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取专题连缀形式, 以二十四个趣味话题展开对《史记》的解读。包括“成书篇”“思想篇”“流传篇”三部分, 作者在每个专题提出谜题、寻找线索、完成推理, 深入浅出地为读者重现《史记》世界。
《史记》这部书早已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然而,大家知道的《史记》是不是真实的《史记》?《史记》自成书以来,历经两千余年,还能否保持着原始的面貌?《史记》究竟是不是一部“史书”?《史记》的体裁和内容都从哪里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是什么意思?《史记》是什么时候成为经典的?本书采取专题连缀形式,以二十四个趣味话题展开对《史记》的解读,包括“成书篇”“思想篇”“流传篇”三部分,作者在每个专题提出谜题、寻找线索、完成推理,深入浅出地为读者重现《史记》的世界。
这套丛书是面对国学或文史爱好者的读物,对于初备传统文化基础知识的读者来说,尤其值得一观。何出此言?因为这是一套超出了读者期待的书。与古代经典有关的知识读物,多数是平庸的流俗之作。当你走进一家书店,或是浏览购物网站,挑选古代经典读物时,诗文选本、古籍白话译本以及那些散发着恶俗趣味的“经典中的某某智慧”一类的书,是常见的。前面所列的各种读物质量,按其顺序来说,则是每况愈下。诗文选本古代就有,具代表性的自然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文选》。隋唐之后,它成为古人学习诗文写作的基础书籍之一。后来,它还形成了“《文选》学”这样的专门学问。直到今天,《文选》研究仍是唐以前文学研究的重要部分。唐代的《中兴间气集》《河岳英灵集》等,是当时的人编选的唐诗读本,并一直流传到今天。明清以来,随着雕版印刷技术的成熟,书籍制作的技术门槛和成本越来越低,以儿童启蒙或科举应试为目的的诗文选本开始大量出现。为我们熟知的就是《千家诗》和《唐诗三百首》。20世纪50年代之后,为适应新中国文化建设的需要,一些学问大家都曾编选过诗文选本,如余冠英的《诗经选》、王伯祥的《史记选》、萧涤非的《杜甫诗选注》、钱钟书的《宋诗选注》等。这些书选目精当,注释简明,且断语清通,可以说是新时代的经典选本。近二十年以来,电子技术的进步使得制作一本书越来越容易,各种临时拼凑的诗文选本大量出现。虽然编选注释者多是专业学者,甚至不乏名家,但是编选诗文不属于专业的学术研究,因此学者们投入的精力十分有限。此类书籍即便每年都有新产品面世,但其质量却令人堪忧。古籍的白话译本在今天看来已是奇葩。它们也是适应新中国文化普及工作而逐渐出现的读物。对于只具备初步文字阅读能力的读者来说,这些译本是他们了解古籍内容的便捷途径。因此直到今天,这类图书仍然被大量印刷。但是,当代人大多受过古文阅读的训练,借助注释,绝大多数的古籍是可以读通的。古文自有其独特的韵味,我们本可以从这些文字中体会汉语的韵律与美感,甚至可以怀想古人的辞气、心态、日常生活乃至时代风习。但古文一经白话翻译,那些文字中的美感和灵性便荡然无存了。这就如同把新鲜的水果制成维生素片,那些天然的果香是加工过程中先失掉的东西。即使优秀的白话译者,也不能传递原始文字的美与韵。我们阅读这类书籍,就好像吃他人咀嚼过的食物,美食的滋味和入口的快感,恐怕只存在于译者的齿间。当然,翻译不能略过任何细节,因此,若我们将白话翻译当作阅读古文的辅助材料,把它们当作更加详细的注释来使用的话,这类书还是有不被卖做废纸的理由的。“经典”中的某某智慧一类的读物,甚至不能被称作书,因为我们不能亵渎“书”这个词。《孙子兵法》与《三国演义》是被这类读物糟践厉害的两部古书。对于这类读物,实在没有评论的必要。读书当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诗文选和译注一类的书,是文句和内容层面的通俗化,只提供了基本的阅读对象,却极少涉及古代文献的成书、流传与思想史背景等问题,这对于那些富于探索兴趣的读者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况且,这样的书见得多了,很容易让人降低阅读的期待,因为不用翻开,就已经知道里面有什么了。那么,如何来满足读者的探索兴趣呢?我想,凡是具有此种兴趣的人,都会被学术问题吸引。但专业的学术研究与通俗的阅读之间,横亘着一道鸿沟。王国维的《观堂集林》、陈寅恪的《金明馆丛稿》、余嘉锡的《古书通例》等著作,对于专业学者来说,弥漫着令人叹为观止的洞见与魅力,让他们反复玩赏,三月不知肉味。但这些著作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却显得过于艰深了。学术研究充满了无穷的魅力,但专业的书写方式成了一般读者了解学术问题的障碍。因此,在一般层面的阅读世界里,缺少的正是以通俗的语言来描述有趣学术问题的书。“中华经典通识”系列丛书独辟蹊径,将学术研究中的那些有趣问题,以通俗化的语言讲述出来,成为一套让我们知其所以然的书。在这一套书里,经典的成书、文本、思想与流传成了主要内容,这些也是专业学术研究的重要课题。这些书的作者,都是非常专业的青年学者,她(他)们经历了良好学术训练,对前沿问题有敏锐的嗅觉。当她(他)们想把那些有趣而精深的问题,用清通的语言写出来时,我们真该庆幸,同时也当感谢她(他)们。因为这样一来,学术就不仅仅是象牙塔里的狂欢了,而是可以惠及众人,让许多抱有文化情怀的读者所熟知,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和探索学术研究中的那些有趣话题。可以说,这是一套充满了朝气的书,是书中的少年,有着毫不妥协的傲骨。同时这套书又是一座桥梁,沟通了学术与通识,知识与趣味,让有关中华经典的诸多问题,以清新的面目示人,通俗而不平庸,且图文并茂,便于赏读。徐建委 2018年1月
王紫微,1984年生于北京。北京大学古代文学博士、古代文化研究学者、文史作家。致力于知行合一,在实地及实物考察的基础上,以文学、美术等多元形式对中国历史进行系统解读,赋予今人对古代文明的想象和新知。出版著作:《中国古代怀古诗词三百首》《与古偕行》《汉字里的中国》等。
乾净衕笔谈-清脾录 本书特色 《乾净衕笔谈·清脾录(繁体竖排版)》:朝鲜人著作两种乾净衕笔谈-清脾录 内容简介 《乾净衕笔谈》是一册对话录,朝鲜人洪大容记录了自...
