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作为中华文化的元典,其蕴涵的深刻哲理浸透到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中。“半部论语治天下。”自古至今,无论在士人还是百姓当中,《论语》一书都是中国人至高无上的圭臬。在《论语(无障碍阅读 珍藏版 套装共4册)》中,文若愚对《论语》二十篇进行了精确细致的注释和翻译,更便于普通读者正确理解《论文》,不失为雅俗共赏之佳作。
《论语(无障碍阅读 珍藏版 套装共4册)》除《论语》原文之外,包括题解、注释、译文、精读论语四个部分。“题解”中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而且有对原文义旨以及历史背景的点拨;“注释”和“译文”对《论语》进行了准确细致的翻译;“精读论语”在把握《论语》原文要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带领读者聆听《论语》中包含的人生哲理和处世方略。该书是现代读者领悟《论语》之魂的理想读本。科学简明的体例、充满哲思的文字、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设计理念,多种视觉要素有机结合,打造出一个多元的阅读空间,全面提升该书的艺术价值。品读传世经典,汲取圣贤智慧,该书是值得你一生收藏、品读的珍品,也是馈赠亲朋的佳品。打开该书,让我们轻松进入《论语》的丰饶世界,领悟《论语》的思想内涵,掌握其中的智慧精髓。该书由孔子著、文若愚编。
【精读论语】追求更高境界本章所描述的,是一个师徒探讨学问的温馨场景,弟子的真诚询问、老师的循循善诱,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至于探讨的内容,则是孔子适时引导子贡去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儒家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其实是有着次序、等级和境界之分的,这和道家修道、佛家修佛是一样的。只是现代人不太了解,故而视之为泛泛而修。这一章中,我们不难感受儒家人格修养的境界等差。子贡提出“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修养,并询问老师这样的人生境界怎么样。夫子首先肯定了这样的人生修养,但同时又向子贡指出更高的修养境界,那就是“贫而乐,富而好礼”。至于“贫而乐,富而好礼”之上又该是什么境界,孔子这里没有说,想必还是有的。因为在儒家的人生修养课上,人的道德的提高是没有尽头的。这里,“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和“贫而乐,富而好礼”只是师徒讨论道德修养的一个立足点,并非核心问题。但是即便如此,仍然值得我们注意。事实上,这样的观点告诉我们在不同生活处境下应该具有怎样的人生态度。通常情况下,一般人与生活处境的关系是“人穷志短”和“财大气粗”,也即是说,人处在贫穷状态下,低三下四的多;当富贵在握之时,通常会傲视众人,当然,这是没有修养的人生境界。在贫富不同的处境下,第二层境界便是“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也就是说,一个人虽然穷困,但不逢迎、讨好他人,富有的人也不是恃财骄纵。能做到这一点,算是有修养的人了。能达到这个层次,已经比较可贵了,但这种人内心还存在着严重的贫富界限,还需更进一步。而更高的第三层境界则是“贫而乐,富而好礼”。达到这个层次的人已经认识到,贫或富只是一种外在的因素,个人生活是否幸福、快乐,并不取决于这些外在的因素,关键在于精神上是否得到了满足。达到这个层次的人通常不会让贫富问题左右他们的思想,而是以发自内心的喜悦和礼让作为生活的内容与准则。可以说,这些人基本上看透了“贫富”。可见,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已不在财富之上,而是上升到了精神追求的界面,要比单论财富高出了许多。通过对修养过程中贫富问题的探讨,子贡有了感悟,便借助《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他的言下之意是:“老师,我明白了,人在道德的修养上是没有止境的。在达到一个层次之后,不能以此为满足,应该追求更高的境界。”孔子对子贡的回答非常满意,高兴地夸赞起来,对子贡举一反三的能力也作出了极大的肯定。师徒的这番对话,除了告诉我们在贫富处境中应该保持的正确人生态度之外,更是教导我们学无止境,修行无止境。还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应该永保进取之心,精修猛进,达到更高境界。另外,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孔子教导学生的手段,他并不是单纯地教授弟子们文学课,而是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剖析,善于通过启发提升学生的境界和修为。这种思路,启迪所有做师长的人应该怎样去教导自己的学生。【精读论语】了解别人很重要这一章**句与篇首“人不知而不愠”相呼应,说明学习修养的根本目的还是完善自我,别人不了解自己,对自己并没有什么损失,根本不用担心什么。这一点,**章我们已经做了讲解,不再多谈,这里重点解读一下第二句。在孔子看来,“不知人”问题很严重。这里的不知人,并不是说不认识某个人,而是说我们对某人的人品、志趣、见识等了解得不够准确,对其人的性格、情感、才干了解不够全面。也即是说,对人的认识是片面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把事情托给其人,不但难以达到目的,反而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会给自己带来性命之忧。赵国时期,秦军攻打赵国,廉颇率赵军在长平阻击秦军。之后不久,赵王中了秦人的反间计,罢免廉颇,启用赵括为将。由于对赵括才干缺乏准确认识,结果导致长平惨败,40万大军被葬送。春申君名黄歇,因深受楚王信任,担任楚相。当时,有个奸诈的赵国人名叫李园,投到春申君门下,并骗取了春申君的信任。他先把妹妹献给春申君,待妹妹怀孕后又教唆春申君把妹妹献给膝下无子的楚王。他的妹妹果然生下太子,他也因此赢得楚王的信任,得以参与朝政。李园得志之后,生怕自己的丑行被春申君公开,便豢养死士,准备杀了春申君。楚王病重之机,门人朱英提醒春申君,李园将有阴谋。因为对李园的品行缺乏正确认识,春申君并未把朱英的警告放在心上。不久,楚王病危,召春申君议事,李园在官门设下埋伏,杀害了春申君。不知人有两种情况,一是上面所述,把无能者当成干才,把坏人当成好人,遭受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第二种情况则是把好人当成坏人,把才能卓著之人当作庸人,如此同样会造成恶果。比如上文所说的赵王,把杰出的军事家廉颇看成胆小鬼,剥夺了他的军事指挥权,后果我们都知道了。明朝末年,后金大军对中原虎视眈眈。明军督师袁崇焕智勇双全、忠肝义胆,率兵驻守宁远,使后金军无法施展。可悲的是,有眼无珠的崇祯皇帝竟把袁崇焕当作奸细,凌迟处死。这种自毁长城的做法,*终为明朝招来灭亡之祸。不了解他人是正直还是邪恶,不知道孰是孰非,后果十分可怕。所以,孔子才强调“患不知人也”。……
从传统到近代:江南城镇土地产权制茺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从地契、产权与传统城镇的活力、传统城镇的土地产权状态、房产、地产、房地产市场等诸方面,研究了江南城镇的产权...
