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十年》是根据扬之水进入《读书》期刊工作的十年间所记录的日记整理而成的一部书稿。本书稿通过扬之水的个人记录,详实的反应了1986年到1996年,扬之水本人的所思所想,《读书》编辑部的运作模式,扬之水与徐梵澄、金克木、张中行、启功等名家相与还的情境。是读者了解和研究那十年间文化界读书界的宝贵文献资料。在日记部分之后,我们又精心整理了吴小如、辛丰年等二十余位文化界名家与扬之水之间的一百五十余封书信,详实的反应了扬之水与这些大家之间或亲密、或敬重、或玩笑、或严谨的交往,是不可多得的OO手资料。
★《读书》创刊于1979年,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文化界占有位置,是中国三十年来思想文化变迁的见证者。创刊伊始就发出了反映读书界共同心声的呐喊:“读书无禁区。”以其思想的开放,议论的清新,文风的隽永,赢得了读书界的青睐。作家王蒙曾说:“可以不读书,不可以不读《读书》。”这句话一度流传众口。
★ 扬之水十年日记汇编,一辑精准的人物剪影,五卷雅致的美文短章
★ 其中《友朋书札》一册收录了吴小如、辛丰年等27位文化名家与扬之水之间的158封书信,是初次整理披露
★ 32开平装,百花文艺出版社2019年8月出版,印质上佳
友情提示:本套书共含5册,钤印在其中1册的扉页,请知悉
《<读书>十年》是根据扬之水进入《读书》期刊工作的十年间所记录的日记整理而成的一部书稿。这些文字详实的记录了1986年到1996年间扬之水本人的所思所想,《读书》编辑部的运作模式,扬之水与徐梵澄、金克木、张中行、启功等名家相与还的情境。是读者了解和研究那十年间文化界读书界的宝贵文献资料。本套书共含5册,其中前4册为日记部分,在日记部分之后,编辑又精心整理了吴小如、辛丰年等二十余位文化界名家与扬之水之间的一百五十余封书信,编为《友朋书札》一册,详实的反应了扬之水与这些大家之间或亲密、或敬重、或玩笑、或严谨的交往,是不可多得的一手资料。
《<读书>十年》中除了记载扬之水经手编辑的书稿和文章之外,还详尽的记录了扬之水十年间所读、所买、所收、所赠的书籍,对其中大部分著作都有十分恳切的评价和真知灼见。在读书之外,还反应了许多名家的小故事,让读者从侧面了解到上一代学术前辈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趣。书稿也详细的记载了1986年到1996年饭店菜谱菜价和书店书价的变化,亦庄亦谐的见证了那十年间的生活历史。
《<读书>十年》既是一部个人的文艺史、读书史,也是一部反映当代知识分子生活的文化史,还是一部社会生活史和微观经济史。
十年日记 百科全书
杨早
《〈读书〉十年》是一本奇书。尽管看上去,它只是记录一位学者编辑生涯的日记选。
《〈读书〉十年》是扬之水1986至1996年间的日记选本,而本名赵丽雅的扬之水,正是当年“《读书》五朵金花”之一,稍明《读书》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化界位置的人,都知道这套日记的重要性,它还原了“可信的”那个年代。
日记内容无非是记事与记感两类。而自古得能流传的日记,不只能见出作者生平、性情,还要能从中看出交游、艺文、时事、世情,堪称一部“全书”。风行一时流传不衰的如《越缦堂日记》《缘督庐日记》《湘绮楼日记》都有这种特点。反之,流水账式的《鲁迅日记》就不够自足,需要读者、研究者以大量史料与想象来脑补。
自然,日记作者名气愈大,地位愈高,而愈易流布。但好的日记还要满足两条:一是作者并未自觉日记的传世可能,写作时不隐恶,不讳饰,不矫情。二是公布的版本也能少删、不增,尽量留其原貌。因此,日记之真伪与作者入世之深浅,有时恰成反比。史界重视的《忘山庐日记》《退想斋日记》,研究价值不输于名家手札。
再来就说到文笔。鲁迅在答太炎师问“文、学之辨”时尝言:“学以启人思,文以增人感。”将日记当小品写,原是古时常事。近代以还,私人日记功能性增加而审美性趋弱,往往只适合研究者爬梳史料,而无法讽诵咏读。世人亦不以美文视日记,然而日记的文学价值,无疑也是这份日记是否适于公共阅读、是否成为审美教育范本的一大标准。
全面、真实、文采,这些优点,《〈读书〉十年》俱全。作者有言:“当天的纪事,总还可以信赖(整理过程中,只有减法,绝无加法;极个别的字句之外,绝少改动),至少能够提供一点还原现场的线索。”这是真实。
说到全面,篇中片段,可作回忆录看,可作游记读,也可作精神生活史材料研究。如一九九〇年一月十一日的日记,便极见当时社会的精神生活状况:
