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发症.中医诊疗学

糖尿病并发症.中医诊疗学

作者:仝小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8-01-01

评分:5分

ISBN:9787030540423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糖尿病并发症.中医诊疗学 内容简介

仝小林主编的《糖尿病并发症中医诊疗学(精)》系统归纳了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证治,将糖尿病分为两大主要类型(脾瘅、消瘅),厘清糖尿病并发症的两条主线,即伤阳、损脉(络)是脾瘅的一条主线;伤阴、损络(脉)是消瘅的一条主线。临床治疗上首分肥胖型(脾瘅)和消瘦型(消瘅),归纳了脾瘅(脉络病)和消瘅(络脉病)的因、机、证、治,结合中西医病机图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阐述糖尿病各并发症的发展及演变过程,总结出较为完整的糖尿病络病理论指导临床治疗。整本书分三部分,**部分主要介绍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的理论体系,第二部分主要介绍糖尿病各并发症的临床诊疗经验,第三部分为临床及机理研究。本书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适于初涉临床及长期从事临床一线的中医工作者,对于致力中医糖尿病研究领域的临床医生及研究人员有启示意义。

糖尿病并发症.中医诊疗学 本书特色

本书系统归纳了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证治,将糖尿病分为两大主要类型(脾瘅、消瘅),厘清糖尿病并发症的两条主线,即:伤阳、损脉(络)是脾瘅的一条主线;伤阴、损络(脉)是消瘅的一条主线。临床治疗上首分肥胖型(脾瘅)和消瘦型(消瘅),归纳了脾瘅(脉络病)和消瘅(络脉病)的因、机、证、治,结合中西医病机图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阐述糖尿病各并发症的发展及演变过程,总结出较为完整的糖尿病络病理论指导临床治疗。整本书分三部分,*部分主要介绍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的理论体系,第二部分主要介绍糖尿病各并发症的临床诊疗经验,第三部分为临床及机理研究。

糖尿病并发症.中医诊疗学 目录

序言——从糖络病谈起
**部分 理论体系介绍
**章 现代糖尿病新特点及郁热虚损理论体系
一、现代糖尿病新特点
二、现代糖尿病的两大类型——巴胖型糖尿病和消瘦型糖尿病
第二章 络、脉及络病、脉病的基本概念
一、历代医家对络病、脉病的认识
二、仝小林教授对糖尿病络病、脉病的认识
三、小结
第三章 临床用药
第二部分 临床诊疗经验
**章 糖尿病胃肠病病变
一、概述
二、病因病机
三、辨证要点
四、治则治法
五、辨证论治
六、其他疗法
七、验案赏析
第二章 糖尿病肾脏疾病
一、DKD病因病机
二、辨证要点
三、辨证论治
四、验案赏析
五、仝小林教授治疗DKD的回顾性分析
第三章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一、概述
二、病因病机
三、治则治法
四、辨证论治
五、其他治疗方法
六、当代名老中医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经验与病案总结
第四章 糖尿病足
一、概述
二、糖尿病足的病因病机
三、糖尿病足的辨证要点
四、糖尿病足的诊断步骤
五、糖尿病足的治疗
六、临证心得
七、验案赏析
八、糖尿病足的现阶段治疗难点及展望
第五章 糖尿病心脏病
一、概述
二、糖尿病心脏病病因病机
三、糖尿病心脏病辨证要点
四、辨证分型
五、临床心得
六、验案赏析
第六章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
一、概述
二、糖尿病的中医理论范畴归属
三、糖尿病患者的病因病机及证候特点
四、病因病机
五、辨证分型
六、现代医学治疗
附脑出血的治疗
七、常用方药及对药
八、验案赏析
第七章 针灸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一、刺灸法概述
二、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四、糖尿病胃轻瘫
五、糖尿病便秘
六、糖尿病腹泻
七、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八、糖尿病眼肌麻痹
九、糖尿病肾病
十、糖尿病阳痿
十一、糖尿病足
第八章 糖尿病皮肤病变
一、概述
二、病因病机
三、治则治法
四、辨证要点
五、辨证论治
六、常用方药
七、验案赏析
第九章 糖尿病阳痿
一、概述
二、糖尿病阳痿的病因病机
三、糖尿病阳痿的治疗
四、辨证论治
五、其他
六、验案赏析
第十章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一、概述
二、病因病机认识
三、鉴别诊断
四、治则治法
五、辨证
六、常用方药
七、验案分析
八、名老中医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经验
九、名老中医案例
第三部分 临床及机理研究
**章 效方探索阶段
研究一、糖胃安方对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小肠生物力学重构的影响机制
研究二、中药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7年的病例报告
研究三、含乌头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性疼痛的临床效果
第二章 循证研究阶段
研究一、肾浊方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回顾性分析
研究二、糖尿病胃轻瘫的回顾性研究
研究三、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随机、双盲、剂量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
研究四、糖肾方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
研究五、芪明颗粒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视网膜血液循环的影响:多中心临床试验
参考文献

糖尿病并发症.中医诊疗学 作者简介

仝小林,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分泌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医药防治糖尿病临床研究联盟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方药量效研究分会主任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央保健局保健专家,甘肃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构建了以糖尿病为代表的代谢性疾病中医诊疗体系,依据现代医学糖尿病诊断标准,突破中医对糖尿病即为“消渴病”的传统理论认识,率先将现代糖尿病的中医病名概括为“糖络病”,并对其重新进行中医分类、分期、分证,将糖络病分为脾瘅和消瘅两大类型,将疾病的自然发展过程划分为郁、热、虚、损四期,将传统”消渴”涵盖于糖络病虚损阶段,并归纳总结了各期主要证候。首创“开郁清热法”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解决了“中药不能独立降糖”的历史性难题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