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的作品主要包括: 鸽子、月夜、三弦、草儿、铁匠、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光明、天狗、教我如何不想她、希望、过伊家门外、窗外、落花、小诗、弃妇等。
★新诗百年致敬之作!采撷名作,只为呈现精彩!
★胶版印刷、版式设计精美!
★名家名作荟萃,精选精编,岁月沉淀精品!
1917—1929
鸽子胡适 / 2
月夜沈尹默 / 4
三弦沈尹默 / 6
草儿康白情 / 8
铁匠刘半农 / 10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 / 12
光明朱自清 / 14
天狗郭沫若 / 16
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 / 18
希望胡适 / 20
过伊家门外汪静之 / 22
窗外康白情 / 24
落花冯雪峰 / 26
小诗徐玉诺 / 28
弃妇李金发 / 30
水手刘延陵 / 32
邮吻刘大白 / 34
秋晚的江上刘大白 / 36
夕暮郭沫若 / 38
春水(选一)冰心 / 40
晨兴宗白华 / 42
温静的绿情应修人 / 44
晚祷(之二)梁宗岱 / 46
小诗呈佩弦俞平伯 / 48
沙扬娜拉徐志摩 / 50
我们宗白华 / 52
雨景朱湘 / 54
家乡饶孟侃 / 56
死水闻一多 / 58
落花穆木天 / 60
雁儿呵,永不衔一片红叶再飞来!..石评梅 / 62
采莲曲朱湘 / 64
我是一条小河冯至 / 66
蛇冯至 / 68
献诗穆木天 / 70
现在冯乃超 / 72
雨巷戴望舒 / 74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徐志摩 / 76
再别康桥徐志摩 / 78
口供闻一多 / 80
一朵野花陈梦家 / 82
别了,哥哥殷夫 / 84
扑灯蛾蒲风 / 86
1930—1939
塔上番草 / 88
季候邵洵美 / 90
预言何其芳 / 92
老马臧克家 / 94
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 / 96
地之子李广田 / 102
我从CAFE中出来……王独清 / 104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 / 106
春天的心林庚 / 108
义勇军进行曲田汉 / 110
阴天方敬 / 112
五月的鲜花光未然 / 114
断章卞之琳 / 116
雨雪金克木 / 118
花环何其芳 / 120
海上的声音方玮德 / 122
小楼李白凤 / 124
松花江上张寒晖 / 126
为祖国而歌胡风 / 128
在地球上散步纪弦 / 132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田间 / 134
我爱这土地艾青 / 136
黄河颂光未然 / 138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公木 / 140
1940—1949
归来覃子豪 / 142
故事唐祈 / 144
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穆旦 / 146
小时候绿原 / 148
黎明的通知艾青 / 150
春穆旦 / 154
姑娘陈辉 / 156
囚歌叶挺 / 158
向日葵王亚平 / 160
七月的轨迹冀汸 / 162
三代臧克家 / 164
泥土鲁藜 / 166
街头废名 / 168
无题阿垅 / 170
井杜运燮 / 172
神话杭约赫 / 174
旗穆旦 / 176
岁暮袁可嘉 / 178
王贵与李香香(节选)李季 / 180
苦难的中国有明天青勃 / 184
力的前奏陈敬容 / 186
爱牛汉 / 188
金黄的稻束郑敏 / 190
秋郊遥望徐 / 192
一串疯话林徽因 / 194
无题邹荻帆 / 196
诗唐湜 / 198
风景辛笛 / 200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 / 202
漳河水(节选)阮章竞 / 204
江南(一)徐迟 / 206
有的人臧克家/ 208
