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把中国古典文论范畴"感兴"与现代文论概念"修辞"结合起来而独创"感兴修辞"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构整个文学理论体系,对文学文本做出新的层次划分,对文学文本中"感兴"与"修辞"及其关系作了更具体而细致的理解与阐发。
%目录
开头语:现代文论需要新传统/
导论文学与文学理论/
一、 从文学到文学理论/
二、 文学需要理论吗?/
三、 什么是文学理论?/
四、 文学理论的目的和功能/
五、 文学理论的种类和边界/
六、 怎样学习文学理论?/
七、 本书理论框架/
**章文学观念/
一、 文学的含义/
二、 历史上的文学观念/
三、 中国古代感兴论和修辞论/
四、 中国现代感兴论/
五、 中西比较中的感兴再生/
第二章 文学特性/
一、 通向文学兴辞论/
二、 文学的兴辞性/
三、 兴辞的构成和层面/
四、 感遇兴辞/
五、 感遇兴辞的类型/
六、 个案分析之一:《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
七、 个案分析之二:《日光流年》/
第三章 文学媒介/
一、 文学的媒介/
二、 文学媒介的演化/
三、 媒介优先/
四、 文学媒介的作用/
五、 文学媒介的特点/
第四章文学文本/
一、 文学媒介与文学文本 /
二、 文学文本概念/
三、 文学文本要素/
四、 文学文本的约定文类/
五、 文学文本的文化类型/
第五章文学文本层面/
一、 中外文学文本层面说/
二、 文学文本层面/
三、 媒型层/
四、 兴辞层/
五、 兴象层/
六、 意兴层/
七、 余衍层/
第六章文学品质/
一、 中国文学品评传统/
二、 西方艺术类型演变模式/
三、 文学的品质/
四、 古典品质/
五、 外来品质/
六、 现代品质/
第七章文学创作/
一、 文学创作及其创制互渗性/
二、 文学创作的文化类型/
三、 作者角色/
四、 文学创作动因/
五、 文学创作过程/
六、 兴辞与文学创造力/
第八章文学阅读/
一、 读者理论与阅读/
二、 生产—消费论与阅读/
三、 文学阅读及其消受互渗性/
四、 文学阅读中的读者感兴/
五、 文学阅读中的兴意组合/
六、 文学阅读中的兴辞层面/
七、 文学阅读过程的要素/
八、 《平凡的世界》阅读个案/
第九章文学批评/
一、 文学批评及其属性/
二、 文学批评方法/
三、 当前询构式批评/
四、 文学批评的文体类型/
五、 兴辞批评/
文学理论术语词典(知识点)/
进一步阅读书目/
修订版后记/
%王一川,1959年生。现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教育部2005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讲"文学概论"被列为国家精品课程,获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兼审美文化委员会主任。先后在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取得文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著有《意义的瞬间生成》、《语言乌托邦》、《修辞论美学》、《中国形象诗学》、《张艺谋神话的终结》、《中国现代性体验的发生》、《文学理论》、《中国现代学引论》等。主编《美学与美育》、《批评理论与实践教程》、《文学概论》、《大学美学》、《新编美学教程》等。
本书运用中国现代文论新视野,以独特的“兴辞”概念为核心,对文学观念、文学特性、文学文本、文学媒介、文学品质、文学创作、文学阅读和文学批评等问题作了全新的阐述。
目录
开头语:现代文论需要新传统/
导论文学与文学理论/
一、 从文学到文学理论/
二、 文学需要理论吗?/
三、 什么是文学理论?/
四、 文学理论的目的和功能/
五、 文学理论的种类和边界/
六、 怎样学习文学理论?/
七、 本书理论框架/
**章文学观念/
一、 文学的含义/
二、 历史上的文学观念/
三、 中国古代感兴论和修辞论/
四、 中国现代感兴论/
五、 中西比较中的感兴再生/
第二章 文学特性/
一、 通向文学兴辞论/
二、 文学的兴辞性/
三、 兴辞的构成和层面/
四、 感遇兴辞/
五、 感遇兴辞的类型/
六、 个案分析之一:《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
七、 个案分析之二:《日光流年》/
第三章 文学媒介/
一、 文学的媒介/
二、 文学媒介的演化/
三、 媒介优先/
四、 文学媒介的作用/
五、 文学媒介的特点/
第四章文学文本/
一、 文学媒介与文学文本 /
二、 文学文本概念/
三、 文学文本要素/
四、 文学文本的约定文类/
五、 文学文本的文化类型/
第五章文学文本层面/
一、 中外文学文本层面说/
二、 文学文本层面/
三、 媒型层/
四、 兴辞层/
五、 兴象层/
六、 意兴层/
七、 余衍层/
第六章文学品质/
一、 中国文学品评传统/
二、 西方艺术类型演变模式/
三、 文学的品质/
四、 古典品质/
五、 外来品质/
六、 现代品质/
第七章文学创作/
一、 文学创作及其创制互渗性/
二、 文学创作的文化类型/
三、 作者角色/
四、 文学创作动因/
五、 文学创作过程/
六、 兴辞与文学创造力/
第八章文学阅读/
一、 读者理论与阅读/
二、 生产—消费论与阅读/
三、 文学阅读及其消受互渗性/
四、 文学阅读中的读者感兴/
五、 文学阅读中的兴意组合/
六、 文学阅读中的兴辞层面/
七、 文学阅读过程的要素/
八、 《平凡的世界》阅读个案/
第九章文学批评/
一、 文学批评及其属性/
二、 文学批评方法/
三、 当前询构式批评/
四、 文学批评的文体类型/
五、 兴辞批评/
文学理论术语词典(知识点)/
进一步阅读书目/
修订版后记/
