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起名《中国民权哲学》,是要表示,它既是关于中国的,也是中国的。在内容上,它旨在叙述中国文化和社会场境里的权利理论,一方面,把中国发生的事情用权利话语加以理解和分析,另一方面,从中国的文化立场和经验视角打量当代流行的西方权利理论,予以必要的重述、修正或挑战。在立意上,它是写给中国读者看的,旨在勉力为解决好民权这个防治恶行、固本兴邦的大问题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和智识资源。至于称“民权哲学”,乃是因为本书仅仅以民权或公法意义上的权利问题为重心,还算不上覆盖面很广的一般意义上的权利哲学,尽管本书也用了不少的篇幅讨论权利哲学的一般问题。
编写这本书,有农民工拉车爬坡时步履维艰的痛沉,也有建筑师精心绘制蓝图时踌躇满志的愉悦。1991年底写完《人权概念起源》,几乎用尽了我自1982年从教以来的积累。1992年,《人权概念起源》出版后,我一度认为,自己对权利的思考再也跳不出这本书的框框了,于是,把更多的精力用来“接地气”,作社会调查,既为研究权利问题积累素材,也想为老百姓论证一些权利,争取一些权利,并由之彰显或实现或许因过久岑居于思想逻辑的象牙塔而可能萎缩变态的心性。从1993年初到1994年秋,从东北辽阳到中原洛阳再到百睡景洪;一共走了近二十个村落。访谈攒下的不少一手资料,虽然至今大多数还未整理和使用,但它们给了我很好的感觉,或者说,让我找到了感觉。
在乡村行走,与乡民接触和交谈,的确使我这个自幼长于农村但离去甚久的人受到极大的震撼,并增添了一往无前的力量。在中国,“农村”既是个地域概念,又是个政治概念。“农民”既是职业身份,又是政策身份。农村和农民是国家*坚实的基础和根本。无论是从人口的比例,还是从苦难的程度,我们都可以说,中国*重要的公民权利,当是乡民的权利;中国*重要的人权,当是农人的人权。我觉得,正是与城乡二元格局相适应的明显不平等的特殊身份,使乡下人在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和城里人很不相同,并拥有不同于西方工业化过程的特殊经验。随着乡村改革的深入,乡民与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紧张起来,这预示着,倘若重新厘清权利义务关系,通过理性的制度设计,把利益保护转化为权利保护,把发家致富、安定祥和的生活意愿凝聚为民主决策、尊重权利、依法办事的政治意愿,乡村就不仅是大规模经济改革的策源地,而且还会成为实质性政治改革的策源地。正如我在《乡民公法权利的生成》一文开篇所说;这个思路,把我从对农人权利现状的记录和叙述,拉回到对社会成员与公共权力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公法意义上的权利义务关系的一般原理的思考。
其间,1993年10月至11月,我**次出国,周游德意志、英吉利,四十多天一口气跑了三十多个机构和大学。欧洲传统文明的震撼力激发了我对故乡故土的不无痛楚的眷恋与热爱。一路上,寻觅《人权概念起源》描述过的一些早期权利文本和见证权利斗争历史的著名机构和建筑,亲睹我在书里分析的自古希腊罗马以来逐渐发育出人权思想的逻辑结构并率先完成近代权利革命的斯土斯民,观赏在我和朋友们正翻译着的伯尔曼《法律与革命》里数次出现的莱茵河仍静静流淌,凝视书中提到的与罗马法、教会法、日耳曼法和中世纪新兴城市法有干系的若干古堡、市镇历经沧桑却依然留存,造访我和友人正在翻译的人权哲学著作的作者米尔恩这位苏格兰瞽衰老人,以及面对倒塌未久的柏林墙的断垣残壁,会见当起“倒爷”的前东德驻华大使……所有这些,都对我反省和调整自己正着迷的学术研究有着某些至少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当时,无论在中国的贫困乡村,还是在欧洲的繁华都市,每每从我心底油然涌起的冲动,就是“想做事”。
那段时间里,我思考较多的问题是,既然我们已经同意关于权利是现代法制的“核心”或“基础”的预设,已经同意中国自古以来政治动乱、法治不昌的祸根在于治人者有权、治于人者无权的解释,还同意在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后,广大人民群众当家做主,能够享受*广泛的民主、*真实的权利,那么;在权利观念空前兴盛的*近一百多年里,尤其是辛亥革命“立宪”、“共和”以后,中国老百姓为什么在面对强权的时候还是那么束手无策、虚弱无助?他们怎样才能够在实际的社会生活里真正享有公法意义上的权利?……
此书为作者近十年来研究权利问题的主要成果。与作者早期的权利研究不同,该书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中国文化场境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权利理论和实践问题,并从民权哲学的角度论述了当代中国面临的文化问题、伦理问题和社会政治问题,适合社会各界人士阅读。
夏勇,字同人,生于湖北荆州。1978年考入法律本科,1982年开始从事学术和教育工作至今。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联系方式:中国法学网(http://www.iolaw.org.cn)
航母出击 本书特色从空中俯瞰海洋,颠覆了人类认识海洋的观念,当然也包括海洋中作战的观念。如果说舰船的发明,拓展了人类的生存空间的话,那么飞机的发明则拓展了人类思...
