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别有味道的散文合集,全书文图并茂,文图均为冯杰所作。有专家称它是“zui异色的新型模糊散文书”。作者恣意纵笔,想象既能飘到九霄云外,又始终扎根中原大地,彰显时代斑驳世相,打捞乡村生活意趣。他的乡土中潜藏历史,文化中又内蕴童话。冯杰以出神入化的纸上功夫再现汉字魅力,连句号都是一种氛围。冯杰所写的,是我们生活过的乡村,又是我们不曾看到的乡村,这便是冯杰的叙事魅力。
这本书写的是乡村奇异之事,实际表现的是民风民俗、民间智慧,以及乡村社会的世道人心,可谓一部别有洞天与意趣的中国乡村史。
幽默恢谐不只是冯杰的文风,更是他感受世界的心理高度,是他的生活态度。
中国乡村特有的精气神儿,被冯杰表现得古灵精怪,纹理如镂。这是我们生活过的乡村,这又是我们不曾看到的乡村。冯杰描绘的,是乡村历史与现实的幽光,勘破的,是世道与人心的轨迹。
“说古今”的冯杰
何弘
昔日的中国乡村,不像现在,电影电视互联网等,城市有的乡村一样都不能少。说起来,那时的乡村,无电视可看,无互联网可上,无卡拉OK可唱,似乎文化生活非常贫乏,其实不然。那时的每个村子,都有善“说古今”者,会在饭场,更多是在“牛棚”或“马厩”,大说“古今”。“古今”这个词,我家乡的发音更近于“古经”,我至今没搞明白究竟是该写作“古今”还是“古经”。“说古今”其实是个很古老的词,大约指的就是说书,比如“说三国”。“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基本就是这个意思。乡村里面有文化,我认为我家乡是把历史上的“说古今”保留下来了,尽管有些转音。
今天搞学术的人,会研究“说古今”的来龙去脉,认为“说古今”就是说历史。其实,乡村的“说古今”,说的固然有历史,但也有当下,更多是些稀奇古怪的事。“古今”,自然是有古有今才对。乡村善“说古今”者,都是当地的文化人,天地鬼神,无所不知,口才又极好,各种各样的故事讲出来,听得人入迷,夜静更深还不愿或不敢回家。
冯杰就是这么一个善“说古今”之人。这一次,他是在“马厩的午夜”讲妖怪的故事。
妖魔鬼怪之事,孔子不讲。“未知生,焉知死”,所以,“子不语怪力乱神”。儒家文化是中国的正统,“子不语”,场面上就都不说。儒家不讲,但民间讲,这个也是传统。*早如《山海经》,稍后如《搜神记》,讲的都是这些东东,讲的人也都是冯杰的河南老乡。河南人之外,也有人讲。比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俗名就叫《鬼狐传》。还有一位冯杰心仪之人也说妖怪,他叫袁枚。袁枚*早和冯杰结缘,恐怕不是妖怪,而是美食。袁枚好吃,雅称“美食家”,结交了很多厨师朋友,记了很多食谱,搞了本《随园食单》,有文化的厨师和好吃的文化人都读过。冯杰长期生活在长垣,那是中国有名的厨师之乡,讲究吃的冯杰于是结交了很多名厨,据说自己也善做“黄瓜菜”,兜里有本厨师证,而且写了关于厨师和美食的书和文章。如此一来,冯杰就成了很多厨师的知己,成了袁枚的同道。这一次,冯杰又因为妖怪,和袁枚的关系更深了一层。袁枚写了本专记鬼神怪异之事的书,叫《子不语》。“子不语”的当然是“怪力乱神”。