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张恨水卷:夜深沉》描写车夫丁二和与卖唱女王月容的情感纠葛,情节曲折,扣人心弦;挖掘人性,深刻透彻;男女主人公的心理刻划,尤为细腻。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夜深沉”原是戏曲《霸王别姬》中“虞姬舞剑”的一段曲牌名,张恨水匠心独运地将这二胡琴曲贯穿小说始终,成为牵系男女主人公悲欢离合的纽带与情节发展的线索。不仅小说的多数场景都是发生在深沉的夜晚,而且小说的基调就是黑沉沉的清冷悲凉,“夜深沉”象征着丁二和与王月容命运的悲惨,揭示着社会的冷酷黑暗。
《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张恨水卷:夜深沉》为张恨水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是张恨水处于创作鼎盛期的作品,是四十一回的章回体小说。讲述了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的感情纠葛。美丽、极富艺术才情的街头歌女,被捧红后情感迷失,难拒纨绔子弟之诱惑而被玩弄。后被赶马车的、皮鞋匠以及说戏的所挽救,而他们受尽了纨绔子弟的气。
《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张恨水卷:夜深沉》:夏天的夜里,是另一种世界,平常休息的人,到了这个时候全在院子里活动起来。这是北京西城一条胡同里一所大杂院,里面四合的房子围了一个大院子,所有七八家人家的男女,都到院子里乘凉来了。满天的星斗发着混沌的光,照着地上许多人影子,有坐的,有躺着的,其间还有几点小小的火星在暗地里亮着,那是有人在抽烟。抬头看看天上,银河是很明显地横拦着天空,偶然一颗流星飞动,拖了一条很长的白尾子射人了暗空,在流星消减了之后,暗空一切归于沉寂,只有微微的南风飞送着凉气到人身上。院子的东角,有人将小木棍子撑了一个小木头架子,架子上爬着倭瓜的粗藤同牵牛花的细藤,风穿了那瓜架子,吹得瓜叶子瑟瑟作响,在乘凉的环境里倒是添了许多情趣。然而在这院子里乘凉的人他们是不了解这些的。他们有的是做鞋匠的,有的是推水车子的,有的是挑零星担子的,而*高职业,便是开马车行的。其实说他是开马车行的,倒不如说他是赶马车的更恰当一些。因为他在这大杂院的小跨院里,单赁了两间小房,做了一所马车出租的厂。他只有一辆旧的轿式马车,放在小跨院里;他也只有一匹马,系在一棵老枣子树下;靠短墙将破旧的木板子支起了一一所马棚子,雨雪的天气,马就引到那木板子下面去。他是老板,可也是伙计,因为车和马全是他的产业,然而也要他自己赶出去做生意。这位主人叫丁二和,是一位三十二岁的壮丁,成天四处做生意。到了晚上,全院子人都来乘凉,他也搬了一把旧的藤椅子,横在人中间躺着。他昂了头可以看见天上的星斗,觉得那道银河很是有点儿神秘。同时,院邻皮鞋匠王傻子大谈着牛郎织女的故事,大家也听得很入神。这时,在巷子转弯的所在有一阵胡琴鼓板声绕了院子处走着,乃是一把二胡一把胡琴,按了调子打着板,在深夜里拉着,那声音更是入耳。正到这门口,那胡琴变了,拉了一段《夜深沉》,那拍板也换了一面小鼓,嘚儿咚咚嘚儿咚咚地打着,大家立时把谈话声停了下去,静静地听着。等那个《夜深沉》的牌子完了,大家就齐齐地叫了一声好,王傻子还昂着头向墙外叫道:“喂,再来一个。”丁二和还是躺在藤椅上,将手上的芭蕉扇拍着椅子道:“喂,喂,王大哥,人家做小生意卖唱的,怪可怜的,可别同人家闹着玩。”这句话是刚说完,就听到有人在门口问道:“这儿要唱曲儿吗?”那声音是非常的苍老。