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隐秘角落》,作为多个朝代的都城,北京留存下来的历史古迹很多,但也有一些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历史变迁中消失了,只留下一个名字。
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北京人,陆波用自己的目光去追寻定慧寺、宜芸馆、蓝靛厂、保福寺、樱桃沟等“隐秘角落”的历史足迹,考察那里的文物遗存,讲述那些在历史上留下或深或浅印记的人们的故事,试图将大时代与小事件勾连起来。
《北京的隐秘角落》作者的重心在于两个方面:其一,考察北京城隐秘角落的文物遗存,重要的不是它们自身的前世今生,更多的是围绕这些因缘起合而隐藏于更深处的人与事,可能是帝王将相,可能是草根平民,那一份真挚的血肉人生正是作者极为感兴趣和努力挖掘的;其二,挖掘那些也已不存在的“过去的北京”,因为沧海桑田已是面目全非,而作者坚信,每一代人总是活在自己的当下极小的视野里,不知道过往,更不愿意思考未来,作者试图用文字以物转星移的变迁来阐释我们应该具有的开阔的思想和更加博大的胸怀。
这座城门,录下了北京城*惨烈的镜头
1898年9月28日,押解谭嗣同的囚车通过宣武门。 自24日被捕,只五天的时间,慈禧太后希望速斩“戊戌 六君子”,以儆效尤。这座城门见证了为推进中国走向现代改良而舍命的义士谭嗣同*后的身影。随后的六十八年,这座城门被逐步拆除:从清末至1930年,清政府和民国政府为修建环城铁路、方便交通而拆除箭楼、闸楼及瓮城,新中国政府在1966年拆除城门及围墙。全套拆除似乎与它丧失实用性以及成为城市交通障碍相关,拆除就是将它所代表的旧时代与文化彻底铲除,达到肉体与精神上的消灭。
董毅的《北平日记》,我在读到第三卷时才算搞清楚他家住哪儿,他家住宣武门外西南的下斜街一带(今依旧为“下斜街胡同”)。1940年,辅仁大学国文系大二学生董毅为了节省住宿费,每天骑车从宣武门外下斜街,穿宣武门门洞,一路直线奔北,过西单、西四,至定阜街辅仁大学上课。这一路飞奔他只消用时二十几分钟,令人好不惊叹。今人开车走这一趟,二十分钟基本是在红灯下消磨的。他的日记里一半诅咒坏天气,再有一半赞美好天气,那个灰蒙蒙的北平古城在好坏天气的转换里闪烁存生。那时候,宣武门连同城门、城墙俱在,只是瓮城被政府拆了,成为“火道口”,原来瓮城聚集的缸瓦集市也被挪移出来,今天“缸瓦市”这一地名即源于此。
有为青年董毅每天要从宣武门进内城,一起北风,他便得增重黄土二两,爆土狼烟,西单繁华市井便蛮荒起来,那时的北京城因为沿城一圈九大城门,倒很像个古城,一个粗粝的缓慢而陈旧的古代社会。如果时至黄昏饮马护城河,城墙映辉,场面静好,恍若迷失于蓟国辽京,不知后有元明清。
总有些东西在中国社会贯穿始终,譬如城墙、城门、子城(内城)、罗城(外城),今人以现代观点察知,嘲笑此乃画地为牢,自我绑缚,只是走个马牛驴车嘎嘎悠悠的小农经济怎适应马达轰鸣车轮奔跑的现代社会?原北京市市长彭真表达过毛泽东对工业化的感性态度。他说,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南看去,大手一挥,指着广阔的天安门广场说应该看到全是烟囱拔地而起,冒出浓烟!是的,在20世纪50年代,烟囱冒出黑烟代表现代化、工业化,象征世界强国。这位伟人向南一指,以及目力所及,也钦点到了一座破旧沧桑的城门。这就是宣武门,距离紫禁城不超过三千米。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北京城完成了从古代规制城郭向现代规制大都市的改造。现代规制就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环线建设,即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六环摊的大饼形制。古代规制亦是画圈,便是宫城、皇城、内城、外城,是以城墙串起城门连成的三个半圈,外城只有小半圈。这是横亘明朝、清朝及民国的基本格局,时长五百五十余年。画圈是本城的一贯特色。宫城就是今天的故宫,基本保持明清制式,基本完好,虽然1950年代也曾差点被拆掉一批宫殿,以修出一条南北贯通的大路及大公园,供人民群众跳舞欢娱,好在有陆定一等有见识的人士坚决反对才得以保全。
陆波自己就是一支考古队和勘测队,她在这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现代大都市的缝隙间,勘探历史的沉积。由此她获得一种感受、认知和想象的能力,使城市空间获得深邃的时间纵深。人世纷纷,如戏如走马灯,我们原来和那些君王、僧侣、公主和奇士同在一个舞台上。陆波以律师的明察和缜密、诗人的体贴和激情,令日常的城市地理图景经受一种来自历史的震惊:那是莽苍苍千山万水,是路迢迢铁马秋风。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评论家、作家 李敬泽
旧址中倾听古都往事心声,遗迹里隐约帝王古刹运命,北京老城多少事,陆波拨开历史雾霭款款道来。有考据,有辨析,回望中有一往情深,掩映中是不尽眷顾。陆波的文字、情怀以及在边缘处发现历史变故的能力,使这本书如此地不同凡响、引人入胜。
——著名评论家 孟繁华
从上到下地俯瞰一个城市,只能得到她的外观,而转换视角,从下到上地去寻找那些城市“隐秘角落”,是真正懂得她的丰富内涵的独特切入点。本书通过田野考察和资料分析,以北京的寺庙为中心,揭示了那些被遗忘的或不为人们所知的历史。
——历史学家、澳门大学特聘教授 王笛
陆波,女,北京人。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法学硕士学位。1992年起做执业律师,长期为京城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发表文史类文章散见于期刊、杂志,与北大同学合出诗集《燕园三叶集》。曾获腾讯·大家“2016年度作家”称号,现为腾讯·大家专栏签约作者。
《十万个为什么》内容简介:《十万个为什么》是“伊林经典科普小丛书”(共四册)之一种,讲述了关于日用品的科学知识。图书采用屋
古代中国与世界:一个古史研究者的思考 内容简介 全书共收21篇论文,《谈学术工作的基础》一篇附在文末,是谈治学经历和体会。这21篇文章中前4篇是50年代到60年...
