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部分现代人内心的冲突和解决办法
**章激烈的内心冲突
一、冲突的形成/003
二、冲突的普遍存在性/006
三、病态人格冲突的特点/009
第二章内心冲突的几种基本类型
一、冲突的确切标志/015
二、冲突的根源/018
三、基本焦虑/022
四、几种冲突的关系/027
第三章与人亲近型的内心冲突
一、冲突的不同类型/031
二、屈从型内心冲突的表现/033
三、屈从型冲突的双重动机/038
四、屈从型患者对性和爱情的态度/042
第四章与人对抗型的内心冲突
一、攻击型患者的行为特色/047
二、攻击型患者的内心意识/052
三、攻击型与屈从型的差别/055
第五章回避他人型的内心冲突
一、自我孤立是回避他人的典型特征/059
二、对自我孤立者的分析/064
三、自我孤立形成的症结/070
四、自我孤立对治疗内心冲突的利弊/075
第六章理想化意象
一、理想化意象的本质/083
二、理想化意象与理想的区别/086
三、理想化意象的功能/087
四、理想化意象的利弊/096
第七章外化作用
一、外化作用的内涵/103
二、外化倾向中的自我鄙夷/106
三、自我恼怒的三种外化作用表现/108
四、理想化意象与外化作用的关系/112
五、外化属性与理想化属性的对照/114
第八章虚假和谐的辅助手段
一、辅助手段之盲点现象/121
二、辅助手段之自我控制/124
三、辅助手段之自以为是/128
四、辅助手段之犬儒主义/130
第二部分待解决冲突的结果
第九章恐惧
一、恐惧的存在/135
二、恐惧的具体表现/140
三、恐惧的根源所在/142
第十章人格衰竭
一、病态人格冲突给人格的巨大破坏/147
二、三种典型的紊乱失调/150
三、相互矛盾的道德价值/155
四、无意识的假象/157
五、无意识的自大/161
六、病态人格所有者对责任的态度/164
七、患者常用的避免内心冲突的三种方法/169
第十一章绝望
一、无望感存在的原因/173
二、冲突带来绝望/178
三、认识或改变绝望状态的方法/181
第十二章虐待狂趋势
一、虐待狂趋势的产生/185
二、虐待狂的几种表现形式/186
三、虐待倾向的缘起/193
四、虐待狂的嫉妒心态/196
五、虐待狂报复性心理的分析/199
六、虐待狂患者的焦虑根源/203
七、虐待冲动被压抑的主要原因/205
八、公然虐待狂与倒错虐待狂/208
第三部分如何解决病态人格
一、改变患者的负面状态/213
二、分析病态人格的结构/216
三、谨慎对待理想化意象/219
四、对不同的病态人格所有者要对症下药/223
五、帮助患者认清自己的行为/227
六、改变患者的无助状态/232
七、帮助病态人格所有者内心独立/236
屈从型、孤立型、攻击型人格冲突的完满解决方式;恐惧、绝望、人格衰竭、虐待狂趋势四大人格心理分析!
为什么有的人总是在试图逃避他人,不想跟世界发生联系?为什么有的人不顾一切地追求名利,终日沉溺于汲汲营营?
《我们内心的冲突》将人格分为屈从型、孤立型、攻击型三种类型:屈从型的人缺少安全感,他们努力的让自己迎合别人;孤立型的人找不到与世界相处的方式,别人的接近只会让他们感到焦
虑不安;攻击型的人把生活视作一场战斗,他们的世界里充满了功利和对抗。人本身就是矛盾的统一,但是当我们看清了内心的冲突,试着重新发展自己,我们也就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
置和生活的意义。
二、对自我孤立者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所有病态人格所有者都需要一种优越感,但是本类型中却更加强调这一点,因为它与超凡脱俗有内在的联系。我们平时说的“象牙塔”“高耸独立”等词语,或是一些普通的日常口语似乎都在告诉我们:优越和孤立是连在一起的。或许,那些既不能使人变得聪慧、敏捷又不能使人觉得不可一世的孤立,在任何人眼中都是不可忍受的。这在临床医学上已经得到了认可。不管是因一次失败还是内心冲突的增加,当患者这种优越感被暂时击碎时,就再也不能承受孤独,就需要别人的帮助,需要感情的支持。这种变化在他的生活中并不少见,在他十几岁或二十几岁时也可能有过不愠不火的友情,但总的来说,他过着很孤独的生活,而且也很享受这种感觉。他常常编织着自己未来的故事,幻想着自己能成就大业,但这些美好的愿望却在现实生活中被逐一地击碎。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在高中,他一直是班上的佼佼者,到了大学,碰上更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就望而却步了。**次感情上的失败,或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感到自己的梦想很难变成现实,那么,孤傲离群对他来说就变得再也无法忍受了,受到强迫性驱动力的驱使,他无法控制地渴望异性和婚姻,只要有人爱他,他宁愿委屈自己。当患者求助于医生来进行分析治疗时,他并不愿意医生触及他这些明显而突出的表现,他需要医生做的是帮他找到任意一种形式的爱。只有感到自己比以前更加充满力量,他才会更宽慰地发现自己其实更愿意过独自一人的生活而且很喜欢这样。他的变化会使人觉得他是旧病复发了,又一次地陷入自我孤独里。但实际情况是,这是他**次坚定而自信地认为自己要求的就是孤独。