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选了郑逸梅记述艺坛往事的笔记小品上百篇,撷英采华,所选皆为郑文精粹,其作品涉笔成趣,文风简练含蓄,其文言与白话文字均至炉火纯青,笔墨舒卷之中尽显知识性与趣味性,雅俗共赏,一编在手,读者可尽享快乐阅读的陶然之感。作者曾参加南社,后从事教育工作,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因擅长撰写文史掌故类文章而被誉为“补白大王”。本书不但将作者生前已经发表的作品集结,同时作者生前未曾发表的作者也收录其中,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本书精选了郑逸梅记述艺坛往事的笔记小品上百篇,撷英采华,所选皆为郑文精粹,其作品涉笔成趣,文风简练含蓄,其文言与白话文字均至炉火纯青,笔墨舒卷之中尽显知识性与趣味性,雅俗共赏,一编在手,读者可尽享快乐阅读的陶然之感。作者曾参加南社,后从事教育工作,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因擅长撰写文史掌故类文章而被誉为“补白大王”。本书不但将作者生前已经发表的作品集结,同时作者生前未曾发表的作者也收录其中,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早的铅印出版机构——墨海书馆
前清道光二十三年(一八四三年),上海成立了一家铅印出版机构—墨海书馆,这是上海有铅印设备的**家。该馆设在麦家圈(即现在的山东路)。它除备有大小英文铅字外,并刻有中文铅字大小两种,大的等于现在的二号字,小的等于现在的四号字。
五口通商以后,英国**任领事巴富尔来到上海,带来两个教士,一名雒魏林,一名麦都思,作为随行人员。那时麦家圈一带,都是田垄河渠,没有市面。麦都思首先在那儿建造基督教堂。由于传教需要印圣经,他们就在附近创办墨海书馆,用铅字排印圣经和其他宗教宣传小册子。印刷机器拙笨得很,长一丈数尺,宽三尺,旁置有齿重轮二只,由两人掌握,用一头牛旋转机轴。当时人们感觉到新奇,纷纷前来参观。有好事的作了一首竹枝词:“车翻墨海转轮圆,百种奇编宇内传。忙煞老牛浑未解,不耕禾垄耕书田。”接着他们又设立了华英书院,教授英文,把那儿的地皮逐渐圈了去,这就是麦家圈这一名称的由来。麦都思在墨海书馆旁边筑屋居住下来,作为终老之计。后来麦的儿子麦华佗任驻沪领事,麦都思又是工部局*早的董事之一,在文化侵略活动中,是个特殊人物。至于雒魏林也是不甘寂寞的,他创办了仁济医院,即现在的第三人民医院,当时规模没有这样大,是后来逐渐扩充的。
墨海书馆的编辑共两人,一个是外国人艾约瑟,另一个是中国人王韬。王韬很有才华,别署天南遁叟,着有《弢园文录》《蘅华馆诗》等数十种,有“长毛状元”之称。实则太平天国的状元,另有其人,和王韬无关。他和艾约瑟合译《格致西学提要》,又翻译了《六合丛谈》,那是伟烈亚力原稿,内容涉及面很广,举凡天文地理,动植矿物都有,所以译称“六合”。“六合”指东西南北上下而言,是无所不包的意思。王韬供职墨海书馆先后十多年,他所着的《海陬冶游录》《瀛海杂志》,就是由该馆铅字排印的。
夏瑞芳、鲍咸恩创办“商务”略记
解放前的商务印书馆,是我国出版界的巨擘,刊行了许多图书,举凡哲学、社会科学、语言学、宗教、自然科学、应用技术、艺术、文学、史地等等,可谓应有尽有。抗日战争前,它曾以“一日一书”为号召,即每天刊行新书一种,数量之多,也就可想而知了。它创始时,没有意料到后来发展到这样大的规模。“商务印书馆”的名儿,望文生义,它原来主要无非想为商店印些招牌纸、发票、传单等等,梦想不到将来要出这许多图书,否则这局限性很大的“商务印书馆”的名儿,决不会取的。