丁二和笑道:“好嘛,把人家可招了来了。”王傻子道:“来就来了。咱们凑钱,唱两支曲儿听听,也花不了什么。喂,怎么个算法?”那人道:“一毛钱一支,小调、京戏,全凭你点。要是唱整套的大鼓,有算双倍的,有算三倍的,不一样。”说着,在星光下可就看到那人之后又有两个黑影子跟随了进来。王大傻子已是迎上前去,丁二和也就坐了起来。看进来的三个人,一个是穿短衣的男子,一个是短衣的妇人,还有个穿长衣的,个儿很苗条,大概是一位小姑娘。王大傻子和那人交涉了一阵,却听到那妇人道:“我们这孩子,大戏唱得很好,你随便挑两出戏听听,准让你过瘾。”二和远远地插嘴道:“她唱什么的?都会唱些什么?”妇人道:“大嗓小嗓全能唱。《骂殿》《别姬》、新学会的《凤还巢》,这是青衣戏,胡子戏《珠帘寨》《探母》《打鼓骂曹》,全成。”大傻子笑道:“怪不得刚才你们拉胡琴拉《夜深沉》了,是《骂曹》的一段。我们这儿全是穷家主儿,可出不了多少钱,你要能凑付,一毛钱来两支成不成?”那人道:“啊,街上唱曲的也多啦,可没这价钱。我们今天也没生意,唱一会子该回去了。诸位要是愿意听的话,两毛钱唱三支,可是不能再加了。”王傻子回转身来,问道:“大家听不听?我出五分。”二和笑道:“我出一毛。”大傻子拍着腿道:“成啦!只差五分钱,院子里这么些个人,凑五分钱还凑不出来吗?”乘凉的人这就同声地答应着:“就是那么办吧。”那一行三个人,慢拖拖地一溜斜地走进了院子里。大傻子立刻忙碌起来,一面搬了三条凳子让他们去坐,一面昂了头大声嚷道:“吓!大家全来听曲儿,这儿就开台了!”唱曲儿的男子道:“劳驾,先给我们一点儿凉水喝。”二和道:“凉茶喝不喝呢?”那人道:“那就更好了。”二和听说,立刻跑回家去,捧了一把壶三个茶杯子出来,自然一直迎到他们面前去。在黑暗中,是那位姑娘说了一声“劳驾”,两手把茶壶接了过去,连连道了两声“劳驾”。在她叫“劳驾”的声中,二和像扎针扎了什么兴奋剂一样,心里倒是一动,等到自己要去仔细看这人时,她已经把壶抱着走了,站在黑暗的院子里,倒不免呆了一呆。他们喝过茶之后,就问道:“各位听什么?我这儿有个折子。”王大傻子道:“二哥在哪儿啦?我们全不认得字,这件事可托着你了。”二和道:“看折子吗?连人都看不清楚,你叫我看折子上的小字,那不是笑话?”说着话,两人走到了一处,王傻子可就塞了一个硬邦邦的折子在他手上。二和道:“不用瞧了,他们刚才报的那几出戏,我都爱听。”王傻子道:“唱曲儿的,听见没有?你就挑拿手的唱吧。”……
张恨水(1895年-1967年),本名张心远,安徽潜山人。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1911年开始发表作品。1924年凭借《春明外史》-举成名。此后,《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相继问世,使其成为民国通俗小说家中享盛名者。其作品对旧章回小说进行了革新,上承章回小说,下启通俗小说,雅俗共赏,促进了新文学与通俗文学的交融。
许地山文选 内容简介 简介许地山既是现代文学史上一名出色的作家,也是一名极有建树的学者。他的文章有的禅意浓厚、富于哲理,有的极具批判精神,饱满热情。他的文笔朴实...
《中国摄影大家谈(第2季)》内容简介:本书中,这些数十年潜心于摄影的大师,围绕今年北京国际摄影周的主题“本来与未来”,倾情分
李欧梵,一九三九年生于河南,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哈佛大学博士。曾任教于芝加哥大学、印第安纳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哈佛大学等,现为哈佛大学东亚系荣休教...
