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4年大陆出版靠前部比较文学教材《比较文学导论》算起,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教材出版史,粗略统计,期间用中文出版的各类教材多达百余部。比较文学目前的教材尚处于“群雄逐鹿”的局面。初学者对教材的取舍颇为迷惑,不知该如何选择。《西方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名篇选读与实践》从众多西方文学理论名篇中精选了八篇名作,所选论著,为比较文学与西方文学理论发展目前具有代表性或有较大影响的原初文本。入选的原则是:择取其实质性的理论观点及其精辟的阐释,力求从正面体现历代文论家“识见议论,代日益精”的趋势。并在每篇名作之后,更以前文所提出的方法论去分析一部文学作品或
吕超编著的《西方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名篇选读与实践》从众多西方文学理论名篇中精选了七篇名作,所选论著,均为比较文学与西方文学理论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或有较大影响的原初文本。入选的原则是:择取其实质性的理论观点及其精辟的阐释,力求从正面体现历代文论家“识见议论,代日益精”的趋势,并在每篇名作之后,用前文所提出的方法论来分析此文学作品或文学现象,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研究中去。
《西方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名篇选读与实践》:18世纪的启蒙作家对类似乌托邦的“理性王国”也有描绘。法国的狄德罗在《波斯人信札》(1721)中描写了“穴居人”,这是一个人人平等分享国家财富的宗法制社会;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19世纪是浪漫主义盛行的年代,仅仅在*后的二十年里,西方就出现了近百部乌托邦小说,代表作有美国作家贝拉米的《回顾》(1888),英国作家莫理斯的《乌有乡消息》(1891)等。这些作品大多将乌托邦设置在未来时间:《回顾》描写20世纪末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美利坚,《乌有乡消息>则通过梦境展望实现了共产主义的英国,并且这些美好社会都是建立在科技进步和公正管理的基础之上。可以看出,在培根笔下初现星火的科技乌托邦,此时已成燎原之势。许多思想家相信:随着人类理性的日益完善,乌托邦*终可以通过科技进步来实现。②正如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所言:“一幅世界地图如果不标注乌托邦,就不值得一瞧,因为它缺少承载人性的地方。……人类的进步就是乌托邦的实现。”③随着此时的人类基本完成对地球未知区域的勘测,空间范畴的乌托邦逐渐失去其魅力,建构在时间轴线上的乌托邦更能够给人以激励。此类乌托邦文学的代表便是在当时颇为流行的空想社会主义小说。譬如法国作家左拉以罕有的社会改革热情创作了《劳动》(1901),叙述工程师侣克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终在地狱般的资本主义社会建成了一座梦想般的城市。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指向未来的乌托邦虽然在形式上和古希伯来传统相似,但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古代的乌托邦体现着上帝的神迹,而此时的乌托邦则反映了人类乐观自信、不断进取的超越型心态。20世纪的科学技术和物质文明虽然得到了空前发展,却也是人类被全面异化的时代。惨绝人寰的世界大战,践踏人性的极权国家等糟糕现实,让乌托邦的梦想变得遥不可及,这便促成了敌托邦(Dystopia,即反乌托邦)文学的广泛流传。敌托邦的意思是坏地方,其所指并非乐土,而是恐怖和绝望的所在。代表作品为“反乌托邦三部曲”:苏联作家扎米亚京的《我们》(1924)、英国作家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1932)以及奥威尔的《一九八四》(1948)。反乌托邦文学质疑人类可以依靠科技进步来彻底摆脱蒙昧,并获得*终的解放。它们大多构想一个阴郁的未来社会景象,借以批判盲目的科技崇拜和极权主义,这正如浪漫诗人荷尔德林的警告:“总是使一个国家变成人间地狱的东西,恰恰是人们试图将其变成天堂。”①敌托邦文学可以看作是对19世纪乌托邦文学的反拨,它在无情嘲弄社会丑恶和人性扭曲的同时,把对现实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忧虑融合在了一起。自20世纪后期以来,西方乌托邦文学的佳作很少,对社会的影响力也逐渐衰弱,这反映了一个时代问题,即乌托邦精神的丧失:“过去的乌托邦一个个失去了它们神秘的光环,而新的、能鼓舞、激励人们为之奋斗的乌托邦再也不会产生。”②在敌托邦文学的警示下,现代人更趋务实,已经不愿去构想一种超现实的完美社会,而是立足当下,精确计算、理性筹划可以把握的短期未来。不过,这也引发了另外一个困境,如果一切都像科学一样理性、可预测,就会抹杀天才的创造性和美丽的情感体验,而这很可能是人类的一种新的奴役状态。……
吕超,江苏徐州人,文学博士,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现任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理事,天津市青年联合会第十二届委员会教育界别委员。现已出版专著三部,发表论文六十余篇。主持国家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项。先后获天津市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教育部霍英东基金会第十三届高校青年教师奖三等奖。入选天津市“131”创新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天津市“中青年骨干教师”。
十九世纪"另类"美国作家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试图通过扼要介绍四们作家的生活、解读四位作家的经典作品,深入挖掘其作品中蕴含的思想,使人们对他们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大冰河 内容简介 这是一套值得珍藏的丛书。这套丛书的出炉就是源于一种记忆。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读到其中的一些作品,从此它们就滞留于脑海中,二十年挥之不去,但现在...