袁枚知识广博是出了名的,他以为给自己的书起了个好名字,但很快发现元代“说”部(“经史子集”中“子”部的分部)中早就有同名作品,于是给自己的书改名《新齐谐》。之所以称“新齐谐”,也有出处。《庄子?逍遥游》里说“《齐谐》者,志怪者也”。于是写志怪小说的人自然就想到用这个名字。六朝志怪是有名的,刘宋东阳无疑曾有《齐谐记》七卷,南朝梁吴均续作了一卷,但现在已看不到全本,只有17条传下来。“齐谐”有人用了,袁枚就把自己的作品命名为“新齐谐”,但大家还是习惯称之为“子不语”。
绕远了,回来接着说妖怪。袁枚《子不语》说的虽然是鬼怪,实际映射的还是现实,冯杰也是如此。在《午夜异语》里,冯杰一年四季说妖怪。“春雨惊春清谷天”,说的是《春夜叩门声》;“夏满芒夏暑相连”,说的是《夏天的葵扇》;“秋处露秋寒霜降”,说的是《秋月之窥视》;“冬雪雪冬小大寒”,说的是《冬至后妖怪们都烤火去了》。这四季讲的,大抵是上世纪后叶的事。冯杰说的虽然是奇异之事,实际表现的是民风民俗,是借怪力乱神之名表现社会现实,即所谓的寓庄于谐。所以,冯杰描绘的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中国乡村史。冯杰基本不说现在的妖怪,不知是随着乡土文明的崩溃乡村的妖怪一并消失了,还是现在的妖怪已修成了人形让人无法分辨。
《午夜异语》不经意间显示出了冯杰的另一个特长:善讲故事。言简意赅,张弛有度,悬念迭起,引人入胜。故事能讲到这个程度,不容易,得了中国传统小说叙事之三昧。而且,虽是在“马厩的午夜”里说鬼故事,但冯杰讲得极雅,语言好,有文人气,得了中国传统散文的精髓。在中国当代作家中,能做到这些的,少之又少。
中原作家群,人数众多,但像冯杰这样有传统文人情怀和才气的却不多。袁枚是清代的大才子,博学多闻,有着多方面的才艺。冯杰的才艺比之袁枚,大约只多不少。冯杰*早是以诗人的身份名世的。《午夜异语》讲妖怪的故事,冯杰觉得不过瘾,*后还是显露了一下他作为诗人的才情。四季讲妖怪,“季之外”则“体裁异样”,他写了首《捉拿妖怪》的诗,小露峥嵘。
这还没完。冯杰还为每篇文字一一画了插图,题了字,画是文人画,字是文人字,得了东坡神韵的。这是冯杰作为书法和画家才情的流露。然后,冯杰又开始断评论家的后路,自己附注作评不算,还让“听荷草堂主人”每篇都予注释,与脂砚斋点评《石头记》相仿佛。脂砚斋究竟是谁我搞不清楚,但这个“听荷草堂主人”端的正是冯杰本人。于是,冯杰这本书算是把别人的路都断了。
还好,冯杰没写自序,而是把写序的活留给了我,这是有意给我留条活路的意思,证明有才气的冯杰还有厚道的一面。谢谢冯杰。
作者弁言
冯杰
我非主流。主流作家多秉笔直书,不如此这般入邪道来写字造文。
这是午夜异语者。
这是午夜马厩语。
这是午夜黑暗之声。
我两年里经营的这一本起因*莫名其妙内容*荒诞不经的书,春种秋收,荷花本是白的,开到*后非红非素,成一朵蓝色荷花,它是暗夜之书。再堕落地来讲,是形式上属于很好玩内容上要丧志的一种书,属于扯淡书。
诸位看官,本书你可从右往左看或从左往右看,可从前往后看或从后往前看,还可
抽刀断流从中间来看。尽管翻书未必有世间的有情人翻脸快。
书中出场的妖怪主要是现代气质妖怪,妖龄不限,妖别不限,妖职不限,妖籍不限,多属1949年至当代新型妖。1949年以前的妖怪有钝感,有纯度,似老白汾;1949年之后的妖怪是二锅头,是我故乡的“冰糖春”酒,属另一番味道品质。