我有一位老同学华吟水,他在商务印书馆服务数十年,掌握了许多史料。我曾经把他记载的关有商务印书馆创办的一些珍贵资料加以整理,觉得颇有参考价值:原来该馆发起人只有夏瑞芳和鲍咸恩二人。瑞芳字粹方,江苏青浦人。咸恩,浙江鄞县人。他们都是基督教徒,幼年同过学,以后又同事于上海《捷报》馆,为外国人排字。瑞芳精明果断,咸恩谨慎勤劳,两人虽性情异殊,可是颇能友好合作。后来瑞芳娶咸恩的胞妹为妻,更从友好而结为亲戚。《捷报》(ChinaGazette)是当时上海一家有名的英文报纸,经理兼编辑为英国人。他性情粗暴,视中国工人为奴隶,动辄辱骂。瑞芳、咸恩两人不甘屈服,毅然脱离《捷报》,自谋出路。那时适在甲午战争之后,国人奋发图强,从事文化教育的革新,印刷事业,大有前途。他们两人多年在报馆工作,精于印刷之道,于是打定主意,开始筹备印刷机构。当时他们预计每月可以接到几笔商店、行号的小生意,如传单招贴之类,还可以替圣书会、圣经会、广学会印一些印刷品。每月如有六七百元的收入,克勤克俭,也可以维持生活了。
*初开办的资本额,原定四千元,分为八股,每股五百元,由发起人认购,可是资金不够,未能如数凑足,只得邀请教友沈伯芬认二股,计一千元,其余的股份,由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咸恩之弟)、徐桂生四人各认一股,计二千元,高翰卿、张蟾芬、郁厚坤三人各认半股,计七百五十元,总数只有三千七百五十元,数目虽不大,但当时发起人都是职工,没有多少积蓄,筹集到这笔钱已很不容易了,且瑞芳的一股,还是由他的妻子向一个女同学处挪移来的。
正式创办商务印书馆的议约,订立于清光绪二十二年(一八九六年)三月初三日,在三洋泾桥(现在的延安东路江西路口)的一家小茶馆楼上。股金收到后,即着手购置机器。但由于资金不足,仅购得三号摇架二部,脚踏架三部,自来墨手扳架三部,手揿架一部,以及中西文铅字工具等,所有资金几乎耗尽,后由股东沈伯芬筹划了流动金二千元,才得以周转。光绪二十三年(一八九七年)阴历正月初十日正式开业。*初的地址,是在江西路宁波路口德昌里末弄三号,为三幢房屋,租金每月五十余元。夏瑞芳、鲍咸恩、郁厚坤三人工作不分职位,通力合作。无奈流动金还感不足,临时添办些材料工具,如青铅、连史纸等,往往欠账,还要请高翰卿担保,那时高已升任美华书馆的中方经理,帮了他们不少的忙。后来营业日益有了起色,得到了各方面的信任,经济情况逐渐好转。翌年,因房屋倾塌,且不敷应用,于是迁至北京路庆顺里口,为六幢屋子,陆续添置了大阪铸字炉、花旗印书机等。还买了四匹马力火油引擎一只,又设立了木工部。从此,它的业务中心也由印刷转到出版,在管理上全用新法,与当时官办书局袭用的旧法不同。
光绪二十六年(一九〇〇年),日本人经营的上海修文印刷局,因故停办,所有机器工具全部贬价出让。“修文”原本投资近十万,由于历年亏损,乃由印锡璋介绍,经过几度磋商,卒以一万元代价归商务收买,计有大小各号印刷机,二、三、四、五、六号铜模以及其他机件工具铅字材料等。商务购买了这些东西之后,业务便大加扩充,印书始用纸型,发展成为一家初具规模的出版机构。当时他们感到我国的印刷技术比较落后,便派鲍咸昌东渡日本进行考察。鲍咸昌归国后大力革新印刷技术,因此营业更加蒸蒸日上。同时推夏瑞芳为总经理,鲍咸恩为印刷所所长,其他发起人亦逐渐进馆办事,出版了好几种书籍,销路*好的,如《华英字典》《华英初阶》《华英进阶》一、二、三、四、五集(由胡洪赉译注),以及《通鉴辑览》《纲鉴易知录》等等。它的部分书籍改用有光纸印行,比原用毛边纸、连史纸印,便宜三分之二,因此销路益畅。
