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的起床号(修订版)

华盛顿的起床号(修订版)

作者:[美] 玛格丽特·利奇 著,秦传安 译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年:2018-04-01

评分:4.5分

ISBN:9787547314500

所属分类:历史文化

书刊介绍

华盛顿的起床号(修订版) 内容简介

1942年,《华盛顿的起床号(1860-1865)》获得了普利策奖,作者玛格丽特·利奇是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曾两度获得该奖项。本书主要描述1861―1865年的美靠前战经历。“起床号”,一方面标志着华盛顿作为一个国家首都的意识觉醒;另一方面也标志着它从奴役到自由的觉醒。

华盛顿的起床号(修订版) 本书特色

美国命悬一线:挺过去,是霸主崛起,否则就是分崩离析。——这就是1942年普利策奖获奖作品《华盛顿的起床号》讲述的故事。
1860年:美国首都正在散乱扩张,这里破碎又肮脏,爱国与叛国激烈相争,而很快要将举国卷入血海的不同政治路线,更将其彻底撕裂。这座混乱而腐败的年轻城市中,到处是好战的国会议员、谋叛的阴谋家和心比天高的妓女。志愿军士兵从国会大厦穹顶晃出,刺客在大道上阔步,而亚伯拉罕·林肯则在联邦迈向战争的时候,全力捍卫自己作为总统的合法性。
《华盛顿的起床号》中的焦点,是内战期间华盛顿的日常政治,以及火烧眉毛的诸般要务。从横七竖八堆满街道的尸体散发的恶臭,到玛丽·林肯晚礼服上的开领花边,玛格丽特·利奇以亲切而迷人的细节,写活了这座城市和其中那些名震后世的大人物——亚伯拉罕·林肯、杰斐逊·戴维斯、罗伯特·李、威廉·西华德以及玛丽·苏拉特。
利奇的这部经典杰作,至今被公认为既是令人叹服的学术成就,又是一部罕见的引人入胜的历史著作。

华盛顿的起床号(修订版) 目录

导言
第1章  将军比首都还要老
第2章 “先生,联邦散伙了”
第3章  来了一个西部人
第4章  荒村 
第5章  勇士之家 
第6章  弗吉尼亚郊游
第7章  波托马克河畔太平无事 
第8章  监禁中的女士们 
第9章  两位文官与哈勒克将军
第10章  败军之将 
第11章 “伤兵大军”
第12章  黑皮肤、黄皮肤和浅色皮肤
第13章  安全的冬天 
第14章  总统夫人 
第15章  春天的流血 
第16章  郊区的围攻
第17章  第二任期的预兆
第18章  星光璀璨的首都
第19章  胜利,及刺耳的声音
人名译名对照表

