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柯的分析始于中世纪,他描写了当时人们如何将麻风病人关起来。从这里开始他探讨了15世纪愚人船的思想和17世纪法国对监禁的突然兴趣。然后他探讨了疯狂是如何被看做一种女人引起的病的,当时有人认为女人的子宫在她们的身体周围环绕可以引起疯狂。后来疯狂被看做是灵魂的疾病,*后,随着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疯狂被看做是一种精神病。
福柯还用了许多时间来探讨人们是怎样对待疯子的,从将疯子接受为社会秩序的一部分到将他们看做必须关闭起来的人。他也研究了人们是怎样试图治疗疯狂的,尤其他探讨了菲利普·皮内尔和塞缪尔·图克的例子。他断定这些人使用的方法是残暴和残酷的。图克比如对疯子进行惩罚,一直到他们学会了来模仿普通人的作为,实际上他是用恐吓的方式来让他们的行为像普通人。与此类似的,皮内尔使用厌恶疗法,包括使用冷水浴和紧身服。在福柯看来,这种疗法是使用重复的暴行直到病人将审判和惩罚的形式内化了。
隐藏在理性的语言背后的这种对峙是什么呢?如果我们不是遵循理性的纵向发展历程,而是试图追溯那种使欧洲文化与此同时算做欧洲文化的东西相对照的不变分界,并用其自身的错乱来确定其范围,那么这种研究会把我们引向何处呢?我们所进往返领域既不是认识史,又不是历史本身,既不受真理目的论的支配,也不遵循理性的因果逻辑,因为只有在这种区分之外因果才有价值和意义。无疑,在这个领域中受到质疑的一种文化的界限,而不是文化本质。那么这是一个什么领域呢?
在我们这个时代,疯癫体验在一种冷静的知识中保持了沉默。这种知识对疯癫已了如指掌,因而视若无睹。但是,从一种体验到另一种体验的转变,却由一个没有意象、没有正面人物的世界在一种宁静的透明状态中完成的。这种宁静的透明状态作为一种无声的机制,一种不加评注的行动,一种当下的知识,提示了一个庞大静止的结构。这个结构既非一种戏剧,也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一个使历史陷入既得以成立又受谴责的悲剧范畴的地方。
这部著作是对知识的清洗和质疑。它把“自然”的一个片段交还给历史,改造了疯癫,即把我们当作医学现象的东西变成了一种文明现象。实际上,福柯从未界定疯癫;疯癫并不是认识对象,其历史需要重新揭示;可以说,它不过是这种认识本身;疯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随时间而变的异己感;福柯从未把疯癫当作一种功能现实,在他看来,它纯粹是理性与非理性、观看者与被观看者相结合所产生的效应。——罗兰·巴尔特
前 言
**章 “愚人船”
第二章大禁闭
第三章疯人
第四章激情与谵妄
第五章疯癫诸相
第六章医生与病人
第七章大恐惧
第八章新的划分
第九章 精神病院的诞生
结 论
译者后记
疯癫就是已经到场的死亡。但这也是死亡被征服的状态。它躲在日常的症状之中。这些症状不仅宣告死神已经君临,而且表示它的战利品不过是一个可怜的俘虏。死亡所揭去的不过是一个面具。要想发现骷髅的笑容,人们只需掀掉某种东西。这种东西既不是美,也不是真,而仅仅是石膏和金属丝做成的面具。无论带着面具还是变成僵尸,笑容始终不变。但是,当疯人大笑时,他已经带着死神的笑容。因此,疯人比死人更早地消除了死亡的威胁。 知识变得越来越抽象复杂,产生疯癫的危险性就越大。按照普莱赛万的说法,如果一种知识接近于直觉,只需要大脑器官和内部感觉的轻微活动,那么这种知识只能刺激起一种生理快感:“如果科学的对象是我们的感官能够很容易感受的,那么这种和谐的共鸣便使灵魂处于和谐一致。……这种科学在整个身体机器中进行着一种有益于各部分功能的轻微活动。”反之,如果一种知识与感官的联系过于薄弱,过于脱离直觉,那么就会引起大脑的紧张,进而使整个身体失调;“有些事物的联系人们很难把握,因为我们的感官不容易接近它们。或者因为它们的关系过于复杂,需要我们费力去研究它们。(有关的科学)使灵魂陷于这样一种活动,即不断地使内部感官处于极度紧张状态,从而产生极大的疲劳感。” 自恋是愚蠢在其舞蹈中的**个舞伴。其原因在于,它们具有一种特殊关系:自恋是疯癫的**个症状。其原因还在于,人依恋自身,以致谬误为真理,以谎言为真实,以暴力和丑陋为正义和美。 这个世界有多少种性格,野心和必然产生的幻觉,不可穷尽的疯癫就有多少种面孔。甚至在其序列的尽头,也有*轻微的疯癫症状。这就是每个人在自己心中所维护的与自己的想象的关系。它造成了人*常见的错误。批判这种自恋关系是一切道德批判的起点和归宿。
*后一种疯癫是绝望情欲的疯癫。因爱得过度而失望的爱情,尤其是被死亡愚弄的爱情,别无出路,只有诉诸疯癫。只要有一个对象,疯狂的爱情就是爱而不是疯癫,而一旦徒有此爱,疯狂的爱情便在谵妄的空隙中追逐自身 疯癫的策略和新获得的胜利在于,世界试图通过心理学来评估疯癫和辨明它的合理性,但是它必须首先在疯癫面前证明自己的合理性,因为充满斗争和痛苦的世界是根据尼采、梵高、阿尔托这样的人的作品大量涌现这一事实来评估自己的。而世界本身的任何东西,尤其是它对疯癫的认识,不能使世界确信它可以用这类疯癫的作品来证明自身的合理性。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20世纪极富挑战性和反叛性的法国思想家。青年时期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以后曾担任多所大学的教职。1970年起任法兰西学院思想体系史教授,直至去世。
福柯的大多数研究致力于考察具体的历史,由此开掘出众多富有冲击力的思想主题,从而激烈地批判现代理性话语;同时,福柯的行文风格具有鲜明的文学色彩,讲究修辞,饱含激情,这也是他在欧美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
洛克的自然法辩难-经典与解释-49 本书特色 本辑刊选译了西方学界研究洛克的五篇代表性文章,主要围绕洛克的《自然法问题》展开。学者莫里斯和霍维茨的论文对洛克的《...
