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辑选汪篯先生生前唐史相关论文,围绕唐朝的骑兵、门阀、禁军、吏治等问题,探究唐朝崛起与兴盛的原因。字里行间也显示出汪先生深厚的学养和扎实的功力。
汪篯同志在陈寅恪先生门下专攻隋唐史多年,很多文章是受陈先生的学术观点、治学方法的影响而写成的,师徒相承之迹,跃然纸上
汪篯先生,江苏江都人,1916年生于扬州,1934年秋进入北平清华大学历史系学习。“七七”事变后,他随校到达昆明,1938年毕业于西南联大。1939年夏考入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做研究生,仍在昆明西南联大。1942年秋到1946年秋在昆明西南联大师范学院任教员,并在五华中学兼课。他善诗文,对唐诗饶有兴趣,特别爱好杜诗。
1947年6月,汪篯先生辗转来到北平,进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工作,具体工作则是在清华大学协助陈寅恪先生写《元白诗笺证稿》。北京解放后,他回到北大,1951年以后一直在北大历史系工作,先后任副教授、教研室副主任,1963年晋升为教授,1966年6月10日含冤去世,终年五十岁。
汪篯先生一生主要从事隋唐史的研究。他曾受业于陈寅恪先生,因此,在学术观点和治学方法上都深受陈寅恪先生影响。正如胡如雷先生在《读〈汪隋唐史论稿〉兼论隋唐史研究》一文中所说,汪篯先生在解放前的“很多文章是受陈先生的学术观点、治学方法的影响而写成的,师徒相承之迹,跃然纸上。譬如陈先生的重要论点之一,是西魏、北周、隋、唐诸朝的上层统治集团例行所谓关陇本位政策,很多复杂的政治斗争均与此有关。《论稿》承其余绪,并加以发挥,在《唐太宗之拔擢山东微族与各集团人士之并进》《唐太宗树立新门阀的意图》《唐高宗王武二后废立之争》及《唐室之克定关中》诸文中都明显而系统地贯串着这一重要论点……陈寅恪先生过人的优点之一,是观察问题目光敏锐,往往能从常人所忽略的细微之处发现能说明重大现象的契机,这样写成的文章异常引人入胜,汪同志确实也具有同样的优点……陈寅恪先生治学谨严,每条史料都经过核校诸书方始引用,无一字一句苟且,此点素为后学所景仰。汪同志在这方面也继承了陈先生的学风,所用史料无不细加考校,从无信手拈来,滥事引用之处”。
对于具体的历史研究,汪篯先生经常强调认识历史问题需要有一个过程。对历史上一些重要制度和规律性问题,他认为“在研究过程中需要经过几次反复,才能比较接近历史上的实际情况,得出比较切合实际的结论”。因此,他不囿于前人所说,也不坚持自己曾经有过的某些看法,而是在吸取别人成果和自己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修正自己的看法。因此,他对某些问题的研究,往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例如,他对北魏至隋唐均田制的研究,是从1956年开始的,到1964年虽然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看法,但他认为有许多看法还不成熟,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在此期间,他不仅对均田制的认识不断深化了,而且研究领域也大为扩展。他不仅研究和考释了北魏、北齐和唐的田令,研究了包括敦煌西魏和唐的户籍簿在内的与田令实行有关的材料,而且上溯商、周、两汉的土地占有情况;他不仅研究了这些时期的土地问题,而且还探索了这些时期的生产力状况以及阶级斗争在土地制度变化中的作用。在研究工作中他总是这样不断深入,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探求历史发展的本质。
他在研究中很注意对比研究。他总是把历史看作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力图从纷繁的历史线索中找出社会发展的规律,划分出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此,他很重视前后的对比。他不仅在秦汉史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而且还下了很大的功夫钻研商、周和战国的历史,为此还研究了金文以及《尚书》和《诗经》。他不止一次地表示,自己对宋以后的历史不熟悉,准备有机会进行钻研。他还很注意把外国历史和中国历史,把欧洲的封建社会和中国的封建社会进行对比,既注意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又注意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力图从这种比较研究中找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和各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
他在研究中不仅注意历史发展的阶段性,而且非常注意各个阶段中的数量关系,经常进行各种统计和计算。从宰相的各种家庭出身到各官僚集团的成员,从各地区的人口到各地区的物产,从古代的耕地面积到新中国成立前后的耕地面积,他都进行过统计。在统计时,他注意分析,尽量按照事物发展的阶段和特点加以分类,而不是把几十年乃至数百年的人或事凑在一起简单地加以平均。在统计时,他也注意对比,把几个朝代的数字进行对照,以便从中发现变化的轨迹。
汪篯(1916—1966),江苏江都人。中国当代历史学家,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1947年进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工作,师从陈寅恪先生。先后任北大历史系副教授、教研室副主任、教授,文革初去世。毕生从事隋唐史研究,身后文稿札记集为《汪篯隋唐史论稿》,计二十二篇。
抗战时期苏联援华史论 本书特色 《抗战时期苏联援华史论》总共9章,从九一八事变后中国进入局部抗战时期的苏联对华政策开始,到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与中国抗战胜利结束时为...