总之,看这样的书既时尚也世俗,可入车,可入厕,可入枕,在正常承受能力下,不会便秘和失眠。我称其是一部中国妖怪录,实为虚张声势。
此书另一妙处是:相看两不厌,只有众妖怪。妖怪本不恶心,你可以看到我在一本正经装神弄鬼时,又是如何漏洞百出,顾此失彼,看到破绽。钟馗肯定发笑:“休听这小子胡说八道,且看俺老夫如何动手。”
文字技术上,我从始至终都没有让钟馗出手的欲念,插图只是陪衬,文字才是本质。本人文字温和,从不怂恿,亦不暴力恐怖美学,我喜欢宽宏、简约、舒展的语境状态,还避恶就善,我喜欢读《金刚经》《水经注》《逍遥游》《相马经》之类大众读物,我知道世间万念皆空,一辈子的长度像吸一支洋烟很快要过去,我知道爱情没有烧饼重要。我姥爷一向教导我:“子不语怪、力、乱、神。”
说以上诸语只想证明我腕底的都是好文字。一地锦华。
至于里面穿插自家面目的插图,是小时受绣像小说影响所造,与主题无关。看他人的画着急就自己操刀。你可看图说话,可揭过去不说话。
在四十多年前的北中原,我童年少年时代的青砖故屋,一盏灶灯高挂,晚饭未吃完,就急急往村后马厩紧跑,姥姥在后面喊:“把碗里的饭根儿喝完再去。”
“饭根儿”是方言,是*后的饭汤,能映照初月。
乡村马厩里,民间艺人已入场设坛,轮番开讲。有高人显相,有马粪气息弥漫,有马铃上滑落灯草花之声。*主要的是,且有午夜垂直降临的跫声和身份不明的诸神将要光临。神之格思。
马厩的夜空星斗高悬,听众脖后正发凉之时,讲主会戛然收住,嘴皮子卖弄关子,一副要照顾大家的语气:“我不勉强,现在走还来得及,谁不害怕留下来继续听。”
貌似忠厚,实则近似午夜敲诈。
我想继续听,又怕,悄悄掀草帘子一角来看,马厩之外,月光明亮,一地如水……
妖怪是如何炼成的
——我二大爷如是说
何为妖怪?开篇这一问题提得好。
当一个村里普通的砖瓦、土石、草木、器皿诸物有一天从渐悟到顿悟,会悄然开腔说话,也想讲经布道,也要贯彻思想、研究路线问题,也想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等等,说明妖怪已经姗姗来到村里,想深入民间,欲深入人心。
世上每一个妖怪都有个性,一直在坚持自己的主义和乡愁。
在人类还没有出现前,妖怪已经存在。这是说,在我们村民没有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迁移过来前,它就先入为主,妖怪社会里自有组织,妖怪村长、妖怪书记诸类,只是我们不知妖怪机构及妖怪政府何在。譬如它是躲在鸡窝里,卧在猪圈里,睡在屋檐下,缩在蝉蜕里,小到露水里,藏在砖缝里,屈身牙齿里,爬到树梢上?或是朝发夕至?坐高铁地铁或挖道遁地溜走?
现在中国仍存在一群妖怪,智商高的妖怪属研究生,有两个户籍,一个在乡村,一个在城里。君进我退,顾此失彼,让政府管控不了。
我们村里村民从头到脚都迷信,迷信之人一般都有宗教感,他们相信人生如谜语,听天由命,信任万物有灵。我二大爷是这样解释妖怪的:
妖精一般是植物花草、器皿用具年代久远,岁数大了,有了智慧,想发言鸣放,镌刻造字,想主政做一番事业。人心狭隘加上又不理解,造成双方无法交流,在某一时辰出现,就成了妖怪事件。是误读成妖。
我有次问他:你那一把“夜壶”年份使用长了也会变成妖怪吗?
