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就批读过光绪己卯年传忠书局刊印的《曾国藩家书》,该书第四、六、七、九卷至今收藏在韶山同志纪念馆,每卷都有手书的“泳芝珍藏”字样。在他早年的听课笔记《讲堂录》中,频频出现《曾国藩家书》的原文和相关点评,可见此书对他的影响之深。即使后来到延安,还推荐领导干部要读一读《曾国藩家书》。
钱穆评《曾国藩家书》:“若论近人论学,能有亲切的指点者,在前清有湘乡曾氏……在其家书家训中,有不少方法指点,虽若卑之无高论,却极亲切。如曾氏说:治学贵有恒,一本书必须从头到尾通体读。此语岂不是老生常谈,似不成为一种学术专家之指示。其实读书若不能一书从头到尾通体读,无论是讲科学方法也好,提倡本位文化也好,总之是空论,非实学。”
◆传忠书局版无删改足本,李鸿章兄弟精心编校,简体横排!
光绪五年,在李鸿章兄弟主持下《曾文正公家书》编校完成,交由传忠书局刻印。全书按时间顺序编排,收录了曾国藩30岁以后写给长辈和兄弟的信件,共10卷,系统记录了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等各方面的思想和实践。全书编校周全,制作精良,被公认为zuiquanwei的曾国藩家书版本。此后刊行的各种家书,基本都是依据此刻本翻刻或排印。本次出版的简体横排版,就是以传忠书局刻印的这一版《曾文正公家书》为底本。在编校上完全遵从了原版体例和文本。
◆增补全本,附赠家训2卷。超值超值!
原版并未收全曾国藩的家书。今次在原版基础上,根据前人搜集整理,增补了《旧本未刊家书补编》398封,和同为李氏兄弟主持编校的两卷本《曾文正公家训》两部分内容。以求更完整呈现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的思想和实践。
◆毛泽东从小读到大,到延安还不忘推荐干部读一读……
毛泽东青年时就批读过光绪己卯年传忠书局刊印的《曾文正公家书》,该书第四、六、七、就卷至今收藏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每卷都有毛泽东手书的“詠芝珍藏”字样。在他早年的听课笔记《讲堂录》中,频频出现《曾文正公家书》的原文和相关点评,可见此书对他的影响之深。即使后来到延安,毛泽东还不忘推荐干部要读一读《曾文正公家书》。
◆蒋经国的成长指南,父亲反复叮嘱他“细细参阅”!
蒋经国回忆说:“平常我写信去问安,父亲因为事忙,有时来不及详细答复,就指定《曾文正公家训》的第几篇代替回信,要我细细参阅。偶或因我报告身体有病,父亲回信就说是我没有好好地读《曾文正公家书》的缘故,因为那书里面对于如何保持健康,是说得很详尽的。”
◆柴静:代代都有中国人,从曾国藩身上得到建设之力!
老头儿长相朴拙如农夫,一辈子俭苦无已,随手一只青藤箱子,身上的长袍上有油渍,没有任何精英面目,视之甚至让时人轻贱。但就靠一根穷骨头,养活的这一点春意思,却能在中国大地上渐流渐广,代代都有中国人,如梁启超那样,从他身上得到建设之力,“为之不已,将有可时,若其不为,则天下事固无一可也”。
上册
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致诸弟(摘自上册第43页)
诸弟在家读书,不审每日如何用功?予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诸弟每人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予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以之。
……
盖士人读书,**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诸弟此时惟有识不可以骤几,至于有志、有恒,则诸弟勉之而已。
……
课程
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一会,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
读史《二十三史》每日读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记出,终身不间断。
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
谨言刻刻留心。
养气无不可对人言之事,气藏丹田。
保身谨遵大人手谕:节欲,节劳,节饮食。
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
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咸丰十年七月初八日 致沅弟、季弟(摘自上册第 322页)
余告筱辅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又嘱其求润帅、左、郭及沅荐人。以后两弟如有所见,随时推荐,将其人长处、短处一一告知阿兄,或告筱荃。尤以习劳苦为办事之本。引用一班能耐劳苦之正人,日久自有大效
同治元年五月十五日 致沅弟、季弟(摘自上册第384页)
余家目下鼎盛之际,余忝窃将相,沅所统近二万人,季所统四五千人,近世似此者曾有几家?沅弟半年以来,七拜君恩,近世似弟者曾有几人?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吾家亦盈时矣。管子云:“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余谓天之概无形,仍假手于人以概之。霍氏盈满,魏相概之,宣帝概之;诸葛恪盈满,孙峻概之,吴主概之。待他人之来概而后悔之,则已晚矣。吾家方丰盈之际,不待天之来概,人之来概,吾与诸弟当设法先自概之。自概之道云何?亦不外清、慎、勤三字而已。吾近将清改为廉字,慎字改为谦字,勤字改为劳字,尤为明浅,确有可下手之处。