该馆在创办初期,不分官利和余利,所有盈余都并作营业资金,直到张菊生、印锡璋等投资加入时才重新估值。那时张菊生在南洋公学任译书院院长,他因印件关系,时常与该馆接洽业务。这时夏瑞芳正想扩充业务,准备设立编译所,拟聘张菊生主持,双方一谈,意见相合,同时印锡璋亦有意参加,就由原发起人邀请张、印二人在福州路书锦里口聚丰园菜馆商谈合资经营的办法。*后决定资本额为五万元,除原发起人每股照原数七倍升股外,余以新股招足,这是光绪二十七年(一九〇一年)的事。
张菊生进馆后,先在北福建路西长康里设立编译所,请蔡元培担任编译所所长,又请了几位学者翻译外文书。为了继续发展,不久又将编译所迁至城内唐家衖,编着和翻译各种参考用书,创刊《外交报》(杂志性质),共出十卷,译印《帝国丛书》和《地理丛书》等,又印行《华英音韵字典集成》两厚册。嗣后出版严复着的《英文汉诂》,**次使用中文书横行排版,开始应用新式标点符号及着作权印花证。
毁于战火的东方图书馆
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八日夜十一时,日本海军陆战队突然进攻上海闸北地区,狂轰滥炸,使上海遭到空前浩劫。我国*大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及其附设的东方图书馆,惨遭炸毁,烧了三天三夜,纸灰飘扬,甚至南市和徐家汇一带,上空的纸灰像白蝴蝶一样随风飞舞。这是我国文化无法弥补的损失。
东方图书馆对外开放虽在一九二六年,但图书的收藏,于前清光绪年间商务印书馆建成新屋于宝山路后,就已开始,时为一九〇四年。
据闻归安陆氏皕宋楼藏书出让时,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张元济索得陆氏书目,请示于该馆经理夏瑞芳。那时该馆的资产仅数十万元,夏瑞芳慨然拨现金八万元收购,以备编辑所参考之用,事虽未成,也可见他致力于文化事业决心之大。此后陆续收进会稽徐氏熔经铸史斋、长洲蒋氏秦汉十印斋、太仓顾氏闻斋散出的藏书,辟涵芬楼以储藏。未几,辛亥革命成功,清宗室盛昱意园、丰顺丁日昌持静斋、江阴缪荃孙艺风堂藏书散出,商务又各购得数千百种。凡二十年间,广事搜罗新旧图书,已达数十万册之多。
一九二四年,该馆出其历年盈余中所提存的款项,计规银十一万余两,在总厂对面宝山路西兴建五层钢骨水泥大厦,移涵芬楼所藏图书,充实其中,名为东方图书馆,一九二六年对外开放。一九二九年,添设儿童图书馆,一九三一年,复设流通部,以贯彻服务社会的初旨。
东方图书馆的五层大厦,*上层为杂志报章保存室,及商务历年出版图书保存室。四层为普通书库,占地四千六百方尺,置书架五十六排,共三百七十余架,统长一万四千八百余尺,可藏书四十余万册。四层一部分及三层为善本室,内藏涵芬楼善本书及全国地方志。二层为阅览室、杂志陈列室及事务室等。下层为流通部藏书室及事务室。馆南空场为花圃,南面建西式平房五间,为儿童图书馆。
东方图书馆在“一?二八”之前,藏书五十一万八千余册,图表照片五千余种,居当时全国各地图书馆之首(据杨家骆的《图书年鉴》上载,当时北京图书馆藏书仅四十余万册)。其中除普通书籍外,善本书中,有宋版一百二十九种,二千五百一十四册。元版一百七十九种,三千一百二十四册。明版一千四百一十九种,一万五千八百三十三册。清代较精版一百三十八种,三千零三十七册。钞本一千四百六十种,七千七百十二册,名人批校本二百八十八种,二千一百二十六册。稿本七十一种,三百五十四册。杂本三十一种,三百八十三册。如以旧四部分类而言,计经部三百五十四种,二千九百七十三册。史部一千一百一十七种,一万一千八百二十册。子部一千种,九千五百五十五册。集部一千二百七十四种,一万零七百三十五册。此外一九三一年,还收进扬州何氏藏书四万余册,部分版本正在整理,尚未计算在内。全国地方志约二千六百六十五种,二万五千八百三十八册,内元代纂修者二种,明代纂修者三十九种,清代及民国时期纂修者二千五百二十四种,册数更多。