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无法回归自己的内心,我在这里陪着你。──张德芬
《我们终将遇见爱与孤独》与张德芬过往的“故事化”写作绝然不同,此次书写历时之长、用情之深,以及因文字能量所引起的身心震颤,远超常人想象。
她写的是自己的人生,却映照出每位读者的内心世界。她沉静有力地剖析自身的婚恋经历、亲密和亲子关系,写尽内心暗流涌动的秘密;她以凤凰涅槃的姿态,不惧以身试炼,历经种种遗憾却依旧怀抱热爱。
她直面过去的遭遇,将那种被燃烧、被一点点啃噬的*痛楚的感受,倾注笔端,*终去看见、去承认,去告诉自己和读者: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凭借自身的内在能量,才能活出想要的人生。
这本书,将帮助每位读者摆脱生命的旧模式,跳脱出被他人、情绪、外境奴役的游戏,修炼和突破自己,实现真正的蜕变成长。
华语世界深具心灵影响力 千万册畅销书作家 张德芬
继“遇见未知的自己”系列后
直面童年创伤、婚变、儿女远行等无法逃避的痛苦
“面壁”修行四年,1600多个日夜的书写,
以自传式全新作品,分享人生重大挫折的蜕变之旅!
尹建莉武志红吴晓波全力推荐
如今,我很感谢那些挫败的过往。如果不是在亲密关系上遭受挫败,我现在不知道自己会高傲到什么地步,不知道自己会自以为是地飞到哪里去了。是那些伤心和失落,让我遇见了那个未知的自己,活出自己想要展现的深度。──张德芬
Conversation with Heart
世上没人可以陪你走一辈子,请你一定学会和自己好好相处。
我的新书终于出版了。
三年前,我有一双儿女相伴,有一个知心的亲密伴侣。后来,儿子去美国上大学,我和爱人分手,女儿又去上大学,单身加空巢,对于一个中年女人来说,无论如何都是一个不好过的难关。
我走过来了。
这一路的心得,就是你今天看到的这本书。
亲爱的,希望你少吃一点我吃过的苦
要说书中有什么惊人的领悟,倒也没有。有的只是把《遇见未知的自己》里面的一些观念,更加深入地去体会、剖析、理解,以及*重要的——活出。*大的领悟,就是活生生地看见——我们的信念是如何造就了我们的现实世界。
人是非常擅长自圆其说的,我们总是在逃避,而不是去面对自己不想看见的真相。直到宇宙安排一些情境,强迫你去看见、去承认: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这才安心臣服。
在我婚变、单身的一路上,我没有隐瞒,在各种文章、演讲和采访里面坦诚相告。如我所料,大部分读者都还是赞赏我的真诚和勇气的。一开始单身加空巢,的确让我非常不好过。有一段时间,每天早上不想下床,夜晚常常抱着自己痛哭入睡。突如其来的考验,让我措手不及,无法回归自己的中心,所有学的灵性教导的东西,在那个阶段几乎帮不上忙。因为,老天就是要我扎扎实实地摔个大跤,没有依靠,摔得面朝下爬不起来,好让我直面自己隐藏了多年的、内心深处*隐秘幽微的痛苦。那种痛苦是累世以来需要面对的功课——一个人的独处,没有感情依靠的生活,对我此生来说,是不熟悉的,也是*害怕面对的。当我面对它的时候,那种被燃烧、被一点一点啃噬的*痛楚的感受,简直让人连想死的心都有。但是,当我无路可逃、弃械投降,让它一点一滴地吞噬我、烧尽我之后,一只重生的凤凰逐渐成形。我开始感受到一个人也能圆满,只要你能感受到自己内在本自具足的圆满。
撇开自己爱恨情仇的小女人心事,我*在意的,还是读者能不能跟着我一起成长,过上更好的生活。我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和发心,多年来一如既往地这样做:只要碰到好老师、好书、好法门,有了*新的心得、体悟、见证,就立刻热心地和大家分享,希望能帮到一些有缘人。
我把自己在面对各种人生挑战时所做的自我探索和检讨,都写在这本书里了,希望可以引起一些同路人的共鸣,帮助大家少吃一点我吃过的苦。但是,路还是要自己走,没有人可以拉着你,我们只能相伴而行。
感恩这条路上有你。
我的新书,希望你会喜欢,也希望对你的人生旅程有所帮助。
谢谢!
