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女儿相伴相处的路上,我总是在需要答案的路口,遇见《游戏力》。
开始读《游戏力》的时候也刚开始做妈妈,读到“每个宝宝生来都带着一只空杯子,而父母的责任就是要不断往这个杯子里填满爱与亲密”,深以为然。“蓄杯”的概念,成为我得到过的*好的育儿指导,指引我接纳孩子,持续传递爱和建立安全感。
一向认为,在“接纳”这个部分我做得不错。女儿生性内向、敏感、慢热。我从不强迫她与人打招呼;我厚着脸皮,在舞蹈教室的地板上坐了一个月,直到她能够一个人上课;幼儿园或者兴趣班的演出,我陪她经历过不止一次的临阵脱逃……但是,随着她渐渐长大,有时候会觉得,仅仅是接纳,似乎并不够。
比如,她要求:“我只去上舞蹈课,但是我不参加演出。”可是,在看其他小朋友演出的时候,我分明看见她眼睛里的热切。再比如,幼儿园里,她也想回答问题,但总是因为犹豫而被别人抢了先,或者因为声音小干脆被老师忽略,我觉得她也时有失落。
我还能够给女儿更多的帮助吗?她的人生还那么长,我应该一直陪她“做观众”,还是偶尔也该推她去“演出”?
在这个纠结的当口,我又读到《游戏力2》。“轻推――帮孩子战胜童年焦虑”,光是这个副标题就令我雀跃。于是,一边读书,一边重新整理我与女儿相处的方式和方法,比如:
* 女儿心中,是安然享受自己的谨慎内向,还是也藏着对新体验的向往?
* 我的“接纳”,是不是也时而成为“不愿意改变”的借口?
* 在很多个“前进OR后退”的临界点上,推她向前会让她更恐惧还是能帮她重获勇气?容她后退算是接纳还是逃避?
* 怎样的“推”才不会丧失爱意?如何“陪”也同时传递力量?
在焦虑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病的今天,“童年焦虑”是个更大,也更有现实意义的题目。当孩子的世界从家庭延展到幼儿园、学校和社会;当他需要处理的关系从亲子扩大到朋友、同学、师生,以及不同圈子里的其他孩子和成人;当他接收到的信息,不管他是否愿意,都从四面八方扑来……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反应。也许慌张,也许愤怒,也许转身躲起来,也许假装无所谓但其实内心深藏着恐惧……更别说,我们这些大人,也时时在与各种焦虑和不安全感纠结缠斗。这样的时候,或许都希望被一只手轻轻地拉起来,都希望能听见一个声音说――“我知道你感受,来,我陪着你往前走。”
我觉得,在《游戏力》学到了如何做一个充满爱和安全感的怀抱,《游戏力2》则带我继续往前,修炼成为孩子*需要的那只手和那个声音。
而且,其实我们也能成为带领自己的那只手和那个声音。
相关阅读推荐
★游戏力畅销版套装(全3册):套装含《游戏力》、《游戏力2:轻推,帮孩子战胜童年焦虑》、 《亲子打闹游戏的艺术》
★《天天游戏力》――游戏力实操指南
让父母瞬间变身游戏创意达人,用简单有趣的亲子游戏方案,让孩子笑着起床、穿衣服、刷牙、吃药、去幼儿园,笑着面对嫉妒、害怕、黏人、争吵、诱惑。
你的孩子见到陌生人紧张不说话?
常因为一点小事就不高兴、发脾气?
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有完美主义倾向?
总是拒绝新事物、新尝试?
很难融入小伙伴?
……
美国国家亲子出版奖金奖作者劳伦斯科恩(著有亲子畅销书《游戏力》),总结数十年临床儿童心理治疗经验,给出了一套专业、可行、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孩子(尤其是1-12岁的孩子)摆脱童年焦虑的困扰――
* 了解孩子焦虑时身体各部分的反应,帮孩子察觉并主动放松紧张的身体。你的孩子见到陌生人紧张不说话?
