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吕思勉先生的四部断代史之一。是研究隋唐五代史的*基本参考书之一。主要内容包括: 隋室兴亡 ; 唐之初盛 ; 武、韦之乱 ; 开元、天宝治乱 ; 安史乱后形势 ; 德宗事迹等。
国人缺乏的不是历史知识,而是历史观点,明确以大历史观为重的史学著作; 与陈寅恪、钱穆、陈垣并称“现代史学四大家”,吕思勉毕生功力所在,四大断代史之一; 黄仁宇、易中天承其衣钵,高校学生历史必读教材; 从始至终,充斥着各种读史法门、史学观点,索隐钩沉,纵横开阖,史料充足,然后鞭辟入里,一针见血,又极喜翻案,阅读之下,或者豁然开朗,或者瞠目结舌。每一小节,都足以成就一篇重大论文。
**节?文帝内治隋文帝何如主也?曰:贤主也。综帝生平,惟用刑失之严酷;其勤政爱民,则实出天性,俭德尤古今所无,故其时国计之富亦冠绝古今焉。其于四夷,则志在攘斥之以安民,而不欲致其朝贡以自夸功德。既非如汉文、景之苟安诒患,亦非如汉武帝、唐太宗之劳民逞欲。虽无赫赫之功,求其志,实交邻待敌之正道也。 帝平陈之明年,江南复乱,遍今浙东西、皖南、闽、赣之地,遣杨素讨平之。事见《素传》。又《陆知命传》:晋王广时镇江都,召令讽谕反者,知命说下十七城,得其渠帅三百余人;亦可见乱事蔓延之广也。江都,隋郡,今江苏江都县。《通鉴》述致乱之原曰:“自东晋以来,刑法疏缓,世族陵驾寒门。平陈之后,牧民者尽更变之。苏威复作《五教》,使民无长幼悉诵之。士民嗟怨。民间复讹言隋欲尽徙之入关,远近惊骇。”盖南北隔绝既久,民情不免猜疑,丧其利权者,乃从而鼓动之也。此等变乱,究非民欲,故不旋踵而冰消瓦解矣。 偃武修文之治,文帝盖深有意焉。《本纪》:开皇三年正月,禁长刀大矟。九年(589年)平陈之后,诏禁卫九重之余,镇守四方之外,戎旅军器,皆宜停罢。武力之子,俱可学文。人间甲仗,悉皆除毁。十年五月,诏曰:“魏末丧乱,寓县瓜分。兵士军人,权置坊府。南征北伐,居处无定。家无完堵,地罕苞桑。恒为流寓之人,竟无乡里之号。朕甚愍之。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军府统领,宜依旧式。罢山东、河南及北方缘边之地新置军府。”十五年二月,收天下兵器,敢有私造者斩之;关中缘边,不在其例。十八年正月,诏曰:“吴、越之人,往承敝俗,所在之处,私造大船,因相聚结,致有侵害。其江南诸州,人间有船长三丈已上,悉括入官。”此承久乱之后,不得不然,固不得訾其欲弱天下之民,以保一家之业也。《炀帝纪》:大业五年正月,制民间铁叉搭钩刃之类,皆禁绝之。犹沿此策。 杨氏先世,久居武川,当亦渐于胡俗。然南北朝末,世运已更,虽宇文氏犹思变革,而况于帝乎?帝在受禅之先,即令已前赐姓,皆复其旧。既受禅,又易周氏官仪,依汉、魏之旧。皆见《本纪》。时诏议服色。摄太常卿裴正奏言:“后魏已来,制度咸阙。天兴之岁,草创缮修。所造车服,多参胡制。周氏因袭,将为故事。大象承统,咸取用之。舆辇衣冠,甚多迂怪。周宣帝变胡服,见《两晋南北朝史》第十五章**节,据此,则仍非纯乎汉仪也。今皇隋革命,宪章前代。其魏、周辇辂不合制者,已敕有司,尽令除废。然衣冠礼器,尚且兼行。既越典章,须革其谬。”《礼仪志》。开皇二年(582年),颜之推上言:“今太常雅乐,并用胡声。请冯梁国旧章,考寻古典。”高祖不从,曰:“梁乐亡国之音,奈何遣我用邪?”俄而郑译奏请修正。于是诏太常卿牛弘、国子祭酒辛彦之、国子博士何妥等议正乐。九年,平陈,获宋、齐旧器,诏于太常置清商署以管之。牛弘奏曰:“前克荆州,得梁家雅曲。今平蒋州,隋平陈置于石头城。又得陈氏正乐。请修缉之,以备雅乐。其后魏洛阳之曲,《魏史》云:太武平赫连昌所得,更无明证。后周所用,皆是新造,杂有边裔之声。戎音乱华,皆不可用。请悉停之。”制曰:“制礼作乐,圣人之事。功成化洽,方可议之,宇内初平,我则未暇。”晋王广又表请,帝乃许之。十四年三月,乐定。诏并令施用,见行者皆停之。《音乐志》。 帝颇能勤政。《本纪》言其“每旦听朝,日昃忘倦。乘舆四出,路逢上表者,则驻马亲自临问。或潜遣行人,采听风俗。吏治得失,人间疾苦,无不留意。尝遇关中饥,遣左右视百姓所食。有得豆屑杂糠而奏之者,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为之撤膳,不御酒肉者,殆将一朞。及东拜泰山,关中户口就食洛阳者,道路相属。开皇十四年八月,关中大旱,人饥。上率户口就食洛阳。十五年正月,以岁旱,祠泰山以谢愆咎。上敕斥堠,不得辄有驱遣。男女参厕于仗卫之间。逢扶老携幼者,辄引马避之,慰免而去。至艰险之处,见负担者,遽令左右扶助之”。《旧唐书·太宗纪》:上谓房玄龄、萧瑀曰:“隋文帝何等主?”对曰:“克己复礼,勤劳思政,每一坐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之论事。宿卫之人,传飧而食。虽非性体仁明,亦励精之主也。”贞观四年(630年)。帝之勤政,固时人所共喻矣。其俭德尤为绝人。《本纪》言其居处服玩,务在节俭。《食货志》云:六宫咸服浣濯之衣。乘舆供御,有故敝者,随令补用,皆不改作。非享燕,所食不过一肉而已。开皇十五年(595年),相州刺史豆卢通相州,今河南安阳县。贡绫文布,命焚之于朝堂。《纪》言帝令行禁止,上下化之。开皇、仁寿之间,丈夫不衣绫绮,无金玉之饰,常服率多布帛,装带不过铜铁骨角而已。虽曰齐之以刑,究亦由其能以身先之也。帝初受禅,即以官牛五千头分赐贫人。又弛山泽之禁。开皇三年(583年),入新官,见下。初令军人以二十一成丁。减十二番,每岁为二十日役。减调绢一匹为二丈。罢酒坊。通盐池、盐井,与百姓共之。陈平,以江表初定,给复十年。自余诸州,并免当年租赋。十年(590年),又以宇内无事,益宽徭赋。