德芬
2017年底,北京
接受自己的“坏才能变得更好
小时候,每当我做错事,母亲就会用非常厌烦和鄙视的眼光看着我、骂我,让我感觉自己是个“坏女孩”(所以孩子做错事的时候,我们要告诉他们,是你做的事情不好,而不是你不好)。
我从小就有自慰的习惯,当时什么都不懂,只是隐隐约约地觉得这不是一件“圣洁”的事情,所以非常自责和羞愧。后来长大以后看了一些资料,才知道对婴幼儿来说,这其实是很正常的行为。
小时候,我也有过几次被严重性骚扰的经历,这引发了我对“性”的罪恶感和羞耻心,更让我觉得自己肮脏丑恶。
带着这样的心理,为了“赎罪”,长大以后,我很努力地要求自己做一个“好女人”——好妈妈、好女儿、好妻子、好媳妇、好朋友,要求自己一定要面面俱到,搞好每一段关系。
讽刺的是,谁知道那一年,我爱上了一个男人,*终离开了自己的婚姻。前夫骂我是婊子,我成为不折不扣的“坏女人”。对于不能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我有着深深的罪恶感;同时,对于父母和公婆的失望,我也感到非常愧疚,无法原谅自己。面对周围的朋友,我也无法原谅自己的“恶行”。
在那段人生的黑暗时期,我必须去面对自己内在一直抗拒的“我是一个坏女人”的声音。当时处在这种人生的低谷,我的内心充满了对自己的怀疑、接受自己的“坏”,才能变得更好批判和否定——我是个坏女人,我做了很不好的事情,没有尽到妈妈的责任,婚姻也破裂了,惹得我父母伤心,等等。
所有我原本想做好的事情,都搞砸了;所有我原本想扮演好的角色,都失败了。
那一阵子,我简直羞惭到了无地自容的地步,甚至想死的心都有。我几乎断绝了与所有朋友的来往,封锁自己,也不在外活动。
我本来想做个圣女,结果却闯下了滔天大祸,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经过几年的磨难,我*终接受了自己“坏”的事实,放弃了做一个好女人的努力。正因为如此,我自由了。当你直面自己的“坏”,当你把内心的一切都摊开,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你内心的阴暗面就会开始软化,甚至还会变成阳光面的一部分。只要这么做,你就会充满力量,因为这样做了以后,你的内耗就变少了。
我们的一生,不知花了多少时间在内耗内斗上。从前,我谴责、批判自己,觉得自己是一个坏女人,但表面上我还要努力去扮演一个好女人的角色。如果有人说我是坏女人,我还会跟他急。但当我能够舒舒服服做自己的时候,我就放下了批判,接纳了自己本来的样子:也许我不是那么完美,但是,我也不用特别辛苦地去扮演一个角色给别人看。
我只是个女人而已,何必非要坚持做好女人?秉持着我善良天真的自然本性,我本来就应该流露出女人*好的一面,不必刻意去表现、去强求。而且,一个人越是用力地想要去做好,就越是做不好,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生命的定律了。
太在乎别人的想法,你就会受苦
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因为太在乎别人的想法而受苦。
这是一种思维模式,也是情绪习惯。
别人的脑袋里面想的是什么,你永远无法清楚。有人对着你皱眉,并不表示他不喜欢你。有人看到你不打招呼,可能他没戴眼镜,或只是兀自沉溺太在乎别人的想法,
你就会受苦在自己的感觉中根本没注意到你。有人看到你时脸色不好,可能因为他正肚子痛。
但是,我们自己内在的“伤口”需要对号入座,如果感觉不被爱,不受重视,被批判,于是就判定说,对方的言行是“针对我来的”,我做错了什么吗?
上次见到他的时候我行为举止有不妥之处吗?还是他听别的朋友说了什么?
各种猜疑,九转回肠,不作不死。
我有时喜欢玩微博,因为上面的网友们非常可爱。同样一件事情,我发出去,反应是天差地别:有人称赞,有人骂,有人会留下与你发的内容完全
无关的评论。如果要针对别人的留言起反应,那一路看下来你就会又哭又笑、
有悲有喜,像不像一个疯子?