胡适鸽子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看他们三三两两,回环来往,夷犹如意,——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作于1917年选自《新青年》第4卷第1号,1918年1月15日【作者简介】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1910年赴美国留学前改名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同年回国执教于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五四新文学的重要倡导者,中国新诗奠基人之一。他*早尝试写白话新诗,以提倡白话文和文学改良而声誉鹊起。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开拓性的研究和贡献。著有《尝试集》《胡适文存》《白话文学史》《中国哲学史大纲》等。【作品简析】若以*早公开发表为诞生的标志,那么1917年是中国新诗诞生年。1917年《新青年》2卷6期发表了胡适《白话诗八首》,但并没有引起反响。1918年《新青年》4卷1号又发表胡适、沈尹默、刘半农的九首新诗,胡适一人就有四首,作于1917年的《鸽子》排在**首的位置。特别引人关注。这首诗所写的“鸽子”形象生动、鲜丽,诗意相当明朗,诗句相当流畅。全诗写了“一群鸽子”在“晚秋的空中游戏”,“他们三三两两”“回环来往”,“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该诗把新文化运动的同道比作自由翱翔的鸽子,借鸽子在秋阳下自在地“游戏”与“淘气”,表达了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自豪和得意。胡适提出的白话新诗理论——诗体的解放、口语式的语调、自然的音节、具体的写法等,在他创作的这首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该诗只有短短的六行,每行字数不等,句式、音节也参差不齐,语言相当口语化,用的是现代韵,不受旧体诗的平仄限制,这是诗体解放的结果。当然,作为新诗初期的一首白话诗,还明显留有文言旧诗的痕迹,如“夷犹如意”这句就不够通俗。沈尹默月夜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作于1917年选自《新青年》第4卷第1号,1918年1月15日【作者简介】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字秋明、瓠瓜,浙江吴兴人。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1918年《新青年》成立编委会,与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等人轮流担任编辑。五四前后任北京大学教授。1922年兼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29年任国民政府河北省教育厅厅长。1932年任北平大学校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上海市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主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等职。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也是*早的新诗创作尝试者之一,但后来长期写作旧体诗词,有多本旧体诗词集问世。部分新诗收入《秋明集》,主要新诗作品有《月夜》《落叶》《三弦》等。【作品简析】这首诗写于1917年,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其生存环境正如诗中所描述的是冬天里的“月夜”:“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清冷、肃杀又漫长的寒夜。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处在一种怎样的生存状态呢?全诗的后两行立有存照:“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这表现了五四前后的一代知识分子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追求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奋斗精神。与高树并排“立着”,而不是“靠着”,显示出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开始觉醒、自立。白描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在艺术上的一大特色,诗中“我”卓然独立的形象,在“霜风”“明月”的一“吹”一“照”中,显得越发清晰、生动,写意传神,颇有韵致。1918沈尹默三弦中午时候,火一样的太阳,没法去遮拦,让他直晒着长街上。静悄悄少人行路,只有悠悠风来,吹动路旁杨树。谁家破大门里,半院子绿茸茸细草,都浮着闪闪的金光。旁边有一段低低土墙,挡住了个弹三弦的人,却不能隔断那三弦鼓荡的声浪。门外坐着一个穿破衣裳的老年人,双手抱着头,他不声不响。选自《新青年》第5卷第2号,1918年8月15日【作者简介】见《月夜》。