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起名《中国民权哲学》,是要表示,它既是关于中国的,也是中国的。在内容上,它旨在叙述中国文化和社会场境里的权利理论,一方面,把中国发生的事情用权利话语加以理解和分析,另一方面,从中国的文化立场和经验视角打量当代流行的西方权利理论,予以必要的重述、修正或挑战。在立意上,它是写给中国读者看的,旨在勉力为解决好民权这个防治恶行、固本兴邦的大问题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和智识资源。至于称“民权哲学”,乃是因为本书仅仅以民权或公法意义上的权利问题为重心,还算不上覆盖面很广的一般意义上的权利哲学,尽管本书也用了不少的篇幅讨论权利哲学的一般问题。
编写这本书,有农民工拉车爬坡时步履维艰的痛沉,也有建筑师精心绘制蓝图时踌躇满志的愉悦。1991年底写完《人权概念起源》,几乎用尽了我自1982年从教以来的积累。1992年,《人权概念起源》出版后,我一度认为,自己对权利的思考再也跳不出这本书的框框了,于是,把更多的精力用来“接地气”,作社会调查,既为研究权利问题积累素材,也想为老百姓论证一些权利,争取一些权利,并由之彰显或实现或许因过久岑居于思想逻辑的象牙塔而可能萎缩变态的心性。从1993年初到1994年秋,从东北辽阳到中原洛阳再到百睡景洪;一共走了近二十个村落。访谈攒下的不少一手资料,虽然至今大多数还未整理和使用,但它们给了我很好的感觉,或者说,让我找到了感觉。
在乡村行走,与乡民接触和交谈,的确使我这个自幼长于农村但离去甚久的人受到极大的震撼,并增添了一往无前的力量。在中国,“农村”既是个地域概念,又是个政治概念。“农民”既是职业身份,又是政策身份。农村和农民是国家*坚实的基础和根本。无论是从人口的比例,还是从苦难的程度,我们都可以说,中国*重要的公民权利,当是乡民的权利;中国*重要的人权,当是农人的人权。我觉得,正是与城乡二元格局相适应的明显不平等的特殊身份,使乡下人在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和城里人很不相同,并拥有不同于西方工业化过程的特殊经验。随着乡村改革的深入,乡民与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紧张起来,这预示着,倘若重新厘清权利义务关系,通过理性的制度设计,把利益保护转化为权利保护,把发家致富、安定祥和的生活意愿凝聚为民主决策、尊重权利、依法办事的政治意愿,乡村就不仅是大规模经济改革的策源地,而且还会成为实质性政治改革的策源地。正如我在《乡民公法权利的生成》一文开篇所说;这个思路,把我从对农人权利现状的记录和叙述,拉回到对社会成员与公共权力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公法意义上的权利义务关系的一般原理的思考。
其间,1993年10月至11月,我**次出国,周游德意志、英吉利,四十多天一口气跑了三十多个机构和大学。欧洲传统文明的震撼力激发了我对故乡故土的不无痛楚的眷恋与热爱。一路上,寻觅《人权概念起源》描述过的一些早期权利文本和见证权利斗争历史的著名机构和建筑,亲睹我在书里分析的自古希腊罗马以来逐渐发育出人权思想的逻辑结构并率先完成近代权利革命的斯土斯民,观赏在我和朋友们正翻译着的伯尔曼《法律与革命》里数次出现的莱茵河仍静静流淌,凝视书中提到的与罗马法、教会法、日耳曼法和中世纪新兴城市法有干系的若干古堡、市镇历经沧桑却依然留存,造访我和友人正在翻译的人权哲学著作的作者米尔恩这位苏格兰瞽衰老人,以及面对倒塌未久的柏林墙的断垣残壁,会见当起“倒爷”的前东德驻华大使……所有这些,都对我反省和调整自己正着迷的学术研究有着某些至少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当时,无论在中国的贫困乡村,还是在欧洲的繁华都市,每每从我心底油然涌起的冲动,就是“想做事”。
那段时间里,我思考较多的问题是,既然我们已经同意关于权利是现代法制的“核心”或“基础”的预设,已经同意中国自古以来政治动乱、法治不昌的祸根在于治人者有权、治于人者无权的解释,还同意在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后,广大人民群众当家做主,能够享受*广泛的民主、*真实的权利,那么;在权利观念空前兴盛的*近一百多年里,尤其是辛亥革命“立宪”、“共和”以后,中国老百姓为什么在面对强权的时候还是那么束手无策、虚弱无助?他们怎样才能够在实际的社会生活里真正享有公法意义上的权利?……
此书为作者近十年来研究权利问题的主要成果。与作者早期的权利研究不同,该书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中国文化场境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权利理论和实践问题,并从民权哲学的角度论述了当代中国面临的文化问题、伦理问题和社会政治问题,适合社会各界人士阅读。
夏勇,字同人,生于湖北荆州。1978年考入法律本科,1982年开始从事学术和教育工作至今。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联系方式:中国法学网(http://www.iolaw.org.cn)
中国式博弈-温州社会变革见证录 本书特色 一本原生态记录温州30年变革的书;一本由温州人自己讲述创业传奇的书;一本以鲜活的个案诠释温州精神的书。 每个温州人必须...