李天命作品集-杀闷思维 本书特色 硬要把人生弄得艰难痛苦的,通常是谁?是自己。由于什么?由于不知足。“我很简单,如意便满足。不如意便不满足。我不快乐,只因为我的...
论哲学生活的幸福-对卢梭系列遐想的思考两部曲 本书特色 卢梭在西方思想史和政治史上地位显赫,无需多说。他出于何种意图以及如何改变了文明人类的一些基本假设,却需要...
中国文化精神-新校本 本书特色 钱穆先生著作简体新校本,经钱胡美琦女士授权出版,以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所编《钱宾四先生全集》繁体版为本,进行重排新校...
重建世界主义 本书特色“世界主义”是政治哲学和伦理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对它的思考不仅关键,而且由于当今的经济和生态发展与全球化的张力与日俱增,这一问题变得尤为紧迫...
本书是迄今为止中国学者撰写的唯一一部禅宗通史著作,全面叙述从印度禅学到清末禅宗的流变历史,时间跨度两千多年。本书以系统阐
不失望 本书特色 圣严法师根据“人生佛教”的理念,开讲从心出发的生活禅“心六伦”——职场伦理、家庭伦理、族群伦理、自然伦理、生活伦理、校园伦理。圣严法师以真修实...
中国哲学史大纲 本书特色 在《中国哲学史大纲》这本*作中,胡适对我国古代哲学做了系统的梳理,重点论述了老子、孔子、庄子、墨子等人或流派的哲学思想,阐释了中国哲学...
G.哈特费尔德(GaryHatfieId).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哲学系亚当·西伯特(Adamseybert)讲席教授。其主要研究领域涉及近代哲学史、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一辑 本书特色 ★中华易经研究会会长、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大钧先生台湾著名国学大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龚鹏程先生 ...
已卯五说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深入浅出地谈论了走向现代化的中国所面临的种种文化问题,并对现代化进程中的个体价值与传统延续、生命归宿与道伦理等根本问题进行哲学的关照...
孔子-小中国工人 本书特色 胡适 钱穆 林语堂名家赞誉,梁启超的学生,唐德风的老师,易中天的前辈。通俗讲史**人 黎东方权威品读孔子抗战后方与台湾文坛两度轰动通...
成圣之道:北宋二程修养工夫论之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的写作,不单旨在透过将二程兄弟不相同的道德修养工夫论相互对话会通,以化解儒学发展中的派性对立,本书亦尝试运用科...
藏传佛教观音信仰研究 内容简介 《藏传佛教观音信仰研究/佛教文化对话丛书》为作者编著的国内关于藏传佛教观音信仰和观音法门研究的成果汇编,藏族观音信仰的研究:藏族...
活着有多久-关于死亡的科学和哲学 本书特色 熟悉三联的读者也都会记得,20世纪80年代后期,三联书店曾以“新知文库”的名义,出版过一批译介西方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知...
周易精解 本书特色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古人把《易经》称为群经之首、三玄之冠、六艺之源,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和钥匙,是一部既简易又深奥的哲...
《地理点穴撼龙经》以道光十四年京都琉璃厂本为底本,结合其它多种版本,精心校勘而成,是清菊逸山房校刊的《地理点穴撼龙经》、
道德经:足本定本全注全译 本书特色 《道德经》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
吕氏春秋 本书特色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吕氏春秋》的内容主要以儒家和道家的思...
人本主义与存在主义研究 本书特色《人本主义与存在主义研究》的内容属于现代西方哲学的研究范畴。《人本主义与存在主义研究》内容主要分两大方面,前半部分着重介绍西方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