《剧变》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恰逢其时的巨制。在个人与国家都对未来充满迷茫,危机接踵而至的当下,普利策奖得主、《枪炮、病菌与
《我与中信:1979—2019》内容简介:“看”“见”中信。本书由中信事业的众多亲历者来书写中信历史,展现中信事业一个个不凡的发展
休休室治史文稿补编 内容简介 本书所收入的论著,是已出版单行本之外的傅衣凌先生其他文章。这些文章*早发表的时间是在上一世纪三十年代,*迟的是1988年,时间跨度...
抗战中国国际通讯照片-秦风作品系列 内容简介 2007年春,秦风老照片馆从荷兰文物收藏家蓝柏先生处收购了一批抗战原版照片。它们是国民政府中央宣传机构于抗战时期,...
三国的逐鹿-读懂春秋.就读懂了当下-3 本书特色读懂春秋,就懂了当下3:三国的逐鹿 春秋中期,晋国在晋献公的治理下,用假道伐虢之计,吞并虞国与虢国,国力日益...
世界上下五千年(上下) 内容简介 本书所选的古国文明,除了中国部分已有另书记叙外,重点描述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和美洲的玛雅...
《文明的地图》内容简介:张信刚教授对“一带一路”各区域的历史、政治、文化有多年深入研究,并进行了实地考察与寻访。他从丝绸之
讲述中国历史-(上下卷) 本书特色 《讲述中国历史》是一部非同凡响的历史著作,是美国史学大师魏斐德其毕生学术研究的结晶。他从世界史背景下切入中国历史,又将论述的...
《现代方志文化建构:新中国首轮新编地方志编纂研究》内容简介:编修地方志是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建国后的首轮地方志编纂工作自上
人类的故事:下 本书特色 《人类的故事》是房龙*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作者采用平铺直叙的手法,以生动、幽默、睿智的文笔和独具匠心的构思,勾画出人类数千年文明的发展...
团购:中华传统文化图典7册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时代华文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由职业画家,独立撰稿人周春才编著★ 以漫画形式全面诠释了《孔子》《礼记》《...
因为没有出版,随便弄了个书号。。梦醒1938,黑暗年代开始的地方战争,生存投奔谁,遇到谁,离开谁,失去谁我欲归,归处狼烟四起
非洲通史-(全8册) 本书特色 原版内容权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牵头、五大洲数百位历史学家撰写 翻译质量上乘 北大、北师大、中国社科院的数十位非洲史专家翻译译审阵...
湖南会战亲历记 本书特色 本书是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关于湖南会战之亲历记录。湖南会战,是指抗日战争时期,从一九三八年武汉失守以后至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以前,在湖南...
本書主要以「戰爭期」(1937-1945)推動的大東亞文學圈為主軸,探討關於大東亞的「文學共榮」議題,從「跨界」的視域進行東亞文學
翁心存日记-(全五册) 内容简介 翁心存(1791—1862),江苏常熟人,历官工、刑、兵、吏、户部尚书,直至入阁拜相,是道、咸两朝的重臣,他的日记,不仅涉及到...
中国历史研究法(国学基本文库) 本书特色 《中国历史研究法》为史学理论经典作品,全面反映新史学首倡者梁启超先生的史学思想,对中国历史研究影响巨大。书中先...
《深潜》内容简介:本书以生动精妙的文字和感人肺腑的故事记录了我国深海战略性高技术发展之路。从“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到“
最后的抗联 本书特色2012年,全国活着的东北抗日联军老战士不到20 位,他们是*后的抗联。《*后的抗联》作者张正隆、姜宝才对这些抗联老战士进行深入采访,留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