而此刻,也正是医生对其展开孤独症治疗的*好时机。自我孤立者对于优越的地位有着某种特定的要求,他害怕竞争,但又不愿意通过自身努力得到优异的成绩获取成功。正好相反的是,他认为自己与众不同的高贵品质应该是无须自己费什么心思就一望可知的,他认为自己潜在的优点是无须自我表现别人就能体会得到的。例如:他会在梦中看到遥远的地方有一栋装满了珍宝的房子,鉴赏家们远道而来就是为了一睹其光彩。就像所有与优越地位有关的概念一样,这个梦中也包含着真实的因素:暗藏的宝物象征的就是他被魔圈守护着的智慧与感情。他的优越感还有一种表现就是他认为自己的存在是绝无仅有的,这种优越感直接来源于他独树一帜的追求。他可能将自己比作山巅上独立的一棵大树,在脚下的丛林中,树木却只能在相互阻碍中生长。如果说屈从型的人在心中对于伙伴有这样的质疑:“他会喜欢我吗?”那么攻击型的人想知道的就是:“这个对手的实力如何?”而孤立型的人关心的是:“他会干涉我吗?他是想影响我还是让我独自一个人?”培尔?金特先生(Peer Gynt)与纽扣铸型机的故事就是一个*形象的比喻,代表并说明了孤立者进入群体后内心感到的恐慌。只要处在“地狱”里的那间自己的屋子里,无论怎样都是好的,但若是被扔到一个熔炉中被铸造成型,或改变成其他的形状,就会令他毛骨悚然。他感到自己好像是珍贵的东方地毯,设计独特,图案和色彩都堪称一绝,永远不会改变。他特别骄傲的一点就是能高姿态地抵御环境带来的一切影响,并有信心坚持下去。他把这种行为当成对自己的一种宠爱,并将病态人格固有的僵硬性当成神圣的原则来加以崇拜,他不断地扩充自己模式的范围,让其变得纯净自然,不允许任何人打扰。正如培尔?金特有一句既单纯又荒谬的格言:“对你自己,那就足够了。”自我孤立者的感情生活不像其他类型的人那样能保持一致的模式。不同患者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原因在于:他不同于前面的两种类型,前面的两种类型主要倾向于肯定的目的——屈从型的人要求温情、亲近和关爱,攻击型的人追求的是生存、支配和成功,而自我孤立型的人的追求则带有否定性目的,他不需要别人过多地介入自己的生活,不希望别人干预自己或影响自己。所以,他的感情世界更多依赖的是在这种否定性的模式中生存并发展的特殊欲望,而这种欲望是由这种孤立症所共有的少量的内在倾向形成的。患者表现出来的总体倾向是压抑一切感情,甚至不相信世界上有感情。在这里我将引用安娜?玛利亚?阿密特(Anna Maria Amit)一部小说中的片段来举例。这段文字比较简明,不仅能够表现这种趋势,还能说明孤立型患者的其他典型态度。这部分内容是主人公回忆自己青年时代时说的一些话:“那时我能清楚地体验到我与父亲之间的血统关系,也能体会到我与自己所崇拜的英雄们之间精神上的联系,但我唯独看不出这当中有什么感情。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感情,就像人们对许多事情都撒谎一样,人们说有感情也是在撒谎。B女士很吃惊,她反问我说,‘那你如何认识自我牺牲的品质呢?’为她这句话的正确性我惊讶了好一会儿,但我还是得出这样的结论:所谓自我牺牲充其量也只是一个谎言,就算不是谎言,那也是一种生理或精神的行为。那时我希望过独身生活,不结婚,我希望自己能变得强壮,内心能够平静,少说话,不向别人求助。我要通过个人的努力得到更大的自由,我不会再幻想什么,而是要清醒地度过每一天。我觉得道德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只要是真的,还管什么对错?只有向他人乞求同情与帮助才是大罪。在我看来,心灵就如同一座神庙,我要守护好它,只有庙内的监护人——僧人才有权知道里面进行的奇特的仪式。”对于感情的排斥关键是排斥与他人有关的感情,主要表现是爱和恨,这就是保持与他人之间的感情距离的必然结果。因为有意识体验到的强烈的爱恨之情只会产生两种后果,或是使人与他人接近,或是使人与他人发生冲突。在这里,若是采用H.S.沙利文(H.S.Sullivan)的“距离机制”一词,倒是很恰当。不过,这并不是说,感情在人际交往范围之外就是被压制的,所以它就在对书本、动物、自然、艺术、美食等的兴趣中异常活跃。但这一点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的。对一个富有创作激情的人来说,要控制一部分感情,并且这部分感情对于自己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那就只有压抑自己全部的感情才能做到。虽然这只是一种推测,但以下这些事实可是真实存在的。一个孤立型的艺术家在其有创作能力的时候,不仅能感受也能表现出这种感受,但就像上面所引的那段话所展示的那样,他们往往都在青少年时期经历过感情完全麻木或坚决排斥感情的阶段。一般情况下,在这些艺术家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尝试失败后,他们就或是有意或是无意地适应了自我孤独的状态,也可以这样说,他在有意无意中与人保持距离或是让自己适应了这种孤立的状态——也是在这个时候,他们进入了创作期。现在,在他看来,与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才是安全可靠的,他们能在这种状态下宣泄与人际关系无直接关联的许多感情。这一事实告诉我们,早期感情的否定是后来实现孤立的必要条件。?