“文学所的靳大成和许明拿来二百块钱,请《读书》出面邀请几个人,一起聊一聊,谈话题目是八十年代学术历程回顾。今天上午来了十四位,围绕论题讨论了一上午。午间我与吴方买来肯德基炸鸡,一人一份,算是午餐。饭后老沈来,大诉出版界苦经,于是上午大家所说的要走钻研学术一径,似乎也很难了。”(下划线为引者所加)
小小一段,三十年后再看,饶有趣味之处,非只一端。八十年代的终结与抱憾,九十年代的开启与彷徨,“出版界苦经”仍在诉着,“钻研学术一径”似乎越来越窄也还有人在走。而配上“肯德基炸鸡”,实事又像是某种隐喻,短短百余字,时代的风味浸润其间,至今不散。
时代是小炒,生活仍是主食,构成整部日记的烟火气息。一九八九年四月廿一日一则由听吴彬说香椿芽儿刚上市卖至八元一斤,这两天也得三四块钱(物价史材料!),忆起插队时吃香椿:
“更忆起插队时节在会青涧,春日里没一点儿油水菜蔬,只望着庄稼地里零星长着的几棵香椿树,每是我够下芽儿来,切成细段开水焯了,撒上盐,就是极香极香的好菜儿。有一回,几个人凑了一块钱,找着上头的老颠儿婶,换了十个鸡蛋,吃了一顿香椿炒鸡蛋,真是美死了。这也不过是几日里的事,过了这时节,更哪里寻一点点牙祭!”
这却是明末小品的风味。类似短章,日记中亦极多。
而《〈读书〉十年》更为读者称许之处,却在记“书”与“人”两层。作者彼时供职《读书》,又是痴迷阅读之辈,日记中购书借书读书谈书的记录,几乎到了无日无之的地步。有人说,将日记中提到的书名辑录出来,就是一部《八十年代京城精神生活提要》。
而“人”就更为丰富繁杂了。编辑、作者、朋友、师长、读者、亲人,北京的、外地的、国外的,一个个都在寻常日脚中凸显出来。其中尤以金克木、徐梵澄、钱锺书等时时请益的前辈,沈昌文、吴彬等日日相处的同事,面目*为生动。
作者曾于一九八九年六月十六日日记中自言:“《读书》这个‘小气候’是极为难得的,必当珍爱它。也许若干年后,我会写下关于《读书》的回忆录,那时想想这些小曲折,一定更会觉得有意思。”其实,《〈读书〉十年》已是绝佳的回忆录,从中不仅可以窥见各路学者的侧面音容,更有各饭馆的菜色,有日日经手的书单,也有车票点心唱片的价格。从《〈读书〉十年》中,我们至少可以还原出一部可信的生活实录,一辑精准的人物剪影,一册雅致的美文短章。
难怪黄裳看过部分日记内容后曾致信作者称:“因叹尊藏日记皆逸人韵事,可辑为一册,可惊俗目,又知足下为编辑时,辛勤周至,无怪为作者所胜赞,如此编者今无之矣。”
此次《〈读书〉十年》新版,又增入了“友朋书札”一辑,收二十七位师友信札计一百五十八封。这些师友,多为《读书》及《书趣文丛》的作者。除编著往来、书稿讨论等事务性内容外,各位师友点拨学问,平章人物,以至感慨时局,自书身世,长书短简,均能见出各人面目性情。这些信札,与十年的日记对读,更能见出“编辑”与“作者”之间肝胆相照、放言无忌的难得氛围。
可以说,这套日记,包括那些映照对读的书札,将是多年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社会研究者的福音。我们有幸作为同代人先睹为快,也是一种难得的缘分。
这些年,由于社群固化与学派分裂日益加剧,“知识界共识”成为某种可望不可及的理想,因此上一个“共识年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书写成某种神话,追忆之作也纷纷浮现,但回忆是那样的靠不住,而有资格回忆者又集中于当日的领风骚者,当年普通的精神生活与日常记忆反而隐没入黑暗中。《〈读书〉十年》则以无可质疑的忠实与复杂,全方位地复原了八十年代的知识生活。由于这套日记表面的琐碎与个人化,它出版后并未受到许多还沉浸于往日传奇的读者足够的重视。随着时间逝去的洗礼,回忆与传奇会渐渐褪色,真能留下的,怕还是这一部个人的真实记录。
十二月十五日星期一
正式去三联上班。
到底去哪一个部门,还没有定呢。
一会儿,头头们来齐了,开碰头会,坐在这边的屋里,可以听到那一边的大声说话,还有突然爆发的一阵大笑。
过了片刻,董秀玉走来悄悄对我说:“还是想让你去《读书》,苑兴华不干,他说,你们去问她本人,在不施加压力的情况下,她一定愿意来著作室。”她是笑着说的,我也笑笑,情知差不多就是这样了:去《读书》。
下午,三联的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沈昌文、董秀玉)一起和我谈话,谈了两个小时,很诚恳,很坦率。
坦率介绍了《读书》的过去和现在(主要是现在),虽然举的都是令人不满意处,但偏爱之情仍是溢于言表。看来王焱是二位经理十分器重的一员干将,说他聪明极了,知识面非常广,工作能力也很强,只是太懒散了。对吴彬也很赏识。总之,董说,《读书》的编辑素质很高,在整个三联是佼佼者,但主要的问题也仍然是懒散。