大抉择:美国站在十字路口 本书特色 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为奉行多边主义提供了充分的理由。他一贯的清晰的思路和开阔的视野也在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大抉择》一书...
反法西斯-晋察翼抗战纪实 本书特色 《晋察冀抗战纪实》是一部文学战争类小说,本作品主要描写了包括根据地的艰难创立、聂荣臻奉命创建根据地、晋察冀军区正式成立、创建...
《海军火力:巨舰大炮时代的舰炮和战术(套装共2册)》通过剖析海军装甲战舰问世以来,海军炮术与战术互相促进和共同发展的历史脉络
人民日报任理轩系列理论文章 本书特色 《人民日报》近期发表的署名“任理轩”的四篇文章,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据悉,中央领导要求汇编成书,供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
鏖战菲律宾-二战经典战役全记录 本书特色 曾令麦克阿瑟兵败的伤心之地。“神风特攻队”用“人弹”撞向美国军舰……日军首开现代战争史上吃人肉的野蛮记录。“菲律宾人民...
正面战场徐州会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 本书特色 徐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侵华日军企图攻占徐州,打通津浦线,使南北日军联成一气,窥视中...
呈現在讀者眼前的這部《自由政治與共和政體》,是作者多年法政思想的一個結晶,作者關於中國政治問題的思考俱在其中。不過,作者以為要理解中國的現代政治,必須有一個中西...
那一年.我们打残了日本-白江口海战全记录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通俗历史读物。该书以发生在663年的白江口海战为切入点,以边缘史料为依据,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来梳理...
党代会现场99个历史深处的细节 内容简介 新闻出版总署迎接党的十八大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首次全面系统披露中国共产党的*高领导机关运行细节。大量*新解密文件和珍贵...
菲律宾的沦陷:1941-1942 本书特色 菲律宾群岛处于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扩张之路上,因此,1941年12月战争爆发后,群岛成了日军的一个直接目标。防御菲律宾...
《喋血黄沙:北非争夺战》主要有背后插入的匕首、“罗马帝国”的梦幻、蓝色的海、西迪巴拉尼之战、“这是国家的命令”、非洲初捷、
政治学.人类学的对话与融合-第1辑 本书特色《政治人类学论丛》每期主要内容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其内容结构如下: 一是对于目前欧美学术界有关政治人类学学科研究与学...
《中国历代战争史13:元》讲述蒙古崛起、铁木真称汗、蒙古扩张和元朝建立、统一中国时期的战事。起于蒙古崛起前东亚高原之一般形势
政治学与女性主义 本书特色 《政治法律哲学》、《大学文库》丛书,选译和编辑现当代政治法律哲学的经典、重要著作、教科书和文集,重点围绕当代西方思想的代表性流派,使...
治大国若烹小鲜 内容简介 政府是一种既古老又神奇的制度,它既给人们带来福利,又可能导致灾难。本书用制度经济学的方法讨论了政府的起源和性质,政府的基本功奖惩民悖论...
中日安全与防务交流:历史.现状与展望 内容简介 《中日安全与防务交流:历史、现状与展望》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部分介绍和讨论了安全与防务交流的理论及其对安全环境...
何谓政治学 本书特色 《人文科学大全读本·何谓政治学》:政治学上的善是“正义”,正义以公共利益为依归。——亚里士多德何谓政治学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六章,主要内...
控诉帝国:21世纪世界秩序中的全球化及其抵抗 本书特色 《控诉帝国》是对21世纪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诸多层面进行批判性考察的**本书,该书还将众多的议题整合成一种...
村庄治理与权力结构 内容简介 本书从政治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建构村庄治理中国家——村庄体制内精英——普通村民的三重权力分析框架:将村庄治理中国家(乡镇党组织及乡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