【作品简析】这首《三弦》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早出现的白话散文诗。全诗仅140余字,但诗意朦胧,寓情于景,画面和谐,它将中国北方古老城镇的衰败描画得极为传神。全诗通过对听三弦的“老年人”速写式描摹,表达了一种人道主义的感叹和对底层民众的同情。全诗分为三节。依次由远及近、清晰地表现为远景、中景、近景。在**节里,作者先描画了远景:长街上“静悄悄少人行路,只有悠悠风来,吹动路旁杨树”,牵引读者的视觉。第二节描画的是中景:用“三弦鼓荡的声浪”触动读者的听觉。这一节诗人并没具体描绘三弦的弹奏者,而旨在表现三弦的声响与节奏;就在这一静一动之中,画面与音响交融一体,互为映衬,奠定了全诗哀怨与孤寂的格调。第三节写近景:诗人描画了一个面貌神情都模糊不清的“老年人”,他“双手抱头”的动作,“身穿破衣、不声不响”的姿态,准确描摹出那声声拨动的“三弦”正激起“老年人”心中的共鸣。这首散文诗不但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描绘音乐的优良传统,而且在创新方面也作出了可贵的探索。全诗采用了旧体诗词的表现方法,引用双声叠韵来辅助音节的和谐,造成有韵味且抑扬顿挫的音乐效果,由此促成刚刚诞生的新诗在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上尽可能走向完美的统一。1919康白情草儿草儿在前,鞭儿在后。那喘吁吁的耕牛,正担着犁鸢,眙着白眼,带水拖泥,在那里“一东二冬”地走着。“呼——呼……”“牛吔,你不要叹气,快犁快犁,我把草儿给你。”“呼——呼……”“牛吔,快犁快犁。你还要叹气,我把鞭儿抽你。”牛呵!人呵!草儿在前,鞭儿在后。一九一九年二月一日,北京选自《草儿》,亚东图书馆1922年版【作者简介】康白情(1896—1959),字鸿章,四川安岳人。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1918年与俞平伯等人组织新潮社,参与创办《新潮》月刊,同时开始新诗创作并赢得社会关注。1919年,康白情参加五四运动,同年参加“少年中国学会”,参与创办《少年中国》月刊。1920年留学美国,1926年回国在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任教。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康白情先后在中山大学、华南大学担任教授。著有诗集《草儿》《草儿在前》《河上集》等。【作品简析】这首《草儿》原题为《牛》,写于1919年2月,发表于同年4月出版的《新潮》第1卷第4号,收入诗集《草儿》时改为《草儿》。诗题虽为《草儿》,但诗人着笔写的是吃草的“耕牛”,以“耕牛”的境遇隐寓当时中国农民的命运,农民一年到头艰辛劳作,牛的形象就是农民的形象。诗人在此抒发了对普通民众辛劳境遇的深切同情。全诗共分四节。开篇两行诗句“草儿在前,鞭儿在后”点明“拉犁”是耕牛的必然选择;“鞭儿”象征外界的压力,耕牛的悲苦可想而知。在这一节里,诗人准确地抓住耕牛的神情(“喘吁吁”“眙着白眼”)与动作(“带水拖泥”“一东二冬”)展开白描,寥寥数笔尽现了耕牛在利诱与压迫下不堪重负的神情与困境。第二、第三节,诗人转移角度从侧面表现耕牛生存的悲苦。“快犁快犁,我把草儿给你”,道出了耕牛得到草的前提是“快犁”。“你还要叹气,我把鞭儿抽你”,道出了耕牛多一声叹息就会遭受鞭打,挨打是耕牛的生存常态。*后一节,诗人将“牛”与“人”进行类比,与**节呼应,凸显了诗歌的主旨,让读者联想到那时的中国劳苦大众,在欲望和压力之下求生存,过着牛马一般的生活。象征手法在诗中恰到好处的运用,为这首诗创造了一种富有感染力的诗歌意境。今天看来,《草儿》仍然不愧为早期新诗的名篇佳作。朗读这首诗,不禁让读者联想到20世纪30年代臧克家的诗歌名作《老马》。两位诗人,一个写牛,一个写马,两首诗可以比较着来读。刘半农铁匠叮当!叮当!清脆的打铁声,激动夜间沉默的空气。小门里时时闪出红光,愈显得外间黑漆漆地。我从门前经过,看见门里的铁匠。叮当!叮当!他锤子一下一上。砧上的铁,闪作血也似的光,照见他额上淋淋的汗,和他裸着的,宽阔的胸膛。我走得远了,还隐隐的听见,叮当!叮当!朋友,你该留心着这声音,他永远的在沉沉的自然界中激荡。你若回头过去,还可以看见几点火花,飞射在漆黑的地上。一九一九,九,北京选自《新潮》,1919年第2卷第1号【作者简介】刘半农(1891—1934),原名寿彭,后改为复,初字半侬,时用瓣秾,后改字半农,号曲庵。江苏江阴人。诗人、语言学家。15岁入常州中学,辛亥革命爆发后辍学参军,后任《中华新报》、中华书局编辑,为《新青年》编稿撰稿。1917年起任教于北京大学,同时开始创作新诗。1920年赴英入伦敦大学学习,1921年转入法国巴黎大学专攻语音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并被巴黎语言学会推为会员。