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道地药材,访中华药人,传千年智慧,本书整理改编自纪录片《本草中国》第1季,是一部全新展现中华医药文化奥秘的感人之作。
《本草中国》纪录片开播以来好评如潮,豆瓣评分8.4。其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支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专业指导,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监制,先后获得2016、2017年多项国内外重磅纪录片大奖,成为中医药文化的一张闪亮的国家名片。
本书完整呈现了纪录片的故事内容,以更加流畅生动的语言讲述中华医药人的故事,并于其中展现道地药材、炮制技艺、医药原理以及传统中医药的千年传承。此外,书中增加了“岐黄药话”板块,选取中医古籍中与主要药材相关的记载,或从诗词、史籍中钩沉,深度解读本草知识,并配以食疗经方等日常养生保健内容,使本书更具人文性、知识性和实用性。
书中出现的近八百幅图片精美丰富,既有高清的人物场景图、药材图,也有选自明代文俶《金石昆虫草木状》的多幅彩图,再加上结合本书内容精心编制的本草地图,直观呈现了本草的多重境界与道地产区。通过此书,我们得以亲近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也得以经由本草感受华夏文明的灿烂悠远。
1.《本草中国》由国医大师金世元倾情作序并推荐。
2.读者既可以在书中读到故事、领会传承、获得新知,也可以此为桥梁进一步了解中医药文化,体味传统医药的博大精深。无论您是中医药爱好者,还是传统手工艺爱好者,《本草中国》都将带给您全新的感动。
3.图文并茂,四色彩印,精美大气。
序/金世元
石斛
秋天是雁荡山*美的季节。山脚下,周朝义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此刻,他正在向店里的客人介绍各种类型的石斛之间的差别。他在景区内开设的这家小店,全年无休,店内的商品看似琳琅满目,实则同为一种:铁皮石斛。
石斛,《本草纲目》称其“强阴益精,厚肠胃,平胃气”,被誉为“救命仙草”。其生长条件极为严苛,多出自海拔一千五百米以上的绝壁。
周朝义临山而居,他还有个特殊的身份——绝壁采药人,这是周家世代相传的绝技。绳索、钢圈、背篓,这些都是父亲生前留下的宝贝。
今天是父亲的生辰,周朝义心有所想。他来到了位于山间的父亲的坟前,双手合十,供上香烛,为父亲庆生。周朝义说,他家世代以采药为生,父亲更是因为长期高空采石斛而患上了冠心病。父亲去世后,他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成为了一名采药人。
如今,他又站在绝壁之前,再见一次野生石斛,以纪念父亲在绝壁上留下的身影。
雁荡山形成于一亿两千万年以前,温润多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滋养着悬崖峭壁间的火山岩,正适合铁皮石斛生息。早在乾隆年间就有记载称“铁皮石斛,味甘者良,老雁山*上”。
绝壁采摘是雁荡山人与自然谋生的独家发明,一根绳索、一个铁环,采摘者纵身一跃,便是全部的秘诀。脚下是千丈深渊,心头却是万里前程。
周朝义少年出道,这崇山峻岭见证了他所有动如脱兔的青春年华。过了而立之年的他,却轻易不再出手。他说,如今同行里面也已经没人敢再去以身犯险了。他的师傅,几年前就是在永嘉采石斛,碎石掉下来砸中了后脑勺,当场丢了性命。
老一辈采药人相继离世,似乎就此终结了野生石斛的时代。
在峻岭崇山之间攀越了许久,周朝义手指开始发麻,这是体力透支的信号—— 他不得不呼唤搭档。仅用空手牢牢把着粗粝的麻绳,他两腿艰难地踩在峭壁上,向来时的山头迈去。群山之上,周朝义显得形单影只。
山穷水尽,未必都是柳暗花明的前兆。周朝义又一年与雁荡山绝壁上的野生石斛失之交臂。无奈之下,他走向自家的石斛种植基地。像周朝义家这样的种植大棚,如今在雁荡山比比皆是。转型的绝壁采药人,还自行研制了一种岩石种植法,如此养成的石斛无论外貌还是口感皆与野生的相差无几。这迅速取代了危险的绝壁采摘。
蓬勃的石斛产业,也让当地的主妇们多了一项手艺,那便是加工枫斗,枫斗又叫耳环石斛。电炉的热度将水分蒸发,女人十指纤巧,摆弄指尖,僵硬的茎条纷纷化作绕指柔。
