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留下的废墟上,日本人实现了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但战争的失败,也让日本人原有的道德观念、国家观念轰然崩塌。一个民族的精神,影响着整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战后日本人的精神转向,是一个无法忽略的问题。战争的失败对日本人的精神产生了哪些冲击?经济的腾飞与精神的迷茫,在这种不平衡的状态下,日本人又是如何重新定位自己,谋求发展的?加藤周一在《日本人的皮囊》一书中,深入分析了日本人的精神结构,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和答案。
对于想要了解日本的人来说,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似乎已经成了一部不可不读的著作。这位从未到过日本的美国人,在书中描述了日本人的社会生活、行为方式和民族文化。但这部成书于上世纪四十年代,距今约八十年的著作,其中的一些观点,还适用于当今的日本吗?而在日本出生、长大的加藤周一,则以一个日本人的视角,在《日本人的皮囊》一书中,为我们论述了当代日本人的精神结构和民族特征。他从文化、政治和教育等角度,对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当代日本人的精神世界,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描绘了当代日本人的精神全貌,是我们了解当今日本社会、认识日本民族特征的重要参考。
何谓日本人(节选)
所谓日本人,就是不厌其烦地提出“何谓日本人”的人。这起源于本居宣长与国学,明治之后尤为兴盛,此处无暇细数这一问与答的历史。人们反复追问“何谓日本人”,无疑是因为没有弄清楚“身为日本人意味着什么”。究竟是何原因,让人们没有弄清楚这一问题呢?
例如,德、法两国人民都互相注视着对方,这是他们的历史传统。他们不仅观察对方,也在观察对方眼中的自己。此时,对方的眼睛就成了了解自身的一面镜子。镜子或许是歪的,或许没有照到全身,但无论如何,镜子里映照出来的都是自己。当然,并不是说观察邻国国民,并与之进行对比,就可以更容易地对自己下定义,只是为理性和客观地判断问题提供参考罢了。如果无法从对方眼中发现自己,又怎会产生客观看待自己的动机呢?观察自己与观察他人是不同的,一旦得出“我是这样一个人”的结论,那么该结论必定是错误的。因为我并不是这样的人,而是认为“我是这样的人”的人。但这样说的时候,其实我已经不再是认为“我是这样的人”的那个人,而是认为我是“认为我是这样的人”的人。“我”不断从观察与分析的过程中挣脱出来,无法像观察他人那样来观察“我”。因此,两种观察结果并无可比性。在进行比较之前,必须要客观看待他人眼中的“我”。
但是,日本人无法从其他国家人的眼中看到自己的模样,因为其他国家的人从未关注过日本。如果只是这样的话,问题就简单多了,只要日本人不去关注对方,就不会产生“何谓日本人”的疑问。不和日本人以外的人发生任何关系,“何谓日本人”这一问题就失去了意义。然而,日本人一直不断地向外看,却从未被外部世界关注过,这种不对等的关系导致了问题的产生。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关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是德、法两国之间那种相互影响的关系。西方国家与日本的关系也是如此。文化只是单向流动。这就是说,解除闭关锁国之后的日本,过分关注西方,而西方国家眼中日本人的形象只不过是:和平时期卖罐头的商人,战争时期的神风特攻队飞行员,如果追溯到过去,充其量不过是江户时代技艺娴熟的版画素描家。这样看来,如果没有献身于此的专业精神,想要谈论东西方文化交流,是万万做不到的。但是,对西方国家的高度关注,反过来也唤醒了人们对“何谓日本人”的思考,也就是开始了自我反省。但人们在反省的过程中,没有得到准确的答案,因此,同样的反省在各个时代反复循环。当然,作为个体的“我”与作为国民的“我们”之间,有很大区别,但两者的根本原则是相同的。
得不到确切答案,比较的方法就会越来越细致——日本与外国相比如何?日本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国外的情况又如何?对于这些问题,男女老少昼夜不停地探讨,*终发现和英国相比,日本的民主主义历程十分短暂等情况。如果仅是知道这些,自信心必定容易受挫,然而人们同时又发现,日本的工业发达程度远超印度。通过这种方法了解到的情况不胜枚举,此处不再一一赘述,仅举几个例子点到为止。
例如,纵观历史,似乎可以这样说:比起音乐家,日本人更像美术家。作为美术家的日本人,在绘画、雕刻、建筑、园艺以及各种工艺领域中,一方面深受中国的影响,同时又开创出新的境界,锤炼出独有的风格。当然,在谈及古代美术时,必须要考虑其保存程度等问题,即使现存的美术品不多,也不能马上断言这个国家在那个时代的美术品是贫乏的。就目前所知,以京都和奈良为中心的日本,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美术之国。从质与量,涵盖建筑、工艺、服饰的广泛性,以及数千年的传承来看,都不只是“保存相对完整”所能概括的。或许只能认为,日本人在造型艺术方面,有着本民族特有的敏锐感。我想说,日本人是出色的美术家,但并不是出色的文学家和诗人。我一直觉得,不是出色文学家的民族并不多。在有固定的生活模式、风俗习惯、气候风土和文化的地方,必定会产生特有的文学。这种语言与生活直接接触产生的自我表达,是很难与以其他语言和生活方式为前提的文学进行比较的。例如,当伊利亚·爱伦堡谈到苏联文学*杰出的部分是诗时,对俄语一窍不通的我除了赞同,别无他法。如果我提出日本的诗也是如此,结果应该是相同的吧。因为伊利亚·爱伦堡和我既不是用俄语,也不是日语,而是用法语交流。在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时,诗显然是不合适的。
另外,我们可以将民族或国民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家存在形而上的、神秘的思想较为发达的倾向,另一类则是经验主义、实用主义的思想比较盛行。如果从思维方式来看,日本人显然属于第二类。在日本,形而上的思考和神秘思想从来不将外来的宗教或哲学作为发展的直接背景。代表日本思想的,是实践性的伦理和政治思想,或是说与技术相关的美学。日本人的精神结构,首先是以非超验的原始宗教为背景而形成的。我认为,后来传入的佛教,其超验层面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日本人的精神结构。佛教传入日本,改变的不是日本人,而是佛教。当然,宗教问题超出了本文的讨论范围,但如果想对日本人思想上强烈倾向于实用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历史背景进行梳理,无论如何都会涉及到宗教,尤其是佛教。在此,只是想把这一点提出来。
加藤周一
日本思想家、评论家、小说家、翻译家。1919年生于日本东京都,1943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医学部,1946年凭长篇文学评论《1946:文学的考察》正式登上日本文坛。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他提出“日本文化的杂种性”“日本集团主义文化”,并推出力作《日本文学史序说》,成为日本思想和文学研究的经典,他本人被誉为当代日本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图说中国文化饮食卷 内容简介 许多的发明,虽然没有像四大发明那样让历史感受到巨大的冲击力,但它们却悄悄地改变了历史的细节,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状态。烹饪就是这样,虽...