让我去《读书》,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希望能够有机会全面地锻炼一下,二是抵消一部分编辑部内存在的消极因素。
说来我与《读书》真是缘分匪浅,从它创刊到现在,每期必读,甚至可以说,是《读书》引导我走上了读书的路,对建筑、对音乐、对美术,以及其他等方面的兴趣,几乎皆是源于《读书》。从八四年第十期的一方小豆腐块,我开始由读书走向评书,去年发了三篇,今年发了五篇。我一直是热爱它、感激它的,或者说,是充满感情,但以前,始终是站在外围看它,而今,却要进入它的内里,并且成为它的一个成员了,这不是有点戏剧性么。
沈、董二位似乎对我寄予厚望,这却使我分外不安,以至于有点怀疑自己的能力。
当然,要努力干,非常努力的。
收到钱春绮先生寄赠的《尼采诗选》。
在灯市口中国书店购得《李商隐诗选》《北京地名志》。
十二月十六日星期二
上午去编辑部,听倪乐交代她的那一摊工作。我O生疏的还是版式,学会并不难,搞好却不容易。
又交给我外国文学出的那一套小丛书,这是绿原抓的稿子,让我写出介绍来,明天就交稿。
收到杨绛寄赠的贺年片,看到那清秀工整的字迹,心头不由得涌上一种特别的亲切感。
十二月十七日星期三
今日落雪,是入冬以来OO场雪。
上午去编辑部,看第二期的发稿过程,下期就该我接管了。
十二月十八日星期四
倪乐已将办公桌的全部抽屉腾空,然后一一向我交代工作,她手中存的可发的稿子并不多,整个发稿过程是琐碎而又紧张的,一点延误不得,一点马虎不得。
从“光明”到《读书》,每月少了三十元编辑费,静坐家中读书的时间也变得很少了,迮卫开玩笑地对倪乐(她已调到翻译室)说:“你是弃暗投明了。”那么我呢,岂非真的是弃“明”投“暗”了?平心而论,“光明”的工作的确是轻松的,各种“费”也很多;不过,在《读书》工作是锻炼人的,我付出的代价会换回什么呢,一时还很难说。
十二月廿日星期六
在绒线胡同购得《简爱》《砻溪诗话》。在建工出版社购得《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论丛》。
到紫竹院的社科院宿舍访张佩芬,只有她一人在家,居室很宽敞,布置得也很雅洁,讲定星期二给我一份评《荒原狼》的稿子,这一两年,她都在全力编译《黑塞研究》。
前行三幢楼,便是丁聪的家了,一位很和善很爽快的老头儿,他自言七十,看上去也就刚刚六十,今后就要月月和他打交道了。
十二月廿一日星期日
到小庄北里的OOO宿舍访萧默。
爬上十五层楼,伸手叩门的时候,他还没起床呢,原来是昨晚开夜车了。
引起他惊异的是:“真没想到你是位女同志。”这是第几个“没想到”了?差不多所有OO次见面的朋友(前此只是通信)都是“没想到”。
这是一套三居室的单元,房间面积很大,会客室布置得非常简朴,没有任何摆设。
我主要想请他写一篇谈《敦煌建筑》的文章。他说O近一直在忙于《中国美术史》的撰稿(参加几种美术史的编写),明年还要外出考察,收集资料,恐怕没有时间。
谈了一会儿别的,我再次请他考虑一下,他说,你这样诚恳,使我不容推却了。
读《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论丛》。
十二月廿二日星期一
一早便往和平里访屠岸,左弯右绕,才找到他的家,这时是八点二十分,他的儿子正在吃早饭,他在里间听广播,看来是吃过饭了。
在《春天的永远的微笑》那本集子中,曾看到有屠岸译的几首布鲁克的诗,因此想请他再撰文深入介绍一下其人其作,他说,近来手边工作很多,怕是一时顾不得了,以后再考虑吧。
心中想好一席话,可一下子就都说尽了,路程花费一个多小时,在那里不过才坐了几分钟。
又访赵萝蕤,不遇。
到编辑部。吕澎来,他是到北京来“看戏”的。过去与他通过不少信,总以为他该有四十来岁吧,没想到竟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小伙子。
P3-6
扬之水,1954年生,浙江诸暨人,原名赵丽雅。1986年至1996年担任《读书》期刊编辑。1996年起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开始深入研究文物考古,用考古学的成果反向观照研究文学作品,著作有《诗经名物新证》《诗经别裁》《脂麻通鉴》《先秦诗文史》《中国古代金银首饰》《物中看画》等。
词学入门 内容简介 吴梅以曲家名世,为中国著名词作家与词研究家。精通昆曲,被视为将昆曲这一民间艺术引入大学讲堂之**人。终身执教,桃李满天下,被评为“近代...
