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为背不熟语文课本中那些难懂的诗句而发愁?你是否也想和“中国诗词大会”中的小才女武亦姝一样,口中娓娓道来一首首名诗佳作?甚至,你是否也想和李白一样“斗酒诗百篇”,写出一首自己的诗?其实,学诗并不难,打开诗歌大门的钥匙就是你否能看到诗歌背后的东西。中国古诗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每一首诗的背后都是一个故事或是诗人某种情感的表达,诗人们或字斟句,或一气呵成,写出的诗歌或清新婉约,或挥洒豪放,彰显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本书作者用幽默风趣的文笔,讲述唐代诗人的生平遭遇和他们诗歌中的故事,既有“干货”、又有“加料”,既可以学到有关唐诗的基础知识,又能培养起对唐诗的兴趣,相信你看完后一定会意犹未尽。
有些人说不喜欢学诗,有些诗又长又难背,即使背得滚瓜烂熟还是不知道诗歌的含义,因此感觉诗人和诗歌都挺没劲的。其实,诗人和诗歌远比你想象的更有意思。比如,你可知道李白从前一晚的酒醉中被叫醒时写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是给谁的吗?你知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是孟郊46岁时中举后的一吐为快吗?如果你读不懂诗,一定是还未将诗人激活。唐代近三百年,诗坛高潮迭起。每一首诗的背后,都有一位鲜活的诗人,他们在诗歌里尽情展示着生命的各种状态,或哭或笑或癫或狂,都无比真实。本书选取了唐诗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各个诗派*有代表性的诗人,在介绍他们的名诗佳作时,细数以每一位诗人的生平遭遇、趣事奇闻,同时将唐诗的兴起、鼎盛和起伏贯穿起来。让你在探索唐朝诗人们跌宕起伏的命运奥妙时,既能学到经典名句,又能走进唐诗探秘的新世界。赶快一起走进这个新世界,感受唐诗剪春裁秋的非凡气魄,为生命喝彩吧!
《通识简说·国学系列:诗坛高手为何多出唐代 简说唐诗》:
宫廷诗
唐中宗景龙三年(公元709年)的一天,皇帝哥哥李显想起好久没见妹妹太平公主了,便到太平公主居住的地方——南庄去看望,还带着一帮文臣侍从。兄妹见面,其乐融融,少不了美酒佳肴。觥筹交错间,皇帝诗兴大发,觉得应该作诗记录一下,自己写诗不过瘾,就命文臣们也以此事为题和诗几首,那些个文臣们,平常是皇上养着,领着丰厚的俸禄,现在来这白吃白喝也不好意思,既然让作诗,这也是一个表现忠心和文才的机会,于是竞相比拼,搜肠刮肚找良词美藻,其中有个叫李峤的文臣就作了以下这首七律,名为《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主家山第接云开,天子春游动地来。
羽骑参差花外转,霓旌摇曳日边回。
还将石溜调琴曲,更取峰霞入酒杯。
鸾辂已辞乌鹊渚,箫声犹绕凤凰台。
这是一首典型的宫廷诗,让你一眼看过去晕晕乎乎,不好懂。因为它的词汇用得很典雅,极少有口语和俗语,且里面多用典故,显得语义含蓄。但其实写的内容很简单,首联交代了事情的原因,皇帝来看望公主;颔联描述了皇帝身边的羽林军的气势;颈联记录了席上的光景,设想皇帝一群人在喝酒时把云霞在酒杯中的倒影也吸进去:尾联就说虽然皇帝离开了,但公主受宠若惊久久不能平静。
再看题目“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皇帝到了什么地方,就说是“幸某处”,认为这是某处的荣幸。“奉和”,这个“奉”字,本义是“捧”字,意思是双手捧了皇帝的原作,照样也作一首。“应制”就是应皇帝之命写作诗文。这是宫廷诗的寻常题目格式,翻开初唐诗,满眼多是“奉和初春出游应令”“赋得临池竹应制”“早春桂林殿应诏”“奉和过旧宅应制”“奉和过慈恩寺应制”“宿羽亭侍宴应制”等题目,都是受皇命写的诗,大同小异,甚至在“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中,有“小臣同百兽,率舞悦尧年”这样的诗句,为了拍马屁,把自己比作百兽,格调可见一斑。
为什么在初唐时期会出现如此多宫廷诗呢?我们知道,初唐是从**个皇帝唐高祖元年到唐玄宗初期大约一百年的时间。这漫长的一百年,像《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这样的宫廷诗歌占据了主流地位,由于主导诗坛的诗人多数供职于宫廷,是在宫中掌管翰墨、起草文书的朝臣,如虞世南、上官仪、沈俭期、宋之问等,所以他们的作品多是奉和应制之作,其他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少之义少。
这些诗人常年生活在宫廷,他们的视野受到了限制,写诗成为他们陪侍帝王、讨好帝王的一种带有实用性的能力。又由于是写给皇族看的诗,辞藻就要特别讲究,还要会颂扬、祝贺、赞美,投帝王所好,简言之就是要会拍马屁,还要文雅地拍。其中上官仪写诗还写出了自己的品牌——上官体,他的精妙雅致使得他获得了以其名字命名的风格称号,可谓功力深厚。
当然,这些文臣们写诗,都是皇上让他们写,鼓励他们创作的。初唐的几位君主,李世民、李治、武则天、李显等,都喜爱文学,鼓励诗歌创作。其中唐太宗李世民自己就是一位宫廷诗人,只不过他的文学修养远不及他的政治能力。李世民喜欢“绮靡”的文风,就是词句华美、对仗工整的诗。所以受他的影响,宫廷诗会特别注重诗的形式美。唐中宗李显不时开展诗歌比赛,这对诗人的鼓励就更大了,唐人小说里就记载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应制诗比赛的故事。
……
李夏,郑州大学文学学士,首都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师从汪民安教授。曾获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奖励”,曾在郑州大学《郑州大学报》副刊编辑部担任编辑,参与《语文书原来超有趣——“新版语文教材”有料阅读》丛书编写。
纸上民国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是《新文学史料》主编,与史料打交道多年,因此有关现代作家的人与事十分稔熟,民国文坛旧事,品评文学大家,写来如数家珍。难得是作者颇多创...