七岁的儿子也来帮忙,在孩子眼中,身怀绝技的父亲和手艺精湛的母亲都是了不起的人。一家三口围坐在一起,闲话家常之时,少不更事的孩子说出一句“我要把全世界都种满石斛”,这稚嫩的梦想引得全家都笑了起来,其乐融融。
话虽如此,但周朝义并不希望儿子再和石斛打交道。
他说:“我们这一代人,包括祖上,这么辛苦的工作,谁还会去传给孩子。我是希望他走出大山,去外面一个好的世界,不要待在这里。”
石斛,呵护年华的仙草,也许即将失去自身年华的守护者。
【岐黄药话】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早在屈原《九歌·山鬼》中,石斛就以石兰之名被提及。
石斛味甘,性微寒,归胃、肾经,主要有效成分为石斛碱、石斛胶、石斛次碱等生物碱。石斛品种繁多,其药用成分含量不一,历史上以霍山石斛和金钗石斛为佳。如今又以铁皮石斛为热门,亦为佳品。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石斛称为“千年润”,谓其“丛生石上,其根纠结甚繁……频浇以水,经年不死”,古人还因此赠予其“百丈须”的雅号。
《神农本草经》称石斛“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即言其有滋阴、生津、益胃之功,另尚有补益之效。清代陈士铎在《本草新编》中称“石斛却惊定志,益精强阴,尤能健脚膝之力,善起痹病,降阴虚之火,大有殊功”。现代应用中,石斛还被用于治疗萎缩性胃炎、白内障、青光眼等疾病。
《本草纲目拾遗》对其入食评价也甚高:“霍石斛,出江南霍山……彼土人以代茶茗,云极解暑,醒脾,止渴,利水,益人气力”,言石斛可“清胃除虚热,生津已劳损,以之代茶,开胃健脾,功同参芪”。
这种以石斛代茶饮的方法至今盛行。据《中国中医药学报》报道,伤寒学派名医刘渡舟先生认为耳环石斛代茶饮,清咽利喉效果优于大众熟知的胖大海。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马连良先生等皆用此法生津润喉,收效甚好。
石斛“形瘦无汁,味淡难出”,需充分煎煮之后才能发挥效力。因此对于常感口干舌燥、咽喉不利者,可取耳环石斛(枫斗)十克,水煎约半小时后取药汁于保温杯,代茶饮用。
附子
本草,并不总是以温暖的一面示人。
1月,南昌城寒冷肃杀。老药工刘香保小心翼翼地把附子倒入清水中。乌黑的附子含有剧毒,即使是从业五十多年的刘香保,也不敢有任何疏忽。
附子,是植物乌头的子根,其富含的乌头碱有剧毒。古人将生附子捣汁,做成箭毒,能迅速杀死猎物和敌人。但经炮制后,附子却可演变为中药里的“回阳救逆**品”,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
附子一般在产地以盐水浸泡祛毒,但在民间,还曾流传着一种炮制古法,使附子祛毒后,在药性上达到新的境界。时光荏苒,知晓古法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七十一岁的刘香保,就是深谙此中秘诀的高人。四年前,刘香保告别家人和故乡,独自一人来到位于南昌的江西中医药大学任教。
刘香保是中药炮制流派“建昌帮”第十三代传人,“建昌帮”炮制手法以“毒性低、疗效高”而闻名。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说,把他所学到的技法传下去是他如今*大的动力。
他的初衷并没有被辜负。江西中医药大学的教授张金莲,两年前拜刘香保为师,跟着师傅学习这古法炮制附子的技艺。
五十多年来,刘香保炮制附子,用的都是繁复费时的水火共制的方法。尽管刘香保对此已熟稔于心,但每一次操作仍如履薄冰。
经历了四天十二回清洗浸泡,附子终于被取出。冬日夕阳渐渐消失在地平线,大学实验林越发凄清寒冷。这却打扰不到刘香保师徒,因为附子炮制即将进入关键阶段。
煨,必须在露天的土地上进行。搭一个四四方方的围灶,自下而上,放上生附子、生姜片、牛皮纸、糠灰、干稻草、谷糠。以稻草引燃谷糠,文火的热度不高不低、不急不缓,层层传递下去,附子就这样在煨温的愉悦中慢慢蜕变。这道工序,至少需要花费一天一夜的时间。
夜色渐浓,气温降到了零下三度。师徒二人伴着围灶里温热的火光,守着正在经历缓慢蜕变的附子,在夜色中感受着冰火两重天。
“这个通宵不简单哪。”刘香保给徒弟带来了棉袄,而自己仍旧只穿着一身单衣。
师傅的关怀,让张金莲倍感温暖,与此同时,也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如她所说:“老药工比大熊猫还珍贵,如果我们再不向老药工学习,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传承下去,可能*后就是会消亡了。”