常因为一点小事就不高兴、发脾气?
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有完美主义倾向?
总是拒绝新事物、新尝试?
很难融入小伙伴?
……
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表现,其实来自同一根源――童年焦虑。童年焦虑,并不是一小部分孩子身上才特有的标签,而是所有的孩子在面对恐惧、压力、挑战时,都会出现的本能状态:紧张、担心、害羞、烦躁……
美国国家亲子出版奖金奖作者劳伦斯科恩(著有亲子畅销书《游戏力》),总结数十年临床儿童心理治疗经验,给出了一套专业、可行、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孩子(尤其是1-12岁的孩子)摆脱童年焦虑的困扰――
* 了解孩子焦虑时大脑的工作状态,并帮助孩子重塑“大脑安全系统”。
* 了解孩子焦虑时身体各部分的反应,帮孩子察觉并主动放松紧张的身体。
* 既不强迫孩子咬紧牙关来对抗恐惧,也不任由孩子一味放弃而逃避挑战,而是在情绪的“临界点”上,充分接纳孩子后,轻轻地推动孩子继续向前。
书中百余个真实案例和解决方案,再次展现了游戏的魔力。游戏,是孩子的语言,它不仅能让父母清楚地听懂孩子的心声,更能让孩子成功接收到父母的接纳、信任以及面对挑战时毫不犹豫的支援。
担心和焦虑,就像看不见的风暴,正在袭击越来越多的孩子,而本书将帮助他们从中成功地走出来。你将读到的,是在困境中思考与实践的结晶,不要犹豫,翻开这本书,把这些结晶纳为己有吧。帮助你和你的家庭摆脱困扰、重获安宁与快乐的方法,只有几页之遥。
――丹尼尔·西格尔(心理学家、神经学家、《全脑教养法》作者)一本“焦虑父母”的福音书!焦虑,是一项全身心的“运动”,因此科恩博士在书中建议父母:少说、多练。少讲道理,多引导孩子关注当下的身体感受,才*疗愈效果。本书的另一大亮点是:大量真实、鲜活的亲子故事和缓解焦虑的游戏方案。
――美国《出版人周刊》
在我遇到的儿童心理学家中,无论是在理论的见解方面,还是在方法的创意方面,科恩博士无疑都是佼佼者之一。焦虑,是童年*的黑暗角落。科恩博士所介绍的共情和游戏,将帮助孩子们走出黑暗。
――迈克尔·汤普森(儿童心理学家,《RAISING CAIN》作者)
在给父母的天才般的指导建议中,我感受到更多的是科恩博士对儿童的温暖和信心。
――惠芙乐(亲子关系专家,《倾听孩子》作者)
这是一部极有养分的育儿著作。它出自工作在*线的专业治疗师之手,理论深富启发、方法可行有效,同时行文风格又易读、易懂。
――美国《新英格兰心理学家》
劳伦斯·科恩(Lawrence J. Cohen,Ph.D.),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儿童(及成人)游戏治疗师、亲子关系专家、作家。
* 畅销书《游戏力》获美国国家亲子出版奖金奖,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全球畅销
* 常年开办面对父母、教师和早教专业人员的游戏力工作坊
* 以心理咨询师和游戏治疗师身份,在学校、社区进行育儿、婚姻、家庭主题演讲
* 定期为美国教育出版学会金灯奖杂志《小尼克家庭》及《波士顿环球报》等刊物撰写专栏
父母决定孩子一生的300个:天才忠告 本书特色 哈佛早教研究项目·哈佛英才与早期教育!《纽约时报》疾呼:医学与教育联姻的英才风暴来到了。教育时代,是竞争的时代。...
学看时钟.辨识货币-四五快算-6-全彩图 本书特色 根据儿童的年龄与学习能力,本丛书共分为8册。书中配有迷宫、图案、推理等简单有趣的游戏内容,极大地激发儿童的学...
