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老师说庄子》是书院讲经真实记录,作者是出身皇室、末代皇帝溥仪伴读,曾师从陈衡恪、陈宝琛、罗振玉、叶玉麟等诸位硕学鸿儒的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毓老潜心研究经典近百年,私人讲学一甲子,创办天德黉社、华夏学菀、奉元书院,讲授经史子集,受业弟子上万人,遍及海内外.台湾数个著名书院的山长均出自毓老门下,著名弟子还包括夏含夷、班大为、魏斐德、黄宗智、邓尔麟等一批美国著名汉学家. 中国历代对经典的注解,从秦始皇到清朝都不敢把真经义讲出来,几千年来讲学术都是奉旨行事.看《毓老师说庄子》,依经解经,钩玄提要,贯通六经,取譬时事,发明经义;看毓老师骂人,活现了当时的课堂.《庄子》为治世之书,完全是一部治世之学.这部作品不要光把它当文章读,要当智慧读,天天玩味,可以培养遇事担当的力量.子书虽然不同经书,但读了《毓老师说庄子》,会觉得如读“无上甚深微妙法”,马上可用. 毓老师书院讲经系列:《毓老师说》
《毓老师说中庸》《毓老师说大学》《毓老师说孙子兵法》 《毓老师说论语》精装《毓老师说易传》精装《毓老师说人物志》精装 《毓老师说庄子》精装《毓老师说老子》精装《毓老师说易经》(全3册)精装
《毓老师说庄子》名为《庄子》,实则以《内篇》七章及《天下篇》为主,系毓老师于1978年-1979年讲述,以录音整理而成,*能保持毓老师讲学之原汁原味.
《毓老师说庄子》,只择重点解说,意在以古人智慧启发今人之智慧,强调其致用之道术,即内在身心灵的修养和外在管理人事物的学问.
《毓老师说庄子》,融通儒道,依内圣外王之旨解读庄子言外之意,以《庄子》为治世之书,一洗其为衰世之书及庄子逃世之名.
《逍遥游》者,适才量性,物任其性、事称其能,逍遥于自得之场.
《齐物论》者,泯灭是非,物我齐平.
《养生主》者,顺其自然,得其窍门,迎刃而解,可依此养生,更可以此理事.
《人间世》者,无道之世,因材而丧生,无用以全身.
《德充符》者,德充于内,而应物于外,内外和同,若合符节.
《大宗师》者,嗜欲浅天机深,不恃己智,不师其心,宗法自然,真觉无忧,其息深深,以无心为宗,亦可为师矣.《毓老师说庄子》名为《庄子》,实则以《内篇》七章及《天下篇》为主,系毓老师于1978年-1979年讲述,以录音整理而成,*能保持毓老师讲学之原汁原味.《毓老师说庄子》,只择重点解说,意在以古人智慧启发今人之智慧,强调其致用之道术,即内在身心灵的修养和外在管理人事物的学问.《毓老师说庄子》,融通儒道,依内圣外王之旨解读庄子言外之意,以《庄子》为治世之书,一洗其为衰世之书及庄子逃世之名.《逍遥游》者,适才量性,物任其性、事称其能,逍遥于自得之场.《齐物论》者,泯灭是非,物我齐平.《养生主》者,顺其自然,得其窍门,迎刃而解,可依此养生,更可以此理事.《人间世》者,无道之世,因材而丧生,无用以全身.《德充符》者,德充于内,而应物于外,内外和同,若合符节.《大宗师》者,嗜欲浅天机深,不恃己智,不师其心,宗法自然,真觉无忧,其息深深,以无心为宗,亦可为师矣.《应帝王》者,其心若镜,不迎不将,应而不藏,可为帝王.《天下篇》者,乃古代论学术派别的一篇*重要的文字.
毓师是一位生不逢时的英雄豪杰;是一位人品冰清玉洁、人格光明峻伟的奇男子;是一位满腹经纶、木铎天纵的稀有醇儒。毓师从英雄转化为圣贤,在时间的长河中,是一位转型成功,破格,破纪录,写历史的老师。毓师是是毓门弟子的荣耀、后世的典型、当代的传奇。
——黄大炯
从1975年3月起得列门墙,亲炙教化,迄今已整整卅六个年头,毓老师真正是影响并改变我一生的人。多年来闯荡历练,不管遭遇什么挫折横逆,只要想起老师的行谊风范,就觉得不算什么,继续奋发前行。而今而后,再历人生重大忧患,求教无门,一空依傍,只能乾乾夕惕,自强不息。
——刘君祖
经典教育不能只是光说不练,重要的是经典内涵的实践。老师一生以身作则,带领学生行士君子之风,深化经典的人格教育。他的学生遍及产、官、学界,许多学生是目前社会上的精英、栋梁,当他们头角峥嵘地为社会一展长才时,老师由自己做起的人格教育,就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处世方式。因此,老师授予学生人格上的教导,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可谓既广又远。
——黄忠天
老师就像一阵天风,至大至刚,从千里之外吹来,从遥远的古代吹到现代,从内地吹到台湾,把消沉将熄的中华文化的灰烬吹醒了,给无数年轻人带来光明于空茫之中,给台湾带来温暖和力量。这是一个美的传奇,而它的意义还有待我们思索。
——赖声羽
毓老师识时不失位,乘势知进退,以果行育德,卜居隐巷,藏道于民。在刹刹生新的自然环境中,要守经也要能通权,这才真的叫识时务,识时务者才称得上是俊杰。“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世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龙德而隐是老师“君子而时中”的真精神,知节、守节、行节是老师的大慧智、大德行,所以我们可以大声地说: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毓师也。
——林明进
毓老师的一生,是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传承五千年的文化道统,然而让人动容的,是他为台湾这块土地付出了整整六十年、一甲子的私塾经书教育!谁能想到,这样一位在滚滚历史洪流中幸存至二十一世纪的前清遗老,对民族、对教育、对人类的贡献与深情堪称伟大。
——曾百薇
有人想见老师,但是见不到。有人来见了,被他当头棒喝,不敢再来了,因为他看到了一个人的起心动念。
——钟友联
爱新觉罗·毓鋆(1906-2011),在台湾被尊称为毓老师,毓老师的百岁人生堪称传奇.他是清朝王室后裔,幼年为溥仪伴读,师从陈衡恪、陈宝琛、罗振玉、叶玉麟等大师学习,打下深厚的经学基础.“满洲国”时期,毓老师担任“御前行走”,负责情报工作,但毓老师没做汉奸,还伺机刺杀日敌、保全抗日人士.抗战胜利后,经国民政府审查,毓老师证得清白.1947年,蒋介石下令将毓老师监管至台湾.在台六十几年,毓老师潜心研习中国传统文化.1950年代,毓老师开始为美国的汉学博士讲解中国古代经典.1970年代,毓老师先后创建天德黉舍、华夏学菀、奉元书院,教授中国学生,受教弟子万余人,遍及学界、政界、商界.毓老师讲授的不是考据、训诂,而是充满救世情怀、人生智慧的活泼泼的国学,带来思想的强烈冲击和巨大的精神力量的国学.