其中有很多孤本,如万历年《吴县志》五十四卷、《旌德县志》十卷、《临江府志》十四卷、《荆州府志》五卷、《黄冈县志》十卷、《大昌县志》六卷、《建阳县志》八卷、《南皮县志》十七卷、《宝鸡县志》三卷。还有,仅有的钞本和原稿如李钟峨的《通江县志》、张凤孙的《泰宁县志》,魏嵉的《长泰县志》,周的《信宜县志》、宋锦的《崖州志》,胡勋裕的《始兴县志》、周叙彝的《安南县志》、孔尚标的《同官县志》、端方的《砖坪厅志》、武全文的《崇信县志》、德俊的《两当县志》、杨镳的《复州乡土志》等,以及仅国外美国国会图书馆有藏的罗定权《资县志》、北京图书馆所藏尚缺卷五的苏佳嗣《长沙府志》全部,科学院所藏尚缺一至四卷的呈麟《南溪县志》全部。至于稀少珍本,更不及备录。外文图书二万余册,其中有十五世纪前出版的西洋古籍多种。
外国杂志报章,也极完备,著名的有荷兰出版的《通报》,英国亚洲文化协会所出版的《学报》,德国出版的《大亚洲及中国》等杂志,都是研究我国国故的参考书,且属全份,尤为珍贵。此外还有福州及上海出版的《教务杂志》,及一八三二年至一八五一年间香港出版久已绝版的《中国汇报》《哲学评论》《爱丁堡评论》等杂志全份,尤为难得。该馆所藏的科学杂志,也很珍贵,如出版已达一百多年的德国李比希《化学杂志》的初版全套,就是远东惟一孤本。
至于我国出版的日报,如上海的《时报》《神州日报》《民国日报》,天津的《大公报》《益世报》,以及清末光绪、宣统之间与《京报》并行的《谕折汇存》,均藏有全份。上海的《申报》《新闻报》,该馆所藏,也都达三十年以上。我国杂志之备有全份者,为数更多,如《新民丛报》《国闻周报》,以及该馆出版的《外交报》《东方杂志》《绣像小说》《小说月报》等等,都是不易搜集的。
赛铜字模的发明
我们读了《梦溪笔谈》,知道隋代已有木版印刷。毕升在一〇四一年,即创始用活字印书。德国人戈敦保于一四四〇年开始用活字版,比我国落后了四百年。这是我们足以自豪的。
商务印书馆的印刷,举凡凸版、平版、凹版,都是很完备的。铅印书册,是利用凸版的,这种印刷,必先浇铸铅字,而浇铸必先有字模。我国文字繁多,《康熙字典》有四万七千多字,《中华大字典》四万八千多字,即通常用的,也有几千个字。如果每个字制一个字模,工作就很不简单,且代价很大。加之字有头号、二号、三号、四号、小四号、五号、小五号、六号、七号等九种,字体有仿宋、楷书、扁字等等,又有长形、方形的区别,要备齐的话,是很不容易的。
至于电镀铜模,那是美国长老会派姜别利(Gamble)来华主持宁波美华书馆印刷教会书报时传来的,先以黄杨刻阳文字,镀制紫铜阴文,镶入黄铜壳子,于是制成大小铅字七种。宣统元年(一九〇九年),商务印书馆请字学家把姜氏字体加以厘正,然后如法炮制。奈制造非咄嗟可以立办,且镀制字模,通常用直流发电机来发电,电压在1.5伏特以内,也有用隔膜电池来制字模的。备着一缸,缸的外围,悬挂着预备镀制的铅字,与饱和硫酸铜溶液;内围悬挂锌条和稀硫酸溶液。缸中电压在1伏特以内,经过二十天左右,字心才得成功。再经锯磨锉刨,把字心嵌入铜壳,每个字又须半小时。故每副字模制造时间,约一个月。
商务制版厂厂长唐凌阁及照相股股长张沾卿、工友林九龄,经过共同研究改革,于一九三五年发明了赛铜字模,又名培珀字模。这种字模有铜模的效用,却无铜模的缺点。且制成仅须一刻钟,成本也很低廉。从此大大地推动了商务印刷事业的发展。
……
郑逸梅(1895-1992),苏州人,本姓鞠,名愿宗,后改姓郑,谱名际云,号逸梅,笔名冷香。32岁入上海影戏公司,并参加南社,后从事教育工作,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因擅长撰写文史掌故类文章而被誉为“补白大王”。
阅读是最浪漫的教养 本书特色 李伟文,台湾公认的教养专家,他用“阅读”这个*省钱的方式教出了两个让全台称羡的女儿,也让很多人发出“做你的孩子真好”的感叹。本书被...
