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日本不可不读的经典名著!一部通览日本文化、解读其矛盾性格的惊世之作,是公认的现代“日本学”开山之源。1944年,二战快要结束,日本败局已定。为了制定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大政方针,华盛顿委托本尼迪克特对日本进行研究。这本研究报告经过增添以后,于1946年公开出版,引起日本各界强烈震动和关注。1951年《菊与刀》被列入日本《现代教养文库》,至1963年已重印36次。1982年出版的一本介绍“日本学”名著的书中称赞《菊与刀》是现代日本学的鼻祖,是文化人类学者研究日本的经典性著作。一个岛上的小国,竟然参与了两次世界大战,战火遍及欧洲、亚洲、美洲,甚至非洲,真是令人深思,我了解这个民族就是从《菊与刀》开始的。 ——美国总统 乔治?布什 日本不是一个普通正常的国家,它是一个隐藏在“暧昧”表象之下,无与伦比的单一民族集团性和不择手段的进取性的国家。不管“菊”也好,“刀”也好,都是维护大和民族共同体,进取扩张的手段——不同的手段而已。在日本人的世界里,两种截然相反的东西,构成了奇特的“互补”。 ——新加坡前总理 李光耀 本尼迪克特在对日本文化深感好奇的西方人中影响力深厚。她着力阐述日本传统文化之二元性,她也领悟到了这种矛盾性。 ——日本著名小说家、戏剧家三岛由纪夫 本书著者的学识和能力令人惊叹。她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日本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的全貌,并推导出关于日本文化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基本特征。 ——日本著名评论家 川岛武宜
本书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 并指出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文本从日本人生活方式和典型事件入手, 于生动的叙述中进行有力论析, 语言富有智慧和幽默感。
在美国人眼里曾经全力以赴与之战斗过的敌人中,日本人的脾气是*为古怪的。在其他任何战争中,美国都没有必要去考虑其主要对手的一些截然不同的行为和思维习惯。如同1905年那场与俄国人之间的战争,我们同样与一个不属于西方文化体系但是全副武装、训练有素的国家战斗。很显然,日本人并不具备西方国家所公认的那些基于人性的战争惯例。我们必须认识到太平洋战争不仅是一系列海岛登陆战,不仅是一场艰难的后勤服务战,为了对付日本,我们必须了解他们的行为行事方式。
困难超乎想象。自从日本放弃闭关锁国,开放门户七十五年来,一系列令人困惑的“但是”之类的词语被用于描述日本人,这是对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未曾有过的。一位严谨的评论家论及日本人之外的其他族裔,他不会说他们空前的礼貌,又加上一句:“但是他们蛮横、骄傲自大。”当他说到他们在行为上无比刻板时,他不会补充:“但是他们很容易接受激烈的革新。”当他认为他们温驯时,他不会过多解释他们并不容易接受上级的控制。他不会既说他们高贵宽厚,又声明他们粗鲁、睚眦必报;也不会既说他们勇敢异常,又细述他们的怯懦、不坚定;也不会既说他们不介意别人的意见、自行其是,又说他们极具是非心;也不会既说他们的军队中有着机器人般铁的纪律,又描述军队中的士兵是如何不服从管教;也不会既说他们热心于西方学识,又强调他们的极端保守。他不会既写一本书讲述该民族是如何爱美,如何给予演员、艺术家以及培育菊花的艺术以崇高评价,又写一本书来说明这个民族是如何醉心于刀剑文化和武士的至高荣誉。
然而所有这些矛盾都千真万确,而且是有关日本论著的基础,菊与刀都是这幅图画的组成部分。日本人既好斗又非常温和;尚武又非常爱美;粗暴又非常有礼貌;刻板又非常懂得变通;温顺又非常叛逆;高贵又非常粗俗;勇敢又非常怯懦;保守又热心于新鲜事物。他们非常在意别人对他们行为的看法,而当别人对他们的过失一无所知时,他们心里会充满了罪恶感。他们的士兵受到了彻底的训练,却又具有反抗性。
既然美国意识到了解日本人的重要性,那么上述尖锐的矛盾及其他许多令人头疼的问题都不能置之不理。严重的事态接踵而至,日本人将采取什么行动,我们不进攻日本,日本有无可能投降,我们应该轰炸皇宫吗?我们该如何处置日本战犯,在我们的宣传资料中,我们该如何劝说日本军队、日本国民以挽救美国人的性命,又该如何教化那些一意顽抗到底的日本人,当和平到来之时,日本还需要永远的军事管制来维持秩序吗?我们的军队有必要为了打击那些隐匿在日本深山老林中的疯狂抵抗分子而备战吗?世界和平降临之前,有必要效仿法国革命、俄国革命在日本也掀起一场大革命吗?由谁来领导呢?彻底消灭日本也是选择之一吗?我们对这些问题的判断肯定是众说纷纭的。
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1887—1948),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20世纪初鲜有的女性学者。1887年出生于纽约,1919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美国人类学之父”博厄斯,1923年获博士学位。早年曾学习英国文学,故其作品文笔高妙,并善于作诗以及细腻的描述。在她的作品中,尤以《文化模式》与《菊与刀》为著名。其著作中提出的问题与关怀,至今仍受到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的重视。
ゆ 编辑推荐◎ 手持弓箭的淘气丘比特,为人类盗火的普罗米修斯,打开魔盒放出灾厄的潘多拉,重复推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这些脍炙人口的希腊神话故事,《神话全书》娓娓道...
