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辑选汪篯先生生前唐史相关论文,围绕唐朝的骑兵、门阀、禁军、吏治等问题,探究唐朝崛起与兴盛的原因。字里行间也显示出汪先生深厚的学养和扎实的功力。
汪篯同志在陈寅恪先生门下专攻隋唐史多年,很多文章是受陈先生的学术观点、治学方法的影响而写成的,师徒相承之迹,跃然纸上
汪篯先生,江苏江都人,1916年生于扬州,1934年秋进入北平清华大学历史系学习。“七七”事变后,他随校到达昆明,1938年毕业于西南联大。1939年夏考入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做研究生,仍在昆明西南联大。1942年秋到1946年秋在昆明西南联大师范学院任教员,并在五华中学兼课。他善诗文,对唐诗饶有兴趣,特别爱好杜诗。
1947年6月,汪篯先生辗转来到北平,进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工作,具体工作则是在清华大学协助陈寅恪先生写《元白诗笺证稿》。北京解放后,他回到北大,1951年以后一直在北大历史系工作,先后任副教授、教研室副主任,1963年晋升为教授,1966年6月10日含冤去世,终年五十岁。
汪篯先生一生主要从事隋唐史的研究。他曾受业于陈寅恪先生,因此,在学术观点和治学方法上都深受陈寅恪先生影响。正如胡如雷先生在《读〈汪隋唐史论稿〉兼论隋唐史研究》一文中所说,汪篯先生在解放前的“很多文章是受陈先生的学术观点、治学方法的影响而写成的,师徒相承之迹,跃然纸上。譬如陈先生的重要论点之一,是西魏、北周、隋、唐诸朝的上层统治集团例行所谓关陇本位政策,很多复杂的政治斗争均与此有关。《论稿》承其余绪,并加以发挥,在《唐太宗之拔擢山东微族与各集团人士之并进》《唐太宗树立新门阀的意图》《唐高宗王武二后废立之争》及《唐室之克定关中》诸文中都明显而系统地贯串着这一重要论点……陈寅恪先生过人的优点之一,是观察问题目光敏锐,往往能从常人所忽略的细微之处发现能说明重大现象的契机,这样写成的文章异常引人入胜,汪同志确实也具有同样的优点……陈寅恪先生治学谨严,每条史料都经过核校诸书方始引用,无一字一句苟且,此点素为后学所景仰。汪同志在这方面也继承了陈先生的学风,所用史料无不细加考校,从无信手拈来,滥事引用之处”。
对于具体的历史研究,汪篯先生经常强调认识历史问题需要有一个过程。对历史上一些重要制度和规律性问题,他认为“在研究过程中需要经过几次反复,才能比较接近历史上的实际情况,得出比较切合实际的结论”。因此,他不囿于前人所说,也不坚持自己曾经有过的某些看法,而是在吸取别人成果和自己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修正自己的看法。因此,他对某些问题的研究,往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例如,他对北魏至隋唐均田制的研究,是从1956年开始的,到1964年虽然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看法,但他认为有许多看法还不成熟,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在此期间,他不仅对均田制的认识不断深化了,而且研究领域也大为扩展。他不仅研究和考释了北魏、北齐和唐的田令,研究了包括敦煌西魏和唐的户籍簿在内的与田令实行有关的材料,而且上溯商、周、两汉的土地占有情况;他不仅研究了这些时期的土地问题,而且还探索了这些时期的生产力状况以及阶级斗争在土地制度变化中的作用。在研究工作中他总是这样不断深入,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探求历史发展的本质。
他在研究中很注意对比研究。他总是把历史看作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力图从纷繁的历史线索中找出社会发展的规律,划分出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此,他很重视前后的对比。他不仅在秦汉史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而且还下了很大的功夫钻研商、周和战国的历史,为此还研究了金文以及《尚书》和《诗经》。他不止一次地表示,自己对宋以后的历史不熟悉,准备有机会进行钻研。他还很注意把外国历史和中国历史,把欧洲的封建社会和中国的封建社会进行对比,既注意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又注意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力图从这种比较研究中找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和各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
他在研究中不仅注意历史发展的阶段性,而且非常注意各个阶段中的数量关系,经常进行各种统计和计算。从宰相的各种家庭出身到各官僚集团的成员,从各地区的人口到各地区的物产,从古代的耕地面积到新中国成立前后的耕地面积,他都进行过统计。在统计时,他注意分析,尽量按照事物发展的阶段和特点加以分类,而不是把几十年乃至数百年的人或事凑在一起简单地加以平均。在统计时,他也注意对比,把几个朝代的数字进行对照,以便从中发现变化的轨迹。
汪篯(1916—1966),江苏江都人。中国当代历史学家,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1947年进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工作,师从陈寅恪先生。先后任北大历史系副教授、教研室副主任、教授,文革初去世。毕生从事隋唐史研究,身后文稿札记集为《汪篯隋唐史论稿》,计二十二篇。
西方地理通史:了解西方历史先从西方地理开始 本书特色 1.为什么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起源于地中海而不是欧洲内陆为什么欧洲能迎来大航海时代为什么中世纪的欧洲被认为是...