《反对阐释》内容简介:★“美国公众的良心”“大西洋两岸第一批评家”苏珊·桑塔格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评论集,奠定其美国“现有的目
我在美国当农民 本书特色 这本被笑称为“唐氏美国读本”的新书,与以往同类书的*大区别是独特而犀利的男性视角。惯常书中赌城的奢华、好莱坞的炫目、纽约金融中心的地位...
格列佛游记:全译本 内容简介 斯威夫特著,陈?译的《格列佛游记(世界文学名著全译本)(精)/中译经典文库》是一部杰出的游记体讽刺小说,以里梅尔?格列佛船长的口气...
七堇年,十月生。自幼学习绘画与钢琴。中学时代由虚荣心出发接触过吉他,爵士鼓和电影的些许皮毛,后来发现唯一收获是借以走入表达这个世界的途径。曾经的理想有做漫画家和...
浮生琐忆 本书特色 作者莫砺锋,共和国的同龄人,插队十年的老知青,新中国自己培养的**代文学博士,古典文学研究界著名学者,现任大学教授。《浮生琐忆》是他头一本非...
这个世界好些了吗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三年人物访谈的精华,主要发表在《新京报》和《南方人物周刊》。她拒绝正统与平和,坚持以单刀直入、独到另类的方式,叩问这些名人...
阆苑仙葩-红楼梦艺术世界 本书特色 周汝昌先生尝谓时下所论“红楼美学”者,不外“情节生动、形象鲜明、语言优美、结构谨严”之“十六字诀”而已,语虽辛辣,意却犀利。...
核桃先生的咖啡馆 本书特色 《核桃先生的咖啡馆》讲述的是一个女孩突然被咖啡馆里的服务生扔进了垃圾桶里,沿着垃圾桶隧道,女孩掉进了一个陌生的小镇。设计这个小镇的是...
涉江 本书特色 《涉江》是“独立文丛”之一,是作者朱朝敏自2007年后发表在省级以上纯文学刊物作品的集结,书写了一条由记忆和生活经验漫漶的河流。这条河流从心灵发...
人间有草木:女子赏花手记 本书特色 全书分为七卷,分别是春花集、夏花集、秋花集、冬花集、采绿集、树木集、果蔬集。作者遵循节令的流转,依次书写桃花、水仙等四十多种...
生如夏花-泰戈尔经典诗选-III 本书特色 * 畅销世界、长盛不衰的经典诗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喜爱的作品,亲自译成英文;* 脍炙人口、温暖美好的诗行20...
李商隐诗 本书特色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是唐代晚期诗人中的杰出代表。他的诗多为咏物、咏史、感怀、政治讽刺和艳情诗,深情绵邈,富丽精工,形成独...
墨痕 目录 《墨痕》主 编: 祝勇作 者: 高莽出 版 社: 北方文艺出版社条 形 码: 9787531722854出版时间: 2008-9-1开 本: 16开...
千家诗 目录 卷一 七言绝句春日偶成春日春宵城东早春春夜初春小雨元日上元侍宴立春偶成打球图宫词廷试咏华清宫清平调题邸间壁绝句海棠清明清明社日千家诗 节选 《韵文...
瓜娃的节气 本书特色 《瓜娃的节气》是郑彦英的散文集。一场画笔与文学的美妙邂逅,一份从诙谐叙事中窥见处世哲学的心灵独白。激情者精力充沛,往往多才多艺,兴趣广泛,...
《逆袭:16个法国家庭的案例》内容简介:阿德里安·纳塞利是一名典型的“阶层跨越者”:他的父亲是公交车司机,母亲是秘书,但他成
《宋史十二讲》内容简介:本书是清华大学历史系主编的“国史十二讲”系列之一。以专题的形式,介绍了宋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
林语堂散文-鉴赏版 本书特色 《中国现代名家散文书系:林语堂散文(鉴赏版)》由林语堂所著,林语堂散文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彼此融合的结晶。基督教信仰的家庭教育和东西...
《案件聚集》1000期精选 本书特色 杨玉霞毁容案,戴厚英之死,“海盗”劫钞“东星”轮,双胞胎男婴遭亲人扼杀,被剥削的工龄,“借腹生子”的苦酒,自杀阴影笼罩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