《她们的叙事:近代日本女作家的战争书写研究》内容简介:20世纪20年代以降,随着与谢野晶子、森三千代等人的来华及相关作品的问世
(精装)中华通史大历典(上中下)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繁体横排,印数2000册,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 始于公元前2674年,迄于公元2000年,跨度在40...
围观历史之摄政 本书特色 " 政局动荡,君主昏庸,往往是历史上权臣谋位的*佳时机。奸臣当道,控制君主以令天下,是*为常见的游戏模式。功成而不知身退,威风一...
汉籍东渐及日藏古文献论考稿 内容简介 本書所收論文,作者有日本學者靜永健與中國學者陳翀(其中靜永健的文章由陳翀翻譯)。其內容包括漢籍東漸及其在日本的傳播與受容,...
《古典的草根》内容简介:作者先学大气物理,又学文艺学,最后是民俗学博士。他在本书中与你说天文,道地理,论诗学,解神话,杂至
青史 本书特色 本书为元代著名藏族译师廓诺·迅鲁伯所著。全书共分十五辑,主要从教法来源、西藏前弘期和后弘期佛教、新旧密乘、教派传承、法门来源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西藏...
羊城后视镜:5 本书特色 作者以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角度,以追寻羊城历史文化沉淀及再现其人文精神为目标,通过深入的探秘追踪、抽丝剥削,向读者带来了一部记载岭南历史文...
《植物大发现》内容简介:《植物大发现:植物猎人的传奇故事》是原出版社与KEW共同推出的关于植物发现史的图文书,书中的内容包罗万
大贱年1943年卫河流域战争灾难口述史(1-12)卷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诉讼原告团团长、央视2002年度“感动中国”...
InthispowerfulnewstudyEdwardBaringshedsfreshlightonJacquesDerrida,oneofthemostin...
清代文字狱 本书特色 《清代文字狱》:没有灵感,没有技巧,没有文采,其全部可读性在于历史档案的真实与神秘。黄裳,何西来,倾情推荐《清代文字狱》,聚,康乾盛世文人...
印度通史-(插图本) 本书特色 在致力于史学研究的四十年中,他(陈恭禄)几乎没有助手,全靠自己的勤劳,完成了如此之多的史学巨著,可见陈先生的治学精神多么惊人。—...
政商中国-虞洽卿与他的时代 本书特色 吴思、杨奎松推荐在动荡莫测的大变局中如何在商言商读懂中国近现代史的另一个角度一本有深度的书。虞洽卿同时运作多种资本:经济、...
《祝你快乐勇敢》内容简介:本书选录国内外名人(包括爱因斯坦、鲁迅、泰戈尔、歌德、蔡元培、夏目漱石、波德莱尔、里尔克等)的演
历史:一堂人文课 本书特色 本书是“北京四中人文课”丛书之一。作为一所以理科见长的名校,北京四中重视并切实实践人文教育,努力培养健全的人。丛书意在深入挖掘并弘扬...
寻访末代土司 内容简介 本书共四章,包括:独霸一方 中国历代土皇帝;审时度势 末代巴旺土司创奇迹;错失良机 末代松岗土司漂泊海外等。寻访末代土司 目录 序:统一...
雅各布·布克哈特(JacobcBurckhardt,11818-1897),119世纪瑞士杰出的文化史,艺术史学家,出生在瑞士巴塞尔的一个贵族家庭.1836年,
继《清代以来的粮价》之后,作者再经近10年的努力,广泛涉猎宋以来之笔记、契约文书、商业账本、报刊、档案、数据库等史料,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