七十多岁的老人,哪怕身子骨再硬朗也比不过年轻人。过度操劳染上的伤寒,伴随胃疾复发,刘香保有些力不从心了。熬过*难的一夜之后,张金莲让师傅还是先行回家休息,余下的就交给她。
狭窄破败的小巷里,刘香保在楼下和一直等待着他的老伴远远地打着招呼。走过墙面斑驳、灯光昏暗的楼道,刘香保推开老旧的木门,桌子上已经摆好了饭菜。
两袖清风的老药工原本独自生活在南昌四十平米的出租屋里,后来老伴放心不下,也从老家赶过来照顾他。为了让毕生所学传承下去,两位老人离乡背井,相依为命。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却不改其乐。
天若有情,会如何回应人世沧桑?
暮色四合,糠尽灰冷。到了打开围灶检验附子的时候了。检验方法其实并不复杂,只需把附子从灰烬中取出来,以一个附子的小端敲击另一个附子的大端,根据敲击发出的声音判断毒性残留的情况。高温持续加热的情况下,附子内部会出现空洞。敲击时如能传出声响,说明大部分毒性已褪去。
然而,这还不够。从火堆中取出的附子,需要经过一天的晾晒后,入木甑内,隔水坐锅,连续蒸十四小时,让残余的毒性缓缓蒸腾而出。
“*好的医生后面就要有一个*好的炮制师。医生开出来的药,开得再好没有炮制*好的药材出来,再好的处方也等于零。”在老药工的手里,附子从毒药变成良药,从其貌不扬的“乌头的子根”变成薄如蝉翼的制附片,完成了一次神奇的蜕变。
这仿佛一场精妙的魔术,观众因为舞台上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骤变而惊呼,但其中的奥妙,怕是只有魔术师才能解其真味。
毒药或良药,是本草的双面,若非天地设精华,若非人类凭执着,就没有这向死求生的焕然重生。
【岐黄药话】
附子入药*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属“大毒”之列,用之不当会迅速致命。
据《汉书》记载,霍光为了让身为帝妃的女儿得宠,串通女医,在皇后分娩之时用附子将其药死。《本草崇原》中说某些医者因畏惧附子之毒性,“终身行医,而终身视附子为蛇蝎,每告人曰:附子不可服,服之必发狂而九窍流血;服之必发火而痈毒顿生;服之必内烂五脏”。
现代研究认为,附子的毒性主要来自乌头碱,口服二到四毫克乌头碱即可使人致死。不过实验证明,附子经炮制后,主要毒性成分双酯型乌头碱大部分被水解破坏,转化为毒性较低的单酯型乌头碱,从而大大降低了毒性。
“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中,用附子者达二十方,可谓善用附子**人。附子若用之得当,便是“乱世之良将,回阳救逆之**品,补命门真火**要药”,可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现代名医祝味菊先生便善用附子,独树一帜。据传,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儿科名医徐小圃之子患夏日消渴证,突发高热,口渴喜饮,但饮不解渴,伴有多尿。徐氏与诸医者皆以寒凉之剂治之,皆无果。有亲友建议徐先生请祝先生会诊。徐先生认为其子所患之病性质属热,祝先生必用温热药,此犹“抱薪救火”,拒绝了亲友的提议。又过一日,其子诸症愈加严重,危在旦夕。徐先生无奈,只得请祝先生前来诊视。果然,祝先生诊治后以附子投之。然而神奇的是,次晨,徐氏子诸症皆有所缓解,后安然入睡。第二日再服药,霍然而愈。
正如近世名医恽铁樵所言,“附子*有用,亦*难用”。附子有毒,且性烈力雄,用之应当仔细思量。若使用不当,必然害人害己;若使用得当,则有“挽垂危于万一”之效。
本书编委会介绍
主任:王国强(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副主任:毛群安(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局长)
主编:宋燕(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编委:陈勇、孙煜、俞瑛、干超
学术审稿:赵奎君(北京市医管局中药总药师、北京友谊医院中药剂科主任)
安德烈•莫瑞兹(Andreas Moritz)阿育吠陀按摩(印度传统医学)、虹膜学(透过对眼睛的观察及诊断,探知人体健康状况)、指压按摩及震频能量医学的执业医师...