图说天下-话说中国历史系列 传说时代 夏 商 西周 本书特色 本书图文并茂,体裁多样,通过精心选取的一千余个历史故事,引人入胜地再现了中国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
一想到德国人民,我常常不免黯然神伤,他们作为个人来说,个个可贵,作为整体来说,却又那么可怜……在第三帝国短促的生命的前半
《罗马人的故事5:恺撒时代(下)》内容简介:公元前49年,恺撒渡过卢比孔河,在两个月的时间内,迅速地控制整个意大利半岛,继而进
东北!东北! 本书特色 近30年来,有关东北抗战的书籍很多。这其中,既有学者的研究作品,也有抗联老战士的回忆录,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东北抗战提供了大量资料。有关东...
文史消闲录续编 本书特色 谈文史的拙文,一九九九年结集为《桑榆剩墨》,二〇〇二年结集为《文史消闲录》,均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近日检点在香港《大公报》及其他报...
《汪丁丁:行为经济学讲义》内容简介: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汪丁丁教授2010年在北京大学讲授“行为经济学”课程的课堂讲义。行为经济
台湾史学史-从战后到当代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包括许倬云序言、作者自序、上编(科学传统的建立)、中编(科学史学的转折,1960年代中期至1987年)、下编(当代台...
★历史的衣橱:中国古代服饰撷英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 本书为“分拣历史”书系的开篇之作★ 全书形象地展示出纷繁复杂的服饰演化的若干侧面...
史讳举例 内容简介 本书是陈垣先生广泛阅读了大量宋人、清人有关避讳的述作,并收集引用了大量的古籍材料而写成,“意欲为避讳史作一总结﹐而便考史者多一门路﹑一钥匙也...
遍地天子-大唐的裂变 本书特色 朱温篡唐自立又大伐诸侯,使河东成为不满朱温的各种势力投奔的中心,再加上朱温的继任者昏聩无能,后梁集团内部也人心涣散,而李克用及后...
【函套装】故宫文物大典(共4卷) 内容简介 故宫博物院以明清两朝的皇家宫阙为院址,其建筑羣落巍峨壮丽、金碧辉煌,庋藏的文物珍品浩如烟海。《故宫文物大典(套装1-...
蒋介石在台湾-第一部 本书特色 蒋介石退居台湾后做的**件大事是什么?台湾出兵朝鲜的真相如何?“台湾托管”前因后果如何?蒋介石诅咒“朱毛”,却学毛泽东土改,仿中...
史记白话故事大全集 内容简介 《史记白话故事大全集(经典畅销书)》内容简介:《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
宋史研究论丛 第十一辑(2010/12) 内容简介 按照中国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与韩国宋辽夏金元史学界的约定,2005年、2007年先后在中国和韩国举办了**届...
歌德说:“每当想到德意志民族,我常感到痛苦,这个民族的个体都如此值得称颂,但作为整体却如此令人神伤。”自18世纪中叶,德国
往事如风-不该被遗忘的那些人和事 本书特色 惊异是本书的要素。你要准备好,一些你长年固有的历史观会受到挑战,有可能还会被颠覆。是莱特兄弟首次实现载人有动力飞行的...
《文化透镜:历史人类学视域下桂西土司社会研究》内容简介:本书以“历史人类学”为研究方法与理论视角,重点观察桂西土司社会的某
中考作文 应试技法攻略 本书特色 《中考作文满分作文导写》是一直会让每个学生都心潮澎湃的作文书,且不说它收集了那么多优秀的作文,单是牢记这些章节标题就是掌握了应...
元史演义-现代白话版 本书特色 《元史演义》是《历朝通俗演义》的元朝部分,详细介绍了从铁木真家族诞生、蒙古统一、元朝建立、开疆扩土,到元末起义、朱元璋开创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