《改变人生的谈话》内容简介:为什么有人沟通谈判如鱼得水,而你困难重重?为何有人夫妻恩爱,而你无法与爱的人沟通?为何有的孩子
唐五代词三百首 目录 敦煌词(32首)凤归云(征夫数载)天仙子(燕语莺啼)破阵子(年少征夫)倾杯乐(忆昔笄年)拜新月(荡子他州去)抛球乐(珠泪纷纷)虞美人(东风...
他生于名门望族,却性情淡泊;他身处繁华之都,却喜交落魄文人;他才华出众,却英年早逝;他渴望相依相守,却与挚爱生死两隔。他
边城 本书特色 《边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在全世界具有极高的声誉,被《亚洲周刊》评选为20世纪中国100部小说作品第二名。《边城》的主人公是摆渡船的...
风流与风骨-现当代知识分子其人其文 本书特色 张元济、鲁迅、胡适、叶公超、朱光潜、梅汝璈、丁玲、熊式一、王芸生、周扬、韦君宜、储安平、王元化……商务印书馆、大公...
《了无痕:报人读史礼记五集》内容简介:《了无痕:报人读史札记五集》为田东江“报人读史札记系列”第五本,延续了前几集的风格。
只因相遇太美 本书特色1、丁立梅,被誉为“*暖人心散文作家”,《读者》《青年文摘》签约作者。 2、《只因相遇太美》是丁立梅2015年个人自选集,她用文字呈现相遇...
楚辞选 内容简介 本书所选的楚辞作品,以屈原为主,同时还选取了宋玉的《九辨》和淮南的小山《招隐士》,由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著名学者杨义先生...
借景 本书特色 实力派著名作家,阵容强大自选集奉献读者,佳作荟萃这是名家自选经典书系第三辑,且听王充闾先生如何“乘物以游心”,麦家先生妙奏“胡琴”,张炜先生讲述...
唐宋四大家的道论与文学 本书特色 对于一个具有强烈历史意识的民族来说,*优秀的文学无疑要承载起这个民族的文化理想。从中唐到北宋,正是这样的观念,牵动着几乎所有文...
清末民初文獻叢刊:显志堂稿 : 全3册 本书特色 甲骨文研究专著,罗振玉撰。罗振玉考释甲骨文字*重要的三部著作之一,据永慕园印本影印。前有沈曾植、柯勋忞题诗,罗...
《中国民间故事》内容简介:中国民间故事源远流长,从先秦到清末,经过一代又一代人口口相传,留下了不计其数的优秀故事。这些故事
昆虫记-插图典藏本 本书特色 ★国家教育部推荐读物★语文课外阅读书目 昆虫记-插图典藏本 内容简介 《昆虫记(插图典藏本)》是法国昆虫学家亨利·法...
迟子建,女,1964年元宵节出生于漠河。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1987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研究生班学习,1990年毕业后到黑龙江省作家...
从故宫到巴黎 内容简介 从一个搬运工到选择专业绘画,她以怎样的勇气去面对挑战?启功、庞熏琴、冯先铭、赵无极、吕霞光等艺术大师,为何都对她关爱有加?故宫藏宝大库古...
2003 年 中国散文精选 本书特色 2003选系列丛书。 这套丛书的选本包括:中篇小说选(分上、下两卷)、短篇小说选、报告文学选、散文选、诗歌选和微型小说选等...
《MATLAB R2016a小波分析22个算法实现》内容简介:本书以MATLAB R2016a为平台编写,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小波变换中的各种技术及应用
《蚂蚁之美:进化的奇景》内容简介:细致入微的观察,亲切温暖的文字。淋漓尽致地展现蚂蚁社会真诚、友爱、团结、斗争、权术、谋略
最好的时光 本书特色 首位电影华表奖、电视剧飞天奖、电视文艺星光奖“大满贯”获得者文学作品。“冰心图书奖”获奖作者作品。1、也许只有在生死交接的感悟中,才能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