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小说家米兰昆德拉的传记——昆德拉生于捷克斯洛伐克,1975年移居法国。他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是当代有影响力和想象力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难以承受的存在之轻》《玩笑》《生活在别处》《缓慢》等。鉴于这位作家人生经历的资料较少,本稿只能勾勒出他隐约的人生轨迹,而将更多的笔墨关注作家极为重要的部分——先用捷克语,后用法语从事的创作。
★ 他是百万国际畅销书作家,被《华盛顿时报》誉为的在世作家。
★ 他把是生活划为谁也不能闯入的禁区,始终顽固的躲在作品背后。
★ 本书以米兰昆德拉的作品为主线,借助相应一手采访资料,竭力勾勒传者的人生轨迹,揭秘这位神秘而的作家移民法国的前因后果。
写米兰·昆德拉传,是件艰难而又冒险的事。甚至是件不太可能的事。这涉及昆德拉的基本姿态:把自己的私生活划为谁也不能闯入的禁区,始终顽固地躲在作品背后。
已经不仅仅是低调的问题了。世上低调的作家其实很多,原因也各不相同。比如波兰女诗人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比如罗马尼亚作家埃米尔·齐奥朗;比如今日移居澳大利亚的小说家约翰·马克思韦尔·库切。
希姆博尔斯卡从不参加任何文学聚会和诗歌朗诵会。她回避正式场合,却很乐意和不多的几个朋友聚在一起,吃着鲱鱼,喝着伏特加,谈论一些日常话题。在几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只接受过一两次采访。平时,除了钓鱼和收集旧明信片,就是写诗,不慌不忙地写,一年也就写十来首。作品虽然不多,但用有关评论家的话说,“几乎每首都是精品”。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只举行了一个简短的记者见面会,就又销声匿迹了。她是个把宁静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诗人。在宁静中生活,在宁静中写作。诗作也有一种宁静的力量。外在的宁静和内心的宁静,你在她的诗歌中都能感到。宁静成为她诗歌的源泉和力量,也成为她个人空间的保障和乐趣。
齐奥朗生前曾为自己定下一个规矩:“尽量隐姓埋名,尽量不抛头露面,尽量默默无闻地生活。”他是个厌世者,一个悲观主义者,极端鄙视声誉,一直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始终将自己置于“句子的中央”。在孤独中,思想不停地运转。他的大量箴言和警句就这样产生。有趣的是,这么一个厌世者晚年竟向一场不可能有结果的爱情张开了双臂。更为有趣的是,**鄙视声誉的他还是在身后获得了显赫的国际声誉,仿佛应了他自己说过的一句话:“当一位作家无话可说时,荣誉为他戴上桂冠。荣誉赞美尸体。”
库切在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后,异常平静,只是轻轻说了一句:“这完全是个意外。我都不知道宣布获奖的事。”他的反应同他以往的表现完全吻合,一点都不出乎人们的意料。他平时为人处世就很低调,喜欢独处,尽量避免抛头露面,极少同媒体接触,至多通过电子邮件回答记者或读者的一些问题。甚至都不愿前去领英语世界十分看重的布克奖。这种低调需要严格的自律。库切恰恰是能够严格自律的人。他不抽烟,不沾酒,常年坚持长跑,还是个素食主义者。平时绝对不苟言笑。他的同事透露,和他共事的几十年里,只见他笑过一回。库切在生活中极有可能很古怪,很呆板,毫无情趣,但他并不是厌世者,也不回避自己的隐私。其实,他的《少年》和《青春》等小说就带有浓厚的自传色彩。他的《耻辱》《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等代表作中也到处可以看到他本人的影子。他是个典型的让作品说话的作家。他的低调更多的和他的性格、他的成长背景、他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有关。 以上几位作家的低调似乎还在人们可以理解的尺度之内。昆德拉的某些举止言行,由于极端,就有点让人不可思议了。他总是千方百计地藏匿自己的私生活,决不向任何人提供详细的个人生平材料,也决不允许任何人谈论他的个人生活,还以毫无商量的口气宣称:“我从不把小说看作一种自白形式。我讨厌轻率。在生活中反对轻率,在艺术中也一样。我的生活是我的秘密,与任何人无关。”
一九八五年春天,昆德拉获得了以色列*重要的文学奖——耶路撒冷奖。昆德拉欣然接受并发表了题为《小说与欧洲》的答谢词。借此机会,一位俄裔美国女作家想采访一下昆德拉。有人善意地提醒她:苏联入侵后,昆德拉对所有的俄国人都有所警惕,难以信任。倔强的女作家没有退缩。她往昆德拉的巴黎寓所打电话,提出采访请求。果然,昆德拉的语调极为冷淡。没想到,女作家随后提到的一件事帮了她的忙。她告诉昆德拉她的祖父名叫里奥尼德·安德列耶夫,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小说家和戏剧家。这种特殊的家庭氛围让她本人也走向了文学。这时,僵局被打破了。昆德拉说他年轻时读过这位作家的作品,对他相当钦佩。采访日期就这样确定。但没过几天,女作家意外地收到了昆德拉的一封信。他在信中写道:“我必须提醒你我的坏脾气。我不能谈自己,不能谈我的生活和我的心理状态。在此方面,我的谨慎几乎达到了病态的地步。对此我毫无办法。倘若你觉得可以接受,我愿意谈文学。”如此一来,他彻底掌握了主动,将原定的采访变成了对话。
“头一个允许记者随意复制他的言论的作家罪该万死!”这句咒语出自昆德拉之口。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采访的憎恨。他有三条理由:**,采访者只提他感兴趣的问题,而不是你感兴趣的问题。第二,在你的回答中,他只采用对他胃口的部分。第三,他将你的回答转化成他的语言,他的思维方式。有时甚至任意篡改你的回答。昆德拉想到了采访**可怕的后果:人们,甚至包括**严谨的学者都会将它当作被采访者的言论加以引用。因此,他于一九八五年七月做出决定:不再接受采访。
果然,除却由他本人同意并附有版权的几次对话,近二十年来,昆德拉一直对新闻界不理不睬。此外,他还不参与公众聚会和庆典,不参加任何学术或社会活动,不上电视,不让人拍照。P3-6
高兴,诗人、翻译家,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所研究员,《世界文学》副主编、编辑部主任。曾以作家、翻译家、外交官和访问学者身份游历欧美数十个国家。出版《罗马尼亚文学简史》《米兰昆德拉传》《东欧文学大花园》《布拉格,那蓝雨中的石子路》等,主要译著有《凡高》《罗马尼亚当代抒情诗选》等,2012年由他主编的“蓝色东欧”辑东欧文学丛书出版后引起很大反响。
不时髦的村上春树 本书特色 王光波编著的《不时髦的村上春树》是一本关于村上春树的书,同时,也是一本祭奠青春的书。从这一点来说,本书的书名恐怕得改成《村上和我们的...