沅弟昔年于银钱取与之际不甚斟酌,朋辈之讥议菲薄,其根实在于此。去冬之买犁头嘴、栗子山,余亦大不谓然。以后宜不妄取分毫,不寄银回家,不多赠亲族,此廉字工夫也。
谦之存诸中者不可知,其着于外者约有四端:曰面色,曰言语,曰书函,曰仆从、属员。沅弟一次添招六千人,季弟并未禀明径招三千人,此在他统领所断做不到者,在弟尚能集事,亦算顺手。而弟等每次来信索取帐篷、子药等件,常多讥讽之词,不平之语,在兄处书函如此,则与别处书函更可知矣。沅弟之仆从随员颇有气焰,面色言语,与人酬接时,吾未及见,而申夫曾述及往年对渠之词气,至今饮憾。以后宜于此四端痛加克治,此谦字工夫也。
每日临睡之时,默数本日劳心者几件,劳力者几件,则知宣勤王事之处无多,更竭诚以图之,此劳字工夫也。
余以名位太隆,常恐祖宗留诒之福自我一人享尽,故将劳、谦、廉三字时时自惕,亦愿两贤弟之用以自惕,且即以自概耳。
同治二年三月二十四日 致沅弟(摘自下册第450页)
吾辈现办军务,系处功利场中,宜刻刻勤劳,如农之力穑,如贾之趋利,如篙工之上滩,早作夜思,以求有济。而治事之外,此中却须有一段豁达冲融气象,二者并进,则勤劳而以恬淡出之,*有意味。余所以令刻 “劳谦君子”印章与弟者,此也。
同治二年七月初一日 致沅弟(摘自下册第461页)
奏折一事,弟须用一番工夫。秋凉务闲之时试作二三篇,眼界不必太高,自谦不必太甚。上次惠甫、次卿二稿,只须改润一二十字,尽可去得。目下外间咨来之折,惟浙、沪、湘三处较优,左、李、郭本素称好手也。此外如官、骆、沈、严、僧、吴、都、冯之折,弟稍一留心,即优为之。以后凡有咨送折稿到弟处者,弟皆视如学生之文,圈点批抹。每折看二次,一次看其办事之主意,大局之结构,一次看其造句下字之稳否。一日看一二折,不过月余,即可周知时贤之底蕴。然后参看古人奏稿,自有进益。每日极多不过二三刻工夫。
金眉生与鹤侪积怨甚深。吾辈听言,亦须独具权衡。权位所在,一言之是非,即他人之荣辱予夺系焉。弟性爽快,不宜发之太骤。
同治二年十一月十二日 致沅弟(摘自下册第469页)
古来大战争,大事业,人谋仅占十分之三,天意恒居十分之七。往往积劳之人非即成名之人,成名之人非即享福之人。此次军务,如克复武汉、九江、安庆,积劳者即是成名之人,在天意已算十分公道,然而不可恃也。吾兄弟但在积劳二字上着力,成名二字则不必问及,享福二字则更不必问矣。
同治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致沅弟(摘自下册472页)
沅弟左右:
大炮守垒,只可偶一用之,多用则实可不必。吾在水营多年,深知大炮之长短。凡炮火之利有二:曰及远,曰命中。大炮之大子,可以及远而难以命中,谓其愈远则行愈迟慢,且有声可以回避,又往往自上落下,不能横穿也。其群子,可以命中而难以及远。包得合膛,筑得极紧,可及二三箭之远,否则仅及一箭而已。群子所能及之处,先锋包亦几能及之。军兴日久,各弁勇事事外行,徒慕大炮之名。见贼在二三里外,纷纷开大炮大子击之,喜其响之震,烟之浓而已;见贼不畏炮而排进如故,则以为凶悍无匹,而不知大子实不伤人也。
吾在水营时,教将弁专用群子“包得圆,筑得紧,开得近”三语者,内湖各营罕能做到,外江间有做到者,便是无敌之将。陆营善用大炮者,吾尚无所闻。弟营善用大炮者共若干人?然大约不满三百人,而营中之炮,却不止三百尊。弟去年请黄南翁解炮四尊,今年请丁道铸炮数尊,皆外行之举动也。余恐火药接济不上,故于地洞、大炮二事详悉言之。
同治五年三月二十六日 致澄弟、沅弟(摘自下册第527页)
沅弟定于十七接印,此时已履任数日矣。督抚本不易做,近则多事之秋,必须筹兵筹饷。筹兵,则恐以败挫而致谤;筹饷,则恐以搜括而致怨,二者皆易坏声名。而其物议沸腾,被人参劾者,每在于用人之不当。沅弟爱博而面软,向来用人失之于率,失之于冗。以后宜慎选贤员,以救率字之弊;少用数员,以救冗字之弊。位高而资浅,貌贵温恭,心贵谦下。天下之事理人才,为吾辈所不深知不及料者多矣,切勿存一自是之见。用人不率冗,存心不自满,二者本末俱到,必可免于咎戾,不坠令名,至嘱至嘱,幸勿以为泛常之语而忽视之。
同治五年十二月初六日 致澄弟(摘自下册第537页)
家中要得兴旺,全靠出贤子弟,若子弟不贤不才,虽多积银积钱积谷积产积衣积书,总是枉然。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吾家代代皆有世德明训,惟星冈公之教尤应谨守牢记。吾近将星冈公之家规,编成八句,云:
书蔬鱼猪,考早扫宝;常说常行,八者都好;
地命医理,僧巫祈祷,留客久住,六者俱恼。
盖星冈公于地、命、医、僧、巫五项人进门便恼,即亲友远客久住亦恼。此八好六恼者,我家世世守之,永为家训,子孙虽愚,亦必略有范围也。
同治三年七月二十四日 谕纪鸿(摘自下册第825页)
尔在省以谦敬二字为主,事事请问意臣、芝生两姻叔,断不可送条子,致腾物议。十六日出闱,十七八拜客,十九日即可回家。九月初在家听榜信后,再起程来署可也。择交是**要事,须择志趣远大者,此嘱。
曾国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
曾国藩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考中进士,入翰林院,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文正。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追求的一种zuigao理想境界。而曾国藩正是这样一位集修身、齐家、治国于一身的“古今diyi完人”。
巴尔扎克-世界十大文豪 内容简介 1799年5月20日,奥瑙利?德?巴尔扎克生于法国杜尔市,1814年,他随父迁居巴黎,应父母要求,进入一所大学法律系学习,同时...