他一顿,分明看到我不怀好意。
便说:时间一长,能打碎。
这种答法近似禅宗公案。属于太极功夫,凡人不用。
他在马厩里接着讲:一般是江山崩溃、国家有大事来临,易出妖怪。好年好景,风调雨顺,有馍有饭吃时,乡村不易出妖怪。妖怪多是外向型气质,喜欢瞎凑热闹,趁机起哄,大鸣大放。这有点像我家那条老狗。我二大爷说,出妖怪多的年份自有规律,如土改运动,如大伙食堂,如“打倒地富反坏右”的年头,如“批林批孔”那些年;1976年易出妖怪,某某年也出妖怪。
我十三四岁逃学,坐在村东地自家杏树上看干宝《搜神记》,里面多处看不懂。譬如里面有这样说法,“妖怪者,盖精气之依物者也。气乱于中,物变于外,形神气质,表里之用也。本于五行,通于五事,虽消息升降,化动万端,其于休咎之征,皆可得域而论矣”。
话意我是明白,干宝像在讲哲学,他的哲学我认为就没有课文上《矛盾论》《实践论》《为人民服务》好懂。毛主席也好哲学。教我们语文的江老师也好哲学。我不好哲学。我二大爷说过哲学不能当饭吃,不能当汤喝。只供辩论,斗嘴。
大千世界,人自有人的道理,妖怪也有妖怪的道理,妖人缺乏沟通,各自有志。
故,一个村里出妖怪之必要,出精灵之必要,出怪诞志之必要,出马衔一枝玫瑰花之必要,出我二大爷如是说之必要。
好,下面我们开始进入正题。
听荷草堂主人注释:“五行”为金、木、水、火、土,“五事”为貌、言、视、听、思,“休咎”为吉、凶、祸、福。作者的“二大爷”开始在摆文字卦摊。此先生我曾见过,和作者一样,自认*有才能,实属乡间无聊落魄文人。俗语道:百无一用是书生。
我更喜欢《洪范》里中国传统的“五福”:“一寿,二富,三康宁,四修好德,五考终命。”这才是每个中国普通人的大梦。
张家的春天
临探亲结束,到张天成回北京部队前,那一匹白羊午夜再不光临张家。
春天来了。这一年的春天来得紧张,春天潦草地翻过张天成家那一面饥饿消瘦的墙头。
院子外面,仅存的地草像上火的舌苔一样泛起。
张天成在北京当兵,探亲回家。
哥哥饿死了,嫂子改嫁,跟别人走了。他觉得眼前这种结果有点突兀。我二大爷安慰他说,哭哭就算了,别哭岔气,听说咱河南南面儿的信阳,饿死人更多,有的村里都绝户啦。
晚上,掌上灯,张天成内心激动,要给党中央写信。认为这里发生的一切是欺骗毛主席。他不知道,把饥馑事件装在信封里面是寄不出去的。县里邮局有工作队专门审查。“县革委”定有两条措施:一、不让人外出逃荒;二、查封外寄信函。
书到用时方恨少。张天成这时恨自己当初在村西学校不好好念书,还砸老师的夜壶。有的字像蠓蠓虫飞过,飞到眼前熟悉,提笔却写不出,只好用汉语拼音标上。
到后半夜,信才算磕磕巴巴写完,用碗里喝剩的糊涂作面糨糊,小心翼翼糊住信封,再用指甲碾平,*后用手指捋捋。把那封信放在桌上,单等第二天到公社集上邮局,贴上八分钱邮票寄走。灯还顾不上吹灭,他迷迷糊糊睡着了。
夜里,听到窸窸窣窣声响,想是老鼠来偷吃碗里剩下的糊涂。
他掀开蚊帐,看到在灯盏下,走来一匹三寸高低的小白羊,正吃碗里残余的糊涂。羊是一身雪白。吃完了,那匹羊用嘴努开门,恋恋不舍地走掉。张天成揉揉眼睛,以为自己眼花了。
第二天,去人民公社集上寄信,邮局的服务员用奇怪的眼神紧紧盯着张天成。目光像两道火舌舔人,蜇得脸疼。张天成做贼一般,回到家里都没忘记那种眼神。
临睡,他又想起昨夜小白羊,想试试。特意做了半碗糊涂,放在桌上。
到夜里张天成快瞌睡时,恍惚间,一匹小白羊又来到灯下,吃碗里的糊涂。舔干净跳下就走。
张天成惊奇,闭着气,细看那羊的踪迹,一点雪白色在昏灯恍惚的黑夜里晃动,分外明显。没错,是三寸高的白羊。
他紧紧盯着。看到羊蹒跚而去,*后走到院子那一棵梨树下,一闪,白影子就消失掉。
都过清明了。张天成恍惚记得,梨树是小时候,有一年他和哥哥从十里外上官村大姨家移来栽下的。梨树一开花,镀上一树的白,簌簌掉雪。今年这棵梨树饿得也不开花了。村里也没有怀孕的女人。也就不会有怀孕的梨花。
是你狗日的饿花眼了吧?
