梭的思想进行对照,就一定会发现,他们的设想在许多方面是吻合的,或者甚至整个地是吻合的。但非常让人吃惊的是,尤其是在《论精神》和《论人》的一些章节中(在这些章节中,爱尔维修考察了自己与卢梭的关系),非常让人吃惊的是,爱尔维修对卢梭提出了诸多批评,那些批评既与教育学的难题有关,但又大大地超出了那些教育学难题的视野。爱尔维修特别批评卢梭相信人先天的善。他同样批评卢梭把过分的重要性赋予他称之为“人的生理构造”的东西,即人的有机构成。爱尔维修同样还批评卢梭相信天生的道德本能的存在。这些批评,让我们在那些关于教育学难题的争论(或一致)背后,发现一个将爱尔维修与卢梭彻底区分开来的理论背景。而这可以让我们进入爱尔维修那里我将称之为“教育”一词的第二种含义,这一次它再也不是教育学的(pedagogique)含义,而是一种延伸了的①教育(education),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一种非常广义的教育,它与人们给小孩子所提供的学徒期毫无关系,而是涉及在整个历史自身当中的人的生产。换句话说,在“教育”这个词下面,我们在爱尔维修那里遇见的是一种关于人类历史的理论。而现在,或许正是这种理论值得去研究。……
路易·阿尔都塞(1918-1990),法国哲学家,20世纪60年代以来*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对当代众多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变革影响深远。长期执教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福柯、德里达、朗西埃、巴利巴尔、米勒和巴迪乌等人都曾是他的学生。生前出版有《孟德斯鸠:政治与历史>《保卫马克思》《阅读(资本论)>《列宁和哲学》《立场》等十一部著作,以及《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研究笔记)》等重要论文。去世后陆续整理出版的遗著已有《来日方长》《哲学与政治文集》《论再生产》《马基雅维利的孤独》《在哲学中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等近二十种。吴子枫,原名吴志峰,文学博士,巴黎高师哲学系访问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现任教于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和西方当代批评理论的译介,译著有理查德-利罕《文学中的城市:知识和文化的历史》、萨特《什么是主体性》、阿尔都塞《论再生产》等。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科学的形象 内容简介 《科学的形象》B·C·范·弗拉森是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曾任美国科学哲学协会主席,1980年,《科学的形象》一书出版后引...
墨子 本书特色 《墨子》:道德和幸福相调和,此墨学之特色也。——梁启超把普遍的爱作为义务的墨子学说,对现代世界来说,更是恰当的主张。我想只有普遍的爱,才是人类拯...
整合与重铸-牟宗三哲学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颜炳罡编著的《整合与重铸:牟宗三哲学思想研究》是**部全面、系统评述当代大儒、著名哲学家牟宗三先生的学术著作。全书共分...
孔子.孔圣和朱熹 本书特色 周予同原著、朱维铮编校的《孔子孔圣和朱熹》辑入周予同先生所著孔子、朱熹的两部传记,以及研究战国至两汉的孔子圣化史的三篇论文。收入本册...
不合时宜的沉思 内容简介 自严复译泰西政法诸书至20世纪40年代,汉语学界中的有识之士深惑与西学相遇乃汉语思想史无前例的重大事变,孜孜以求西学堂奥,凭着个人的禀...
萨迦格言 本书特色 《萨迦格言》成于13世纪上半叶,全书共分9篇,包含格言诗457首,既有安邦治国之道,也有为人处世之方。作者以格言诗的形式,观察评论各种社会现...
儒家民主-杜威式重建 本书特色 本书通过对儒家和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的详细研究,阐明了儒家民主的可能性,提供了与西方自由民主模范不同的其他选择。同时...
《易学入门》被称为“生活易经”。曾有学生在华尔街股市运用张氏易经卦法取得3000倍盈利的战绩。本书是根据1989年5月30日在北京中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新校本 本书特色 梁启超所著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学者梁启超的代表作之一。本书叙述明清以降中国学术之演变,经纬交织、层次繁复,分别以...
厚黑学-典藏版 本书特色 此版本为精装本,内附彩色精美插图,迄今为止性价比可谓是*好的一个版本!厚黑学-典藏版 内容简介 《厚黑学》被誉为“民国第?奇书”,近年...
马克思人的美学思想探究(2008/10)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是依据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来探讨马克思人的美学思想的。其宗旨在于消除对于马克思美学思...
中国古代思想史·全六卷(插图本) 本书特色 ★ 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担任名誉主编,朱大渭担任主编,周自强、孙家洲、李斌城、景蜀慧、刘复生、林金树等资深断代史专家撰...
孙子兵法-孙膑兵法诵读本-18 本书特色 《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两大兵书,在后世及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早的军事...
学哲学用哲学(上下册) 本书特色 本书约55万字,分上下两册,主要由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实践的观点、重视总结经验、掌握辩证分析方法、注意研究特殊性、坚持发展的观...
孔子的现象学阐释九讲(礼乐人生与哲理)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21世纪中西文化会通碰撞之际,中国学者对华夏传统充满温情和敬意的深入思考与全新开拓。作者追随着孔子的道...
中国对法国哲学思想形成的影响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中国对法国哲学思想形成的影响、有关法国认识中国的未刊文献等内容。主要是首次刊布了法国人华耶稣会士与法国学者们于...
解厄学 本书特色 《解厄学》是一本古书,由北宋宰相晏殊所著,书中深刻而具体地剖析了人性的种种弱点,提出了解厄当治本的主张。《解厄学》由藏锋、隐智、戒欲、省沈、求...
东周时代国人的心性智识 本书特色 《东周时代国人的心性智识》对十余部史书、古籍中所记载的春秋战国时代许多有影响的典型事件,从计谋和社会心理两个角度作了深透的分析...
广钦大师文汇 本书特色 《百年佛教高僧大德丛书》主要是佛学、哲学、史学内容,具有文献性质、学术性质、统战性质。强调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弘扬祖国优...
三元总录 本书特色 本书中的“啖蔗”,顾名思义就是吃甘蔗,意思是学习地理堪舆之本就如同吃甘蔗,将甘蔗的渣杆剔除,剩下的都是沁甜的蔗汁。作者将清朝乾隆年以前的堪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