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70年散文选

人民日报70年散文选

作者:本书编委会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年:2018-06-01

评分:5分

ISBN:9787511554505

所属分类:人文社科

书刊介绍

人民日报70年散文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人民日报副刊70年来散文作品精选集。书稿遴选了人民日报社成立70年以来的优秀散文名篇,按年度顺序编排成册,以飨读者。这其中,不乏大家名家的经典散文作品,也有文坛新秀的成名作。他们锦绣文章,风流文采,既有学者风气,又有历史文化底蕴。本书在展示人民日报副刊散文70年的气象和风貌的同时,也是一部时代发展的人文社会变迁史。

人民日报70年散文选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郭沫若、茅盾、冰心、曹禺、沈从文、巴金、季羡林、贾平凹等现当代名家的经典散文作品。本书中既可以看到70年来时代的变迁,也可以看到散文文体的不断变化。翻开此书,在字里行间追寻时代的印记,体会经典美文带来的长久感动。

人民日报70年散文选 目录

特稿:总书记的文学情缘
总序
前言:耕耘副刊散文的园地
沸腾了的北平——记人民解放军的北平入城式
不死的青春——在人民祖国的**年纪念鲁迅先生
悼念A.史沫特莱女士
我热爱新北京
况钟的笔
归来
天安门前
发辫的争论
《漫步书林》前言
洛阳灯火
“废名论”存疑
“言论老生”
初冬过三峡
第二次考试
南国花市
镜子的故事
西湖上的三个坟
杜鹃枝上杜鹃啼
我们把春天吵醒了
泰山极顶
水磨
荔枝蜜
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
可贵的山茶花
寻春篇
从点戏说起
春满燕园
郑板桥的两封家书
陈老莲学画
水乡秋寨——江南白描之
天下**山
临江楼记
鬣狗的风格
长江横渡
阿诗玛,你在哪里?
挖荠菜
《三家村札记》序
只因——关于一个女共产党员的断想
等待
我怀孟超
你永远和我们同在——怀念战友李季同志
花雨
插柳不叫春知道——写在“赵丹书画遗作展览”揭幕前夕
人之初
望截流
致巴金——响应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
诗人应该歌颂您——献给病中的宋庆龄同志
丑石
绿衣人
老鞋匠
鼎湖山听泉
万户春声里
怀念立波
洗桃花水的时节
心的歌
病中
太阳的香味
也曾闯宴伴梅边——梅兰芳大师九十诞辰祭
昆虫的故事
微思物语
樟树赞
五台山随感
埃菲尔铁塔沉思
三妹,三妹
思念胡风和田间
野性的湖
又是月季芬芳时
理学的血腥
夏衍与宋振庭的通信——度尽劫波相逢一笑
梦的回声
谈镜花水月
活着的滋味
鄂州市西山记
苏州赋
吴大和尚和七拳半
人情似纸
犁铧,耕耘着宫阙
读书苦乐
花瓣小集
顽石之歌
清淡的菜香
生与死
说梦
晓来谁染霜林醉
安居
凝望雕像
沿着塞纳河
我在海上拉响了汽笛
清塘荷韵
黄河精魂
枯立木
吴宓先生与钱钟书
怀念曹禺
花事
热闹的麦场
饮食的记忆
飞翔的秋千
家在辽源
冰心老人遗札——一个编辑的哀悼和思念
姜是老的辣吗?
绝版的周庄
西湖知多少
龙隐洞纪游
豆汁记
心中的乌镇
家有斑鸠
索字
画意
美之折腾
乡音
遗忘
乌江的诉说
树叶上的童话
诗人犹醉药酒情——梁宗岱印象追记
文坛的节日
远山
鲁南的月光
弱水
阳光与手
耳读偶记
秋之声
暖冬与寒冬
三线老屋
地质局长和一顶帐篷
怀念母亲
家乡耍活
长征:我的生命之歌
胖瘦趣谈
仙境般的丹巴藏寨
猜想井上靖的笔记本
母亲
托翁的动手能力(外一章)
我的母亲河
怀念丁聪
“奏捷之驿”
学贯中西一寿翁
文学随想录
窗外的大树
父亲的足迹
大地血脉
可诵的诗——悼宪益老友
醉在丙中洛
北疆四杰
哈萨克人的翅膀
母亲与照片
他步入了自己建造的天堂——悼史铁生
北京的门联
回望延安
原上原下樱桃红
迁徙的故乡
宏美国博
亲历了七次作代会
眷念与忧思
天香
故乡的气息
所谓爱
从心里走过
“大师”与文化
每一个春天都是改革元年
那一片春光
澳门的云淡风轻
一次拥抱
小康梦——翻书杂记
一张老报纸
白鹿原下樱桃红
母亲是一种岁月
大匠无名
去成都看红军哥哥
索布日嘎之夜——我听到了谁的歌声
何处是乡愁(外一章)
他乡遇故知
到佛子岭去
井下新宫
一起去看山
回乡记
斯古拉
人在草木间
后记

