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游记》是贾平凹先生四十年游记散文写作的精品集萃——草木山石、荒地园林,或邂逅或追寻,或激赏或叹惋,或孤独或自在;全景再现一个时代一方水土一方人的生存境况和精神状态,完美阐释一个“行者”的自我与世界相处之妙处。
《贾平凹游记》是贾平凹文学生涯中一部游记作品集,“自在独行”之文,弥足珍贵。先生作为小说家的文字功力和独到见解,让我们看到了本真的凡人世界。从“赳赳少年”到文坛巨匠,一路走来,贾平凹先生从故乡“读山”,到“西安城”,到敦煌,到丽江,有的只是一两段会悟,也有的是数万言精描。这里几乎看不到我们所熟知的旅游胜地或者名胜古迹,独特视野下,是普通的甚至是被忽略的景地人。不是走马观花,也不是山河豪迈,先生每时每刻都参与到他的描摹对象中,追溯它们的过往,探寻他们饮食起居所思所想,充满冷峻的哲思,又处处迸发智慧的幽默。
《贾平凹游记》:沟是不深的,也不会有着水流;缓缓地涌上来了,缓缓地又伏了下去;群山像无数偌大的蒙古包,呆呆地在排列。八月天里,秋收过了种麦,每一座山都被犁过了,犁沟随着山势往上旋转,愈旋愈小,愈旋愈圆。天上是指纹形的云,地上是指纹形的田,它们平行着,中问是一轮太阳;光芒把任何地方也照得见了,一切都亮亮堂堂。缓缓地向那圆底走去,心就重重地往下沉;山洼里便有了人家。并没有几棵树的,窑门开着,是一个半圆形的窟窿,它正好是山形的缩小,似乎从这里进去,山的内部世界就都在里边。山便不再是圆圈的叠合了,无数的抛物线突然间地凝固,天的弧线囊括了山的弧线,山的弧线囊括了门窗的弧线。一地都是那么寂静了,驴没有叫,狗是三个四个地躺在窑背,太阳独独地在空中照着。路如绳一般地缠起来了:山垭上,热热闹闹的人群曾走去赶过庙会。路却永远不能踏出一条大道来,凌乱的一堆细绳突然地扔了过来,立即就分散开去,在洼底的草皮地上纵纵横横了。这似乎是一张巨大的网,由山垭哗地撒落下去,从此就老想要打捞起什么了。但是,草皮地里能有什么呢?树木是没有的,花朵是没有的,除了荆棘、蒿草,几乎连一块石头也不易见到。人走在上边,脚用不着高抬,身用不着深弯,双手直棍一般地相反叉在背后,千次万次地看那羊群漫过,粪蛋儿如急雨落下,嘭嘭地飞溅着黑点儿。起风了,每一条路上都在冒着土的尘烟,簌簌地,一时如燃起了无数的导火索,竟使人很有了几分骇怕呢。一座山和一座山,一个村和一个村,就是这么被无数的网罩起来了。走到任何地方,每一块都被开垦着,每处被开垦的坡下,都会突然地住着人家,几十里内,甚至几百里内,谁不会知道哪条沟里住着哪户人家呢?一听口音,就攀谈开来,说不定又是转弯抹角的亲戚。他们一生在这个地方,就一刻也不愿离开这个地方,有的一辈子也没有去过县城,甚至连一条山沟也不曾走了出去;他们用自己的脚踏出了这无数的网,他们却永远走不出这无数的网。但是,他们*乐趣的是在三月,山沟里的山鸡成群在崖畔晒日头,几十人集合起来,分站在两个山头,大声叫喊。山鸡子从这边山上飞到那边山上,又从那边山上飞到这边山上,人们的呐喊,使它们不能安宁。它们没有鹰的翅膀可以飞过更多的山沟,三四个来回,就立即在空中方向不定地旋转,猛的石子一样垂直跌下,气绝而死了。土是沙质的,奇怪的是靠崖凿一个洞去,竟百年千年不会倒坍,或许筑一堵墙吧,用不着去苫瓦,东来的雨打,西去的风吹,那墙再也不会垮掉,反倒生出一层厚厚的绿苔:春天里发绿,绿嫩得可爱;夏天里发黑,黑得浓郁;秋天里生出茸绒,冬天里却都消失了,印出梅花一般的白斑。日月东西,四季交替,它们在希冀着什么,这么更换着苔衣?!默默的信念全然塑造成那枣树了,河滩上,沟畔里,在窗前的石滚子碾盘前,在山与山弧形的接壤处,突然间就发现它了。它似乎长得毫无目的,太随便了,太缓慢了,春天里开一层淡淡的花,秋天里就生一身红果。这是*懂得了贫困,才表现着极大的丰富吗?是因为*懂得了干旱,那糖汁一样的水分才凝固在枝头吗?冬天里,逢个好日头,吃早饭的时候,村里人就都跎蹴在窗前石碾盘上,呼呼噜噜吃饭了。饭是荞麦面,汤是羊肉汤,海碗端起来,颤悠悠的,比脑袋还要大呢。半尺长的线线辣椒,就夹在二拇指中,如山东人夹大葱一样,蘸了盐,一口一截,鼻尖上,嘴唇上,汗就咕咕噜噜地流下来了。他们蹲着,竭力把一切都往里收,身子几乎要成一个球形了,随时便要弹跳而起,爆炸开去。但随之,就都沉默了,一言不发,像一疙瘩一疙瘩苔石,和那碾盘上的石破子一样,凝重而粗笨了。窗内,窗眼里有一束阳光在浮射,婆姨们正磨着黄豆,磨的上扇压着磨的下扇,两块凿着花纹的石头顿挫着,黄豆成了白浆在浸流。整个冬天,婆姨们要待在窑里干这种工作。如果这磨盘是生活的时钟,这婆姨的左胳膊和右胳膊,就该是搅动白天和黑夜的时针和分针了。……
贾平凹(拼音:Jiǎ Píngwā,1952年2月21日-),原名贾平娃,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中国大陆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副主席。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1992年创刊《美文》。1993年创作《废都》。1997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2008年,凭借《秦腔》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凭借《古炉》获施耐庵文学奖 。2015年,凭借《老生》入选2014年新浪年度十大好书之首。[1]2016年1月22日,贾平凹入选2015“当当年度影响力作家”评选小说家榜前五名。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
我在等风.也在等你 本书特色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那个慢节奏的时代,爱情缓慢而悠长,像储存很久的老酒,入口留香。酿酒的人已经不在,喝酒的人...
