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前期宫廷政治释疑》为2017年第三批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项目。作者长期以来一直从事清代政治制度史等方面的研究,本书是其集多年治学经验的大成之作。本书发掘、利用原始满、汉文档案史料,对清前期宫廷政治中的诸多疑点进行了考证。例如,重新探讨多尔衮“皇父摄政王”称号、鳌拜辅政获罪及孝诚仁皇后至亲受惩等重要问题,并得出了新的合乎客观的结论。
这本书的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杨珍,研究方向为清史,特别是康熙年间的研究尤为突出。清前期宫廷政治中的许多热点问题迷雾重重,如对多尔衮“皇父摄政王”引发太后下嫁说,对准葛尔之战胜负的判断,鳌拜和索尔图等重臣、陈梦雷等文士为何获罪,清宫太监的身世境遇。作者历时二十余年,查阅历史文物档案五十余种,通过满、汉史料的相互对照、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释疑。书中有大量的康熙帝口述回忆,让读者回到清朝做个旁观者,看康熙皇帝指点江山。
**章 “皇父摄政王”考辩
第二章 皇权分合中的帝王与辅臣
第三章 硝烟中的君臣与将士
第四章 皇储风波 罪及外戚
第五章 宫廷政治中的满汉文士
第六章 清宫太监补遗
康熙与辅臣 康熙初年,因康熙帝幼龄,由四位辅臣辅政,清入关后出现第二次皇权与皇位分离。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后一次改朝换代后,人心思定,百废待兴。王朝*高权力相对分散,对治理一个千疮百孔的泱泱大国固然不利。另一方面,辅政体制的实施,使清廷在这一特定时期内能够保证其统治的延续性和稳定性,避免百姓再受动乱之扰。 四辅臣在辅政任上恪尽职守,但却不是高瞻远瞩的政治家。他们的思想观念从总体看比较僵化、保守,未能随着清入关后客观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他们对顺治帝信任汉臣,疏远满蒙王公等做法深恶痛绝,于是在施政中坚持首崇满洲方针,凡事遵照太祖、太宗之例办理。这一治国理念远远落后于新的客观形势。虽然辅臣在推进清初统一战争中效绩显著,但于制定文化政策、处理满汉关系等重要方面有明显倒退。康熙帝亲政后,改变辅臣的保守政策,确定以崇儒重道为基本国策,为清朝发展重新确立了方向。清朝社会逐步由乱而治,迈入康乾盛世。 辅臣对孝庄、康熙帝为代表的清皇室忠心耿耿。辅政初期,辅臣之间比较团结。辅政后期,辅臣内部发生分裂。鳌拜等人与苏克萨哈的矛盾根源,是久已存在的两黄旗与正白旗之间的利益之争。康熙帝亲政后独掌大权,不能容忍辅臣代行皇权状况长久存在。他希望辅臣自行辞政,但鳌拜不愿主动放权。双方僵持未久,康熙帝寻找借口,清除鳌拜,结束辅政。 康熙帝并非生而睿智果敢。他的才具来自施政实践中的挫折和磨练。这一实践过程,始于亲政之前。在他接触并参与政事初期,也有无能为力、表现软弱之时。由于他的迁就忍让,由于他面对议政王大臣免冠叩请显露胆怯之色,致使鳌拜等先是枉杀苏纳海等人,继之枉杀苏克萨哈等人。康熙帝后来一再为自己辩解,但对此两事,特别是后一事,他确实负有较大责任。 孝庄太皇太后与辅臣的思想观念较为接近,对鳌拜执意枉杀苏克萨哈等人不愿过问,不予阻止。这其中有历史渊源、个人恩怨等多种因素,需要进一步研究。 鳌拜的成罪过程及其供述表明,他的罪款中有不实之辞,可能还有替人受过之处。由此可见清初满洲统治集团权力斗争的残酷性,以及后宫内部的尖锐矛盾与激烈竞争。 当事之人回顾亲身经历的历史,往往更具理性而显大度。当年康熙帝十六岁,为收回辅政权力而构罪于鳌拜,拘禁致死。在他耳顺之年(五十二年),又于诸王贝勒前大力表彰鳌拜的功绩。他说:“我朝从征效力大臣中,莫过于鳌拜巴图鲁者。伊功劳册大内现有,朕常念与近御大臣侍卫等听之。” 特追赠鳌拜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一等男)世职,以鳌拜亲弟之孙苏褐承袭。雍正九年(1731),追封鳌拜为超武公。清廷重新评价鳌拜,亦即对康熙初年辅政体制及四辅臣于清朝发展所做贡献予以肯定。康熙帝与四辅臣在处理满汉关系等方面有重大分歧,然而相关史料显示,这并非清除鳌拜、结束辅政的直接原因。说到底,康熙帝与鳌拜的冲突是权力斗争,双方在维护、巩固清朝统治这一根本宗旨上是一致的。 有关四辅臣辅政及鳌拜罪案的数则满文档案,能够使我们对那一时期若干重要事件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康熙帝的言行及其思想变化有较为细致的了解,弥足珍贵。可是,现存满文档案的总体数量,大大少于汉文档案。四辅臣辅政及鳌拜罪案的满文档案只存留数则,它们所揭示的内容,相当一部分在《清圣祖实录》等汉文史籍也有记载。经比勘,无重大歧意。审问鳌拜等人的情况,于现存满文档案内无载,在汉文档案中却有集中反映。这就表明,满文史料虽然能够起到汉文史料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像汉文史料一样,在清史研究中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所以,我們在充分发掘利用满文史料同时,也要充分发掘利用汉文史料。满、汉史料并重,以两者相互补充,才能将清初宫廷政治史研究引向深入。
杨珍,女,汉族,河南济源人,1955年6月生。1982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1989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清史。著有《康熙皇帝一家》《清朝皇位继承制度》《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清代卷》(合著)、《康熙帝本传》(合著)。
匈人王阿提拉-席卷欧洲的东方游牧领袖 本书特色 古代欧洲史上,匈人王阿提拉是个谜一般的人物。他仿佛野火一般从东方匆匆而来,四处劫掠屠杀,散布恐慌,在欧洲留下一片...