我二大爷便诡笑,第二天用这样肯定口气质问张天成。
张天成从小是拗脾气,死拗疙瘩,村里又称为犟死驴。他不吭声,也不甘心。挥锨在小白羊消失的梨树下只管埋头挖土。挖了大约有一腰深,挖出来一截羊腿骨,他有点失望,就抬手撩给我二大爷。那截羊腿骨有点腐朽,一头还有个小孔,像一截做失败*后喑哑的骨笛。
二大爷好奇,手一摇晃,从里面倒出来稠稠的糊涂,竟是新鲜的粘过信封的面糊涂。
中医胡半仙从西头闻讯赶来,他皱眉,也不吭气,只说一句,烧了吧。
那就烧了吧。张天成划根火柴,点燃一缕灯草捻子,烧了羊腿骨。
听荷草堂主人注释:古时有一种羊名叫“羬”,其状如羊而马尾,这种羬羊的脂肪除制成熏肉下酒外,还可治疗人身体上的皮皴病,相当于时下流行的韩式“猪皮面膜”美容范畴,属外科临床使用。
对那一只羊的补充
一只羊,两只羊,三只羊……
这不是在掐指查羊酝酿瞌睡,这是说羊在中国文学草地上成群结队的一种直线行走,它们啃竹简,啃青铜器,啃钟鼎文,啃许慎的胡子,啃文字偏旁部首,*后,啃出来如下结果:牝羊曰牂。牡羊为羖,为羝。阉割的公羊曰羯。白羊曰羒。母羊曰羭。
以这样的专制文字范围来推断,张家那一年悠游在春天里的一只羊肯定是“羒”。
在北中原留香寨村里,我无师自通,自学成才,我年轻时自修《中国文学史》,看过邯郸淳编有一则笑话。比我上篇写《张家的春天》风格轻松。
是说一只“公羊的误读”:
有甲欲谒邑宰,问左右曰:“令何所好?”或语曰:“好《公羊传》。”后入见,令问:“君读何书?”答曰:“惟业《公羊传》。”试问:“谁杀陈佗者?”甲良久对曰:“平生实不杀陈佗。”令察谬误,因复戏之曰:“君不杀陈佗,请是谁杀?”于是大怖,徒跣走出。人问其故,乃大语曰:“见明府,便以死事见访,后直不敢复来,遇赦当出耳。”
二十年前看到此文我不笑,二十年后看到我忍不住笑。《公羊传》里有句“蔡人杀陈佗,陈佗者何?陈君也”一段,论学问,我也未必有“甲”的才识,我原本亦不知道谁杀了陈佗。我以后才知道了《公羊传》并非一部臊气弥漫大地的公羊传记,乃一位叫公羊高的无臊气之人所写。
时间跨度有点长。二十年里才能博得文学一笑,从做学问的立场上看,这也值。我忍不住也笑得咳嗽。
写以上闲文字目的,我是为看官阅读时轻松一些,可边看边嗑瓜子。世上阅读目的不是思想应是“悦读”,把沉重的句子和意象留给杜甫。让老杜去消解苦难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吧。我只留下上面的风声。存“趣”。
离张天成回京不几日就开除军籍的那一年,到现在计算时光已过皇皇五十载之久矣。
张天成沮丧地说,他在京城故宫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站岗,有一天子夜时分,他看到一群宫女从红墙下缓缓穿过。后面有一只故乡白羊,像拖了一朵大白花……
听荷草堂主人注释:
初稿上,我看到作者*后多余且文艺腔地写:“世上每一只羊携带一把白胡子,都有自己今生前世的轮回。”一只阉割的公羊在戏台上说相声,是含泪的幽默。这一只羊后来跑到第四辑里,成一只咳嗽的羊。中原南阳少年宋定伯同学当年也得过一只羊。
压虎子
中国人*爱从猫眼里看时间。
——波德莱尔
有一件奇事不能不表,张天成在回家那段日子里,好几次夜半被“压虎子”了。
乡村春夜里,他的一匹白羊意象还没全部消失,紧随着,画面里又游走出来一匹黑猫。