人民日报70年散文选 节选

《人民日报70年散文选/人民日报70年作品精选》:归来徐迟山城重庆,重重叠叠的屋宇。它披着一层薄纱似的轻雾,美丽得像在画中一样!在它的背后,耸起了多么熟悉的山峰和山峰上一圈花边似的淡淡的树木剪影。多末熟悉,因为曾经朝夕相对啊!轮船渐渐驶近了朝天门,却又一个拐弯,进入秀丽的嘉陵江。一连几天在船身震动之中的乘船人,终于感到船停止它的震抖了。出现了一种奇异的安静。然而,这安静并不长久。另一种震抖传动而来。我全身感到了这震抖,我成了一根被拨动的琴弦。十年,整整十年,没有看见你了!整整十年,没有在你的怀抱中了。现在我回来了。一辆车已在码头上等候我们。我们穿过一条新辟的马路,经临江门一带,疾驰前进。我又认得又不认得重庆的街道了!重庆的街道啊,我多么愿意下车来,停留在街头,细细看你,摸你。在这里我们曾度过了我们的历史中*艰苦的年头。难道不是在这里,我们半夜惊跳起来,把睡得香甜,连警报汽笛也唤不醒的孩子粗暴地摇醒,然后掮着包,提着箱,踉跄奔进防空洞;难道不是在这里,美国兵坐在吉普车里横冲直撞,奴颜婢膝的国民党西崽向他们打躬作揖,而我们用以维持生活的,我们口袋里的钱币却每时地被一种奇怪的妖法盗窃了去?难道不是在这里,除了太阳给我们一个影子之外,反动统治者也给了我们一个尾随不合的魔影——我们在这里被折磨过,被侮辱过!然而,现在不用说这一切了。你已经完全变了样,变得使游子归来,都不认识自己的家园了。头一天晚上,朋友们招待我去重庆市川剧院看戏。我正听着抑扬的高腔音乐,突然从舞台和剧场的某些暗示中发现了:这可不是“青年馆”吗?是的,这正是当年的“青年馆”。记忆立刻涌了上来。在这台上,有人曾朗诵过《狂人日记》,马思聪曾弹奏过他的《剑舞》,大乐队曾以贝多芬的《英雄》祭奠过罗曼·罗兰老人,郭沫若先生曾站在那个失地千里的何应钦面前,痛骂了他几个小时。骂一句,台下鼓一次掌。而且,就是在这台上,十年前,在《双十协定》签订前夕,毛泽东主席曾经大声疾呼地呼吁和平,他说:“和为贵”。第二天,我一清早就去寻找故居,没有想到所在地已变成一个公园,原来是草堂,现在矗立着一座楼房。我访问了张家花园,战时的作家协会,不能相信我们的作家曾住过这样破烂、这样湫隘的房子。我寻找紫薇村,没有找到,寻找红球坝,发现从前的一片菜园上,布满房屋,成为热闹的市区。我寻找大田湾,突然发现我已回到人民礼堂那天坛似的大建筑物面前了。在这里耸起宏伟的三层翠绿的圆顶,它在一刹那之间改变了山城的面貌。我到处寻找,寻找沧白堂前的砖头,较场口的血迹和泪痕。博物馆派来的女同志,带领我们参观曾家岩五十号。我们曾在它的楼下听过政治报告,在小屋中看过秧歌舞剧。可是,这是多么奇怪的一幢房子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志和国民党特务同住在一个屋顶下面。在二楼,周恩来和董必武同志的两间卧室之旁,特务占了五个房间。当年的斗争是多么激烈,敌人已楔人到这座房子里来了。可是,现在,我们站在五十号的大门口,照起相来了。重庆,有多少可回忆,可纪念的事物啊!可是,两天后,怀旧的心情很快消失。满眼是新事物。第三天,就觉得这种心情有点迂。第四天,我自己也简直不能忍受它了!滑竿没有了。人力车也看不见了。电车满城飞,爬坡比起汽车来还快。缆车上上下下,往来于两路口菜园坝之间。菜园坝车站是四十年愿望的终点,成渝路的起点。现在,人们正在等待着宝成路通车的佳音。川黔路已经在兴建之中,将要跨越长江和嘉陵江的两座江桥开始钻探了。山城重庆还将是我国*早修建地下铁道的一座城市,一条地下铁道线从牛角沱通往大溪沟,另一条线从菜园坝通往朝天门。让我们采大理石来修造车站,用*美丽的名字给它们命名。美丽的城市啊!我曾从朝天门出发,穿过繁荣的市区,到两路口参观体育馆,然后经过大坪,向着杨家坪而去。新建的一排排的工人宿合,洁白的墙,绿的窗户,门前的小花圃,新建的电影院。未来的重庆正在这里劈开山头填平山谷,建设起来。我们又从这靠长江的一面横插到嘉陵江的一面去,于是看到了沙坪坝、磁器口的一片巨大的市区。一处是工业区,另一处是轻工业和文化区。伟大的城市啊。一条宽阔的沿江码头将要像腰带似的怀抱这座山城。三峡水库将水位提高后,从上海来的万吨大轮船将要泊在这拥有一切现代化设备的大港。围绕着重庆钢铁公司的将是许多机器制造工业。重庆还是一座巨大的煤炭工业之城。蕴藏在长江和嘉陵江水波里的巨大的电力,则将推动这些工业。富饶的城市啊!多少果树迎着阳光?多少果实使枝头下垂?去年的广柑还没有吃光,今年的又挂在树上了!为什么大自然对这里如此厚道?这里用不到绿化,四季都是绿的。绿化在这里只是绿的规划化:这几座山是广柑,那几座是柚子,等等。看啊,百花满地,蝴蝶满园。还不知是蝶多,花多?还不知是花多,蝶多?看啊,四只抖动的蝴蝶在争夺一朵西番莲的花蕊。山城的气候特点使山城的花比哪儿的花更香,这儿是我们的一个香水工厂所在地。夜晚,站在枇杷山公园的高处往下望,山下是几十万家灯火。你可以用一张黑纸,在上面刺着无数针眼,然后放到灯前看一看,这就是夜重庆,而我是回来了。(刊发于1956年7月4日《人民日报》文艺副刊)……

人民日报70年散文选 作者简介

人民日报文艺部,系人民日报主管文艺、发表散文、诗歌、文学评论、文艺动态的部门。文艺部副刊发表的大家散文,集结成书,以飨读者。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