2014-读书-(上.下全两册) 本书特色 《读书》杂志不是专门的学术刊物,因此,那些只有少数专业研究者才感兴趣的学术专门课题,不是编者关注的中心。《读书》杂志...
经典国学读本:李商隐诗选 内容简介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兴湿庭筠合称焉“湿李”。其诗风格秾丽繁缚,善于用典,开后世西崑体之流派。“春蚕到...
时代幻象 本书特色 《时代幻象》:仿佛一个瞎子上场——我看见了黑暗我在摸索着风。羽毛。雪。钢铁。寒冷。温暖尊严和自由。时代幻象 目录 **章白与蓝第二章时代幻想...
民国最美的情诗 本书特色☆内容简介 ★又梦相思泪几行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相思是一种凄然之痛,但又夹杂着几许甜蜜,让人欲罢不能,欲说还休。而...
《影子与水文:秋水堂自选集》内容简介:本书为美国哈佛大学田晓菲教授的自选集,收入其十一篇文章,从最早的《诸子的黄昏》到最近
京城捕王 本书特色 《京城十案》姊妹篇。京城捕头赵老太爷,口述四十年侦破秘闻。“萨苏说故事系列” 《京城捕王》2011年畅销书《京城十案》姊妹篇捕头王从警四十年...
浮生悠悠:荷兰田园散记 内容简介 彦明是老友了。1976年底,我自欧洲回台,当时在《雄狮美术》任职,不多久就认识了彦明。她学编采,毕业后进报社,成了副刊的重要帮...
陈独秀江津晚歌:一个人和一家人 本书特色 伟人谢幕凄凉晚景,邓氏一家鼎力相助,战火纷飞的年代,五四运动的旗手与名贯川渝实业家庭鲜为人知的情谊。还原陈独秀*后的时...
世界著名的出版社“蓝登书屋”在1990年代曾经作过一次评选活动,即选出本世纪100 部最佳英语文学作品,结果爱尔兰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荣登榜首。大...
杜甫诗集 本书特色 本书为文白结合对照本,全新修订,印制精美,囊括一代诗圣的整体人生轨迹与创作精华,历史上著名的诗篇,优秀的诗人,结合成为有文化内涵与学习效果的...
纽约客随感录 本书特色 书精选收录了作者近年发表的部分随笔和文学评论。文章有的批评或引介西方文学作品及文坛翘楚,如对v.s.奈保尔和诺曼?梅勒的生平轶事的全面描...
都柏林城事 本书特色 《都柏林城事》由詹姆斯·斯蒂芬斯的《都柏林的暴动》和其代表作《金坛子》两部分构成。《都柏林的暴动》是一部以1916年的复活节起义为背景的作...
珍珠梅 内容简介 本书的内容包括斑斓的老树、我的“师傅”、两个碧花、同龄人黄家婆、大家小姐——“女特务”、馋嘴婆娘、我的两个“对头”、牛栅失火、花生熟了、花椒红...
《商务谈判与沟通:理论、技巧、案例(视频指导·第2版)》内容简介:本书以商务谈判的流程为主线,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谈判与沟通的
作者简介:金爱烂,1980年生于韩国仁川市,毕业于韩国艺术综合学校戏剧院剧作系。2002年短篇小说《不敲门的家》获得第一届大山大学文学奖,该小说又发表于2003...
汪曾祺全集(八)其他 本书特色 本套书收录了在量汪曾祺先生的小说、散文、戏剧以及其他作品,从这些内容丰富、题材各异的作品中,读者可以对汪曾祺先生的思想情感和艺术...
另册-那些鲁迅骂过和骂过鲁迅的人 本书特色 本书一部用散文语体成成的专题性大散文,书中力图厘清那些骂鲁迅和被鲁迅骂的人的基本生平,以及与鲁迅的关系,尤其是与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