战争工程论-走向信息时代的战争方法 本书特色 战争工程是以系统思想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工程方法为手段,以战争管理为核心,以整体取胜为目标,对战争系统进行...
迷失的兵城 本书特色 《迷失的兵城》是著名作家师永刚推出的一部长篇新军事探险小说,该书以西北戍边军人的战斗生活为场景展开,年轻的中尉单一海和学者子老,凭《汉书》...
乔治·奥威尔(1903—1950),原名埃里克·阿瑟·布莱尔(Eric Arthur Blair),英国记者、小说家、散文家和评论家。乔治·奥威尔一生短暂,但其...
世界上最伟大的战舰 本书特色 ★ 一次不容错过的伟大海军巡礼,一部图文并茂的经典战舰指南★ 16开软精装,铜版纸全彩印刷,收录大量精美图片,全景展示海上霸主们走...
叶永烈-邓小平改变中国 本书特色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到1978年底,中国不是立即走上了正轨,而是深受“两个凡是”为代表的极左路线的干扰。这两年的时间...
民主政治与古典希腊 本书特色 《民主政治与古典希腊》:北京大学希腊研究中心西学文库·希腊文明译丛民主政治与古典希腊 内容简介 古典希腊时期的艺术、政治与哲学理念...
战争论-(全二册) 内容简介 《战争论》共8篇125章,全书系统总结战争经验,在战争的性质、战争与政治的关系、精神要素的作用、武装力量、进攻与防御等许多方面有精...
孙中山民生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王杰所著的《孙中山民生思想研究》对民生主义重新审视,将民生主义置于“理想性”(不是“空想”)的学理框架中,透过浓重的理想色彩,剖析...
迹园文录-萧公权文集-九 本书特色 《迹园文录》为“萧公权文集”系列之一,收录了萧公权先生生前所撰散篇文字,分为“论文”、“书评、“序文”及“杂文”。末附“萧公...
文明的温度 本书特色 1、人民日报评论部历时3年精心打造属于我们时代的精神图谱,送给每一位平凡又伟大的中国人 2、《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重要学习读本, ...
《如临大敌第一季》讲述的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陆军特种部队为了应对反恐怖行动和局部战争的严峻考验,加强狙击手专业训练。
政治版图2.0 本书特色 本书运用比较政治学的方法,根据大量的数据、图片和实例,分别从国家当前的政策挑战、历史遗产、政治结构、政策过程、政府绩效等方面,对英国、...
直击二战:钢铁苍穹-轰炸德意志 本书特色 《钢铁苍穹――轰炸德意志》是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直击二战》系列丛书之一。本书是一本军事类图书,主要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民主的经济理论 内容简介 本书开创性地将经济学理论思想引入政治学研究,被学术界誉为“政治科学的一部奠基性的著作”。安东尼·唐斯从政府,政党,选民的理性行为入手,...
赫鲁晓夫下台内幕 本书特色 本书赫鲁晓夫下台内幕、治国策、西域的历史与文明、16-18世纪中亚历史地理文献、亲历晚清四十五年——李提摩太在华回忆录、伯希和西域探...
“年龄37岁,约6英尺4英寸高,220磅重,肤色暗沉,头发深色微卷,耳大贴脸,下巴突出,留有希特勒式小胡子,或已刮掉,左脸有延伸
社会政治引论-政治的社会联结 本书特色 《社会政治引论:政治的社会联结》:华夏英才基金学术文库社会政治引论-政治的社会联结 目录 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导言**章 ...
蒋海怒,中国哲学博士(南京大学),佛教思想史博士后(中山大学),现为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宗教与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山大学人文学院佛学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及其成员研究 本书特色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及其成员研究》一书是由中共嘉兴市委宣传部、嘉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嘉兴学院红船精神研究中心编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