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柯的分析始于中世纪,他描写了当时人们如何将麻风病人关起来。从这里开始他探讨了15世纪愚人船的思想和17世纪法国对监禁的突然兴趣。然后他探讨了疯狂是如何被看做一种女人引起的病的,当时有人认为女人的子宫在她们的身体周围环绕可以引起疯狂。后来疯狂被看做是灵魂的疾病,*后,随着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疯狂被看做是一种精神病。
福柯还用了许多时间来探讨人们是怎样对待疯子的,从将疯子接受为社会秩序的一部分到将他们看做必须关闭起来的人。他也研究了人们是怎样试图治疗疯狂的,尤其他探讨了菲利普·皮内尔和塞缪尔·图克的例子。他断定这些人使用的方法是残暴和残酷的。图克比如对疯子进行惩罚,一直到他们学会了来模仿普通人的作为,实际上他是用恐吓的方式来让他们的行为像普通人。与此类似的,皮内尔使用厌恶疗法,包括使用冷水浴和紧身服。在福柯看来,这种疗法是使用重复的暴行直到病人将审判和惩罚的形式内化了。
隐藏在理性的语言背后的这种对峙是什么呢?如果我们不是遵循理性的纵向发展历程,而是试图追溯那种使欧洲文化与此同时算做欧洲文化的东西相对照的不变分界,并用其自身的错乱来确定其范围,那么这种研究会把我们引向何处呢?我们所进往返领域既不是认识史,又不是历史本身,既不受真理目的论的支配,也不遵循理性的因果逻辑,因为只有在这种区分之外因果才有价值和意义。无疑,在这个领域中受到质疑的一种文化的界限,而不是文化本质。那么这是一个什么领域呢?
在我们这个时代,疯癫体验在一种冷静的知识中保持了沉默。这种知识对疯癫已了如指掌,因而视若无睹。但是,从一种体验到另一种体验的转变,却由一个没有意象、没有正面人物的世界在一种宁静的透明状态中完成的。这种宁静的透明状态作为一种无声的机制,一种不加评注的行动,一种当下的知识,提示了一个庞大静止的结构。这个结构既非一种戏剧,也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一个使历史陷入既得以成立又受谴责的悲剧范畴的地方。
这部著作是对知识的清洗和质疑。它把“自然”的一个片段交还给历史,改造了疯癫,即把我们当作医学现象的东西变成了一种文明现象。实际上,福柯从未界定疯癫;疯癫并不是认识对象,其历史需要重新揭示;可以说,它不过是这种认识本身;疯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随时间而变的异己感;福柯从未把疯癫当作一种功能现实,在他看来,它纯粹是理性与非理性、观看者与被观看者相结合所产生的效应。——罗兰·巴尔特
前 言
**章 “愚人船”
第二章大禁闭
第三章疯人
第四章激情与谵妄
第五章疯癫诸相
第六章医生与病人
第七章大恐惧
第八章新的划分
第九章 精神病院的诞生
结 论
译者后记
疯癫就是已经到场的死亡。但这也是死亡被征服的状态。它躲在日常的症状之中。这些症状不仅宣告死神已经君临,而且表示它的战利品不过是一个可怜的俘虏。死亡所揭去的不过是一个面具。要想发现骷髅的笑容,人们只需掀掉某种东西。这种东西既不是美,也不是真,而仅仅是石膏和金属丝做成的面具。无论带着面具还是变成僵尸,笑容始终不变。但是,当疯人大笑时,他已经带着死神的笑容。因此,疯人比死人更早地消除了死亡的威胁。 知识变得越来越抽象复杂,产生疯癫的危险性就越大。按照普莱赛万的说法,如果一种知识接近于直觉,只需要大脑器官和内部感觉的轻微活动,那么这种知识只能刺激起一种生理快感:“如果科学的对象是我们的感官能够很容易感受的,那么这种和谐的共鸣便使灵魂处于和谐一致。……这种科学在整个身体机器中进行着一种有益于各部分功能的轻微活动。”反之,如果一种知识与感官的联系过于薄弱,过于脱离直觉,那么就会引起大脑的紧张,进而使整个身体失调;“有些事物的联系人们很难把握,因为我们的感官不容易接近它们。或者因为它们的关系过于复杂,需要我们费力去研究它们。(有关的科学)使灵魂陷于这样一种活动,即不断地使内部感官处于极度紧张状态,从而产生极大的疲劳感。” 自恋是愚蠢在其舞蹈中的**个舞伴。其原因在于,它们具有一种特殊关系:自恋是疯癫的**个症状。其原因还在于,人依恋自身,以致谬误为真理,以谎言为真实,以暴力和丑陋为正义和美。 这个世界有多少种性格,野心和必然产生的幻觉,不可穷尽的疯癫就有多少种面孔。甚至在其序列的尽头,也有*轻微的疯癫症状。这就是每个人在自己心中所维护的与自己的想象的关系。它造成了人*常见的错误。批判这种自恋关系是一切道德批判的起点和归宿。
*后一种疯癫是绝望情欲的疯癫。因爱得过度而失望的爱情,尤其是被死亡愚弄的爱情,别无出路,只有诉诸疯癫。只要有一个对象,疯狂的爱情就是爱而不是疯癫,而一旦徒有此爱,疯狂的爱情便在谵妄的空隙中追逐自身 疯癫的策略和新获得的胜利在于,世界试图通过心理学来评估疯癫和辨明它的合理性,但是它必须首先在疯癫面前证明自己的合理性,因为充满斗争和痛苦的世界是根据尼采、梵高、阿尔托这样的人的作品大量涌现这一事实来评估自己的。而世界本身的任何东西,尤其是它对疯癫的认识,不能使世界确信它可以用这类疯癫的作品来证明自身的合理性。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20世纪极富挑战性和反叛性的法国思想家。青年时期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以后曾担任多所大学的教职。1970年起任法兰西学院思想体系史教授,直至去世。
福柯的大多数研究致力于考察具体的历史,由此开掘出众多富有冲击力的思想主题,从而激烈地批判现代理性话语;同时,福柯的行文风格具有鲜明的文学色彩,讲究修辞,饱含激情,这也是他在欧美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伦理学史 本书特色 蔡元培著的《中国伦理学史(精)》被后人视为“具有开创性的意义”的一部书,是中国学者首次以西方观点综合研究中国之伦理学与伦理思想史,首次以...