商晓娜,深受小读者喜爱的儿童文学作家。她用自己的作品构筑了一座小学生阅读与成长的桥梁。她和孩子们总是处于无间的亲密状态,被誉为“当代小学生心灵成长的代言人”。
精彩摘录你知道,从事我这种职业,我必须非常严密地观察人的面孔,以便在他们开始坐不住的时候,并在喊出,“伙计,算账,我们要
医录便览 本书特色 刘福庆著的《医录便览》一书是中国近代医学史上具有较高使用价值的临证书籍,载正方四百八十余首,先立总论,次列药方,再著加减治法,运用灵活。其子...
陈尚君,男,汉族,浙江慈溪人。1952年6月15日生于江苏南通。1969年初中毕业后,在江苏海门江心沙农场务农八年。1977年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学习。1978年考...
Basedonatremendousincreaseinthedevelopmentofpsychometrictheoriesinthepastdecade-...
作品目录译序:活出来的信仰和希望 萨姆·基恩:前言 序 1.导言:人性和英雄诗 Ⅰ 英雄主义的深层心理学 2 死亡恐惧 3 精神分析
现代国家越来越显现为数百年来哲学试图诊断出的、宪法系统试图防范的顽疾。令人不禁生疑:国家的存在,它对强力的垄断性的、自利的运用,除了一轮又一轮的战争、萧条、经济...
「在遙遠的未來,我們成為了『寶石』。」手塚治虫文化賞新生賞得主市川春子首部長篇作品2017年電視動畫 化.颳起全亞洲寶石旋風–—新型態戰鬥奇幻話題作《寶石之國》...
南派三叔,本名:徐磊。著名畅销书作家,《惊叹号》创办人兼主编,创作《盗墓笔记》系列、《大漠苍狼》系列、《怒江之战》、《黄河鬼棺》、《藏海花》等作品。被誉为中国探...
作品目录文本序图版说明图版目录图版编后记· · · · · ·
精彩摘录“要说暴力的话,无视也是一种暴力哦。我很受伤啊。打招呼被无视,一跟你说话就背对我。连视线都在逃避我……啊啊,我受
6大步骤。6个星期,带你创造卓越的职业表现提供在线职业优势测评,发现你的职业优势本书提供在线“优势利用度测评”,被测评已被公认为测试自身或团队优势运用程度的最佳...
★話題延燒!日本新世代恐怖小說「天才作家」二宮敦人──繼《驚嘆號》系列,精心打造生涯首部驚悚長篇!十名學生殘留在被岩石包覆的漆黑校舍!【遍布各大網站,日本讀者爭...
垄作免耕播种机研制及虚拟制造技术应用研究 本书特色 《垄作免耕播种机研制及虚拟制造技术应用研究》是由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垄作免耕播种机研制及虚拟制造技...
色盲检查图-(第五版) 本书特色 《色盲检查图》主要适用于各级眼科医生及体格检查医生。色盲检查图-(第五版) 内容简介 该图册为《色盲检查图》的第五版,原《色盲...
In preparing the way for the unparalleled surge of Islamic revival in Iran, many...
破产法论坛(第一辑) 本书特色 本书精心收录了“企业破产法国际研讨会”上的,来自国内外专家学者、法官、资深律师的30多篇论文,这些论文主要围绕破产法立法理念的演...
脉诀刊误集解-诊法-16 本书特色 《脉诀刊误集解》,又名《脉诀刊误》二卷。脉学*作。元·戴起宗撰。戴氏认为当时流传颇广的离阳生《脉诀》。内容虽较...
张胜,张爱萍次子。上世纪80年代曾任总参谋部作战部战役局局长,在上级决定擢升其为作战部副部长兼战役局局长、战略研究室主任之际,离开军队走入民间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