红粉风华:民国才女佳人风流史 内容简介 她是掉入凡尘的精灵,浸润在诗人,建筑学家和哲学家的爱的海洋中,万千宠爱集于一身,她是林徽因;她是孤傲高洁的颦儿,...
伊莎多拉·邓肯(1877-1927),美国现代舞创始人。1877年5月26日生于圣弗朗西斯科,1927年9月14日因一场交通事故卒于法国尼斯。她
张献忠——大西皇帝梦 内容简介 这是擅长以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为写作对象,且取得不俗成绩的作家田闻一推出的第四部历史长篇小说。“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物以报天。杀...
《名人传》内容简介: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为三位举世闻名的文学艺术大师谱写的英雄史诗:一位是身患残疾,孤独贫困,从未享受
叶卡捷琳娜大帝通往权力之路 本书特色 《通往权力之路:叶卡捷琳娜大帝》为普利策奖获奖者耗时八年写就的一部权威传记,通过研究此前不为人知或难以获取的资料,阐述了叶...
慈禧太后 本书特色 徐彻编著的《慈禧太后》内容介绍: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满洲镶蓝旗人(后抬入镶黄旗)。咸丰二年(1852年)被选秀入宫,赐号兰贵人,后册封懿...
隐匿中的奇才:路德维希·冯·贝塔朗菲传 本书特色 作为一部思想性的传记,本书主人公既没有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也没有可供消遣的趣闻逸事,这似乎使本书少了些可读性。...
《无法实现的美国“平等梦”》内容简介:美国“肯定性行动”是1965年以总统行政命令形式启动的旨在保障黑人等少数族裔、妇女等弱势
关于反抗帝国主义-可以触摸的民国 本书特色 *作为《可以触摸的民国》套书中的《侧影》系列中的一本,本书透过独特视角,要给读者一个全新的钱玄同的文人战士形象。* ...
宋美龄的美丽与哀愁 本书特色 她的才貌和家世,她的个性和婚姻,使她一度成为中国*耀眼、*有权力的女人,并穿梭于国际政治舞台,被世人瞩目。然而,随着蒋家王朝大厦的...
少年钱学森 本书特色 魏丛著的《少年钱学森》前半部分讲述了钱学森贤淑的母亲章兰及其父亲钱均夫所给予钱学森良好的家底教育;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附小附中所给予钱学森良...
齐如山回忆录 本书特色 齐如山作品系列之《梅兰芳游美记》、《中国的科名》齐如山回忆录 内容简介 齐如山先生晚年羁旅台湾的追怀之作。极为平易的白话,让我们同作者不...
在出版界二十年 本书特色 当我们今天重新捧读这本书,从作者娓娓道来中,看到的不仅仅是他个人的经历,还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出版氛围。张静庐在书业活动中的经营...
《陪孩子学好小学英语》内容简介:★国内第一本私家少儿英语学习教材,解密中国小学生英语学习的种种误区,帮家长厘清孩子英语学习
《信息检索》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全面、深入介绍大学生常用检索工具及其数据库的教学用书。本书以通过各种信息资源检索工具集数据
郦道元评传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十章,内容包括:郦道元生活的时代与地理大交流、郦道元及其家世、爱国主义者、《水经注》中的郦道元思想等。郦道元评传 目录 《中国思...
大唐玄宗时代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以玄宗的经历为主线,网及各色人等,罗织八方经纬,开合起落,挥洒自如地写出这个时代。大唐玄宗时代 目录 **编 横空出世**卷 玉...
《智慧学习》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回应时代变革,从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出来的作品,旨在为新一代的孩子,匹配新的学习方式。新冠疫情期
过往红尘-八个女人的人生解读(图文典藏)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品味人生的书。作者品评的八位女性,均在上个世纪留下过深刻的人生印记。她们以各自不同的人生姿态和生存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