引经据典-一本书读懂中国典故 本书特色 在卷帙浩繁的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汜载了无数前贤先哲的嘉言懿行、高风亮节、趣闻轶事。这些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闪光的智慧,...
楼廊闲话 本书特色 钱穆先生与钱夫人胡美琦关于人生问题的闲谈笔录,大陆首次发行。“尘世无常性命终将老去,天道好运人文幸得绵延”钱夫人心向学术,以维护先生健康为己...
河西走廊-西部神话与华夏源流 本书特色 《河西走廊:西部神话与华夏源流》是中国民族文化走廊丛书中的一册.河西走廊-西部神话与华夏源流 内容简介 简介揭开中原王朝...
神与人-南亚文明之路 内容简介 本书系《世界文明之路丛书》之一。本卷作者介绍了南亚文明的起源的传播。南亚系指亚洲南部地区,介于东南亚与西南亚之间。北有高大...
门神文化 本书特色 浏览斑斓年华,透视民俗心里;珍赏民间图样,走进神像世界;透过千年烟云,探寻文化源流门神文化 内容简介 本书不限于对门神知识的单纯介绍,而是把...
秦汉魏晋南北朝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的交融-黄河文明的历史变迁 本书特色 北方草原民族在多个历史阶段都与黄河流域的社会文化有着不同程度的交流.黄河文化是在这一特殊历...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大全集 本书特色 为此,我们向广大读者郑重推出这本《中国历史文化常识大全集》。我们深知,想在一本书中详尽、全面地展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
民航概论-第三版 目录 第三版前言**章总论**节民用航空的基本概念第二节世界民航的发展历史第三节中国民航的发展历史第二章民用航空器**节民用航空器的分类和发展...
余英时(1930-),安徽潜山人。香港新亚书院第一届毕业生,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哈佛大学中国史教授、耶鲁大学历史讲座教授、康奈尔大学第一任胡适讲座访问教...
婚与丧传统与现代的家庭礼仪 本书特色 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丧祭与文明”研究中心在2011年6月份,于北京十三陵和昆明长松园召开了题为“婚与丧:在传统与现代之...
作品目录序绪论 西藏佛教道次第概述第一章 佛教在吐蕃的早期传播第一节 佛教传人前吐蕃周边地区的宗教信仰状况一、公元5世纪及稍
魂系前生--中华文明密码 本书特色 古人留在我们面前的不是有意也不是可以易货的古董,而是断续的DNA、支离破碎的史记影簿,是它们把我引领到他那个时代的生活,在那...
中文学科论文写作 本书特色 本书把学生完成一篇专业科研论文概括为需过 “三关”,即选题关、研究关、表达关,这也是完成一篇科研论文的...
《局部·陌生的经验》内容简介:本书是陈丹青视频节目《局部》第一季的讲稿。从少年王希孟到憨人凡·高,从早期文艺复兴的捣蛋鬼布
《让花掉的钱自己流回来》内容简介:赚钱不是为了存钱,而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自由。赚钱需要智慧,花钱同样如此。作者通过专业的致
文化的观念 内容简介 特瑞·伊格尔顿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家之一。鉴于“文化”是英语中两三个*为复杂的单词之一,他在自己的新著《文化的观念》中对文化的不同意...
中国古代生活丛书中国古代的家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的家》主要讲述了:有的外国学者把中国人称做历史的民族。可是就是这么一门、渊源悠久、根柢深厚的学问,在近若千年竟...
欧亚学刊(第4辑) 内容简介 史学家多半以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为已任,其主要手段不外是分析、把握史料。虽然学者们所谓史料在许多场合只是文献资料,却鲜有人甘心在文本...
如烟画痕:老香烟牌子:Ⅶ:童趣 本书特色 《老香烟牌子:童趣》**辑六种《京剧》、《仕女》、《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水浒》甫一出版,即获得读者广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