记得我婚姻出状况的时候,*难过的当然是怕伤害到亲爱的家人。其次就是担心大众的舆论以及读者的看法。当时,我羞愧难当,有一次去上一个老师的课,和一名读者配对做个案。由于是亲密关系课程,必须暴露真实的状况,于是我小心翼翼、有点为难地说出了自己的情形,很担心她会如何反应——她会震惊吗?她会失望吗?她会批判我吗?她会告诉别人吗?她会看
不起我吗?还是因同情我的遭遇而安慰我?
没有。都没有。
听我面色凝重地陈述完之后,她愣了一下,紧接着问:“那你还会继续写书吗?”哦!是的。她是我的读者,喜欢我的书。她关心的是我还会不会提供她在乎、想要的东西。至于我的婚姻状况,无所谓,真的与她无关。这件事情让我有点错愕,当然在当时也是一个极大的抚慰:原来别人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在意。
经历了婚姻失败的打击之后,我感觉自己变得愈来愈真实。因为我发现,愈是想要去隐瞒什么,故意去做什么,别人反而愈会评论、猜疑你。你理直气壮、若无其事地过好自己的生活,别人的流言蜚语真的会比较少,而且无法影响到你。这是一种能量的交互作用,非常微妙,但也非常准确。
俗话说“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我们都是自己有愧才会招来别人的飞短流长。
为什么在意别人怎么说?一定是自己对自己的言行有“不安妥”的感觉,因为内心早就有自我批判,有缝有露的,给人家的批评留下了余地。
我女儿就不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有点我行我素的味道,所以一般来说,她的情绪比较稳定,不会患得患失,东想西想的。我儿子就不同了,他爸爸随便一句批评,他就一定要辩驳,而且会非常生气。我常常告诉他,你跟爸爸见面的时间不多,他喜欢教训你,你就把耳朵关上,享受和他在一起的感觉。
越是想要去隐瞒什么,别人反而越会猜疑你觉就好。
但是我知道,儿子由于缺乏安全感,所以希望得到爸爸的抚慰和认同,但是爸爸始终没有看见这点,每次和儿子在一起,就会忍不住开始说教,因为他心里也有很多不安全感,觉得儿子的行为如果偏差了,会影响到他,而且别人会认为是他的错。
喜欢说教的人,通常也是用“说教”来获取重要性和价值感,没有自我觉知的人,是无法觉察并且停止的。而且这种事情是这样的:一方愈是在乎,一方就会愈加进行这样的行为。
像我女儿,和她爸爸在一起时,她爸爸说什么,她就表面应付一下(其实她的耳朵和心对他几乎都是关闭的),因此她爸爸会觉得无趣,也不想说什么了。但是儿子不同,儿子在乎,有反应,而且会和爸爸争辩、抗衡,这样对方兴趣就更大了。
如果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这点,我想,那跟我们所有重要关系户相处的时候,就可以由自己来主动结束这样令人厌烦的牵缠关系了。
德芬是我见过的*真的人之一,她从来都是跟随自己的心,她是活着的传奇。
——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
德芬这本新书是她对自己的一次精神解剖,其中有庸常的困扰,也有颇具勇气的坦诚。在这里,她不是人生的导师,而是一个灵魂修行的样板,不完美,却异常真实。这份真实,是一面不走形的镜子,可以摆在每个人的面前,让人从中看见自己。
——著名教育学者、《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
接受与认可人生的残缺部分,并以此作为未来的养分,德芬的这本新书,正如罗曼·罗兰所言: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命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知名作家、企业家吴晓波
张德芬
台大企管系毕业,曾任台湾电视公司记者、主播多年,在美国UCLA取得MBA学位。2002年辞去国际知名公司的高薪工作,致力于心灵潜修及写作,迄今其系列作品总销量已经超过一千万册,被誉为华语世界深具影响力的心灵作家,作品被泰国、韩国、越南等国翻译成该国文字热销中。
作为中国大陆心灵领域书籍的拓荒者和奠基者,她在2007年推出的首部作品《遇见未知的自己》已成为目前国内心灵成长领域的必读经典,影响深远,单本销售量突破五百万册。个人曾被评为“2014年十大品牌女性”“影响中国女性生活精英人物”“年度优雅女性人物”等。
从2008年开始,与自身成长和内在探索同步前行,她陆续发表了系列作品:《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重遇未知的自己》《爱到极致是放手》,每本书上市推出之后,都会引发一轮新的心灵成长升级版阅读体验。
张德芬还引介了国外很多优秀的书籍和作者到大众的视野中,她翻译了德国心灵导师艾克哈特·托尔的作品《新世界:灵性的觉醒》和加拿大知见心理学领袖克里斯多福·孟的《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等,为近年来大众领域心理健康、心灵成长知识的普及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15年创立了微信公众号“张德芬空间”,其后联合风潮音乐等机构,推出《小时空·修心课》以及《张德芬心灵成长课》等系列课程,期盼通过新媒体的方式将系统的心灵成长经验与体悟凝结为系列迷你课程,引领更多的读者共同探索唤醒、疗愈、创造的完整过程。
《请至少爱一个像男人的男人》内容简介:我们总是先活给别人看,后来才懂得活给自己看。日子漫长,青春不再,一生的时光如许有限,
博弈的智慧 本书特色 博弈是人与人之间为了某些利益问题而展开的竞争与对抗。博弈源自生活,如果你细心地去观察,便会发现身边事事皆博弈,无论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琐...