图说观音菩萨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两编,上编为“观音得道”,叙述的是观音降生、修行、得道的故事;下编为“菩萨显圣”,述说的是观音各种化身的传说。图说观音菩萨 目录 ...
老子旨归 本书特色 鄢圣华编著的《老子旨归》是一部以老解老的作品,旨在弄清老子思想的真相,谋篇布局上是《老子》文本每句话的译、注、解。对《老子》文本的字、词、句...
汉唐巴蜀易学研究 本书特色 巴蜀文化历史悠久,别具特色,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巴蜀易学是巴蜀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巴蜀经学则是巴蜀学术的重要内容...
谈美书简 本书特色 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深化教育改革,教育部在新世纪来临之际,对《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全日制普通高级...
牟宗三哲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第十二辑 本书特色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为复兴中国哲学研究,主办了双语学术刊物《中国哲学与文化》。本书为第十二...
神奇之门 本书特色 奇门遁学,古称“帝王之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神秘色彩的易学数术之一。本书由思维科学入手,从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彻底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是...
在中国近代佛教史上,有一大批知名和不知名的居士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慈悲济世的情怀,无上甚深的智慧,前仆
老子-品读 内容简介 《老子》作为一本哲学著作,全书分为上下两篇,共八十一章,其中一至三十七章为上篇,称为道经;三十八至八十一章为下篇,称为德经,所以《老子》又...
藏密文库021-唐卡中的三界 本书特色 走进神奇的佛教三界,了解生命的轮回流,100幅精美传世唐卡,展示三界众生百态。三界概念抽象深奥,不易理解,但西藏美丽的唐...
《论语》详解 本书特色这是一本详细地讲解《论语》的书,设定的读者范围很宽,是中学生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群。为了照顾到不同层次的读者文化水平,全书的讲解尽量详细。 本...
禅是无的宗教.更幽轩法语 本书特色 。它的作者福岛庆道(室号更幽轩)是生于1933年的日本和尚。书分七章,**章《禅之心》,第二章《禅之道》,第三章《禅之修行—...
汪荣祖人物书系:康章合论 本书特色 康有为与章炳麟乃清末民初思想界的两个兴号人物,在政治上,一主变法,一主革命;在学术上,一主今文经学,一主古文经学;而根本之异...
禅宗简史 本书特色 《禅宗简史:超脱尘世适意生活的大智慧(全彩图典藏本)》中插入了560余幅具有极高观赏和收藏价值的佛陀、罗汉、禅师、尊者、居士等佛教绘画典藏作...
城市名片(美创造财富的文化报告)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城市系统与新人文精神;城市品牌及财富创造的人文关怀;创造城市品牌的美学原则;城市美:世界城市名片等。城...
宝积经讲记 内容简介 印顺法师(1906-2005),当代著名高僧、百科全书式的佛学泰斗。1930年出家,追随太虚法师投身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在当时便...
希声堂释道 本书特色 本书是西安老子研究协会副会长张长怀先生基于多年研究经验、吸收先哲研究精华而著。全书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为读者阐述“道”的真谛,诠释《老子》的...
宽容:下 本书特色 《宽容》是一幅人类奋斗与自我救赎的历史画卷,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思想解放史。房龙从人文主义的立场出发,以“宽容”为主题,详细介绍了从古希腊时...
这部理论哲学著作包含五个部分的内容,分别讨论心灵的特点、语词的意义、知识的地位、世界的结构以及宗教信念的性质。作者试着在
学哲学用哲学(上下册) 本书特色 本书约55万字,分上下两册,主要由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实践的观点、重视总结经验、掌握辩证分析方法、注意研究特殊性、坚持发展的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