上海服装文化史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东方出版社出版★ 作者徐华龙研究广泛,涉猎歌谣研究、鬼学研究、泛民俗研究等★ 从元代、明清、晚清、民国、1920-20...
工作時總是日理萬機的人,有些疲勞是無法消失的。不論怎麼休息,睡得再多,為何還是覺得很倦怠?因為累的不是身體,是大腦。大腦的疲勞和身體的疲勞具有根本性的差異,即使...
林语堂:两脚踏中西文化/跨文化沟通个案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考察了林浯堂家乡的独特地域:文化环境、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他的熏陶和其丰富的人生阅历,为读者介绍了其“...
天津的名门世家 内容简介 天津建卫六百周年丛书。天津的名门世家 目录 《天津的名门世家》编 著: 罗澍伟 来新夏 主编出 版 社: 天津古籍出版社条 形 码: ...
葛兆光,1950年生,福建福州人。1984年,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曾任清华大学教授,现为上海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及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现主要从事中国宗教、思想和文...
找不回的故乡 本书特色纵故乡渐行渐远,在每一位游子心里,她却是一条永不断流的长河,流淌在思念深处。 这是一部游子在遥远的异乡寻觅故乡往昔的文集。写作的缘起,乃是...
你們該不會天真地以為,噩夢已經結束了吧?將短暫的逃避視為解決,是人類歷史不斷重蹈覆轍的要因。曾經讓社會陷入恐慌的禁忌象徵,將再次摧毀世人的理智!第8屆『這本推理...
包世臣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本书特色 晚清著名学者包世臣之文集包世臣研究名家郑大华教授倾力编纂宏篇巨著“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丛书**批。包世臣卷-中国近代思想...
梨园幽韵-闲趣坊-18 本书特色 《回忆先师程继仙先生》、《盖叫天创制霸王装》、《梅兰芳师从王瑶卿》、《齐如老与梅兰芳对台排新戏》、《余叔岩与孟小冬的师...
老照片.第三十四辑 内容简介 照片能更多地留住历史的真实,全赖于它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不容篡改的独立话语。令人遗憾的是,、在叙述历史的时候,照片的独立话语常常得不...
酒趣 本书特色 本书适合与那些喜爱喝酒的读者们,也许你们并不知道酒也有很多趣事。包括酒的历史与传说、名酒与酒名、名人饮酒逸事、喝酒习俗与礼仪、酒与从政社交、酒与...
全本绘图山海经-五藏山经 本书特色 《全本绘图山海经五藏山经》主要内容简介:长达30年的《山海经》文化精研,汇聚*丰富、*深入、*有趣的远古文明信息,全方位多角...
图解民俗大全-精编美绘版 本书特色 万虹编著的《图解民俗大全》内容介绍:民俗,是来自民间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人民群众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精神领域的文化现象。按照...
伊戈尔出征记 内容简介 《伊戈尔出征记》12世纪末吉罗斯文学作品。诺夫哥罗德·塞维尔大会(1185)伊戈尔·斯维亚托斯拉维奇对波洛伏奇人的远征(1185)后不久...
(平装)北大国学课 内容简介 《北大必修课:北大国学课》精选了章太炎、吕思勉、刘师培、鲁迅、闻一多、梁启超、钱理群、张祥龙、王娟、张辛、蔡礼旭、彭林、孙开泰等1...
《蕉風》可說是「非左翼」馬華文學史的一個縮影。透過它,可以看到一個和左翼觀點截然不同的馬華文學史。《蕉風》誕生於馬來西亞建國前夕,不僅是大馬最重要的華文純文學雜...
被阉割的文明-闲话中国古代缠足与宫刑 内容简介 因身为一国之君的李后主在宫中创行缠足,李后主的词更为人所稔知,所以考证缠足的人,都把这件事推到李后主头上,何况李...
中国文化的反省 本书特色 中国五千年优秀传统的问题究竟在哪里中国文化如何走向未来国学大师胡适指引中国文化的方向中国文化的反省 内容简介 胡适是新...
《绩效改进商业画布》内容简介:本书分6篇,共12章。第1篇详细解释了本书所使用的核心概念,第6篇通过一个使用绩效改进商业画布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