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教育拔河

与教育拔河

作者:杨林柯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8-02-01

评分:5分

ISBN:9787520711999

所属分类:教辅教材

书刊介绍

与教育拔河 内容简介

本书是古城西安语文教师杨林柯继《推动自己就是推动教育》(入选《新京报》2015年教育类“十大好书”)之后的第二部教育随笔集。全书包括“成.人与成才”“读书与教书”“批判与反思”“救赎与守望”“向内与向外”五个部分。作者称得上是一位“真正的教师”(钱理群语),30多年在教育一线的摸爬滚打,使他对教育现状感受痛切,对教育问题认识深刻。作者力图引领人们走出应试教育的泥淖,享受思想的乐趣,让教育更加多元化、人性化。书中既有教育之道的叩问,也有课堂之术的透析;既有批判,更有建设。本书对于基层教育工作者和中小学家长守护教育常识、理解教育本质、增进教育信心,有着的启蒙价值。

与教育拔河 本书特色

《与教育拔河》是陕西师大附中语文教师杨林柯继《推动自己就是推动教育》(入选《新京报》2015年教育类“十大好书”)之后的第二部教育随笔集,是“推动自己”一书的升级版,既有教育之道在现实层面的理性思考,又不乏作者自己的教育实践,有批判,更有建设;有新颖独到的思考,也有切实可行的教育案例,是一本把“道”与“术”结合起来的著作。文章的思考都来自作者身边的教育现实,不是凌空蹈虚,而是有感而发。作者几十年在教育一线,其思考和探索很接地气。本书对于基层普通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有着启蒙意义,对于推动中国大陆教育观念进步,增进教育信心,努力走出应试教育的泥淖有着不可多得的价值。

与教育拔河 目录

自序当下学校教育的“价值含量”到底有多少?/ 001辑一成才与成人变味的“成人礼”/ 011明师比名师更重要/ 016改变,从自己开始/ 019教育是另一种“换心”/ 027再议“衡水模式”/ 032教育不能鼓励孩子撒谎/ 038“傻教”与“教傻”/ 042监护人教育的重大缺失/ 046过度求知可能是某种愚蠢/ 0532019069_与教育拔河.indd 1 2019/9/3 14:58:07002辑二读书与教书背离教育的语文教学是没有出路的/ 061考查诗歌鉴赏是不是一件很扯的事?/ 066课堂上,掌声为何而起?/ 071谈谈课堂的“跑马”/ 077写作连接着生命的健康/ 082课堂不过是个筐子/ 090《将进酒》:苦闷与反抗/ 094诗歌是历史深处的疼痛/ 103读书三题/ 107辑三批判与反思我为什么不赞成对教师的“精细化管理”?/ 123重新寻找教师的尊严/ 130转型社会呼唤思维开放的新型教师/ 134滞后的死亡教育/ 139衡水中学的文化是一种什么文化/ 145儿童教育不能“替代成长”/ 150从卢刚到卢天川,血案缘何发生?/ 1542019069_与教育拔河.indd 2 2019/9/3 14:58:07003谁来维护教师的假期休息权?/ 158辑四救赎与守望教师的存在到底意味着什么?/ 165必须确认灵魂存在方能谈教育/ 169无道可传,何以为师?/ 171教育为什么需要信仰?/ 176教师的“成功”是一个伪概念/ 184戴着镣铐跳舞,内心要有音乐/ 187让学生学会自治/ 192教师先要救出自己/ 196谁是“我们的孩子”?/ 200辑五向内与向外钱理群的“绝望”与易中天的“出走”/ 207教师要过三种生活/ 211战胜内在的恐惧才有外在的自由/ 215艺术人格与世俗人格/ 2232019069_与教育拔河.indd 3 2019/9/3 14:58:07004优秀教师为何“墙里开花墙外香”?/ 229中小学校园里的“穴居人”/ 234“比”风不除,教无宁日/ 240比成绩还是比无耻?/ 252向内开掘,守住自己/ 256附录一我的生命成长与“万言信”事件/ 265附录二没有超越就没有教育/ 285后记:与教育拔河/ 302

与教育拔河 相关资料

杨林柯老师是一位自觉自愿的改革者,他的语文教育理念与课堂实践既是语文教育的独立探索,也是当下的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钱理群 作者长期在中学任教,对教育现状有许多痛切的认识。从当年“万言信”的呐喊,转向“推动自己”“与教育拔河”,努力的方向始终没有改变。可以说,他一直在践行着自己的思考。 ——傅国涌 杨林柯老师是语文界凤毛麟角的思辨型教师,他的写作根基于坚实的人道主义立场,以敏锐的眼光、丰富的知识和犀利的文笔,深入分析教育界的种种怪异现状,并有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思考。 ——叶开 像哈勃空间望远镜观察宇宙那样,杨林柯老师用“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视角,观察与教育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领域,更能见出目下教育亟需回到常态的紧迫。—— 苏祖祥

与教育拔河 作者简介

杨林柯,祖籍陕西扶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中国而教”项目组特聘教师,中华教育改进社社员,陕西师大文学院特聘教授,“陕西省经济发展十年十人”教育影响力致敬人物,《中国教育报》2014年推动读书人物,《教师月刊》2012“年度教师”,兼任陕西省少儿文学院副院长。发表过多种作品,主编各类读物40余种。《教师博览》签约作者,《教师月刊》专栏作者,《教师月刊》2012“年度教师”。2012年初,因为一篇写给学生家长的教育“万言信”——《这样执着,究竟为什么?》,引起社会广泛共鸣和全国范围的教育大讨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该信后被提交国家“两会”,成为底层社会呼唤教育改革的洪声。著有畅销书《推动自己就是推动教育》。现在陕西师大附中任教。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