那一夜,他睡到夜半,觉得“呼嗒”一声响,从瓦屋顶上下来一只猫似的小兽,蹄声柔软,模模糊糊。全身一团漆黑,尾巴没有猫那样长,和兔子尾巴那样短。
它立定。它说:“俺叫压虎子。”是河南话。
言毕,压虎子一下子扑到自己身上,张天成躲闪不及,顿时四肢无力。想抬胳膊,却抬不起来;想抬腿,像吊一方秤锤。四肢不听使唤,睾丸下垂。他想喊,胸闷,喊不出口。
挣扎到天亮,一个人急出一身汗。被子下湿湿的,尿了一床,湿透厚厚的草苫。
第二天,胡半仙说:
“对啊,那就是压虎子啊!像压一筐柿饼。”
胡半仙接着说:
“我这儿有防止的妙法,明儿个你房间里不能放碗、勺子、尿盆。尽量干净一点儿。睡觉前用扫帚扫扫地,*好找一个东西盖住眼睛。这样万一你被压住了,好歹眼睛还是盖着的,你能看透眼前的光景。”
属乡村治妖秘籍。张天成照着去做。用那一个未寄的信封盖着眼。
第二天夜里,同样在那个时间段,又是“呼嗒”一声响,从瓦屋顶上下来一匹猫似的动物,昨日重现。一点不像一筐柿饼。他一把按住它,觉得皮毛柔软,在手里滑溜溜的。肉感。像女人的奶。
那匹动物用力挣扎,毛皮流动,还发出来“奶,奶,奶,奶”的叫唤声,像细细呻吟。张天成双手按累了,按到天亮,手一松,压虎子滑出,随着跑掉了。房顶落下一片瓦。他也随着醒来。怅然若失,坐在床头发呆。
天慢慢镀亮,窗棂间透出一抹鱼肚白。他怀念那一只压虎子。根本不像一筐柿饼。
听荷草堂主人注释:我读到此时,猜测后面可能还有更惊奇的猫事。
冯杰新作《午夜异语》被称为一部另类奇书,全书文图并茂,文图均为作者一人所作。联合文学出版社对此书的评论是“冯杰潜心创作两年,一本zui异色的新型模糊散文书,彰显时代斑驳世相。文化中内蕴童话,乡土中潜藏历史。读冯杰以出神入化的纸上功夫,再现汉字魅力。连句号都是一种氛围,让人从遐想走进奇想幻想。”
——《河南日报》
《午夜异语》,说的是中国乡村的妖怪,但也不是在说妖怪。他提醒我们世上无鬼,只有心妖。如果喜欢听奇异的故事,来这里就是,让想象在北方的大地上奔驰,听荷草堂主人的注释,不时添些古文诗词,沾点儿文学,调养脾胃。如果喜欢看图画,这书里有更多的插图与图说,冯杰的图文趣味十足,我看钟馗大人出浴,散步,授课,徘徊,等等,甚至夜读《资本论》,就觉得光赏图,也够本。
——2015年4月台湾谷梅
冯杰说穷酸书生若想靠写诗养家糊口,行状萎缩,目光迷瞪,则天下诗人皆腰瘦一圈。但我以为他抛出的异想之线,绵亘时空,遼敻渺远,穿透人间冥界,却能心领神会。如此书写,居易何难?茫茫文海,应能容下一个如此有意思的人吧!
——台湾高中第yi学府“北一女中”教师徐秋玲
冯杰,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河南省作协副主席。出版有《丈量黑夜的方式》《泥花散帖》《田园书》《说食画》《九片之瓦》等散文集多部。是“在台湾出版散文集zui多的大陆作家”,也是获得台湾文学奖项zui多的大陆作家。曾获林语堂文学奖、台北文学奖,三获《中国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四获梁实秋文学奖等诸多奖项。
团购:季羡林随想录12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 季羡林是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等,被称为学界泰斗★ 内容短小精悍,行...