本书是依作者给研究生开设的“西方哲学经典概论”课程整理而成的讲课实录。作者用十五次课的时间,分别选取了两方哲学吏上从古希
人生十论 本书特色 钱穆先生被誉为国学大师。他一生淡泊名利,虚心向学,具有人格与学术的双重魅力。收录本书中的篇章分别作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是先生讨...
艺术与诗中的创造性直觉 本书特色 《艺术与诗中的创造性直觉》是雅克·马利坦为1952年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举办的“梅隆美艺术讲座”准备的讲稿,用英文写成,次年由普林...
走近马克思:苏东剧变后西方四大思想家的思想轨迹 内容简介 本书试图对这四大思想家在苏东剧变后走近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轨迹作出如实的描述和考察,以帮助人们破解这个谜。...
古典学与现代性 本书特色 《古典学与现代性》是关于西方古典学的一个编本,编者为刘小枫教授。全书包括三篇文章,分别是:莫米利亚诺的《十九世纪古典学的新路径》,戈斯...
《中国禅学思想史(上下)》实际上作为忽滑谷快天博士论文一部分的该书,是日本禅学和禅宗研究领域划时代的巨著,对日本旧时期的
日讲书经解义 本书特色 前清帝师经筵日讲的讲义清宫学习儒家经典的课本日讲书经解义 内容简介 《日讲书经解义(清康熙内府刻本)》(作者库勒纳)为《《日讲书...
公案百则 内容简介 简介随着佛教中国化的进程,特别是禅宗的兴起,促成了中国佛教的巨大变革,禅的含义也跟着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时“禅”的含义已不仅仅是修行的专门用语...
白话胜鬘经 本书特色 《胜鬘经》叙述胜鬟夫人由父亲波斯匿王和母亲末利夫人的引导而信奉大乘佛教,并亲蒙佛陀授记,在法会上为大众演说一乘、一谛、一依等大乘佛法,反复...
图解后现代主义 本书特色 《图解后现代主义》是一本图文并茂的、从哲学视角解读后现代主义的通俗读物。本书从界定后现代主义入手,逐次介绍了后现代各流派以及伊哈布?哈...
长短经谋略全本-国学新读图文版07 本书特色 本书通过活泼实用的形式,把比较深奥的《长短经》通俗化,而且通过每篇附录的古今中外政治、军事、外交、营销方面的经典案...
内在体验 本书特色 此书为巴塔耶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为其“无神学大全”三部曲的**部。该书出版于二战期间,是巴塔耶治疗肺病期间智力劳作的产...
苏格拉底问题与现代性-施特劳斯讲演与论文集:卷二 本书特色 本书是《施特劳斯讲演与论文集》之第二卷,该卷以收录“苏格拉底问题与现代性”论文为主,兼顾施特劳斯的部...
吴地梵音 苏州三寺 本书特色《吴地梵音(苏州三寺)》由顾鹏程著,以散文式抒写苏州古城及寺院开篇,分三个篇章介绍苏州*著名的三所寺庙,即灵岩寺、西园寺、寒山寺。均...
人生的智慧 本书特色 ★改变命运之书 ★人生的智慧即,如何幸福过一生 ★尼采、卡夫卡、托尔斯泰、弗洛伊德推荐的哲学必读本 ★伟大哲人叔本华的杰作,迷茫者的灯塔之...
1.尼采简介附尼采简历附尼采主要著作2.尼采自传《瞧这个人》——刘峙译3.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楚图南译4.偶像的黄昏——周国平
善行-人生规划 本书特色 ☆星云大师*畅销的励志经典;☆冯骥才、阎崇年、于丹、李焯芬、张德芬等联袂推荐!☆丛书全球销量逾二百多万册;☆历时四年写就,句句有味,字...
人生的智慧 本书特色 《人生的智慧》取自叔本华的《附录和补遗》,它实际上是独立成书的。这本书以简洁优雅的文笔,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应遵循的原则,阐述了生活的本...
你投胎前認識自己的父母嘛?你投胎時經歷了那些過程?你往胎時身心如何變化呢?《入胎經》一千多年來,未曾受到應有的重視。它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