就怕错过另一种人生.所以去看世界 本书特色 一个背包,两个老人,三年时间,一百多个国家和城市,这是他们所有的故事。本书是一部励志动人的旅游书籍,它不但带你领略各...
红楼梦考证 本书特色 胡适是新红学的开山祖师,1921年他以《红楼梦考证》一文开创了红学研究的新时代,这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已成为一个常识性的问题。在本书中,胡适...
李家坟 本书特色 《李家坟:一件让我想了四十多年的事》40年如昨,只因那终生忘也忘不掉的知青记忆!《李家坟:一件让我想了四十多年的事》天涯网点击过240万,令无...
世态万象:池北偶自选讽刺诗三百首 内容简介 池北偶自1956年开始撰写讽刺诗,包括国内和国际题材,40多年来一共创作了800余首,绝大部分由华君武、丁聪、方成、...
褚钰泉编辑随笔选 本书特色 褚钰泉先生是一位有坚守、有思想、有才华、有品格的主编,他把毕生的心血精力完全用到编报编书上,三十年衷心不改,把至爱之情献给了千万读者...
《宿醉:关于醉酒后第二天和寻求宿醉解药的故事》内容简介:###来自作者的剧透### 这本书花了近十年时间才写成。不过在写这条说明时
姚鼐文选 本书特色 本书为“明清八大家文选丛书”之一。姚鼐是清代桐城派的集大成者,对我国古代文学的创作作出了一系列理论贡献。他提出“道与艺合,天与人一” 的文学...
中国古典名著百部藏书---容斋随笔 本书特色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
世界文学名著:忏悔录(精装版) 本书特色 《忏悔录》是卢梭晚年的自传性作品,记述了作者从出生到1766年离开圣皮埃尔岛五十余年的经历。作品将自己与众不同的人生经...
《四季之歌:梭罗日记选》内容简介:本书是梭罗日记选。本书按照春夏秋冬四时更迭、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日夜流转的顺序编排,择取了梭
2007年我最喜爱的中国散文100篇 目录 **辑 美文之美1.沈从文先生的一把椅子(外三篇)陈建功2.两个人的电影迟子建3.陶醉的鸭儿看张承志4.让我心跳的不...
春酒园蔬集 本书特色 博士生导师是我国当代学术界的一批精英,他们之中的佼佼者,以其丰富的人生经历、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天赋才能。静守书斋,破读典籍,“焚膏油以继...
双城记 本书特色 《双城记/外国文学经典》是狄更斯*重要的 代表作之一,这部历史小说的创作 动机在于借古讽今,以法国大革命 的历史经验为借鉴,给英国统治阶 级敲...
文汇原创丛书:我的视觉生活 本书特色 美丽来自“不务正业”。学的是经济,却走了爬格子的路,后来又搞影视,搞民间美术。杂乱无章,无“正业”可言,可是,生活却因此而...
《一顿自己的晚餐》内容简介:这是一本讲食物的书。关于怎样做好一顿简单的居家晚餐。没有复杂的技法和特殊的食材。简简单单。就希
《同时:随笔与演说》内容简介:《同时》是桑坦格的“最后一部”随笔集,她的“最后一本书”。书名取自苏珊·桑坦最后一次演说的标
灵魂之舞-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的短经典 本书特色 阿来所著的《灵魂之舞(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的短经典)》视角独特,“有丰厚的藏族文化意蕴。轻淡的一层魔幻色彩...
山中的糖果 本书特色 邓安庆用纸上搭建的王国,用心记述乡村亲友,细腻捕捉人间烟火,接地气,俘获人心。山中的糖果 内容简介 《山中的糖果》通过“亲人记”“世间记”...
《啼笑皆非》内容简介:本书书分四卷。卷一论“局势”。陈叙今日世界之危局,及第三次大战之伏机。卷二论“道术”,指出道术之沦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