卡伦·霍妮(Karen Horney),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和心理治疗专家,美国精神分析研究所所长,与阿德勒、荣格、兰克、弗洛姆等齐名的西方当代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霍妮是社会心理
学的早期的倡导者之一,1967年后,卡伦?霍妮已被公认为伟大的精神分析师。
自闭症儿童社交游戏训练-给父母及训练师的指南 本书特色 1、虽然市场有现在有很多介绍自闭症的书,但大部分都停留在理论和介绍层次,即告诉家长们什么是自闭症、如何判...
坍塌的心墙-精神病院心理咨询师亲历手记 本书特色 《坍塌的心墙:精神病院心理咨询师亲历手记》是作者在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精神病人案例采撷,全部来自作者的**手资料...
《心理学统治世界.3,战争篇:理性操控》内容简介:《心理学统治世界》阐述了疯狂民意背后的理性操控,还客观分析了大众心理学与政
康复是一场旅行 本书特色 连续28周蝉联英国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名全球*畅销心理学图书,英美百万销量 “康复心理**书”英国皇家医师学会卡罗尔·西科洛博士、哈...
大生活系列-不可不知的饮食宜忌大全[畅销修订版] 本书特色 药有药性,食有食性。《金贵要略》云:“所食之味,有于病相宜,有于身为害。右得宜则宜体,害则成疾。”又...
《心理学的故事》以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心理学知识。七十多个精彩的故事可以从任何一个读起,简明系统地介绍心理学的重要理论、重
唐卡中的藏医养生 本书特色生命从何而来?健康生命从何处开始?藏医养生学认为,善待生命、呵护生命应该从孕育生命开始。 生命是什么?藏医学将精确的人体解剖和严谨...
一本深入浅出的工具书,以漫画结合文字,针对不同人群的肥胖类型,不同领域的权威专家给出实操性解决方案。护封:迈向S身材,快看
老百姓的中医书 本书特色 书中的一系列文章曾首发在都市熊的博客上,文字平易近人、妙趣横生,事例和经验完全来自现实生活,阅读起来丝毫不会有距离感。都市熊在中医理论...
《中国城市休闲方式研究》内容简介:休闲,正在成为我国居民的生活常态。本书主要从休闲方式的角度切入,选择长江流域的上海、武汉
强大的心 本书特色 心理学家贝尔纳贝·迪耶诺通过这本《强大的心》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阶段。积极心理学鼓励读者以改善他们的生活,具有强大的思想,解释他们是如何思考...
《幸福超越完美》内容简介:泰勒·本-沙哈尔博士一直在教授“幸福”。在接触了数以千计压力巨大的学生、父母和职场人士后,他发现,
《钟馗考》内容简介:陆萼庭著的《钟馗考》为作者的遗稿,旨在探讨钟馗文化的历史演变与艺术表现,涉及历史、民俗、绘画、文学、舞
本书由4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费德里克·麦特里亚斯·亚历山大及其研究的成果。第二部分讲述了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并介绍了如
养育是不控制孩子、也不懈怠自己广告出版圈传奇夫妇的育儿手记实现孩子自主生活、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情感的基本教养法则..
《血液清洁书》:血液是人类维持生命的根本,血液中不仅有氧、葡萄糖、胆固醇、脂肪等许许多多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物质,还担负着
这样吃饭更健康-吃好每天3顿饭-2-赠送健康吃饭家常菜单 本书特色 本书是国内首创的微博体健康书,于康老师的微博(@临床营养于康)生动幽默并有大量丰富的饮食健康...
神准的性格分析-让你看透每人人的12面 本书特色 金牛的金钱观就是大钱无视、小钱斤斤计较;巨蟹平时和善,在感情中控制欲却很强;处女爱挑剔,以为“高清摄像头”是人...
生命四元素:占星与心理学 本书特色 黄道十二星座是由地、水、火、风四元素所构成的,这四元素不但是占星学和一切玄学的基础,也是人类经验到的一切事物的构成元素,...
《慢慢变富:未来十年,普通人应该怎样做》内容简介:个人的投资理财之路,先要选对方向,只有降低预期,让自己慢下来,才能真正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