华盛顿的起床号(修订版) 节选

导 言
詹姆斯·M. 麦克弗森
大卫·布林克利在《华盛顿走向战争》(Washington Goes to War)一书中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如何把美国的首都从一座专注于新政、每年夏天人去城空、有点偏僻的城市,转变成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战争动员的神经中枢,以及战后非共产主义世界的司令部。在这个过程中,用约翰·F. 肯尼迪的话说,华盛顿成了一座既有北方的魅力又有南方的效率的城市。
另有几场战争也对华盛顿产生了重大影响,比方说,在1812年战争期间,英国人焚烧了尚处于襁褓期的首都。但是,没有任何事件,对首都的影响比内战更为深远,哪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就是《华盛顿的起床号》的中心主题。1861至1865年间的这场冲突,把一个昏昏欲睡的南方乡镇从一个权力分散的各州联邦的政府所在地,转变成了一个重新统一的国家的权力之都,这个国家已经通过血与火的洗礼,清除了奴隶制和各州主权。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华盛顿的起床号》碰巧出版于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夕,它记述了一场更早的战争,围困中的白宫和国会山的居民为之全力以赴。作为1942年普利策奖的获奖作品,玛格丽特·利奇的这本书已经在成果丰硕的内战研究领域成为经典,而且当之无愧。像所有经典作品一样,它也是一部可以在几个不同层面上阅读和欣赏的作品。首先,它是一个写得很优美的故事——故事情节充满了危险和惊奇,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有悲亦有喜,以及亚伯拉罕·林肯被刺之后,联邦胜利所带来的悲喜交加的高潮。它是一个这样的故事:在林肯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悲剧英雄的形象,在约翰·威尔克斯·布斯身上可以看到一个名副其实的恶棍形象,在乔治·B. 麦克莱伦身上可以看到一个自封的救世主,有迷人的叛军间谍罗斯·奥尼尔·格林豪,有惹人怜悯的玛丽·林肯,还有在这里扮演小角色的美国文化巨擘,比如在军队医院看护受伤士兵的诗人沃尔特·惠特曼和小说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专利局职员克拉拉·巴顿创立了一个由女人组成的医疗队,并突出重围,去华盛顿附近的战场上救助伤兵;安德鲁·卡内基全力以赴,组织通往首都的交通和电报服务。
书名中的“起床号”有多重意义,暗示了本书的某些层面。起床号首先是一次唤醒,把人们从和平中唤醒,走向战争。它不仅唤醒了战争部那些布满灰尘、昏昏欲睡的办公室,使之活跃起来,成为一架庞大军事机器的官僚总部,而且唤醒了数量庞大的士兵,蜂拥着进入华盛顿城,涌入周围的山岗与河谷,这些地方成了多次“进军里士满”行动的练兵场和集结地。华盛顿从昏睡中醒来,面对战争的现实,还表现出惊惶和恐慌,这些是敌军对首都的威胁以及想当然的威胁所引发的。这种军事上的活跃,其壮丽辉煌,其令人瞠目的混乱,一一呈现在本书的字里行间。
“起床号”的另一重意义集中于一个崭新首都的出现,它从一个纯粹的符号里跳脱出来,成为名副其实的主权实体。美国作为一个现代国家的觉醒,始于内战期间。1861年之前,很多美国人都把他们的联邦看作是各州自愿结成的一个联盟,任何时候都可以主张各州各自的主权,只要它们想这样做。但是,1861至1865年间的事件彻底颠覆了这一观念,使得华盛顿名副其实地成为一个主权国家的首都。战前,“合众国”这几个字通常被理解为一个复数名词:合众国是(are[1])一个共和国。1865年以后,“合众国”成了一个单数名词。北方走向战争是为了保全联邦,*后却创造了一个“国”。在林肯**任期的就职演说中,他使用“联邦”这个词共20次,却从未说过“国”这个词。在1861年7月4日给国会的**篇咨文中,他22次提到“联邦”,3次提到“国”。但是,两年多之后,在葛底斯堡,当他援引自由的新生来缔造一种新的美国民族主义的时候,他根本没有提到“联邦”,却5次说到了“国”。在第二任期的就职演说中,林肯回顾四年的战争,把战争的一方描述为在1861年寻求“联邦”的解散,而把另一方描述为为了维护“国”而接受战争的挑战。在老的联邦共和国,除了通过邮局之外,华盛顿政府很少触及普通公民,而在这场战争期间,它已经成为一个全国性政府:它直接向人民征税(创立了一个国税局来征收税赋),强制征兵入伍,扩大了联邦法院的管辖权,创造了全国性的流通货币——绿背纸钞,并着手创立一个全国性的银行体系。
在这本书中,玛格丽特·利奇巧妙地把国会大厦的扩建和翻新打造成了一个重要符号,象征着美国民族主义的觉醒。1861年,国会大厦的新穹顶尚未完工,它敞开的屋顶向天空洞开。而在1865年,当联邦接近胜利的时候,穹顶也接近完成。到战争结束时,穹顶已经安装到位,高踞其上的,是代表胜利的武装自由女神像,她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她的剑已经入鞘。
在另一个意义上,“起床号”标志着华盛顿从南方人统治到北方人统治的觉醒,从地方主义到国家主义的觉醒,从奴役到自由的觉醒。1861年的华盛顿是一个南方社群。哥伦比亚特区被蓄奴州所包围,首都本身也存在奴隶制。尽管这座城市繁荣的奴隶市场由于立法(它是1850年妥协案的组成部分)而被迫迁往波托马克河对岸的亚历山大,可是,当林肯在1861年3月4日就职的时候,买卖人口的生意依然在华盛顿进行。不过,这次就职是改变的先兆。在完全由北方共和党人组成的这届政府中,大量的北方官员涌入华盛顿。在共和党人乘坐火车从北方进入首都的同时,南方人也纷纷坐火车离开,一路向南,加入本州的分离主义运动。华盛顿成了一座既有北方的魅力,又至少在一段时间里有北方的效率的城市。新的共和党多数派*早的行动之一,便是在特区废除奴隶制。在这一行动中,就像在其他很多方面一样,华盛顿就是一个微型国家。在首都废除奴隶制三年半之后,紧接着便是第十三修正案的出台,在整个美国废除奴隶制。
北方人的大量涌入和南方人的相继离去,预示着所有政府分支的控制权的长期转移。1861年,合众国已经在宪法之下存活了72年。在其中49年里(占这段时间的三分之二),担任总统的是南方的奴隶主。而内战之后,要过一个世纪,才有一位南方人当选总统;在1861年之前,36位众议院议长当中有23位代表南方州,36位参议院临时议长当中有24位代表南方州。内战之后的半个世纪里,众议院议长和参议院临时议长没有一个来自南方;内战之前,*高法院先后在任的35位大法官当中,有20位是南方人,而在战后的半个世纪里,新任命的26位大法官当中只有5位是南方人。内战摧毁了老南方的诸多方面,注定要让南方文化沦为地方主义,并确立北方的制度和价值作为国家标准。就这方面而言,这场战争也代表了华盛顿的起床号。
……

