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隐秘角落》,作为多个朝代的都城,北京留存下来的历史古迹很多,但也有一些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历史变迁中消失了,只留下一个名字。
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北京人,陆波用自己的目光去追寻定慧寺、宜芸馆、蓝靛厂、保福寺、樱桃沟等“隐秘角落”的历史足迹,考察那里的文物遗存,讲述那些在历史上留下或深或浅印记的人们的故事,试图将大时代与小事件勾连起来。
《北京的隐秘角落》作者的重心在于两个方面:其一,考察北京城隐秘角落的文物遗存,重要的不是它们自身的前世今生,更多的是围绕这些因缘起合而隐藏于更深处的人与事,可能是帝王将相,可能是草根平民,那一份真挚的血肉人生正是作者极为感兴趣和努力挖掘的;其二,挖掘那些也已不存在的“过去的北京”,因为沧海桑田已是面目全非,而作者坚信,每一代人总是活在自己的当下极小的视野里,不知道过往,更不愿意思考未来,作者试图用文字以物转星移的变迁来阐释我们应该具有的开阔的思想和更加博大的胸怀。
这座城门,录下了北京城*惨烈的镜头
1898年9月28日,押解谭嗣同的囚车通过宣武门。 自24日被捕,只五天的时间,慈禧太后希望速斩“戊戌 六君子”,以儆效尤。这座城门见证了为推进中国走向现代改良而舍命的义士谭嗣同*后的身影。随后的六十八年,这座城门被逐步拆除:从清末至1930年,清政府和民国政府为修建环城铁路、方便交通而拆除箭楼、闸楼及瓮城,新中国政府在1966年拆除城门及围墙。全套拆除似乎与它丧失实用性以及成为城市交通障碍相关,拆除就是将它所代表的旧时代与文化彻底铲除,达到肉体与精神上的消灭。
董毅的《北平日记》,我在读到第三卷时才算搞清楚他家住哪儿,他家住宣武门外西南的下斜街一带(今依旧为“下斜街胡同”)。1940年,辅仁大学国文系大二学生董毅为了节省住宿费,每天骑车从宣武门外下斜街,穿宣武门门洞,一路直线奔北,过西单、西四,至定阜街辅仁大学上课。这一路飞奔他只消用时二十几分钟,令人好不惊叹。今人开车走这一趟,二十分钟基本是在红灯下消磨的。他的日记里一半诅咒坏天气,再有一半赞美好天气,那个灰蒙蒙的北平古城在好坏天气的转换里闪烁存生。那时候,宣武门连同城门、城墙俱在,只是瓮城被政府拆了,成为“火道口”,原来瓮城聚集的缸瓦集市也被挪移出来,今天“缸瓦市”这一地名即源于此。
有为青年董毅每天要从宣武门进内城,一起北风,他便得增重黄土二两,爆土狼烟,西单繁华市井便蛮荒起来,那时的北京城因为沿城一圈九大城门,倒很像个古城,一个粗粝的缓慢而陈旧的古代社会。如果时至黄昏饮马护城河,城墙映辉,场面静好,恍若迷失于蓟国辽京,不知后有元明清。
总有些东西在中国社会贯穿始终,譬如城墙、城门、子城(内城)、罗城(外城),今人以现代观点察知,嘲笑此乃画地为牢,自我绑缚,只是走个马牛驴车嘎嘎悠悠的小农经济怎适应马达轰鸣车轮奔跑的现代社会?原北京市市长彭真表达过毛泽东对工业化的感性态度。他说,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南看去,大手一挥,指着广阔的天安门广场说应该看到全是烟囱拔地而起,冒出浓烟!是的,在20世纪50年代,烟囱冒出黑烟代表现代化、工业化,象征世界强国。这位伟人向南一指,以及目力所及,也钦点到了一座破旧沧桑的城门。这就是宣武门,距离紫禁城不超过三千米。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北京城完成了从古代规制城郭向现代规制大都市的改造。现代规制就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环线建设,即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六环摊的大饼形制。古代规制亦是画圈,便是宫城、皇城、内城、外城,是以城墙串起城门连成的三个半圈,外城只有小半圈。这是横亘明朝、清朝及民国的基本格局,时长五百五十余年。画圈是本城的一贯特色。宫城就是今天的故宫,基本保持明清制式,基本完好,虽然1950年代也曾差点被拆掉一批宫殿,以修出一条南北贯通的大路及大公园,供人民群众跳舞欢娱,好在有陆定一等有见识的人士坚决反对才得以保全。
陆波自己就是一支考古队和勘测队,她在这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现代大都市的缝隙间,勘探历史的沉积。由此她获得一种感受、认知和想象的能力,使城市空间获得深邃的时间纵深。人世纷纷,如戏如走马灯,我们原来和那些君王、僧侣、公主和奇士同在一个舞台上。陆波以律师的明察和缜密、诗人的体贴和激情,令日常的城市地理图景经受一种来自历史的震惊:那是莽苍苍千山万水,是路迢迢铁马秋风。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评论家、作家 李敬泽
旧址中倾听古都往事心声,遗迹里隐约帝王古刹运命,北京老城多少事,陆波拨开历史雾霭款款道来。有考据,有辨析,回望中有一往情深,掩映中是不尽眷顾。陆波的文字、情怀以及在边缘处发现历史变故的能力,使这本书如此地不同凡响、引人入胜。
——著名评论家 孟繁华
从上到下地俯瞰一个城市,只能得到她的外观,而转换视角,从下到上地去寻找那些城市“隐秘角落”,是真正懂得她的丰富内涵的独特切入点。本书通过田野考察和资料分析,以北京的寺庙为中心,揭示了那些被遗忘的或不为人们所知的历史。
——历史学家、澳门大学特聘教授 王笛
陆波,女,北京人。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法学硕士学位。1992年起做执业律师,长期为京城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发表文史类文章散见于期刊、杂志,与北大同学合出诗集《燕园三叶集》。曾获腾讯·大家“2016年度作家”称号,现为腾讯·大家专栏签约作者。
上海-纸上纪录片-上海-画报精选 本书特色 《上海·纸上纪录片:上海·画报精选》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上海-纸上纪录片-上海-画报精选 内容简介 上海画报是《新...