黑塞之中国 本书特色 赫尔曼·黑塞是德国后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黑塞在德国文坛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不仅因为他是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以及他个人鲜明的...
看不见的岛屿 本书特色 2009年“世界*美的书”金奖2010年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年度挚爱选书2011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设计奖2...
世事纷扰.安得静好:梭罗最美的文字-随书赠送经典英文原著 本书特色 梭罗*富有正能量的精彩手稿首次集结出版;*宁静的智慧,*美的译本;美国国会图书馆“塑造读者的...
周国平-生命的品质(最新修订本) 本书特色 周国平*新力作,数载思想精粹全记录!《生命的品质(*新修订本)》是作者周国平2007年至2009年所写文字的结集。重...
开卷闲话续编 本书特色 《开卷闲话续编》是“开卷文丛”之一,《开卷闲话》自2003年10月出版以来,受到读书界的广泛关注,基于良好的反响,在一年后即有了这本《开...
诗探索-2011 第2辑-全两卷 内容简介 《诗探索》理论卷与作品卷同时推出。理论卷重点推介的诗人,同辑作品卷也编发了他们的相关诗作,读者可以参阅。本书...
苦炼 内容简介 在整个小说里,火是泽农化身,泽农与火之间是一种内在的、天然的、持久的联系。在众多火的意象中,智慧之火、知识之火很早就唤起了他的强烈的求知欲以及永...
红色丽人 本书特色 从历史的尘埃中发现焦点与疑点在今天的重访中捕捉答案与真相,《重访》是新影厂、cctv-10合创栏目。所播出的节目内容,主要是通过寻访、考证、...
古代中国札记 内容简介 这本小书,记录了我自1989年以来正式开始学术研究之余,所进行的一些“业余性”的探讨的庞杂的足迹,其范畴包括:中国古典笔记小说研究、宋元...
纳兰词签注 内容简介 提到纳兰词,人们首先会想到的是他的爱情词。的确,爱情词可以说是纳兰词*具特色,*能代表其个性的作品。这些作品不光占有纳兰词三分之一多的篇幅...
《某晚当我外出散步》内容简介:★二十世纪伟大的作家之一奥登诗歌自选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瑟夫·布罗茨基眼中“二十世纪伟大
《从零开始做运营2》内容简介:这是运营最好的年代,但同时这也是运营最坏的年代。互联网整体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无论是创业公司还
金葵花焚烧的土地-新乡土诗选 本书特色 《新乡土诗选:金葵花·焚烧的土地》收入杜涯、宗霆锋、郑小琼、沈浩波、蓝蓝等著名当代诗人的乡土诗歌作品,描刻当代农村图景,...
夜莺与玫瑰 本书特色 本书是王尔德童话的经典选集,于1888年首次出版,问世后立即引起轰动,并永久地载入英国儿童文学史,由此奠定了王尔德在童话领域内不亚于...
仓央嘉措诗传全集 内容简介 仓央嘉措的一生是个难以捉摸的谜,也是一个永恒不朽的传奇。这个谜一样的男子,对我们来说,是那么熟悉,却又那么陌生。陌生到我们只知道这个...
纳兰词全集 本书特色 闵泽平编著的《纳兰词全集(汇编汇评汇校)》共收录纳兰词三百四十九首。本书题解,意在梳理词之惹绪,尽量对所绘之景、所言之事及所蕴涵之...
老成都记忆 本书特色 这里有原汁原味的成都民俗;这里有地道的川腔川韵;这里有浓厚的成都情结;这里是成都,有一种难以忘却的老成都记忆。老成都记忆 内容简介 成都是...
西藏边防军纪事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以一个老兵的亲身经历,为读者揭开了西藏边防军战士的戎边传奇。西藏被称为“世界屋脊”,而作者当年所在的部...
《我的Python世界》内容简介:Python是一种解释型、面向对象、动态数据类型的gao级程序设计语言,它具有丰富和强大的库,能够把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