王一川,1959年生。现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教育部2005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讲"文学概论"被列为国家精品课程,获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兼审美文化委员会主任。先后在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取得文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著有《意义的瞬间生成》、《语言乌托邦》、《修辞论美学》、《中国形象诗学》、《张艺谋神话的终结》、《中国现代性体验的发生》、《文学理论》、《中国现代学引论》等。主编《美学与美育》、《批评理论与实践教程》、《文学概论》、《大学美学》、《新编美学教程》等。
Thesecondinthe"WhatYourProfessorsWontTellYou"seriesofessaysonpoliticaleconomy,th...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Duras,1914-1996),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女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她于1914年4月4日出生在越南嘉
中国现代文论新编 本书特色 《中国现代文论新编》是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文艺学系列教材之一。中国现代文论新编 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文论主要指向“文学”、“中国文学”...
唐诗杂论 本书特色 《唐诗杂论》是闻一多唐诗研究的经典之作,内容涉及唐代诗歌的多个方面,对唐代著名诗人,如“初唐四杰”、孟浩然、贾岛、杜甫、岑参、李白等人的诗歌...
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在传统教育学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方法,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对教育学理论进行了创新。教育...
映照与救赎-当代文学的边地叙事研究 本书特色 《映照与救赎:当代文学的边地叙事研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映照与救赎-当代文学的边地叙事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开拓...
1919-1935-从《新青年》到决澜社-中国现代先锋文艺研究 本书特色 胡荣编著的《从新青年到决澜社--中国现代先锋文艺研究(1919-1935)》借鉴主要先...
新文学(创作)初版本图典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印质优良,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全书1264页,以一版本设一条目为基本形式,条目名称以初版本封面所印文字为据...
罗兰.巴特的三个悖论 本书特色 在当代文学领域的研究中,罗兰·巴特依然具有无法估量的影响力,其在美国的影响力甚至可能比在他自己的祖国法国要更大。本...
花月痕 内容简介 书中韦痴珠、韩荷生两才子各恋一妓,其后韦落魂而亡,妓刘秋痕也殉情而死,韩却得志显达,妓杜采秋也封为一品夫人。作者通过两人的不同遭遇,抒发自己怀...
红楼小讲 本书特色 周汝昌先生有一本面向普通读者讲论红学的书要付梓问世,出版社希望有人写一篇小序让读者对周先生的“特点与成就”有所了解。周先生把这一任务交付给我...
西班牙语国家文学研究-第七辑 本书特色 为了弘扬北大优秀的学术传统,促进欧美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北京大学欧美文学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决定联合主办“欧美文...
一个是游手好闲、不学无术的苏府公子哥,一个是知书达礼、学富五车的穆家大少爷,看似南辕北辙的两人,却有同样的秘密身分……劫
2013年版(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自学考试大纲 本书特色 本教材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必修基础课指...
2018年中国散文排行榜 本书特色 权威推荐公正评选中国年度文学精粹绝佳读本名家选编 名家作品 年度精华 一网打尽2018年中国散文排行榜 内容简介 《2018...
Volume2bringstogetherActonsdistinguishedwritingsonhistory.IncludedishisfamousIna...
朱学范传 本书特色 我们更当发挥工人阶级的本能,而谋真正的利益,我们不能忘记做复兴民族的更伟大的运动,亦惟有我们工作阶级*足以担当这种使命。我行年八十有四,从晚...
通往历史的个人道路:中国学术思想史散论 内容简介 本书是“海南大学人文丛书”之一。本书展现的是近十余年来作者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跋涉的个人道路。全书分为五部分。一...
《象棋的故事看不见的珍藏》(德汉对照)这中短篇小说直接真实地反映了奥地利在一战之后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产生的通货膨胀带给老
宋代文学传播探原 本书特色 《武汉大学学术丛书:宋代文学传播探原》内容包括:宋代诗文的单篇传播、宋代诗文的书册传播、宋代诗词的题壁传播、宋词的歌妓演唱传播、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