山东六十年纪事:1959~1968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地方史研究所编写★ 全书为6卷本,每10年为一卷,条目以时间...
《瘟疫与人》内容简介:公元前430年—前429年,雅典与斯巴达之战胜负难分,一场来去无踪的瘟疫使得雅典失去近四分之一的士兵,由此
FirstpublishedinEnglishin1965,"TheReawakening"isPrimoLevisbestsellingsequeltohis...
探寻陪都名人旧居 内容简介 以诚实、温柔和哲学的朴素,提供抗战名人在陪都活动的场景,描绘战时社会的人生质地,并且把陪都名人的旧居作为时间遗存的介质,从而把握时代...
阿尔伯特施佩尔是整个纳粹高层最难以捉摸的人物。他是第三帝国的首席建筑师、希特勒的宠臣、最亲密的伙伴施佩尔设计了帝国新总理
罗马近卫军史纲 本书特色 本书以王朝更替为时间线索,系统地梳理了300余年间,近卫军发展流变的历史,考察了近卫军的来龙去脉,对近卫军生成发展的历史予以评说。全书...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五)文字编 内容简介 简介举世瞩目的上海博物馆藏故国楚竹书,是近百年来所发现的战国简牍中数量*大、内容极为丰富的文物史料。数年前...
吴宓书信集 本书特色 《吴宓书信集》是著名学者吴宓先生自二十世纪一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写给师长、家人、朋友和学生的书信集。作者本着他清澈坦诚的性格,直抒胸臆...
中国历史超好看(共八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2020年7月出版★ 正史的记录,野史的传说,戏剧的编排,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评点,不同作品有不同的描述,是非真...
四明首镇:鄞江历史文化溯源 本书特色 鄞江古镇在整个鄞江流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素有四明首镇之称。本书从鄞江古镇的建制阉割、山水文化、水利文化、庙会文化、桥梁...
石屋余沈:石屋续沈 内容简介 《马叙伦全集:石屋余渖 书屋续渖》收入两种著作,即《石屋余渖》和《石屋续渖》。两书为掌故类笔记,记载了马叙伦先生耳闻目睹的晚清民国...
《Go语言从入门到项目实践(超值版)》内容简介:本书采取“基础知识→核心应用→高级应用→项目实践”的结构和“由浅入深,由深到
帝国雄途-大唐帝国的扩张-第2部 本书特色 廓清漠北、打开西域之门、东方战争、帝国狙击者、叛乱时代、帝国熊途、过渡时代、日落大草原、西线争夺、决战中亚、...
民国前期总统制度研究(1912~1928) 本书特色 民国时期总统制是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现代化的重要表现。中外学者在研究民国史、民国政府与政治、民国政治制度史、民...
史学史导论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论述的是史学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史学史的理论和实践之总结,主要限于中国史学史。史学史导论 目录 题记/1上篇 学科理论史学史的学...
《战国时代:德川的喜与忧》内容简介:本书是通过幕府将军德川秀忠与一干重臣的关系、重臣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德川秀忠传位于德川家
隔绝对峙时期的美国中国学(1949-1972) 本书特色 《隔绝对峙时期的美国中国学(1949-1972)》是海外中国学史研究丛书之一。隔绝对峙时期的美国中国学...
漫画老子-中华传统文化图典 本书特色 老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和后来的唯心、唯物两派的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老子》是一部从“天...
童年忆往 内容简介 历史学同其他许多学科一样,过去并未将注意力放在卑微、无势力或没有留下什么痕迹的人与事上。儿童,便是这群集体“空白”中的一部分。是知之残阙,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