《末日愚人》内容简介:★《金色梦乡》之后,伊坂幸太郎作品口碑新高! ★获第四届日本书店大奖TOP5,荣登日本豆瓣bookmeter年度想
《给孩子一个间隔年》内容简介:间隔年,是西方国家的年轻人在毕业之后通常所要进行的一次时间较长的旅行。本书主要记录了蒋佩蓉一
这样的女孩将来最幸福 本书特色 每一个女孩都是一块璞玉,成器与否,幸福与否,都在你当下的雕凿。这样的女孩将来最幸福 内容简介 本书的出发点是女孩子未来的幸福,但...
《睡个好觉》内容简介:睡眠已经成为一个困扰很多人的日益普遍的问题,尤其是对于高压力、高负荷的学生、上班族而言,失眠问题层出
教育的本质是让孩子成为自己。在孩子3~7岁时,给予孩子尝试的机会,陪伴孩子探索、冒险、学习新技能、全面地认识世界,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在这个阶段,有力量的爸爸...
做最专业的父母 本书特色 给成长中的孩子更多快乐,父母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成功之法,是父母炙手可热的亲子教育笔记。生活中与孩子的关系是每个父母都要面对的问题,但...
宝宝推拿保健法 内容简介 本书的编写是从宝宝的生理、病理、俞穴定位、推拿手法,到常见病的推拿治疗方法,由浅入深,通俗易懂,便于掌握。其适应5岁以内的婴幼儿,在婴...
世界名校教给孩子的24堂人生课 本书特色 《世界名校教给孩子的24堂素质课》:世界名校的教育观念和方法风霖全球的亲子教育课程世界名校教给孩子的24堂人生课 内容...
“不听话”的孩子怎样教 本书特色 本书将科学的家教理念贯穿于具体的家教方法之中,上篇提出父母要辩证地看待孩子的“不听话”,中篇告诉父母应对孩子不听话问题的一般技...
妈妈是什么 本书特色 伴随着孩子的出生,妈妈也出生了。这是一本很特别的育儿书。与其说是育儿,不如说是妈妈和孩子一起成长。"妈妈"是一个看似再平常不过的词,但抛开...
实用胎教优生百科全书 本书特色 《实用胎教优生百科全书》:健康孕产育全程方案,28为著名育婴专家权威奉献,全面实用、专业科学的孕育宝典。胎教知识,优生指导,母胎...
理解孩子的语言-孩子的笑.哭泣和害怕 本书特色 ★●世界级心理学家,法国《心理月刊》杂志特约心理专家,畅销亲子家教图书作者两个孩子的妈妈伊莎贝拉?费利奥沙教授的...
快乐孕育一本通-你不可不知的2000个怀孕育儿常识 本书特色 一、所有问题均来自网络调查,集中了新手父母所关心的所有话题。二、由数十位母婴护理专家联袂打造!所有...
《干杯,我们都是不完美父母》内容简介:本书献给所有不完美但刚刚好的父母们。本书通过幽默搞笑的文字和生动传神的插图,为我们展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III 本书特色 老师如何与学生沟通,对学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面对教室里随时都会出现的琐碎小事或突发危机,老师们需要具体的技巧来正确的应对...
18岁以后懂点心理学-一部让你少奋斗5年的心理哲学 本书特色 18岁以后的人生,是成熟和发生质变的飞跃阶段,是事业、婚姻、价值观逐渐确立的阶段,如果你能早日洞察...
怀孕圣典:从受孕到分娩全程指南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 汇集了国际知名的产科医师莱斯莉·瑞根蕞科学实用的指导意见★ 作者运用通俗易懂的语...
她是妈妈,也是女儿,可是她被指控杀死了自己的女儿一起轰动日本的女童忽视案,直击东亚女性普遍性的育儿困境没有“恶母”,只有一个个孤立无援、陷入绝望的母亲在这本书中...