华盛顿的起床号(修订版) 相关资料

书里头这座扰攘的华盛顿城,以其全部奇妙、怪异的细节被描述出来……这是一部由人物驱动的历史,也是一座城市的编年史……它还是一份对不断蔓延的危机的快节奏记录,危机的后果包括暂停人身保护令、征收所得税、征兵,乃至*为重要的解放奴隶——先在华盛顿,继而在全国。
——凯瑟琳·鲍尔斯,《B&N评论》
1860年的华盛顿还是个粗粝的乡间小镇,一个竭力成为城市的符号。到1865年,它已成了举国的核心。《华盛顿的起床号》书中充斥、流淌着彼时的轶事、丑闻、人物和悲喜剧。
——克利夫顿·法迪曼,《纽约客》
这部1941年出版的杰作,至今仍是对内战大劫时期的华盛顿的*受欢迎记录。从林肯总统,直到*卑微的公民,都写得栩栩如生,数百幅浮雕肖像呼之欲出。
——《华盛顿邮报》
《华盛顿的起床号》本身就堪称一部关于政治精英如何处置战事的*编年史。利奇刻画的许多人物,都是美国史上的名人,皆在其生花妙笔下焕发新生……但该书的真正主角,的确是这个城市本身……利奇这部杰作呈现的连环画般的平稳片段,一定程度上完美契合了华盛顿这个城市。
——《新共和》周刊
获1942年普利策奖作品,一部关于陷入内战的美国首都的历史著述,刻画得异常丰富、优美。
——“十部被忽视的经典”,《美国学者》杂志

华盛顿的起床号(修订版) 作者简介

作者/玛格丽特·利奇(Margaret Leech,1893—1974)
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普利策历史奖两度得主和第一位女性得主。利奇出生于纽约州,1915年毕业于瓦萨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便开始她的写作生涯。她创作的《华盛顿的起床号》获1942年的普利策奖,《麦金利时代》(In the Days of McKinley)获1960年的普利策奖,并获班克罗夫特奖。
译者/秦传安
自由译者,生于湖口,现居北京。以译书谋稻粱,托刘伶为知己,攀陶令作老乡。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