列子 本书特色 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韩猛校注的《列子》为“国学经典读本丛书”之一,...
该书是英国哲学家罗素于1921年写成的一部著作,也是早期分析哲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1921年,罗素应邀来华讲学,其中在北京大学
名家琦辞疏解-惠施公孙龙研究 本书特色 《名家琦辞疏解:惠施公孙龙研究》: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白马非马物莫非指而指非指名家琦辞疏解-惠施公孙龙研究 内容...
经学教科书 伦理教科书 本书特色 此次选编刘师培著作之精华,大致可分为四类:一为论经学,二为读书札记,三为论文学,四为教科书。丛书共六册。**册《国学发...
唐先生为当代中国哲学界之巨匠,其代表作之一的《哲学概论》,为当代中国学者所撰写的规模最宏大的哲学介绍书。本书内容广泛,在
走向古典诗学之路:相遇与反思.与伯纳德特聚谈 内容简介 这些年的学术生涯不仅磨砺了伯纳德特的语言技巧,加深了他对古典思想的理解,而且经由与各色人等接触——古怪的...
修学缘起法 本书特色 《修学缘起法》收入作者赵均府的八篇文稿:《略谈“缘起法”》、《胜解性空》、《浅谈“如实观照”》、《再谈“如实观照》、《谈谈如何修学佛法》、...
佛教禅宗创始于菩提达摩在南北朝时来华传授其佛教思想,在唐中期以后成为一个重要的佛教宗派而不断繁衍昌盛,直至今日。在其发展
这是一本虽然很专门,但也是解释密教不密的著作,值得向读者推荐。目录 序黄心川一、密教和汉传密教二、密寺三题其一:《洛阳伽
《旧约》原是犹太教的圣书,主要内容是关于世界和人类起源的故事和传说、犹太民族古代历史的宗教叙述以及他们的法典、先知书、诗
刘奔文集 内容简介 本书选辑了作者自1982年以来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学术评论50余篇。学术论文部分主要是围绕重大现实课题,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观、真理观、...
科学文化哲学的前沿探索 内容简介 本书从科学史、科学(知识)社会学、科学文化研究以及科学哲学四个向度对后现代科学文化哲学、后殖民科学文化哲学、女性主义科学文化哲...
观念史论文集 本书特色 如果我们能够始终保持自然给我们安排的简朴、单纯、孤独的生活方式,我们几乎能够完全免去这些不幸。如果自然曾经注定了我们是健康的人,我几乎敢...
经典与解释-经学以自治 本书特色 作为晚清享有盛名的湘籍学人王闿运,其经学,尤其是春秋学思想是晚清学术思想变迁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王氏遍注群经,成经书十九...
敦煌佛教感通画研究 内容简介 《敦煌佛教感通画研究》是张小刚同志在其同名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完成的一部重要著作。作者自2001年开始从事敦煌瑞像图等题材的研究工...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本书特色这是一本摘选阐述人生哲理,阐述淡泊安然,擅于放下、懂得取舍,同时又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美文。内容涉及因果、取舍、福报、情缘、为人处世的方...
仰望老子:5:认识论与教育观 本书特色 它既复兴了古老中华文明的精华,又创造了现代新的哲学理论。它既突破了传统功利的实用主义思维方式,又恢复了自然智慧的形式逻辑...
人生在某种层次上,真像一张签纸,当我们偶然抽到一张下下签的时候,是否心情沉重,在静夜无人之际,默默饮着生命的苦汁,心里呐
从柏拉图到巴特 本书特色 《从柏拉图到巴特(西方文艺思想史)》评介了自柏拉图到罗兰·巴特的重要文艺思潮发展阶段,以及这些阶段中的重要思想家,内容包括理论家...
第一亚当与第二亚当 本书特色 这套汉译“希伯莱圣经历代注疏”依据今人校勘笺释的古本编译西方历代大思想家的经解要著(分三个系列),旨在积累西方经学史的重要文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