除了恋爱以外都一帆风顺的富家子弟橘圭一郎心血来潮想开家点心店,结果父母找来的传奇、天才点心师傅却是高中时被他狠狠拒绝过,
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本书特色 大家写给大家看的书,阅读大家经典、感受大家风范、普及大家知识、传承大家文化。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内容简介 “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
新文学的本原 本书特色 本书从生存现象学的视野,叙述了自康有为导端以至梁启超、陈独秀、胡适、周作人,*后终结于鲁迅的新文化与新文学的本原历程,揭示出文学*本原、...
《阎连科》内容简介:为了展示建国以来文学创作的实绩,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我们陆续编辑出版“中国当代作家
共和国检察历史片断 内容简介 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检察事业走过的光辉历程,我们清晰地触摸到了人民检察的发展脉络:它诞生于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形成了光荣优良的...
佛心处事 内容简介 本书《佛心处事》,就是用佛心处理大事。其实“佛心”也就是“人心”,佛事也是从人事民展而来的。用“佛心”处事只是换个角度来思考处理人间事务。为...
口头诗学:帕里——洛德理论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五章,主要介绍了口头诗学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诸多学科体系的形成,并对口头诗学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趋势作了阐述。 该...
跨越东西的符码世界-当代广告原型研究 本书特色 东西方文明的差异自古而然,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也由来已久。然而自西方工业革命兴起以来,由于西方社会的发展速度和...
花与女组画 内容简介 潘絜兹(1915——)浙江省武义县人,1936年毕业于北平京华美术学院,从师徐燕荪先生。专攻工笔重彩人物画,30年代参军,随张自忠将军转战...
中国小说史略批判 内容简介 本书从文献、观念、体例等四个方面评判了《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小说史略批判 目录 序侯忠义自序**章 文献篇**节 材料考第二节 作家...
围棋厚势及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从理论上阐述了厚势的形成过程,并以大量实例讲解了厚势的作用及厚势在实战中的应用,还附有厚势的实战问答,以帮助读者快速提高棋力。笔者...
红楼梦探佚 本书特色 红楼梦探佚集大成之作这是-条探佚的掌脉——胡适,俞平伯,鲁迅,周汝昌,吴世昌,胡风,宋淇,余英时,梁归智,刘心武。《红楼梦》,以一个残缺的...
收有《最后的艺术家》《陈先和》《公民凯恩》《强暴》《破伤风》等八篇小说。作者简介 北村,原名康洪,当代先锋派作家之一。19
《文史知识》2016年合订本 内容简介 《文史知识(2016年合订本共2册)(精)》以普及中国古代文史知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宗旨,荟萃全国品质文史专家,坚持“...
1949——1979(国共对话秘录) 内容简介 “谁控制了台湾,谁就掌握了亚洲大陆的海岸线。”正当太平洋时代来临之际,如果中国失去台湾,中国不仅仅是失去自己的一...
梁实秋文坛沉浮录 内容简介 《梁实秋文坛沉浮录》的编选遵循尊重历史的原则,以全面反映梁实秋的生平和文学活动为主线,按照他的一生浮沉、怀念故人、文学主张为顺序,主...
2007年-文学批评 内容简介 在编选这本年度批评选时,我和几个朋友同时在酝酿为2008年第1期的《当代作家评论》开设一个反思20纪世9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的专栏...
敦煌歌辞通论 本书特色 吴肃森先生的《敦煌歌辞通论》是一部理论专著,三十余万言。全书主体内容,共分概论、渊源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思想内容、艺术特色、风格的形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