《金融智能》内容简介:这是一部讲解如何用AI技术解决银行、保险、证券行业的核心痛点并帮助它们实现数智化转型的著作。作者从金融
《燃烧的大洋》内容简介:1941年12月7日清晨,习惯了军事演习的火奴鲁鲁居民,像往常一样从嘈杂的炮火声中醒来。他们并未意识到,一
《从零构建知识图谱:技术、方法与案例》内容简介:本书一共分为8章。第1章给出了知识图谱的概览,第2章围绕知识图谱的整体技术体系
大多数通史,都以王朝为纲线;大多数人读史,也以王朝为话题。而本书所写的中国,不是王朝中国,而是文化中国。全书用哲学的思辨
透过地理看历史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以地理为视角的全彩珍藏版中国简史。全书配有90余幅精美的四色印刷历史地形图,山川险阻、地缘关系一目了然。 本书从地理的视角解...
史学卷-欧洲文艺复兴史 本书特色 本书是“欧洲文艺复兴史”之史学卷,本书介绍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法兰西、德国、英国,以及西班牙葡萄牙及尼德兰的史学状况,每章分...
暴风雨的记忆-1965-1970年的北京四中 本书特色 《暴风雨的记忆:1965-1970年的北京四中》讲述了一段铭心刻骨、悲喜交加,曾令一代人难以忘却的记忆,...
藏族与长江文化 内容简介 《长江文化研究文库》是国家“十五”重点图书项目,由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任总主编。《文库》分综论(季羡林主编)、学术思想(汤一介主编)、文...
中国古代文化丛书国论集---史通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多年来,我们组织了诸多人次的相关调研,从中了解到,广...
(精)吾国与吾名:中国历代国号与古今名称研究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胡阿祥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六朝研究所所...
苍山如海-井冈山往事 本书特色 以个体的方式,进入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从文学的角度,去把握井冈山作为一座革命圣山的历史真相和精神内涵。苍山如海-井冈山往事 内容...
星火燎原精选本-(融媒书)-(上中下册) 本书特色 《星火燎原》精选本(上中下)作者:刘伯承 贺龙 陈毅 罗荣桓 徐向前 聂荣臻 叶剑英等作者介绍:开国将帅等老...
《夏与西伯利亚》内容简介:本书是旅美学者倪湛舸的最新随笔集。书中评论石黑一雄、帕蒂·史密斯、乔纳森·弗兰岑、大卫·福斯特·
三国谜案 本书特色 在战争频仍的三国时代,英雄人物与传奇,争权夺势与历史悲歌交相辉映,演绎出一系列令人倍加瞩目的历史故事。而在这些故事当中不乏一些被扭曲的...
《听肌肤的话2:问题肌肤护理全书》内容简介:作者拥有私人非营利性皮肤学实验室,从事皮肤问题研究近十年,日常收集了大量皮肤问题
晋朝那些事儿 内容简介 本文从公元265年西晋开国写起,到公元439年北凉灭亡为止,其间174年,包括了西晋、东晋十六国、北魏初年、南朝宋四个朝代。全文涉及七十...
《20世纪的设计》内容简介:20世纪最著名的设计,不在博物馆,而在市场上。可口可乐玻璃瓶和麦当劳的标志举世闻名。1924年现代主义
寻找家园深处的珍藏-湖湘物质文化遗产之旅 本书特色 湖湘文明的炊烟,缕缕不绝千年。种种自然与人文的物质文化遗产,散落在湖湘大地上,灿若珍宝,经历了历史的风风雨雨...
朝贡与入附-明代西域人来华研究 本书特色 自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便与历代中原王朝建立了联系,既有官方的,也有民间的;既有积极主动,也有近不得已。由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