《太虚幻境》内容简介:“刘心武爷爷讲红楼梦”是著名红学家刘心武创新性推出的、专为儿童讲解《红楼梦》的文学著作。本丛书共2辑,
曼罗爷爷上课啦:读书就是这么快乐 本书特色 我为什么应该喜欢读书?请听《读书就是这么快乐》的作者来告诉你这个问题的答案吧。 《读书就是这么快乐》初版于1953年...
《心战:深度解析围棋顶尖棋手的巅峰对决》内容简介:人工智能在高速发展,而围棋界已经率先被AI改变了。AI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影响和
世界著名学府给孩子的成长训言 本书特色 成就总统和诺贝尔奖得主的人生箴言,改变千百万孩子命运的激励圣经。点击免费阅读更多章节:世界著名学府给孩子的成长训言世界著...
《孟子》内容简介:本书是儒家的主要经典之一,由孟子及其弟子以散文的形式合作撰写而成。其内容涵盖了孟子的政治思想、哲学理念以
《新SAT标准教程——语法分册》内容简介:本书是根据最新的SAT考试大纲,将全书分为了七章。第一章是对语法题目的一个概述,让读者
《大汉帝国在巴蜀(修订本)》内容简介:本书以三国时蜀汉政权的兴衰脉络为主线,以流畅的笔触激活那段历史。在一个生动的历史流程
宁可孤独.也不庸俗 本书特色 暌违三年,“励志教父”刘墉,用饱蘸深情的笔触,回望半生心路,讲述珍藏心间多年的故事,关于少时执着而生猛的爱情,关于挣扎的、遗憾的、...
《哲学的慰藉》内容简介:全球畅销作家、生活方式引领者、演说家阿兰·德波顿长踞欧美畅销书排行榜的作品,明星赵又廷力荐之作,《
今年我们毕业2-北大清华学生求职故事 内容简介 每个大学生入学时的考卷都是相同的,但毕业求职的目标与要求却是各异的。希望大家在读这本书时,不要试图复制别人的轨迹...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
《供应链与汽车强国》内容简介:本书是“赵福全研究院·汽车强国系列”的第四册,书中集中展现了2017年“赵福全研究院”第八、九、
成功全书-全新珍藏 本书特色 我们应该让孩子海阔天空地去飞,而且跟着他们,放大自己的视野与胸怀,不是把他们留在身边,保护得像个瓷娃娃!成功全书-全新珍藏 内容简...
为学十六法 内容简介 吕先生所谈的读书、治学方法,看似平实无奇,实是非真有研究、真有体会者不能道,其中也有二点很值得读者的注意: 其一,读传统典籍,宜先读编年,...
《十岁我离婚》内容简介:从那一刻开始,我脑中的一切都清晰起来。要是父母不愿意帮我,那么,我就自己解决吧。就这么决定了,我
不纠结的修行(再版) 本书特色 1.这部作品十分贴合现下大众心理困境。主打有着“纠结症候群”的读者人群,是任何人都可以练习的心灵疗愈法。 2.这本书语言简约却不...
聪明.人帮你 愚钝.神帮你 本书特色 生命工程学揭示出的宇宙智慧聪明是人的智慧,愚钝是神的智慧与其耍小聪明,不如学着愚钝!看起来不起眼的东西才是事情的突破口!学...
处世的艺术全集 本书特色 要得到快乐与自由,就要明白一个道理:有些事情是我们能控制的,有些事则不能,只有正视这一基本规律,并学会区别能控制和不能控制的事物,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