1925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中法大学国文系主任、北平大学女子文学院院长、辅仁大学教务长等职。1934年,诗人英年早逝。著有诗集有《扬鞭集》《瓦釜集》。【作品简析】《铁匠》一诗着力刻画一个粗犷、刚健的劳动者形象,生动地描写出铁匠打铁时的劳动场面,体现了诗人的进步思想。翻阅中国新诗史,我们发现,刘半农是*早在诗作里反映农民、铁匠、木匠、渔民、人力车夫、乞丐、船夫等下层劳动者生活的诗人。以今天的眼光来看《铁匠》这首诗,无论是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艺术形式上,它都不愧是新诗初创时期的成功作品。这首诗分为三节。在描写铁匠的劳动场面时,诗人不仅让读者看到了他的劳动者立场,而且非常欣赏铁匠的劳动过程,“锤子一下一上。砧上的铁,闪作血也似的光”,诗中的“叮当”和“红光”,一是写听觉,一是写视觉,在诗的三节中均有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的诗韵;将打铁的场景置于“黑漆漆”的“夜间”,而“叮当”的响声因夜静而更加铿锵响亮。闪烁的“红光”也因这“黑漆漆”更加耀眼。这首诗在语言运用上相当娴熟,抑扬顿挫的语音和节奏平添了诗歌的音乐感。“沉沉的自然界”和“清脆的打铁声”、“黑漆漆”的夜和“闪出红光”的“火花”形成有声有色的画面,也造成一种鲜明的对比,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而“朋友,你该留心着这声音,他永远的在沉沉的自然界中激荡”也暗含着某种象征意味,让人感受到无产者的力量。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①哟!1919年9、10月间作选自上海《时事新报?学灯》,1920年1月5日①律吕:节奏、音律。*初发表时作Rhythm。【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四川乐山人。中国新诗奠基人之一,著名的剧作家和历史学家。1914年赴日本学医。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6月在日本与郁达夫、成仿吾等发起组织创造社。1921年8月出版**部诗集《女神》,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作。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起旅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的研究工作。1937年回国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创作了《屈原》《棠棣之花》等历史剧。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当选为全国文联主席。郭沫若一生著译宏富,在新诗、小说、散文、历史剧、理论批评以及文学翻译等领域均有重大建树。著有诗集《女神》《星空》《瓶》《恢复》和历史剧《屈原》等。【作品简析】《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诗写于1919年,彼时五四运动刚刚过去,显然是诗人某天站在某个海岸边,也就是“立在地球边上”,面对空中翻卷的白云,面对汹涌而来的滚滚洪涛,他触景生情,“禁不住血跳腕鸣”,有感而发写下的。这首诗写得境界开阔,气魄宏大,激情洋溢,豪迈奔放。诗人从眼前“空中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无限的太平洋”与“滚滚的洪涛”抒写开去,作者所感受到的,是毁坏的力量!是创造的力量!是时代的强音!同时也是新思潮、新思想、新力量对自己的呼唤!于是,他情不自禁地唱出了不断毁坏和创造的、力的赞歌,他渴望着能投身到火热的时代潮流之中去。这首诗采用感叹句,而很少用陈述句。感叹句又多有排比的短语,显得简短有力。诗行尽管参差不一,各行顿数不等,又不押韵,然而却具有一种内在的节奏和韵律。作者又把这称之为“听军歌军号军鼓”时的“鼓舞调”。读者读这首诗,好像看到了五四时代高扬“民主”和“科学”的风帆迎面驶来,你会感受到巨大的力量,不可阻挡。
张贤明,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资深出版人。曾在《人民日报》《诗刊》《中国作家》《中国儿童报》《中国儿童画报》《娃娃画报》《小青蛙画报》《漫画大王》《大学生》《小朋友》等多加报刊发表抒情诗和儿童诗。著有《好爸爸童谣》;编有《中国好童谣》(两卷)、《中国好童诗?古诗童声卷》、《中国好童诗?古诗童影卷》等。
希姆博尔斯卡选读札记:Ⅰ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了希姆博尔斯卡对1966年到1974年出版的二百余本著作的读书随感。这些图书评论首次翻译为中文出版,内容涵括传记、选...