点燃心灵之灯-致恩师.先辈.挚友 本书特色 本书记述了作者对恩师、先辈、挚友的悼念和追思,字里行间饱含真情。既有对平时生活点点滴滴的回忆,也有对大时代背景下师友...
高岑体诗选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盛唐边塞诗派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的优秀诗篇进行评析、注释。评析依托古代诗话,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注释强调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所选诗歌...
江湖老友 本书特色 《江湖老友》是著名作家蔡澜的散文结集。《江湖老友》精选了蔡澜写文化名人的文章,所写者是耳熟能详的名家,如金庸、黄霑、黄永玉、丁雄泉、张彻、胡...
节选--------------------------------------------俺也写个大风歌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
2010年中国诗歌精选 本书特色 有人称,诗歌选本有文学史、批评家以及有实用性范本特色的三种选本。本选本大抵近于第三种,即以拒绝赝品的各种不同写作方式的代表性作...
史诗华章-徐焰 将军谈毛泽东诗词 本书特色 毛泽东的诗词已经融入亿万中国人的精神血液;已经成为几代中国人文化思维和重要思想财富、语言习惯。史诗华章-徐焰 将军谈...
康巴作家群评论集 本书特色 康巴作家群是近年来国内的一个文学现象,该评论集对许多康巴作家群代表性作家的作品进行了分忻、评论,集中展示了康巴作家群的特点、气质,以...
西潮的彼岸 本书特色 在欧洲的各大城市,我处处感受到历史的幽魂,反而在东方的香港和大陆,似乎真的觉得历史“终结”了……而我处处在学本雅明笔下的天使,逆着“进步”...
精彩摘录公論翁然。——引自第225页
中国教育史 本书特色 清末民初文献丛刊(影印本):古有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近有民国大师百花齐放,西学东渐东西交融,尽享思想学术文化盛宴。 《中国教育史》★中国学者...
精神明亮的人 本书特色 王开岭的文字,有一种温润的金属感,有一种磁性的光芒,它敏感、深邃,明亮又干净……如果用形象比喻的话,我想说,王开岭的文本散发着一种鲜见的...
唐诗三百首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的古诗包括:感遇(二首);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月下独酌;春思;望岳;赠卫八处士;佳人;梦李白(二首)等。每首诗后都有注释。...
罔两编 本书特色 对于爱书之人,读书的裨益自不待言。然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好书如此之多,叫人从哪一本读起,或者读哪一本好呢?这时我们就需要一本“读书...
果麦罗生门 本书特色 本书不仅收录了《罗生门》《竹林中》《地狱变》《河童》等广为人知的经典名篇,同时精选了《英雄之器》《南京的基督》《丝女手记》《枯野抄》等国内...
精彩摘录多夫制的社会到底不能流行得很广。其中的一个缘故是一般人还不能摆脱原始的夫权和父权思想。由这个,造成了风俗习惯和道
元曲三百首-中华大字经典 本书特色 我们的口号:给老年读者重读经典的权利!不用放大镜就可以读的书!一、本套丛书定位为适合老年读者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读本。从内...
书里人生:兄弟忆鲁迅(二) 内容简介 丛书收集了二十世纪不同阶段海内外鲁迅研究的精华,全面展现一代文化思想巨人风貌,深刻揭示鲁迅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其中专著四部...
《杨万里集笺校(套装共10册)》杨万里为宋代名家,平生交游广泛,著述宏富,集共133卷,向无整理本,此次系首次整理出版,对推进宋
作者野村美月Mizuki Nomura出生在人人皆知的合唱王国——福岛。从小就喜欢创作故事,立志成为作家。以《赤城山桌球场歌声响起》获得第三届Entert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