汉简缀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国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陈梦家的文集,其对汉简的研究涉及汉简所见居延边塞与防御组织、汉简年历表叙,及由实物所见汉代简册制度等。汉简缀述...
《春秋史》分“正文”、“考证”两部分,正文部分约十六万言,考证部分预定三十万言;正文用叙述体(必要处也参考证),文字以浅
《马克思主义哲学评论(第2辑)》内容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评论》力图以评论的方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本辑设置了“热点评论
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既写曾国藩的文韬武略,也写他的待人处民与生活态度;既写他的困厄与成功,也写他的得宠与失宠。曾国藩制
《宋朝阶级结构(增订版)》系统而深入地论述了宋朝社会各阶级的经济状况,兼及它们的政治地位。唐宋都是以租佃制为主导的农业社会
朱正不以曾沦为失败者而自馁,由春及秋、日夜相继。孜孜矻矻,数易其稿;广搜博览,严格依据已经公开发表的资料,事事有来历,句
器物篇-沈从文说文物 本书特色 著名文学大家沈从文1949年以后转行做了历史文物研究专家,把满腔爱与美的热忱投入到六千年间中华文物上,专注地和坛子、罐子、绸子、...
王者之道-读史长智慧 内容简介 中华帝王文化,曾经煊赫几千年。历代帝王或以盖世雄才称霸天下,或以绝妙文采震铄古今,或以雄韬伟略彪炳史册,或以荒淫残暴被千古...
《资治通鉴皇家读本》(上中下)是一代名相张居正为皇太子朱翊钧(即后来的万历皇帝)系统讲解《资治通鉴》的精编讲义,调度浓缩了从
帝国末路-大清智囊杨度-增补重修版 本书特色 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政府开设经济特科考试录取人才,杨度高中一甲二名,荣登榜眼。但很快因朝廷彻查康党,杨...
伊犁河流域塞人和乌孙的古代文明 本书特色 “欧亚历史文化文库”主要收入的是1978年以来我国内陆欧亚诸方向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同时选择了部分国际欧亚学的经典名著,...
五代十国《四》:千山残雪 本书特色《 五代十国-千山残雪》讲述了盛唐隆宋之间,帝国迷失了方向,社会已面目全非。从末唐时代,天下陷入了持续的动荡与混乱,历经五代割...
《马克思恩格斯论生产主义的特征》内容简介:本书旨在梳理马恩论述的共产主义特征,坚持“纵横结合”的分析路径,将许多过去忽略的
世界上下五千年:超值白金版 本书特色 阅读者的精品欣赏者的上品馈赠者的佳日收藏者的珍品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讲述世界五千年历史,勾勒世界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生...
缪钺先生学记 本书特色 四川大学历史系已故教授缪钺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史家和教育家,其在中国古代史、中国古典文学和历史文献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享誉学林。...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全集 本书特色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全集(图文·珍藏)》是一部中国历史的通俗性普及读本,采用编年体例,按历史顺序编写,以历史故事为叙述单位,从...
元刻《史记》彭寅翁本研究 内容简介 元刻《史记》彭寅翁本是上承宋代黄善夫本下启明刻本的重要的三家注合刻本,作者系统而细致比勘研究,考察彭本的版式形态,以及存世各...
孤灯下的记忆 本书特色 《孤灯下的记忆》作者赵絪,是讲中国通史可比肩钱穆的历史学家赵俪生的女儿,她在书中鲜活地记录了一批父辈学者的独特风采和多舛命运。例如赵俪生...
全宋笔记-(第二编)(十) 本书特色 宋人笔记是宋代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庞大,《全宋笔记》是中国宋代文史学界继《全宋诗》和《全宋文》后第三部大型总集,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