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语言学习的认知机制研究

数字化时代语言学习的认知机制研究

作者:霍云贞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8-04-01

评分:5分

ISBN:9787520327145

所属分类:民俗文化

书刊介绍

数字化时代语言学习的认知机制研究 目录

**章 视听化教材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节 视听化教材的应用现状及使用误区一 视听化教材使用误区二 视听化教材使用现状的调查发现第二节 视听化教材对语言教学的影响与研究一 多媒体学习对语言教学的影响二 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三 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四 研究内容简介五 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第二章 语言是怎样学会的节 “听”与“说”――“哑巴英语”和“瞎子汉语”一 语言背景二 实验对话三 “听”决定了“说”第二节 自由地“译来译去”一 Thomas的汉语瓶颈二 对照Thomas的父母三 “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存在吗四 第二语言学习的生理机制五 语言符号与英语思维六 双语对大脑的影响七 语言的切换与身份认同第三节 Stanley语言学习的故事一 Stanley的学前阶段二 语言是怎样学会的?――教材教法三 语境中学习词汇――故事阅读四 语音记忆源于重复――成串的语音五 自然拼读法六 阅读的关注点是思维七 多通道加工信息――像学母语一样学外语的方法TPR八 音―图结合的外语思维训练第四节 跟妈妈学说话一 广播、电视、妈妈二 有效输入与输出三 英语是外语,不是二语四 如何维持外语环境五 语言学习中的序列法和生成法六 语言的浸没与启动第三章 语言学习的教材和教法节 诵读识字教学模式一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二 诵读识字教学方法第二节 汉语识字启示英语词汇教学一 教材――主题图片让词汇学习鲜活真实二 教法――思维导图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第三节 教师与教学范式一 教师信念决定教学范式二 教学范式的变革三 造成“哑巴英语”的根源四 测评与教学五 一本小书反映出学习理念六 以图示义七 图式释义八 视觉语法九 多通道释义加工十 教学方法的演变第四节 经典歌曲赏析――英语学习的有效方法一 歌曲是文化的载体二 丰富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情操三 歌曲赏析的实践意义四 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五 课程的调查及发现第五节 记忆的生存加工优势和情境教学一 生存加工是独特、神秘、强大的记忆编码程序二 一次成功的教学实践三 追踪回访的发现四 对教学的启发和应用五 深度学习的金字塔理论六 生存加工的编码程序第四章 听书or读书?读图or读文?节 为什么听书?“听”与“看”的博弈一 听书是怎样的体验?二 听什么样的书?三 广播剧比广播阅读容易听,为什么?四 如何听书?第二节 “听书”还是“看书”一 听书的节奏二 “听书”时可以“一心二用”?三 具有“宜听性”的畅销书四 关于“听书”的调查五 语速的“快”与“慢”六 小结第三节 “听书”与“看书”的测试一 选择材料的原则二 测试过程三 数据收集和分析四 测试结果分析五 反思六 教学建议第四节 从“听书”到“读图”――新的科技症一 多“官”齐下方成活二 惯性浅阅读的实验研究三 深度阅读与心流体验四 拒绝低幼娱乐,保持清醒思考五 深度阅读的品质及培养六 听书、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第五章 关于《洛丽塔》的阅读实验节 实验材料的选择一 作者简介二 纳博科夫的阅读观三 纳博科夫的读者观四 小说简介五 小说中译本对比六 电影的对比第二节 实验的实施过程一 实验材料二 实验实施过程三 初选被试四 问题设计五 实验基本情况对比六 回看与否七 深度访谈八 有声思维很有料第三节 实验分析及发现第四节 研究的初步结论一 信息加工模式与思维想象二 信息量与阅读模式三 阅读模式对写作的影响第五节 对教学启示与建议一 应对碎片化阅读二 阅读文学与审美三 思维训练的神经机制四 如何把握问题的设置五 教学中要防止“阅读浅层化”六 小结第六章 关于《汤姆·索亚历险记》的阅读实验节 专业对话张珊珊老师一 选取《汤姆·索亚历险记》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二 小说内容简介三 小说的宜读性与深刻性四 轻松有趣,内涵丰富五 对话马克·吐温六 儿童文学的翻译第三节 文本、电影及音频赏析一 从文本欣赏看语言风格和人物个性刻画二 电影对比三 听书与读书的实验第三节 实验的设计及实施一 大学生组二 小学高年级读文与观影的实验设计三 平原四中实验第四节 小学和初中读文组实验数据分析及发现一 小学组――我们喜欢真人二 初中组――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三 小学组少部分被试关注到的细节四 小学和初中阅读文本的被试选择*具概括性的图片五 小学和初中被试的选择都表现出不仅关注色彩,更关注内容六 分析归纳被试的描述发现选择的规律性第五节 小学和初中读文组与观影组的差异性对比一 理由阐析详略有别二 小学、中学、大学的差别三 小学组和初中组图片选择的差异四 造成差异的影响因素第六节 批注式阅读的分析一 密不透风的注释,细致入微的详解二 懒于阅读的高中生三 真正的阅读是否应该设置问题四 批注式阅读≠深度阅读五 冷静看待受热捧的批注式阅读第七节 关于语言学习的非主流声音一 配备的教材二 通用的教法三 教师的苦衷四 对比民国课本五 独特的建议:通过放松阅读来“排毒”第七章 数字时代的语言学习节 数字化学习的社会背景第二节 数字化学习的理论基础一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二 认知学习理论三 建构主义理论第三节 数字时代的学习变革一 自主学习二 合作学习三 探究学习第四节 数字时代的外语教学实践与研究结语后记

数字化时代语言学习的认知机制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共七章,前三章探究语言学习的初期阶段,学习者语言认知的过程,这个时期使用视听化教材可促进“听”、“说”能力提高。*章是语言是怎么学会的,通过案例对母语和外语学习的不同进行了比较。第二章是早期的语言教育,从教材和教法方面切入,借鉴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对英语教学初期阶段进行了深度研究。第三章是视听多通道加工语言信息的认知机制,对如何利用视听化教材降低认知负荷进行了研究。后四章通过实验发现视觉材料对思维的影响和深度文本阅读对思维的影响机制,对外语阅读和写作教学提供理论支撑与指导;探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思辨能力和发散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帮助学生在视觉文化保持批判性思维,培养其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推理的能力,把碎片化知识系统化、规范化。通过回归深度文本阅读,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写作能力。通过阅读精美的人文素材,严谨的科学文献,通过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第四章是听书与读书,殊途同归,从单通道和多通道加工信息的角度探索了两种读书的模式。第五章是阅读“洛丽塔”,叙述了我们的阅读文本和观看影像的实验。第六章是汤姆索亚的世界,通过改进实验范式,利用《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英文本和中译本对不同年龄段的大中小学的被试者进行了实验。第七章是数字化时代的外语教学,通过学习软件的使用调查,对教学设施带动学习和教学模式的改变进行了研究。

数字化时代语言学习的认知机制研究 作者简介

霍云贞,(1966— ),女,山东济南商河人,1986年毕业于德州师专外语系,1995年毕业于聊城师范学院外语系获得本科学历,2004年取得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现在北京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读在职博士。现任德州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2015年立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多通道信息加工理论下视听化教材对语言习得影响的认知机制研究》。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