他的思想出入儒道,杂染佛禅,既能关注朝政民生,保持独立的见解,又能随缘自适,达观处世。宏博通达的学识才华和饱经忧患的人生
普希金文集(1-7卷) 本书特色 多重角度体会和把握普希金作品的精妙所在,并可以了解和品味作者的思想和人格。普希金文集(1-7卷) 内容简介 普希金文集七卷内容...
《飓光志(卷一)王者之路》内容简介:在这个终年风暴肆虐、寸草难生的岩石国度,四个身份迥异之人的命运轨迹即将交会。一个为了亲
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 本书特色 余乃一孤儿,年十二,先父辞世,余尚童无知。越三十六年,先母又弃养,余时年四十八,只身在成都,未能回籍亲视殓葬。因难方殷,亦未讣告交...
《布鲁斯特的百万横财》内容简介:一夜暴富是什么体验?布鲁斯特从他富有的爷爷那里继承了一百万美元。在这之后不久,他的一位舅舅
舒芜说诗 本书特色本书上半部分是关于唐诗的,作者对陈子昂、孟浩然、王维、李白、高适、杜甫、岑参、韩愈、元稹、李贺、李商隐、郑嵎等12个唐代重要诗人的诗歌佳作做了...
《中国好采购2》内容简介:哈佛商学院的学生之所以备受欢迎,能够担任高管,是因为他们在校研读了800 个案例,几乎涵盖任意领域出现
马识途 重庆忠县人。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从事中共地下党革命活动。历任鄂西特委书记,川康特委副书记,四川省建设厅厅长,省建委主任,中国科学院西南分院党...
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礼盒装)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读者重温人与天地万物感应共鸣的古典时光,解读中国人千百年来证实的存在与时间!画家老树倾力绘制2...
作品目录中国文学史(上)封建社会以前文学封建社会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代文学中国文学史(下)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
2005中国年度随笔 本书特色 清代的“康雍乾盛世”究竟是怎样一个“盛世”,其间潜伏着什么致命之癌,又能留下了什么殷鉴(《世界坐标上的“康雍乾盛世”》/李一蠡)...
写给海日汗的21封信 本书特色 著名台湾作家席慕蓉**作品如果这场实验有个名字,海日汗,我想称它为——生命的盛宴海日汗,是一个存在于诗人想象中的少年,也是每个人...
多多诗选 本书特色 自七十年代初期至今,多多在诗艺上孤独而不倦的探索,一直激励着和影响着许多同时代的诗人。他通过对于痛苦的认知,对于个体生命的内省,展示了人类生...
五口通商城市游记 本书特色 此书并非仅仅是一部传教记事。本人游历新近开放的中国城市之主要目的乃是勘察地形,为英国教会其他教士们铺平道路。为此,本人收集统计资料,...
周立波等编著的《暴风骤雨》描写了东北地区一个名叫元茂屯的村子从1946 年到1947年土地改革的全过程。《暴风骤雨》分两部分,第一部以赵玉林为中心人物,展现了元...
作品目录反对本本主义(一九三〇年五月) 总政治部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一九三一年四月二日) 《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
柳亚子诗全注全解 本书特色 柳亚子,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人,我国著名诗人,南社创始人。柳亚子一生中写下了大量声情激越、意气风发的诗篇,计有诗7000余首,词...
朝花夕拾:鲁迅散文集 本书特色 本书是鲁迅的散文合集,在完整收录了《朝花夕拾》的基础上,又收录了其散文诗集《野草》。这些作品不仅承载着鲁迅的情感经历和成长历程,...
刘心武谈《红楼梦》 本书特色刘心武是当代著名作家、红学家,二十多年来,潜心《红楼梦》的研究,卓有成就。该书是他从多年研究《红楼梦》的文章中精选而成。刘心武对《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