荣格自传-经典权威译本 本书特色 《荣格自传(经典权威译本)》是这是分析心理学大师荣格人生的回忆录,从青少年时代的经历到成年后的所见所闻,从作为医生所治疗过的症...
舒新城自述 本书特色 《二十世纪名人自述系列:舒新城自述》表白舒新城先生自己关于教育的生活外,冀供给读者以三十五年间的一部分教育真实史料,故一切以率真为主。《二...
康泽自述-蒋介石的十三太保之一国民党党卫军魁首 本书特色 蒋介石曾经有两个宠臣,一个是戴笠,另一个就是康泽,在国民党内,戴笠和康泽被称为“康戴二公”,这一称呼因...
《从零开始学内容电商运营推广》内容简介:内容电商如何运营才能实现从爆文到爆款的打造?书中用两条线,从零开始帮助读者成功开启
四十自述:胡适自述 本书特色 《四十自述》是胡适生前*亲笔撰写的自传,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名篇之作。在此书中,胡适回顾了自己人生前四十年的经历,从他的童年生活、...
向毛泽东学习 本书特色 我们的领袖是从人民当中生长出来的,是跟中国人民血肉相联的,是跟中国的大地、中国的社会密切相关的,是从中国近百年来和“五四”以来的革命运动...
“她自然又聪明。但是她岂止而已。至于美丽,那是革命团体中所不大注意的。可是此外她又没有别的特殊才能。她之所以动人,在于她整
历史的警示-《名人传记》珍藏本 本书特色 名人传记编辑部编著的《历史的警示》是*新推出的“《名人传记》珍藏本”丛书中的一本。本书为《名人传记》亲历历史类文章的精...
《颜色里的中国画·绿》内容简介:“墨中国文化艺术启蒙·颜色里的中国画”,是一套中国艺术启蒙大系,也很适合亲子共读、及对中国
《恰似你的温柔:永远的邓丽君》内容简介:作者用唯美清新的文字,全面讲述了一代亚洲天后邓丽君的人生往事。从襁褓中的婴儿,到日
《复眼的影像:我与黑泽明》是黑泽明御用编剧桥本忍的传记,刻画了桥本忍与其盟友黑泽明的交往和纠葛,给所有的影迷奉上的一份展露
《物联网安全》内容简介:本书结合中、美、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字社会战略,重新梳理了物联网的定义。鉴于物联网安全形势日渐严
汉代的一百个老百姓 本书特色 卷帙浩繁的史页,帝王将相充斥,老百姓而能名垂青史者,凤毛麟角史界学人首次为老百姓立传,彰显“中国的脊梁”。汉代的一百个老百姓 内容...
《武士威廉》内容简介:日本首位西方武士的传奇史诗,再现大航海时代东西方的交流与碰撞,一部精彩的通俗史学著作! 本书讲述了英国
九刺客 本书特色 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有很多种,文人可以写文章,经国治天下;武将 可以去打仗,建立不朽功勋;贩夫走卒挣钱养家,把日子过得不那么辛 苦,自然也是一种...
刘鹗年谱长编 本书特色 《刘鹗 年谱长编/晚清以来人物年谱长编系列》按年谱长编体例编写,客观、完整和系统地记录晚清著名人物刘鹗各个时期的生平历史。正谱包括家庭生...
悲鸿往事录 内容简介 当年西方传入一种叫做“反英雄”的手法,即:明明是英雄,而专说他有多软弱、多窝囊,英雄变成了供捏的软柿子。这种曲笔能否为作者借来一用?夹了这...
唐中宗韦皇后传 内容简介 回首唐朝的风风雨雨,我们发现武则天、韦皇后、杨贵妃等三个女人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甚至可以说她们影响了唐代历史发展的进程。韦皇后,中宗李...
十八岁的美国少女乔伊斯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引起巨大反响,并因此收到著名作家J.D塞林格的来信。两人堕入情网,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