百姓年五十者,输庸停防。十二年(592年),有司上言库藏皆满,更辟左藏之院,构屋以受之。下诏曰:宁积于人,无藏府库。河北、河东今年田租,三分减一,兵减半,功调全免。十七年(597年),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满。遂停此年正赋,以赐黎元。皆见《食货志》。皆宽恤民力之事也。
吕思勉(1884—1957) 现代史学四大家之一。字诚之,江苏常州人,15 岁入县学,21 岁自学古史典籍;早年执教于常州学堂,负笈从学的就有后来成为文史大家的钱穆、赵元任、黄永年等;后任教于上海光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吕思勉读书广博,治学严谨,通贯各时代,周赡各领域,蔚为一代史学宗师,代表著作有《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断代四史,及《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吕思勉读史札记》《中国民族史》《中国制度史》《文字学四种》等。
打回老家去-原东北军111师纪实 本书特色 《打回老家去》内容简介:《打回老家去》讲述了原东北军111师的起源、发展、壮大以及111师所经历的各重大战斗战役的过...
《黄历的前世今生》内容简介:黄历,在中华民族中流传延续了两千年左右的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从古至今,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人
《旧制度下的俄国》内容简介:俄罗斯是个在国家政权方面的发展与欧洲其他国家不同的地区,严酷的地理条件和庞大的国土面积使得建立
冯汉骥论考古学 内容简介 实际上,对二十世纪学术的探讨研究,早已在很多学者的倡导支持之下展开了。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必要在深度和广度上继续扩展,...
郑州典故成语篇(全四册) 内容简介 一座城市的魅力是由久远历史的沉淀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凝结而成的。这个城市从她诞生之日起,就饱经风霜,历尽沧桑。她的每一点进步...
创新作文课堂内外精华本(高中) 本书特色 满分作文培训基地,课堂内外,北京大学中文系,北大语言教育研究所协办,青春不是小说,H中二三事,邂逅郭敬明,柳永如是说…...
川大史学(第二辑)?中国古代史卷 本书特色 刘复生主编的这本《川大史学(第2辑中国古代史卷)》主要选录2006年以来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老师发表的有关中国古代史...
国旗飘飘-话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上下册) 本书特色 洞悉世事沧桑,揭示成败之道,点评风云人物,体味人情冷暖。 本书从孙中山创建共和民国开始讲起,一直到中国十三大...
黄老之治 本书特色 司马光撰、柏杨译的《黄老之治》是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之一,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运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德必读...
这本“加州学派”的力作,尽管在国外学界频频获奖,但之所以在国内引起这样的轰动,是因为这本书以中国与欧洲双向交互比较的方法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1918~)前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1924年,随寡母迁居到顿河上的罗斯托夫市。在
《战争的战争(1618—1648)》内容简介:三十年战争(1618—1648)是近代欧洲极具灾难性、后果极为严重的战争。这场多年无法结束的
隋唐史话 本书特色 这本《隋唐史话》,原是作者申东城给本科生开设校选修课的自编讲义,总分十三章八十五节,始于隋初,终于盛唐安史之乱,历经隋文帝、隋炀帝、隋恭帝、...
耶路撒冷史 本书特色 《耶路撒冷史》,由亚琛的阿尔伯特著成,共12卷,记述了*次十字军战争及拉丁东方*初20年的历史。所谓*次十字军战争,始于乌尔班二世克勒芒会...
《零基础学FPGA设计:理解硬件编程思想》内容简介:本书是针对FPGA初学者编著的入门级图书,以高云公司的FPGA和Verilog HDL为开发平
邹谠1918年12月生于广州,广东大埔人。父亲邹鲁(海滨)是国民党元老、政治家及中山大学的筹创人和校长,母亲乃许素贞(剑魂)女
Chineseresidentialcommunitiesareplacesofintensegoverningandanarenaofactivepoliti...
鱼羊野史(第3卷) 本书特色 《鱼羊野史(第3卷)》是东方卫视脱口秀节目《晓松说——历史上的今天》5—6月未删节版完整收录的超级读本。《鱼羊野史》讲述每一天在历...
我国学术界对塔尔蒙的这部著作的评价,褒贬不一、毁誉参半、见仁见智。就译者视野所及,许多言及这部著作的中国学者似乎都没有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